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舒增廣淨土文卷第六

關燈
于所為。

    無非嗔恨。

    若懲人之過。

    則加以疾病。

    治人之罪。

    則加以火镬是有害于物。

    而于己則受為神福。

    盡以嗔恨作業。

    故堕地獄。

    自地獄出。

    則為蟒蛇虿蠍之類。

    無時而超脫也。

    昔有二僧同修行。

    一僧作福而多嗔。

    一僧常戒之不從。

    後多嗔者死。

    戒之者附客舟至江上[邱-丘+共]亭。

    其廟神甚靈。

    能與人言。

    客登岸祭神。

    神告之曰。

    與汝同舟僧可來見我。

    其僧往見之神乃言曰。

    我是汝同修行僧。

    以多嗔故。

    堕于此為神。

    其僧欲見神形。

    堅不肯。

    再三欲見乃露一截蟒形。

    神又言曰。

    有人施絹十疋。

    可為我作追薦。

    次于洪州西山上見我。

    僧如其言。

    果于西山上。

    見死蟒一條長二三裡。

    嗔恨之報如此。

    且人有一心虛明湛然如清冷之水。

    一起嗔恨。

    則若投以污穢之物。

    敗其清冷甚矣。

    一起慈悲。

    則若投以沉檀之香。

    助其清冷亦甚矣。

    人何苦不為慈悲以修西方。

    必欲嗔恨而堕于為神。

    豈不惑哉。

     勸軍中人 當念。

    我輩受國家所養。

    其錢糧綿帛皆自民力辛苦得之。

    我輩所以日食飽足衣裝溫涼。

    上得以奉親老。

    下得以養妻兒者。

    皆國家之賜。

    皆生民之力。

    無事常修整兵器。

    馳習騎射。

    震軍威于可畏。

    消寇亂于未萌。

    期于國家安榮生民休息。

    每日默念阿彌陀佛千聲。

    願冥冥中。

    資其氣力。

    壯其軍容。

    有難則力以禦之。

    雖損軀而不顧。

    無難則靜以鎮之。

    非貪功而妄殺。

    期于國家常安生民常保。

    而後已。

    是為菩薩心。

    發為将軍行。

    又能轉以勸人。

    使更相觀化。

    如此則善念純熟。

    福祿日增。

    身後必于淨土中上品生矣。

     勸惡口者 身口意謂之三業。

    藏經所雲果報多因口業者。

    以口易發也。

    雲。

    昔有人。

    恨其母送飯來遲。

    乃雲。

    生于母腹。

    不如生于鹿腹。

    後果托生于鹿腹中。

    又有人。

    以食與之。

    若不如意則雲。

    不如與狗。

    後乃生為狗頭。

    是皆口業果報也。

    所謂惡口者直為穢語矣。

    惡口果報固已不佳。

    若穢語則地獄畜生之報也。

    世人多不知此。

    乃以惡口穢語為常。

    奉勸。

    世人力以戒此。

    常念阿彌陀佛。

    以洗滌口業之穢惡。

    聞人惡口穢語。

    亦常念此佛名。

    以洗滌耳根之穢惡。

    願以此生念佛之善業。

    洗滌累世以來之穢惡。

    如此則善念日熟。

    惡業日消。

    又能轉以化人。

    使更相勸化。

    則災難可消。

    福祿可永。

    身後必于淨土中上品生矣。

     勸童男 人家生男。

    七歲即令入學。

    蓋欲曉解文義長大成立。

    父母之心莫不如是。

    不知人生難保少得高年。

    或遇冤家以緻橫死。

    或與父母宿為冤業。

    托生其家。

    惱害父母。

    敗壞家産。

    奉勸為父母者。

    兒童方能言時。

    即語以日念西方四聖号十聲。

    大慈菩薩偈一遍。

    及誦淨土真言。

    此止五十九字甚易誦持。

    若日滿五百遍或千遍。

    不一年二年。

    可足三十萬遍。

    自六歲誦起。

    七歲乃畢。

    不妨入學習讀。

    縱此生無冤惡。

    亦為此大善。

    必消災增福。

    若或有之。

    因此持誦。

    遂得以免。

    不亦善乎。

    若不信此言。

    臨時悔之無益。

    孔子曰。

    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

    吾未如之何也已。

     勸室女 予見婦女。

    多因生産而緻大病。

    或緻身亡。

    此乃與其所生之子前世為冤。

    故有此報。

    據藏經雲。

    拔一切業障根本往生淨土真言雲。

    誦持此者。

    阿彌陀佛常住其頂。

    不令冤家為害。

    現世安穩命終任意往生。

    若滿二十萬遍。

    則菩提芽生。

    三十萬遍。

    畢竟面見阿彌陀佛。

    奉勸。

    為女子時。

    在父母身傍。

    清淨少事。

    可日誦西方四聖号各十聲大慈菩薩偈一遍外。

    日誦此真言五百遍或千遍。

    不足一年二年。

    可足三十萬遍。

    能令平生不遭彥子之厄。

    父母若驕縱。

    其女或不信此言。

    一旦冤債相逢以為大厄。

    悔之無及。

    縱使其女此生無冤。

    在父母身傍。

    先誦此真言三十萬遍種此大善根。

    作此大善緣。

    有何不可。

    此恩愛之甚善而大者也。

    可不勉哉。

     八八兒口生蓮華 有人養一鸜鹆。

    俗名八八兒。

    見僧念佛亦學念佛。

    遂舍與僧。

    此僧常教念阿彌陀佛。

    後八八兒死僧為小棺埋之。

    墓上生蓮花一朵。

    開棺看。

    其根自口中生。

    人為偈雲。

    有一飛禽八八兒。

    解随僧口念阿彌。

    死埋平地蓮花發。

    我輩為人豈不知。

    蓋念阿彌陀佛。

    有誓願雲。

    衆生念我名号者。

    必生我國。

    凡言衆生者。

    上自天人下至微細蟲蟻之類皆是。

    以此觀之。

    則此八八兒必生極樂世界為上善人矣。

    人而不知人而不修。

    可痛惜哉。

    事在潭州城外。

    因此名其城門。

     龍舒增廣淨土文卷第六(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