第一百二回 華陰道信陵敗蒙骜胡盧河龐煖斬劇辛

關燈
魏?此必有計!”言未畢,阍人報秦使者在門,言:“秦王亦有書奉賀。

    ”信陵君曰:“人臣義無私交,秦王之書币,無忌不敢受。

    ”使者再三緻秦王之意,信陵君亦再三卻之。

    恰好魏王遣使來到,要取秦王書來看。

    信陵君曰:“魏王既知有書,若說吾不受,必不肯信。

    ”遂命駕車将秦王書币,原封不動,送上魏王,言:“臣已再三辭之,不敢啟封。

    今蒙王取覽,隻得呈上,但憑裁處!”魏王曰:“書中必有情節,不啟不明。

    ”乃發書觀之,略曰: 公子威名,播于天下,天下侯王,莫不傾心于公子者。

    指日當正位南面,為諸侯領袖;但不知魏王讓位當在何日?引領望之!不腆之賦,預布賀忱,惟公子勿罪! 魏王覽畢,付與信陵君觀看。

    信陵君奏曰:“秦人多詐,此書乃離間我君臣,臣所以不受者,正慮書中不知何語,恐堕其術中耳。

    ”魏王曰:“公子既無此心,便可于寡人面前,作書複之。

    ”即命左右取紙筆,付信陵君作回書。

    略雲: 無忌受寡君不世之恩,糜首莫酬,南面之語,非所以訓人臣也。

    蒙君辱贶,昧死以辭! 書付秦使,并金币帶回。

    魏王亦遣使謝秦,并言:“寡君年老,欲請太子增回國。

    ”秦王許之。

    太子增既回魏,複言信陵不可專任。

    信陵君雖則于心無愧,度王心中芥蒂,終未釋然,遂托病不朝;将相印兵符,俱繳還魏王;與賓客為長夜之飲,多近婦女,日夜為樂,惟恐不及。

    史臣有詩雲: 俠氣淩今古,威名動鬼神; 一身全趙魏,百戰卻嬴秦。

     鎮國同堅礎,危詞似吠狺; 英雄無用處,酒色了殘春。

     再說秦莊襄王在位三年,得疾,丞相呂不韋入問疾。

    因使内侍以緘書密緻王後,追述往日之誓。

    後舊情未斷,遂召不韋與之私通。

    不韋以醫藥進王,王病一月而薨。

    不韋扶太子政即位,此時年僅一十三歲。

    尊莊襄後為太後,封其母弟成峤為長安君,國事皆決于不韋,比于太公,号為尚父。

    不韋父死,四方諸侯賓客,吊者如市,車馬填塞道路,視秦王之喪,愈加衆盛。

    正是權傾中外,威振諸侯。

    不在話下。

     秦王政元年,呂不韋知信陵君退廢,始複議用兵。

    使大将蒙骜,同張唐伐趙,攻下晉陽。

    三年,再遣蒙骜同王龁攻韓,韓使公孫嬰拒之。

    王龁曰:“吾一敗于趙,再拜于魏,蒙秦王赦而不誅,此行當以死報!”遂帥其私屬千人,直犯韓營,龁力戰而死。

    韓兵亂,蒙骜乘之,大敗韓師,殺公孫嬰,取韓十二城以歸。

    自信陵君廢,而趙、魏之好亦絕。

    趙孝成王使廉頗伐魏,圍繁陽,未克,而孝成王薨。

    太子偃嗣立,是為悼襄王。

    時廉頗已克繁陽,乘勝進取。

    而大夫郭開,素以谄佞為廉頗所嫉,常因侍宴面叱之。

    郭開銜怨在心,谮于悼襄王,言:“廉頗已老,不任事,伐魏久而無功。

    ”乃使武襄君樂乘,往代廉頗。

    廉頗怒曰:“吾自事惠文王為将,于今四十餘年,未有挫失,樂乘何人,而能代我?”遂勒兵攻乘,乘懼走歸國。

    廉頗遂奔魏,魏王雖尊為客将,疑而不用。

    廉頗由是遂居大梁。

     秦王政四年,十月,蝗蟲從東方來,蔽天,禾嫁不收,疫病大作。

    呂不韋與賓客議令百姓納粟千石,拜爵一級。

    後世納粟之例,自此而起。

    是年,魏信陵君傷于酒色,得疾而亡。

    馮谖哭泣過哀,亦死,賓客自刭從死者百餘人。

    足見信陵君之能得士矣!明年,魏安厘王亦薨,太子增嗣立,是為景湣王。

    秦知魏新喪君,又信陵君已死,思報敗績之仇,遣大将蒙骜攻魏,拔酸棗等二十城,置東郡。

    未幾,又拔朝歌,又攻下澲陽。

    衛元君乃魏王之婿,東走野王,阻山而居。

    景湣王歎曰:“使信陵君尚在,當不令秦兵縱橫至此也!”于是遣使與趙通好。

    趙悼襄王亦患秦侵伐無已,方欲使人往糾列國,重尋信陵、平原二君“合從”之約。

     忽邊吏報道:“今有燕國,拜劇辛為大将,領後十萬,來犯北界。

    ”那劇辛原是趙人,先在趙時,原與龐煖有交。

    後來龐煖仕趙,劇辛投奔燕昭王,昭王用為薊郡守。

    及燕王喜被趙将廉頗圍困都城,賴将渠講和而罷,深以為恥。

    将渠相燕,原出于趙人所命,非燕王之意,雖則助信陵君戰秦有功,到底君臣之間,未能十分相信。

    将渠為相歲餘,即托病遍其印绶。

    燕王乃召劇辛于薊,用為相國,共圖報趙之事,奈心憚廉頗,不敢動撣。

    今日廉頗奔魏,龐煖為将,劇辛意頗輕之,乃迎一合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