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八十八

關燈
△第十二淨戒波羅蜜多分之五 爾時世尊告舍利子,汝能如是安住妙智。

    謂如實知如是菩薩取著淨戒有所毀犯。

    如是菩薩不取著戒無所毀犯。

    時舍利子便白佛言:我信如來應正等覺所說妙法起如是智。

    非我自能作如是說。

    如我解佛所說義者,諸菩薩衆若暫起心。

    欣贊聲聞或獨覺地。

    應知毀犯菩薩淨戒。

    諸菩薩衆若暫起心。

    厭毀聲聞或獨覺地。

    應知毀犯菩薩淨戒。

    所以者何。

    若諸菩薩欣贊聲聞或獨覺地。

    便於彼地心生愛著。

    不能趣求一切智智。

    於菩薩戒有所毀犯。

    若諸菩薩厭毀聲聞或獨覺地。

    便於彼地心生輕蔑。

    即障所求一切智智。

    於菩薩戒有所毀犯。

    是故菩薩於二乘地。

    不應欣贊亦不厭毀。

    若諸菩薩於二乘地。

    心不恭敬或生愛著。

    當知皆是行於非處。

    若諸菩薩行於非處。

    應知名為犯戒菩薩。

    亦名取著淨戒相者,不能證得一切智智。

    是故菩薩於二乘地。

    但應遠離不應贊毀。

    若諸菩薩於二乘地不遠離者,定不能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複次世尊,若諸菩薩緣五欲境起味著心。

    雖複名為非理作意。

    而不甚礙無上菩提。

    所以者何。

    非理作意堕煩惱數。

    由彼煩惱令諸菩薩受彼彼生。

    若時若時諸菩薩衆於彼彼趣受彼彼身。

    爾時爾時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及馀無量無邊佛法漸學圓滿。

    若時若時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及馀無量無邊佛法漸學圓滿。

    爾時爾時是諸菩薩。

    漸得鄰近一切智智。

    是故世尊,我謂煩惱於諸菩薩有大恩德。

    謂能随順一切智智。

    若諸菩薩能觀煩惱能助引發一切智智。

    於菩薩衆有大恩德。

    是諸菩薩應知已證於一切事方便善巧。

    如是菩薩應知安住菩薩淨戒波羅蜜多。

    應知如是諸菩薩衆。

    於菩薩戒無所毀犯。

    亦不取著菩薩淨戒。

    爾時佛贊舍利子言:善哉善哉!如是如是汝能善說。

    諸菩薩衆有於淨戒有所取著有所毀犯。

    有於淨戒無所取著無所毀犯。

    汝顯如來是實語者是法語者是善記說法随法者,又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安住淨戒波羅蜜多作是思惟。

    十方無量無邊世界無量有情。

    由我所住菩薩淨戒波羅蜜多增上威力。

    無淨戒者皆得淨戒。

    有惡戒者皆得遠離。

    由我所學菩薩淨戒波羅蜜多增上威力。

    攝受如是諸有情類。

    皆得殊勝利益安樂。

    是菩薩摩诃薩當知成就方便善巧。

    若時若時以自淨戒波羅蜜多。

    回施無量無邊世界無量有情。

    爾時爾時所住淨戒波羅蜜多漸次增長。

    若時若時所住淨戒波羅蜜多漸次增長。

    爾時爾時複能攝受無量淨戒波羅蜜多。

    若時若時複能攝受無量淨戒波羅蜜多。

    爾時爾時複能攝受無量無數微妙佛法。

    由斯疾得一切智智。

    又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安住淨戒波羅蜜多作是思惟。

    十方無量無邊世界無量有情。

    由我所住菩薩淨戒波羅蜜多增上威力。

    未發無上菩提心者皆能發心。

    已發無上菩提心者皆永不退。

    若於無上正等覺心已不退者,速能圓滿一切智智。

    是菩薩摩诃薩方便善巧。

    緣諸菩薩回施淨戒波羅蜜多。

    若時若時回施淨戒波羅蜜多。

    爾時爾時能不遠離一切智心。

    若時若時能不遠離一切智心。

    爾時爾時漸次鄰近一切智智。

    是菩薩摩诃薩由此善根增上威力。

    複能攝受無量淨戒波羅蜜多令漸增廣。

    亦能攝受無量無數微妙佛法令漸圓滿。

    又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安住淨戒波羅蜜多。

    以自所住菩薩淨戒波羅蜜多。

    施一菩薩所獲福聚。

    勝施克伽沙數世界犯戒有情皆令圓滿受持淨戒。

    若菩薩摩诃薩安住淨戒波羅蜜多。

    以自所住菩薩淨戒波羅蜜多。

    回施十方諸有情類。

    令住淨戒遠離毀犯所獲福聚無量無邊。

    有菩薩摩诃薩安住淨戒波羅蜜多。

    以自所住菩薩淨戒波羅蜜多。

    施一菩薩所獲福聚。

    於前菩薩所獲福聚。

    百倍為勝千倍為勝。

    乃至邬波尼殺昙倍亦複為勝。

    何以故?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以自所住菩薩淨戒波羅蜜多。

    施一菩薩令其攝受一切智智。

    亦令任持一切智智。

    此一菩薩既能攝受一切智智。

    複能任持一切智智。

    則能攝受任持無量無邊世界無量有情。

    皆令安住所有淨戒。

    離諸毀犯如是展轉多所饒益。

    譬如大舍一柱十間。

    無量衆生於中止祝共相嬉戲歡娛受樂。

    有暴惡人欲伐其柱。

    時有善士告惡人言:今此舍中多諸族類。

    共相嬉戲歡娛受樂。

    若伐此柱其舍崩摧。

    損害此中無量生命。

    如是善士為欲利樂其中止住無量有情。

    遮彼惡人不令伐柱。

    時有男子贊善士言:善哉善哉!汝今已施無量生類壽命安樂。

    如是菩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以大乘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及馀無量無邊佛法。

    教誡教授令證無上正等菩提。

    與諸有情作大饒益。

    若以獨覺及聲聞乘功德善根教誡教授。

    便障無量無邊有情阿羅漢等殊勝功德。

    若有菩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能以大乘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及馀無量無邊佛法教誡教授。

    令其攝受一切智智。

    亦令任持一切智智。

    既令攝受一切智智。

    亦令任持一切智智。

    即施無量無邊有情阿羅漢等殊勝功德。

    如是菩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能以大乘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及馀無量無邊佛法教誡教授。

    即為教誡教授無量無邊有情。

    令行種種安樂妙行。

    如是菩薩安住淨戒波羅蜜多作是思惟。

    由我所住菩薩淨戒波羅蜜多。

    願諸有情皆具淨戒遠離毀犯。

    願以如是回施善根。

    一切有情皆得正念。

    由正念故皆生喜樂。

    彼諸有情聞此語已,心離毀犯受持淨戒。

    複有菩薩。

    安住淨戒波羅蜜多。

    能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