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回 華陰道信陵敗蒙骜胡盧河龐煖斬劇辛
關燈
小
中
大
之意,奏曰:“龐煖庸才,非廉頗之比。
況秦兵已拔晉陽,趙人疲敝,乘釁攻之,栗腹之恥可雪也。
”燕王大悅曰:“寡人正有此意,相國能為寡人一行乎?”劇辛曰:“臣熟知地利,若蒙見委,定當生擒龐煖,獻于大王之前。
”燕王大悅,遂使劇辛将兵十萬伐趙。
趙王聞報,即召龐煖計議。
煖曰:“劇辛自恃宿将,必有輕敵之心。
今李牧見守代郡,使引軍南行,從慶都一路來,以斷其後,臣以一軍迎戰,彼腹背受敵,可成擒矣。
”趙王從計而行。
卻說劇辛渡易水,取路中山,直犯常山地界,兵勢甚銳。
龐煖帥大軍屯于東垣,深溝高壘,以待其來。
劇辛曰:“我軍深入,若彼堅壁不戰,成功無日矣。
”問帳下:“誰敢挑戰?”骁将栗元,乃栗腹之子,欲報父仇,欣然願往。
劇辛曰:“更得一人幫助方可。
”末将武陽靖請行。
劇辛給銳卒萬人,使犯趙師。
龐煖使樂乘、樂閑,張兩翼以待,而親率軍迎戰。
兩下交鋒,約二十餘合,一聲炮響,兩翼并進,俱用強弓勁一弩一,亂射燕軍。
武陽靖中箭而亡。
栗元不能抵當,回車便走。
龐煖同二将從後掩殺,一萬銳卒,折去三千有餘。
劇辛大怒,急催大軍親自接應。
龐煖已自還營去了。
劇辛攻壘不能入,乃使人下書,約明日于陣前,單車相見。
龐煖允之,兩下各自準備。
至次日,彼此列成陣勢,吩咐:“不許施放冷箭。
”龐煖先乘單車立于陣前,請劇将軍會面。
劇辛亦乘單車而出。
龐煖在車中欠身曰:“且喜将軍齒發無恙。
”劇辛曰:“憶昔别君去趙,不覺距今已四十餘年,某已衰老,君亦蒼顔。
人生如白駒過隙,信然也。
”龐煖曰:“将軍向以昭王禮士,棄趙奔燕,一時豪傑景附,如雲之從龍,風之從虎。
今金台草沒,無終墓木已拱,蘇代、鄒衍,相繼去世,昌國君亦歸吾國,燕之氣運,亦可知矣!老将軍年逾六十,孤立于衰王之庭,猶貪戀兵權,持兇器而行危事,欲何為乎?”劇辛曰:“某受燕王三世厚恩,粉骨難報,趁吾餘年,欲為國家雪栗腹之恥!”龐煖曰:“栗腹無故攻吾鄗邑,自取喪敗,此乃燕之犯趙,非趙之犯燕也。
”兩下在軍前反覆酬答,龐煖忽大呼曰:“有人得劇辛之首者,賞三百金!”劇辛曰:“足下何輕吾太甚?吾豈不能取君之首耶?”龐煖曰:“君命在身,各盡其力可耳!”劇辛大怒,把令旗一麾,栗元便引軍殺出。
這裡樂乘、樂閑,雙車接戰,燕軍漸失便宜。
劇辛驅軍大進,龐煖亦以大軍迎之。
兩下混殺一場,燕軍比趙損折更多,天晚各鳴金收兵。
劇辛回營,悶悶不悅。
欲待回軍,又在燕王面前誇了大口;欲待不回,又難取勝,正自躊躇。
忽有守營軍士報道:“趙國遣人下書,見在轅門之外,未敢擅投。
”劇辛命取書到,其書再三緘封甚固。
發而觀之,略曰:代州守李牧,引軍襲督亢,截君之後。
君宜速歸,不然無及。
某以昔日交情,不敢不告!劇辛曰:“龐煖欲搖動我軍心耳!縱使李牧兵至,吾何懼哉!”命以書還其使人,來日再決死敵。
趙使者已去,栗元進曰:“龐煖之言,不可不信。
萬一李牧果引軍襲吾之後,腹背受敵,何以處之?”劇辛笑曰:“吾亦慮及于此。
适才所言,穩住軍心;汝今密傳軍令,虛劄營寨,連夜撤回,吾親自斷後,以拒追兵。
”栗元領計去了。
誰知龐煖探聽燕營虛設,同樂乘、樂閑,分三路追來。
劇辛且戰且走,行至龍泉河,探子報道:“前面旌旗塞路,聞說是代郡軍馬。
”劇辛大驚曰:“龐煖果不欺我!”遂不敢北進,引兵東行,欲取胺城,一路奔往遼陽。
龐煖追及,大戰于胡盧河。
劇辛兵敗,歎曰:“吾何面目為趙囚乎?”自刎而亡。
此燕王喜十三年,秦王政之五年也。
髯翁有詩歎雲: 金台應聘氣昂昂,共翼昭王複舊疆。
昌國功名今在否?獨将白首送沙場! 栗元被樂閑擒而斬之。
獲首二萬餘,餘俱奔潰,或降,趙兵大勝。
龐煖約會李牧,一齊征進,取武遂方城之地。
燕王親詣将渠之門,求其為使,伏罪乞和。
龐煖看将渠面情,班師奏凱而回。
李牧仍守代郡去訖。
趙悼襄王郊迎龐煖,勞之曰:“将軍武勇若此,廉、蔺猶在趙也!”龐煖曰:“燕人已服,宜及此時‘合從’列國,并力圖秦,方保元虞。
”不知“合從”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君:信陵君。
第:住地。
戒車:禁止行車,即不許人去。
況秦兵已拔晉陽,趙人疲敝,乘釁攻之,栗腹之恥可雪也。
”燕王大悅曰:“寡人正有此意,相國能為寡人一行乎?”劇辛曰:“臣熟知地利,若蒙見委,定當生擒龐煖,獻于大王之前。
”燕王大悅,遂使劇辛将兵十萬伐趙。
趙王聞報,即召龐煖計議。
煖曰:“劇辛自恃宿将,必有輕敵之心。
今李牧見守代郡,使引軍南行,從慶都一路來,以斷其後,臣以一軍迎戰,彼腹背受敵,可成擒矣。
”趙王從計而行。
卻說劇辛渡易水,取路中山,直犯常山地界,兵勢甚銳。
龐煖帥大軍屯于東垣,深溝高壘,以待其來。
劇辛曰:“我軍深入,若彼堅壁不戰,成功無日矣。
”問帳下:“誰敢挑戰?”骁将栗元,乃栗腹之子,欲報父仇,欣然願往。
劇辛曰:“更得一人幫助方可。
”末将武陽靖請行。
劇辛給銳卒萬人,使犯趙師。
龐煖使樂乘、樂閑,張兩翼以待,而親率軍迎戰。
兩下交鋒,約二十餘合,一聲炮響,兩翼并進,俱用強弓勁一弩一,亂射燕軍。
武陽靖中箭而亡。
栗元不能抵當,回車便走。
龐煖同二将從後掩殺,一萬銳卒,折去三千有餘。
劇辛大怒,急催大軍親自接應。
龐煖已自還營去了。
劇辛攻壘不能入,乃使人下書,約明日于陣前,單車相見。
龐煖允之,兩下各自準備。
至次日,彼此列成陣勢,吩咐:“不許施放冷箭。
”龐煖先乘單車立于陣前,請劇将軍會面。
劇辛亦乘單車而出。
龐煖在車中欠身曰:“且喜将軍齒發無恙。
”劇辛曰:“憶昔别君去趙,不覺距今已四十餘年,某已衰老,君亦蒼顔。
人生如白駒過隙,信然也。
”龐煖曰:“将軍向以昭王禮士,棄趙奔燕,一時豪傑景附,如雲之從龍,風之從虎。
今金台草沒,無終墓木已拱,蘇代、鄒衍,相繼去世,昌國君亦歸吾國,燕之氣運,亦可知矣!老将軍年逾六十,孤立于衰王之庭,猶貪戀兵權,持兇器而行危事,欲何為乎?”劇辛曰:“某受燕王三世厚恩,粉骨難報,趁吾餘年,欲為國家雪栗腹之恥!”龐煖曰:“栗腹無故攻吾鄗邑,自取喪敗,此乃燕之犯趙,非趙之犯燕也。
”兩下在軍前反覆酬答,龐煖忽大呼曰:“有人得劇辛之首者,賞三百金!”劇辛曰:“足下何輕吾太甚?吾豈不能取君之首耶?”龐煖曰:“君命在身,各盡其力可耳!”劇辛大怒,把令旗一麾,栗元便引軍殺出。
這裡樂乘、樂閑,雙車接戰,燕軍漸失便宜。
劇辛驅軍大進,龐煖亦以大軍迎之。
兩下混殺一場,燕軍比趙損折更多,天晚各鳴金收兵。
劇辛回營,悶悶不悅。
欲待回軍,又在燕王面前誇了大口;欲待不回,又難取勝,正自躊躇。
忽有守營軍士報道:“趙國遣人下書,見在轅門之外,未敢擅投。
”劇辛命取書到,其書再三緘封甚固。
發而觀之,略曰:代州守李牧,引軍襲督亢,截君之後。
君宜速歸,不然無及。
某以昔日交情,不敢不告!劇辛曰:“龐煖欲搖動我軍心耳!縱使李牧兵至,吾何懼哉!”命以書還其使人,來日再決死敵。
趙使者已去,栗元進曰:“龐煖之言,不可不信。
萬一李牧果引軍襲吾之後,腹背受敵,何以處之?”劇辛笑曰:“吾亦慮及于此。
适才所言,穩住軍心;汝今密傳軍令,虛劄營寨,連夜撤回,吾親自斷後,以拒追兵。
”栗元領計去了。
誰知龐煖探聽燕營虛設,同樂乘、樂閑,分三路追來。
劇辛且戰且走,行至龍泉河,探子報道:“前面旌旗塞路,聞說是代郡軍馬。
”劇辛大驚曰:“龐煖果不欺我!”遂不敢北進,引兵東行,欲取胺城,一路奔往遼陽。
龐煖追及,大戰于胡盧河。
劇辛兵敗,歎曰:“吾何面目為趙囚乎?”自刎而亡。
此燕王喜十三年,秦王政之五年也。
髯翁有詩歎雲: 金台應聘氣昂昂,共翼昭王複舊疆。
昌國功名今在否?獨将白首送沙場! 栗元被樂閑擒而斬之。
獲首二萬餘,餘俱奔潰,或降,趙兵大勝。
龐煖約會李牧,一齊征進,取武遂方城之地。
燕王親詣将渠之門,求其為使,伏罪乞和。
龐煖看将渠面情,班師奏凱而回。
李牧仍守代郡去訖。
趙悼襄王郊迎龐煖,勞之曰:“将軍武勇若此,廉、蔺猶在趙也!”龐煖曰:“燕人已服,宜及此時‘合從’列國,并力圖秦,方保元虞。
”不知“合從”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君:信陵君。
第:住地。
戒車:禁止行車,即不許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