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舒增廣淨土文卷第七

關燈
參禅者多不信淨土。

    以謂著相。

    欲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此說甚善。

    極不易到。

    反成弊者多矣。

    今故詳言參禅之弊。

    且引事迹為證。

    與諸修行不知其要者。

    并舉而言。

    故此卷名指迷歸要。

     青草堂後身曾魯公 宋朝有二青草堂。

    在前者年九十餘。

    有曾家婦人。

    嘗為齋供及布施衣物。

    和尚感其恩乃言。

    老僧與夫人作兒子。

    一日此婦人生子。

    使人看。

    草堂已坐化矣。

    所生子即曾魯公也。

    以前世為僧。

    嘗修福修慧故少年登高科。

    其後作宰相。

    以世俗觀之無以加矣。

    雖然此亦誤也。

    何則此世界富貴不長久。

    受盡則空。

    又且随業緣去。

    輪回無有了時。

    不如且生西方見佛了生死大事。

    卻來作宰相。

    故雖入胞胎中受生。

    此一性已不昧。

    所以雖在輪回世界中。

    已不受輪回。

    而生死去住自如矣。

    今未能了生死。

    乃念區區恩惠。

    為人作子。

    則不脫貪愛。

    永在輪回。

    其失計甚矣。

     戒禅師後身東坡 五祖禅師乃東坡前身。

    應驗不一。

    以前世修行故。

    今生聰明過人。

    以五毒氣習未除故。

    今生多緣詩語。

    意外受竄谪。

    此亦大誤也。

    若前世為僧。

    參禅兼修西方。

    則必徑生淨土。

    成就大福大慧。

    何至此世界多受苦惱哉。

    聞東坡南行。

    唯帶阿彌陀佛一軸。

    人問其故。

    答雲。

    此轼生西方公據也。

    若果如是。

    則東坡至此方為得計。

    亦以宿植善根。

    明達過人方悟此理故也。

    聞魯直前世為婦人。

    誦法華經。

    以誦經功德故。

    今世聰明有官職。

    此随業緣來者也。

    若生西方。

    豈如是而已哉。

     哲老後身多憂苦 有哲老者。

    住京師大刹。

    四十年不睡。

    坐禅精苦。

    如此坐化。

    後紙襖亦燒出舍利。

    中官有以三十千買一紙襖者。

    以其有舍利故也。

    其效驗已如此。

    若修西方。

    必為不退轉地菩薩。

    即生死自如矣。

    卻來此世界濟渡衆生。

    有何不可。

    不知修此。

    乃生大富貴處。

    一生多受憂苦。

    可哀也哉。

    縱使受大富貴。

    亦終有盡。

    依舊輪回。

    或雲。

    以哲老之精修。

    今生多受憂苦何也。

    答雲。

    佛言。

    假令百千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永嘉大師亦雲。

    了則業障本來空。

    未了應須還宿債。

    以哲老不曾了。

    得生死大事。

    今世生于大富貴處。

    乃前生願心也。

    多受憂苦者。

    乃因緣會遇而還千百世之宿債也。

    若生西方。

    則宿債不須還矣。

    何則死生自如故。

    雖入一切衆生生死界中。

    不作濟渡。

    一性已不昧。

    而超脫三界。

    豈須還宿債哉。

    且以哲老之精修。

    猶不能超脫三界。

    豈非三界之岸極高。

    其苦海極深。

    其波濤極急。

    故不易超脫乎。

    修西方而超脫者伏佛力也。

    有佛而不倚仗。

    猶窮賤餓人見富貴者而不倚仗。

    哀哉。

     古老後身耽富貴 有惠古長老。

    先住舒州太平。

    次住浙東大刹。

    亦名行尊宿也。

    死而生于宰相家。

    後生登高科。

    世固以為榮矣。

    然此甚失計也。

    何則前世齋戒。

    今世食肉。

    必以食肉為美矣。

    前世清修。

    今世近色欲。

    必以色欲為美矣。

    前世恬靜。

    今生享富貴。

    必以富貴為美矣。

    譬如入泥一步。

    深如一步。

    奈之何哉。

    楞嚴經雲。

    聞所聞盡。

    盡聞不住。

    覺所覺空。

    空覺極圓。

    蓋謂所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