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骊姬巧計殺申生獻公臨終囑荀息

關燈
使人陰求其罪。

     過數日,獻公出田于翟桓。

    骊姬與優施商議,使人謂太子曰:“君夢齊姜訴曰:‘苦饑無食。

    ’必速祭之。

    ”齊姜别有祠在曲沃。

    申生乃設祭,祭齊姜。

    使人送胙于獻公。

    獻公未歸,乃留胙于宮中。

    六日後,獻公回宮。

    骊姬以鸩入酒,以毒一藥傅肉,而獻之曰:“妾夢齊姜苦饑不可忍,因君之出也,以告太子而使祭焉。

    今緻胙于此,待君久矣。

    ”獻公取觯,欲嘗酒。

    骊姬跪而止之曰:“酒食自外來者,不可不試。

    ”獻公曰:“然。

    ”乃以酒瀝地,地即墳③起。

    又呼犬,取一脔④肉擲之,犬啖肉立死。

    骊姬佯為不信,再呼小内侍,使嘗酒肉。

    小内侍不肯,強之。

    才下口,七竊流血亦死。

    骊姬佯大驚,疾趨下堂而呼曰:“天乎!天乎!一柄一固太子之國也。

    君老矣,豈旦暮之不能待,而必欲弑之?”言罷,雙淚俱下。

    複跪于獻公之前,帶噎而言曰:“太子所以設此謀者,徒以妾母子故也。

    願君以此酒肉賜妾,妾甯代君而死,以快太子之志!”即取酒欲飲。

    獻公奪而覆①之,氣咽不能出語。

    骊姬哭倒在地,恨曰:“太子真忍心哉!其父而且欲弑之,況他人乎?始君欲廢之,妾固不肯。

    後囿中戲我,君又欲殺之,我猶力勸。

    今幾害我君,妾誤君甚矣!”獻公半晌方言,以手扶骊姬曰:“爾起。

    孤便當暴②之群臣,誅此賊子!”當時出朝,召諸大夫議事。

    惟狐突久杜門,裡克稱足疾,卆鄭父托以他出不至,其餘畢集朝堂。

     獻公以申生逆謀,告訴群臣。

    群臣知獻公畜謀已久,皆面面相觑,不敢置對。

    東關五進曰:“太子無道,臣請為君讨之。

    ”獻公乃使東關五為将,梁五副之,率車二百乘,以讨曲沃。

    囑之曰:“太子數将兵,善用衆。

    爾其慎之!”狐突雖然杜門,時刻使人打聽朝事。

    聞“二五”戒③車,心知必往曲沃。

    急使人密報太子申生。

    申生以告太傅杜原款。

    原款曰:“胙已留宮六日,其為宮中置毒明矣。

    子必以狀自理④群臣豈無相明者?毋束手就死為也!”申生曰:“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飽。

    我自理而不明,是增罪也。

    幸而明,君護姬,未必加罪,又以傷君之心。

    不如我死!”原款曰:“且适他國,以俟後圖如何?”申生曰:“君不察其無罪,而行讨于我,我被弑父之名以出,人将以我為鸱鸮①矣!若出而歸罪于君,是惡②君也。

    且彰君父之惡,必見笑于諸侯。

    内困于父母,外困于諸侯,是重困也。

    棄君脫罪,是逃死也。

    我聞之:‘仁不惡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

    ’”乃為書以複狐突曰:“申生有罪,不敢一愛一死。

    雖然,君老矣,子少。

    國家多難,伯氏努力以輔國家。

    申生雖死,受伯氏之賜實多!”于是北向再拜,自缢而死。

    死之明日,東關五兵到,知申生已死,乃執杜原款囚之,以報獻公曰:“世子自知罪不可逃,乃先死也。

    ”獻公使原款證成太子之罪。

    原款大呼曰:“天乎冤哉!原款所以不死而變俘者,正欲明太子之心也!胙留宮六日,豈有毒而久不變者乎?”骊姬從屏後急呼曰:“原款輔導無狀,何不速殺之?”獻公使力士以銅錘擊破其腦而死。

    群臣皆暗暗流涕。

     梁五、東關五謂優施曰:“重耳夷吾,與太子一體也。

    太子雖死,二公子尚在,我竊憂之。

    ”優施言于骊姬,使引二公子。

    骊姬夜半複泣訴獻公曰:“妾聞重耳夷吾,實同申生之謀。

    申生之死,二公子歸罪于妾。

    終日治兵,欲襲晉而殺妾,以圖大事,君不可不察!”獻公意猶未信。

    蚤③朝,近臣報:“蒲、屈二公子來觐,已至關;聞太子之變,即時俱回轅去矣。

    ”獻公曰:“不辭而去,必同謀也。

    ”乃遣寺人勃鞮率師往蒲,擒拿公子重耳。

    賈華率師往屈,擒拿公子夷吾。

    狐突喚其次子狐偃至前,謂曰:“重耳骈脅重瞳,狀貌偉異。

    又素賢明,他日必能成事。

    且太子既死,次當及之。

    汝可速往蒲,助之出奔。

    與汝兄一毛一,同心輔佐,以圖後舉。

    ”狐偃遵命,星夜奔蒲城來投重耳。

    重耳大驚,與狐一毛一、狐偃方商議出奔之事,勃鞮車馬已到。

    蒲人欲閉門拒守,重耳曰:“君命不可抗也!”勃鞮攻入蒲城,圍重耳之宅。

    重耳與一毛一偃趨後園,勃鞮挺劍逐之。

    一毛一偃先逾牆出,推牆以招重耳。

    勃鞮執重耳衣袂,劍起袂絕,重耳得脫一去。

    勃鞮收袂回報。

    三人遂出奔翟國。

     翟君先夢蒼龍蟠①于城上,見晉公子來到,欣然納之。

    須臾,城下有小車數乘,相繼而至,叫開城甚急。

    重耳疑是追兵,便教城上放箭。

    城下大叫曰:“我等非追兵,乃晉臣願追随公子者。

    ”重耳登城觀看,認得為首一人,姓趙,名衰,字子餘,乃大夫越威之弟,仕晉朝為大夫。

    重耳曰:“子餘到此,孤無慮矣。

    ”即命開門放入。

    餘人乃胥臣、魏犨、狐射姑、颠颉、介子推、先轸,皆知名之士。

    其他願執鞭②負橐,奔走效勞,又有壺叔等數十人。

    重耳大驚曰:“公等在朝,何以至此?”趙衰等齊聲曰:“主上失德,一寵一妖姬,殺世子,晉國旦晚必有大亂。

    素知公子寬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