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回 華陰道信陵敗蒙骜胡盧河龐煖斬劇辛

關燈
話說顔恩欲見信陵君不得,賓客不肯為通,正無奈何。

    适博徒一毛一公和賣漿薛公來訪公子,顔恩知為信陵君上客,泣訴其事。

    二公曰:“君①第戒車,我二人當力勸之。

    ”顔恩曰:“全仗,全仗!”二公入見信陵君曰:“聞公子車駕将返宗邦,吾二人特來奉送。

    ”信陵君曰:“那有此事?”二公曰:“秦兵圍魏甚急,公子不聞乎?”信陵君曰:“聞之。

    但無忌辭魏十年,今已為趙人,不敢與聞魏事矣。

    ”二公齊聲曰:“公子,是何言也!鮑子所以重于趙,名聞于諸侯者,徒以有魏也。

    即公子之能養士,緻天下賓客者,亦借魏力也。

    今秦攻魏日急,而公子不恤;設使秦一旦破大梁,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縱不念其家,獨不念祖宗之血食乎?公子複何面目寄食于趙也?……”言未畢,信陵君蹴然起立,面發汗,謝曰:“先生責無忌甚正。

    無忌幾為天下罪人矣。

    ”即日命賓客束裝,自入朝往辭趙王。

     趙王不舍信陵君歸去,持其臂而泣曰:“寡人自失平原,倚公子如長城,一朝棄寡人而去,寡人誰與共社稷耶?”信陵君曰:“無忌不忍先王宗廟見夷于秦,不得不歸。

    倘邀君之福,社稷不泯,尚有相見之日。

    ”趙王曰:“公子向以魏師存趙,今公子歸赴國難,寡人敢不悉賦以從!”乃以上将軍印,授公子,使将軍龐煖為副,起趙軍十萬助之。

    信陵君既将趙軍,先使顔恩歸魏報信,然後分遣賓客,緻于各國求救。

    燕、韓、楚三國,俱素重信陵之人品,聞其為将,莫不喜歡,悉遣大将引兵至魏,聽其節制。

    燕将将渠,韓将公孫嬰,楚将景陽,惟齊國不肯發兵。

     卻說魏王正在危急,得顔恩報說:“信陵君謙将燕、趙、楚之師,前來救魏。

    ”魏王如渴時得漿,火中得水,喜不可言。

    使衛慶悉起國中之師,出應公子。

    時蒙骜圍郏州,王龁圍華州,信陵君曰:“秦聞吾為将,必急攻。

    郏、華東西相距五百餘裡,吾以兵綴蒙骜之兵于郏,而率奇兵赴華。

    若王龁兵敗,則蒙骜亦不能自固矣。

    ”衆将皆曰:“然。

    ”乃使衛慶以魏師合楚師,築為連壘,以拒蒙骜。

    虛插信陵君旗号,堅壁勿戰。

    而身帥趙師十萬,與燕、韓之兵,星馳華州。

     信陵君集諸将計議曰:“少華山東連太華,西臨渭河,秦以舟師運糧,俱泊渭水,而少華木多荊杞,可以伏兵。

    若以一軍往渭劫糧,王龁必悉兵來救,吾伏兵于少華,邀而擊之,無不勝矣。

    ”即命趙将龐煖,引一支軍往渭河,劫其糧艘。

    使韓将公孫嬰,燕将将渠,各引一支軍,聲言接應劫糧之兵,隻在少華山左右伺候,共擊秦軍。

    信陵君親率一精一兵三萬,伏于少華山下。

    龐煖引軍先發,早有伏路秦兵,報入王龁營中,言:“魏信陵君為将,遣兵往往渭口。

    ”王龁大驚曰:“信陵善于用兵,今救華,不接戰,而劫渭口之糧,是欲絕我根本也!吾當親往救之。

    ”遂傳令:“留兵一半圍城,餘者悉随吾救渭。

    ”将少華山,山中閃出一隊大軍,打著“燕相國将渠”旗号。

    王龁傳令列成陣勢,便接住将渠交鋒。

    戰不數合,又是一隊大軍到來,打著“韓大将公孫嬰”旗号,王龁急分兵迎敵。

    軍士報道:“渭河糧船,被趙将龐煖所劫。

    ”王龁道:“事已如此,且隻顧厮殺,若殺退燕、趙二軍,又作計較。

    ”三國之兵,攪做一一團一,自午至酉,尚未鳴金。

     信陵君度秦兵已疲,引伏兵一齊殺出,大叫:“信陵君親自領兵在此!秦将早早來降,免污刀斧!”王龁雖是個慣戰之将,到此沒有三頭六臂,如何支持得來?況秦兵素聞信陵君威名,到此心膽俱裂,人人惜命,個個奔逃。

    王龁大敗,折兵五萬有餘,又盡喪其糧船,隻得引殘兵敗将,向路南而遁,進臨潼關去訖。

    信陵君引得勝之兵,仍分三隊,來救郏州。

     卻說蒙骜諜探信陵君兵往華州,乃将老弱立營,虛建“大将蒙”旗幟,與魏、楚二軍相持;盡驅一精一銳,銜枚疾走,望華州一路迎來,指望與王龁合兵。

    誰知信陵君已破走了王龁,恰好在華陰界上相遇。

    信陵君親冒矢石,當先沖敵。

    左有公孫嬰,右有将渠,兩下大殺一陣。

    蒙骜折兵萬餘,鳴金收軍。

    當下劄住大寨,整頓軍馬,打點再決死敵。

    這邊魏将衛慶,楚将景陽,探知蒙骜不在軍中,攻破秦營老弱,解了郏州之圍,也望華陰一路追襲而來。

    正遇蒙骜列陣将戰,兩下夾攻,蒙骜雖勇,怎當得五路軍馬,腹背受敵,又大折一陣,急急望西退走。

    信陵君率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