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一 第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一些問題就像從吃飯中獲得最大滿足一樣,但對那些認為吃飯的目的是取得營養,結婚的目的是建立家庭的人來說,當初和現在一樣,這種問題是不存在的。
如果吃飯的目的在于使身體得到營養,那麼兩頓飯一起吃的人也許會感到很大的滿足,然而不能達到吃飯的目的,因為胃容納不了兩頓飯的飯量。
如果婚姻的目的是建立家庭,那麼希望娶許多妻子或嫁許多丈夫的人也許能獲得許多滿足,但決不能建立家庭。
如果吃飯的目的在于得到營養,結婚的目的在于建立家庭,那麼要達到目的,吃飯就不能超過胃的容量,一個家庭裡的夫妻也不能超過需要,就是說隻能是一夫一妻。
娜塔莎需要一個丈夫,她有了一個丈夫,丈夫給了她一個家庭。
另外再找一個更好的丈夫,她不僅認為沒有必要,而且由于她全心全意為丈夫和家庭操勞,她不能想象另一種情況,對此也毫無興趣。
一般說來,娜塔莎不喜歡交際,但她很重視親戚的來往,珍惜同瑪麗亞伯爵夫人、哥哥、母親和索尼娅的來往。
她會穿着睡袍、披頭散發、喜形于色地從育兒室大步跑出來,把不再沾着綠色屎斑,而是沾着黃色屎斑的尿布給他們看,聽他們安慰地說孩子身體好多了。
娜塔莎不修邊幅,她的衣着、她的發型、她那不合時宜的談吐、她的嫉妒心(她嫉妒索尼娅、嫉妒家庭女教師,嫉妒每一個女人,不論她美或醜)都成了她周圍人們的笑柄。
大家都認為皮埃爾對他老婆的管教服服貼貼,事實上也是如此。
娜塔莎婚後一開始就提出了她的要求。
她認為他丈夫的每一分鐘都應該屬于她和家庭。
娜塔莎的這一嶄新觀點使皮埃爾大吃一驚。
皮埃爾對妻子的要求雖然感到不勝驚訝,但也十分得意,完全照她的話去做。
皮埃爾對妻子言聽計從,這表現在他不僅不敢向别的女人獻殷勤,而且不敢露出笑容同别的女人談話,不敢去俱樂部吃飯作為消遣,不敢随便花錢,不敢長期出門,除非去辦正經事。
妻子把皮埃爾的學術活動算作正經事,盡管她對此一竅不通,都很重視。
作為交換條件,皮埃爾在家裡有權處理自己的事,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安排全家的事。
娜塔莎在家裡甘當丈夫的奴隸。
皮埃爾工作時,也就是當他在書齋裡讀書寫作時,全家人都踮着腳尖走路。
隻要皮埃爾表示喜歡什麼,他的願望總能得到滿足。
隻要他一提出什麼新的要求,娜塔莎立即全力以赴,加以實現。
全家都遵照實際上并不存在的皮埃爾的吩咐,也就是按照娜塔莎竭力猜測的丈夫的願望行事。
全家的生活方式、居住地點、社交活動、娜塔莎的工作、孩子的教育,無不遵照皮埃爾的心意,而且娜塔莎還竭力從皮埃爾的言談中揣測他的意思。
她總是能相當準确地揣摩皮埃爾的真實意圖,一旦猜透,她就堅決去辦。
如果皮埃爾違背自己的意願,娜塔莎就以他原來的想法反駁他,同他作鬥争。
有一個時期,他們生活非常困難,皮埃爾永遠不會忘記。
當時,娜塔莎生下第一個瘦弱的孩子後,不得不先後換了三個奶媽。
娜塔莎都急出病來了。
有一天,皮埃爾把他信奉的盧梭思想講給她聽,說請奶媽喂奶違反自然規律,而且對母子都有害。
于是娜塔莎在生第二個孩子後不顧母親、醫生和丈夫的反對,違反當時的風俗習慣(這在當時聞所未聞,而且認為有害),堅持自己喂奶,而且從此所有的孩子都由她親自喂奶。
常常有這樣的事:兩口子在氣頭上争吵起來,但在争吵過一段時間後,皮埃爾常常又驚又喜地發現,不僅是妻子的言論,而且是她的行動中都反映出他原來的想法,而這種想法是她原來反對的。
在她所講的話裡,皮埃爾不僅發現自己原來的想法,而且發現,她已避而不提他在争吵中說過的偏激話。
過了七年夫妻生活後,皮埃爾高興地深信自己不是一個壞人,他之所以有這種想法,是因為他從妻子身上看到了自己。
他覺得自己内心有善有惡,兩者互相遮掩。
但在妻子身上隻反映出他身上真正善的一面,而那些不完善的東西都被揚棄了。
這種情況不是通過邏輯思維,而是通過某種神秘的渠道直接反映出來的。
如果吃飯的目的在于使身體得到營養,那麼兩頓飯一起吃的人也許會感到很大的滿足,然而不能達到吃飯的目的,因為胃容納不了兩頓飯的飯量。
如果婚姻的目的是建立家庭,那麼希望娶許多妻子或嫁許多丈夫的人也許能獲得許多滿足,但決不能建立家庭。
如果吃飯的目的在于得到營養,結婚的目的在于建立家庭,那麼要達到目的,吃飯就不能超過胃的容量,一個家庭裡的夫妻也不能超過需要,就是說隻能是一夫一妻。
娜塔莎需要一個丈夫,她有了一個丈夫,丈夫給了她一個家庭。
另外再找一個更好的丈夫,她不僅認為沒有必要,而且由于她全心全意為丈夫和家庭操勞,她不能想象另一種情況,對此也毫無興趣。
一般說來,娜塔莎不喜歡交際,但她很重視親戚的來往,珍惜同瑪麗亞伯爵夫人、哥哥、母親和索尼娅的來往。
她會穿着睡袍、披頭散發、喜形于色地從育兒室大步跑出來,把不再沾着綠色屎斑,而是沾着黃色屎斑的尿布給他們看,聽他們安慰地說孩子身體好多了。
娜塔莎不修邊幅,她的衣着、她的發型、她那不合時宜的談吐、她的嫉妒心(她嫉妒索尼娅、嫉妒家庭女教師,嫉妒每一個女人,不論她美或醜)都成了她周圍人們的笑柄。
大家都認為皮埃爾對他老婆的管教服服貼貼,事實上也是如此。
娜塔莎婚後一開始就提出了她的要求。
她認為他丈夫的每一分鐘都應該屬于她和家庭。
娜塔莎的這一嶄新觀點使皮埃爾大吃一驚。
皮埃爾對妻子的要求雖然感到不勝驚訝,但也十分得意,完全照她的話去做。
皮埃爾對妻子言聽計從,這表現在他不僅不敢向别的女人獻殷勤,而且不敢露出笑容同别的女人談話,不敢去俱樂部吃飯作為消遣,不敢随便花錢,不敢長期出門,除非去辦正經事。
妻子把皮埃爾的學術活動算作正經事,盡管她對此一竅不通,都很重視。
作為交換條件,皮埃爾在家裡有權處理自己的事,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安排全家的事。
娜塔莎在家裡甘當丈夫的奴隸。
皮埃爾工作時,也就是當他在書齋裡讀書寫作時,全家人都踮着腳尖走路。
隻要皮埃爾表示喜歡什麼,他的願望總能得到滿足。
隻要他一提出什麼新的要求,娜塔莎立即全力以赴,加以實現。
全家都遵照實際上并不存在的皮埃爾的吩咐,也就是按照娜塔莎竭力猜測的丈夫的願望行事。
全家的生活方式、居住地點、社交活動、娜塔莎的工作、孩子的教育,無不遵照皮埃爾的心意,而且娜塔莎還竭力從皮埃爾的言談中揣測他的意思。
她總是能相當準确地揣摩皮埃爾的真實意圖,一旦猜透,她就堅決去辦。
如果皮埃爾違背自己的意願,娜塔莎就以他原來的想法反駁他,同他作鬥争。
有一個時期,他們生活非常困難,皮埃爾永遠不會忘記。
當時,娜塔莎生下第一個瘦弱的孩子後,不得不先後換了三個奶媽。
娜塔莎都急出病來了。
有一天,皮埃爾把他信奉的盧梭思想講給她聽,說請奶媽喂奶違反自然規律,而且對母子都有害。
于是娜塔莎在生第二個孩子後不顧母親、醫生和丈夫的反對,違反當時的風俗習慣(這在當時聞所未聞,而且認為有害),堅持自己喂奶,而且從此所有的孩子都由她親自喂奶。
常常有這樣的事:兩口子在氣頭上争吵起來,但在争吵過一段時間後,皮埃爾常常又驚又喜地發現,不僅是妻子的言論,而且是她的行動中都反映出他原來的想法,而這種想法是她原來反對的。
在她所講的話裡,皮埃爾不僅發現自己原來的想法,而且發現,她已避而不提他在争吵中說過的偏激話。
過了七年夫妻生活後,皮埃爾高興地深信自己不是一個壞人,他之所以有這種想法,是因為他從妻子身上看到了自己。
他覺得自己内心有善有惡,兩者互相遮掩。
但在妻子身上隻反映出他身上真正善的一面,而那些不完善的東西都被揚棄了。
這種情況不是通過邏輯思維,而是通過某種神秘的渠道直接反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