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回 華陰道信陵敗蒙骜胡盧河龐煖斬劇辛
關燈
小
中
大
直追至函谷關下,五國劄下五個大營,在關前揚威耀武。
如此月餘,秦兵緊閉關門,不敢出應。
信陵君方才班師。
各國之兵,亦皆散回本國。
史臣論此事,以為信陵君之功,皆一毛一公、薛公之功也!有詩雲: 兵馬臨城孰解圍?合從全仗信陵歸。
當時勸駕誰人力?卻是埋名兩布衣。
魏安厘王聞信陵君大破秦軍,奏凱而回,不勝之喜,出城三十裡迎接。
兄弟别了十年,今日相逢,悲喜交集,乃并駕回朝。
論功行賞,拜為上相,益封五城,國中大小政事,皆決于信陵君。
赦朱亥擅殺晉鄙之罪,用為偏将。
此時信陵君之威名,震動天下,各國皆具厚币,求信陵君兵法。
信陵君将賓客平日所進之書,纂括為二十一篇,陣圖七卷,名曰《魏公子兵法》。
卻說蒙骜與王龁領著敗兵,合做一處,來見秦莊襄王,秦曰:“魏公子無忌,‘合從’五國,兵多将廣,所以臣等不能取勝。
損兵折将,罪該萬死!”秦王曰:“卿等屢立戰功,開疆拓土,今日之敗,乃是衆寡不敵,非卿等之罪也。
”剛成君蔡澤進曰:“諸國所以‘合從’者,徒以公子無忌之故。
今王遣一使修好于魏,且請無忌至秦面會,俟其入關,即執而殺之,永絕後患,豈不美哉!”秦王用其謀,遣使至魏修好,并請信陵君。
馮谖曰:“孟嘗、平原,皆為秦所羁,幸而得免,公子不可複蹈其轍。
”信陵君亦不願行,言于魏王,使朱亥為使,奉璧一雙以謝秦。
秦王見信陵君不至,其計不行,心中大怒。
蒙骜密奏秦王曰:“魏使者朱亥,即錘擊晉鄙之人也。
此魏之勇士,宜留為秦用。
”秦王欲封朱亥官職,朱亥堅辭不受。
秦王益怒。
令左右引朱亥置虎圈中。
圈有斑斓大虎,見人來即欲前攫。
朱亥大喝一聲:“畜生何敢無禮!”迸開雙睛,如兩個血盞,目眥盡裂,迸血濺虎。
虎蹲伏股慄,良久不敢動。
左右乃複引出。
秦王歎曰:“烏獲、任鄙,不是過矣!若放之歸魏,是與信陵君添翼也。
”愈欲迫降之。
亥不從。
命拘于驿舍,絕其飲食。
朱亥曰:“吾受信陵君知遇,當以死報之!”乃以頭觸屋柱,柱折而頭不破。
于是以手自探其喉,絕咽而死,真義士哉! 秦王既殺朱亥,複謀于群臣曰:“朱亥雖死,信陵君用事如故,寡人意欲離間其君臣,諸卿有何良策?”剛成君蔡澤進曰:“昔信陵君竊符救趙,得罪魏王,魏王棄之于趙,不許相見。
後因秦兵圍急,不得已而召之。
雖然糾連四國,得成大功,然信陵君有震主之嫌,魏王豈無疑忌之意?信陵君錘殺晉鄙,鄙死,宗族賓客,懷恨必深。
大王若捐金萬斤,密遣細作至魏,訪求晉鄙之一黨一,奉以多金,使之布散流言,言:‘諸侯畏信陵君之威,皆欲奉之為魏王,信陵君不日将行篡奪之事。
’如此,則魏王必疏無忌而奪其權。
信陵君不用事,天下諸侯,亦皆解體。
吾因而用兵,無足為吾難矣。
”秦王曰:“卿計甚善!然魏既敗吾軍,其太子增猶質吾國,寡人欲囚而殺之,以洩吾恨,何如?”蔡澤對曰:“殺一太子,彼複立一太子,何損于魏?不若借太子使為反間于魏。
”秦王大悟,待太子增加厚。
一面遣細作持萬金往魏國行一事;一面使其賓客皆與太子增往來相善,因而密告太子曰:“信陵君在外十年,交結諸侯,諸侯之将相,莫不敬且憚之,今為魏大将,諸侯兵皆屬焉,天下但知有信陵君,不知有魏王也。
雖吾秦國,亦畏信陵君之威,欲立為王,與之連和。
信陵君若立,必使秦殺太子,以絕民望。
即不然,太子亦将終老于秦矣。
奈何!”太子增涕泣求計。
客曰:“秦方欲與魏通和,太子何不緻一書于魏王,使其請太子歸國?”太子增曰:“雖請之,秦安肯釋我而歸耶?”客曰:“秦王之欲奉信陵,非其本意,特畏之耳。
若太子願以國事秦,固秦之願也。
何患請而不從哉?”太子增乃為密書,書中備言諸侯歸心信陵,秦亦欲擁立為王等語,後乃叙己求歸之意,将書付客,托以密緻魏王。
于是秦王乃修書二封,一封緻魏王歸朱亥之喪,托言病死;一封奉賀信陵君,另有金币等物。
卻說魏王因晉鄙賓客布散流言,固已心疑。
及秦使捧國書來,欲與魏息兵修好,叩其來意,都是敬慕信陵之語,又接得太子增家信,心中愈加疑感。
使者再将書币,送信陵府中,故意洩漏其語,使魏王聞之。
卻說信陵君聞秦使講和,謂賓客曰:“秦非有兵戎之事,何求于
如此月餘,秦兵緊閉關門,不敢出應。
信陵君方才班師。
各國之兵,亦皆散回本國。
史臣論此事,以為信陵君之功,皆一毛一公、薛公之功也!有詩雲: 兵馬臨城孰解圍?合從全仗信陵歸。
當時勸駕誰人力?卻是埋名兩布衣。
魏安厘王聞信陵君大破秦軍,奏凱而回,不勝之喜,出城三十裡迎接。
兄弟别了十年,今日相逢,悲喜交集,乃并駕回朝。
論功行賞,拜為上相,益封五城,國中大小政事,皆決于信陵君。
赦朱亥擅殺晉鄙之罪,用為偏将。
此時信陵君之威名,震動天下,各國皆具厚币,求信陵君兵法。
信陵君将賓客平日所進之書,纂括為二十一篇,陣圖七卷,名曰《魏公子兵法》。
卻說蒙骜與王龁領著敗兵,合做一處,來見秦莊襄王,秦曰:“魏公子無忌,‘合從’五國,兵多将廣,所以臣等不能取勝。
損兵折将,罪該萬死!”秦王曰:“卿等屢立戰功,開疆拓土,今日之敗,乃是衆寡不敵,非卿等之罪也。
”剛成君蔡澤進曰:“諸國所以‘合從’者,徒以公子無忌之故。
今王遣一使修好于魏,且請無忌至秦面會,俟其入關,即執而殺之,永絕後患,豈不美哉!”秦王用其謀,遣使至魏修好,并請信陵君。
馮谖曰:“孟嘗、平原,皆為秦所羁,幸而得免,公子不可複蹈其轍。
”信陵君亦不願行,言于魏王,使朱亥為使,奉璧一雙以謝秦。
秦王見信陵君不至,其計不行,心中大怒。
蒙骜密奏秦王曰:“魏使者朱亥,即錘擊晉鄙之人也。
此魏之勇士,宜留為秦用。
”秦王欲封朱亥官職,朱亥堅辭不受。
秦王益怒。
令左右引朱亥置虎圈中。
圈有斑斓大虎,見人來即欲前攫。
朱亥大喝一聲:“畜生何敢無禮!”迸開雙睛,如兩個血盞,目眥盡裂,迸血濺虎。
虎蹲伏股慄,良久不敢動。
左右乃複引出。
秦王歎曰:“烏獲、任鄙,不是過矣!若放之歸魏,是與信陵君添翼也。
”愈欲迫降之。
亥不從。
命拘于驿舍,絕其飲食。
朱亥曰:“吾受信陵君知遇,當以死報之!”乃以頭觸屋柱,柱折而頭不破。
于是以手自探其喉,絕咽而死,真義士哉! 秦王既殺朱亥,複謀于群臣曰:“朱亥雖死,信陵君用事如故,寡人意欲離間其君臣,諸卿有何良策?”剛成君蔡澤進曰:“昔信陵君竊符救趙,得罪魏王,魏王棄之于趙,不許相見。
後因秦兵圍急,不得已而召之。
雖然糾連四國,得成大功,然信陵君有震主之嫌,魏王豈無疑忌之意?信陵君錘殺晉鄙,鄙死,宗族賓客,懷恨必深。
大王若捐金萬斤,密遣細作至魏,訪求晉鄙之一黨一,奉以多金,使之布散流言,言:‘諸侯畏信陵君之威,皆欲奉之為魏王,信陵君不日将行篡奪之事。
’如此,則魏王必疏無忌而奪其權。
信陵君不用事,天下諸侯,亦皆解體。
吾因而用兵,無足為吾難矣。
”秦王曰:“卿計甚善!然魏既敗吾軍,其太子增猶質吾國,寡人欲囚而殺之,以洩吾恨,何如?”蔡澤對曰:“殺一太子,彼複立一太子,何損于魏?不若借太子使為反間于魏。
”秦王大悟,待太子增加厚。
一面遣細作持萬金往魏國行一事;一面使其賓客皆與太子增往來相善,因而密告太子曰:“信陵君在外十年,交結諸侯,諸侯之将相,莫不敬且憚之,今為魏大将,諸侯兵皆屬焉,天下但知有信陵君,不知有魏王也。
雖吾秦國,亦畏信陵君之威,欲立為王,與之連和。
信陵君若立,必使秦殺太子,以絕民望。
即不然,太子亦将終老于秦矣。
奈何!”太子增涕泣求計。
客曰:“秦方欲與魏通和,太子何不緻一書于魏王,使其請太子歸國?”太子增曰:“雖請之,秦安肯釋我而歸耶?”客曰:“秦王之欲奉信陵,非其本意,特畏之耳。
若太子願以國事秦,固秦之願也。
何患請而不從哉?”太子增乃為密書,書中備言諸侯歸心信陵,秦亦欲擁立為王等語,後乃叙己求歸之意,将書付客,托以密緻魏王。
于是秦王乃修書二封,一封緻魏王歸朱亥之喪,托言病死;一封奉賀信陵君,另有金币等物。
卻說魏王因晉鄙賓客布散流言,固已心疑。
及秦使捧國書來,欲與魏息兵修好,叩其來意,都是敬慕信陵之語,又接得太子增家信,心中愈加疑感。
使者再将書币,送信陵府中,故意洩漏其語,使魏王聞之。
卻說信陵君聞秦使講和,謂賓客曰:“秦非有兵戎之事,何求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