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八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言:為離耳鼻舌身意識界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為即眼觸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為離眼觸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為即耳鼻舌身意觸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為離耳鼻舌身意觸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為即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為離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為即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為離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為即地界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為離地界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為即水火風空識界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為離水火風空識界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若爾尊者說何等法名為第八。
雲何令我了知尊者所說義趣如理受持。
舍利子言:若於諸法平等性中。
以如實智知平等性證平等性。
由此智故所作已息。
我於此中不見第八。
亦複不見知平等智。
此中無我無我所故。
雲何於中可相徵诘。
滿慈子言:雲何尊者前後所說非互相違。
謂前說言一切第八所有淨戒。
於發無上正等覺心諸菩薩衆初發心時一菩薩戒。
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
乃至邬波尼殺昙分亦不及一。
今複說言:我於此中都不見有第八及智。
舍利子言:我先所說為初學者,不為已入平等性者,我先所說欲使有情趣入正法。
不為已入平等性者,我先所說欲使有情知大乘行出過三乘。
不說諸法平等實性。
我先所說欲使有情如實覺了佛乘大乘淨戒殊勝故作是說。
假使世間一切有情皆具成就第八者法彼所有戒。
於發無上正等覺心諸菩薩衆初發心時一菩薩戒。
百分不及一。
千分不及一。
乃至邬波尼殺昙分亦不及一。
不說諸法平等實性離我我所。
何所相違。
又滿慈子。
一切預流一來不還及阿羅漢獨覺淨戒。
於發無上正等覺心諸菩薩衆初發心時一菩薩戒。
百分不及一。
千分不及一。
乃至邬波尼殺昙分亦不及一。
具壽當知。
諸有欲令聲聞獨覺所有淨戒勝菩薩戒。
彼為欲令聲聞獨覺所有淨戒勝如來戒。
當知彼類欲與如來共诤勝劣。
譬如有人與王子诤。
當知彼人欲與王诤。
如是若有欲令聲聞獨覺淨戒勝菩薩戒。
則為欲令聲聞獨覺所有淨戒勝如來戒。
當知彼類欲與如來共诤勝劣。
何以故?滿慈子。
諸菩薩法不可勝故。
菩薩是真法王子故。
又滿慈子。
譬如有人無手無足而作是說。
我能渡至大海彼岸。
彼有虛言而無實義。
由增上慢作如是說。
如是若有聲聞獨覺作如是言:我所有戒勝菩薩戒。
當知彼言都無實義。
何以故?滿慈子。
菩薩功德如大海故。
如彼愚人實無手足。
而言我能越渡大海。
如是有趣二乘之人。
實無菩薩殊勝功德而言我勝菩薩淨戒。
無有是處。
何以故?滿慈子。
菩薩淨戒無邊際故。
時滿慈子便問具壽舍利子言:何緣故說菩薩淨戒無邊際耶。
舍利子言:菩薩淨戒普能解脫無量有情犯戒惡故。
普能安立無量有情清淨戒故。
時滿慈子。
複問具壽舍利子言:尊者所說犯戒惡者是何增語。
舍利子言:我我所執及馀煩惱名犯戒惡。
謂任持想若我想。
若有情想若命者想。
若生者想若養者想。
若士夫想若補特伽羅想。
若有想若無想。
如是諸想及馀煩惱。
是犯戒惡增語。
所顯菩薩淨戒。
普能解脫無量有情。
如是所說犯戒惡故量無邊際。
又諸菩薩所有淨戒。
普能安立無量有情令住淨戒。
是故菩薩安住大乘所得淨戒量無邊際。
聲聞獨覺所不能及。
普勝聲聞獨覺淨戒。
又滿慈子。
諸菩薩名普勝一切聲聞獨覺。
謂修淨戒波羅蜜多回向趣求一切智智。
爾時滿慈子問舍利子言:雲何菩薩有漏淨戒。
能勝二乘無漏淨戒。
舍利子言:聲聞獨覺無漏淨戒。
唯求自利回向涅槃。
菩薩淨戒普為度脫無量有情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是故菩薩所有淨戒。
能勝二乘無漏淨戒。
又滿慈子。
若諸菩薩心作分限饒益有情引發淨戒。
是諸菩薩所起淨戒。
不勝二乘無漏淨戒。
不名淨戒波羅蜜多。
然諸菩薩心無分限。
普為度脫無量有情。
求大菩提引發淨戒。
是故菩薩所起淨戒。
能勝二乘無漏淨戒。
名為淨戒波羅蜜多。
又滿慈子。
如日輪出放大光明。
螢火等光悉皆隐沒。
如是菩薩修行淨戒波羅蜜多。
回向趣求一切智智。
普勝一切聲聞獨覺回向涅槃所有淨戒。
又滿慈子。
如月輪出放大光明。
一切星光皆被映奪。
如是菩薩修行淨戒波羅蜜多。
回向趣求一切智智。
普勝一切聲聞獨覺回向涅槃所有淨戒。
又滿慈子。
若時菩薩随念如來。
回向趣求一切智智。
由起殊勝相應心力。
引得淨戒波羅蜜多。
爾時名為行自行處。
普勝一切聲聞獨覺。
時滿慈子。
便問具壽舍利子言:若時菩薩不現發起一切智心。
爾時菩薩為名何等。
舍利子言:若時菩薩不現發起一切智心。
爾時菩薩名無記心相續而祝是時菩薩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為即眼觸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為離眼觸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為即耳鼻舌身意觸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為離耳鼻舌身意觸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為即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為離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為即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為離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為即地界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為離地界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為即水火風空識界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為離水火風空識界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
滿慈子言:若爾尊者說何等法名為第八。
雲何令我了知尊者所說義趣如理受持。
舍利子言:若於諸法平等性中。
以如實智知平等性證平等性。
由此智故所作已息。
我於此中不見第八。
亦複不見知平等智。
此中無我無我所故。
雲何於中可相徵诘。
滿慈子言:雲何尊者前後所說非互相違。
謂前說言一切第八所有淨戒。
於發無上正等覺心諸菩薩衆初發心時一菩薩戒。
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
乃至邬波尼殺昙分亦不及一。
今複說言:我於此中都不見有第八及智。
舍利子言:我先所說為初學者,不為已入平等性者,我先所說欲使有情趣入正法。
不為已入平等性者,我先所說欲使有情知大乘行出過三乘。
不說諸法平等實性。
我先所說欲使有情如實覺了佛乘大乘淨戒殊勝故作是說。
假使世間一切有情皆具成就第八者法彼所有戒。
於發無上正等覺心諸菩薩衆初發心時一菩薩戒。
百分不及一。
千分不及一。
乃至邬波尼殺昙分亦不及一。
不說諸法平等實性離我我所。
何所相違。
又滿慈子。
一切預流一來不還及阿羅漢獨覺淨戒。
於發無上正等覺心諸菩薩衆初發心時一菩薩戒。
百分不及一。
千分不及一。
乃至邬波尼殺昙分亦不及一。
具壽當知。
諸有欲令聲聞獨覺所有淨戒勝菩薩戒。
彼為欲令聲聞獨覺所有淨戒勝如來戒。
當知彼類欲與如來共诤勝劣。
譬如有人與王子诤。
當知彼人欲與王诤。
如是若有欲令聲聞獨覺淨戒勝菩薩戒。
則為欲令聲聞獨覺所有淨戒勝如來戒。
當知彼類欲與如來共诤勝劣。
何以故?滿慈子。
諸菩薩法不可勝故。
菩薩是真法王子故。
又滿慈子。
譬如有人無手無足而作是說。
我能渡至大海彼岸。
彼有虛言而無實義。
由增上慢作如是說。
如是若有聲聞獨覺作如是言:我所有戒勝菩薩戒。
當知彼言都無實義。
何以故?滿慈子。
菩薩功德如大海故。
如彼愚人實無手足。
而言我能越渡大海。
如是有趣二乘之人。
實無菩薩殊勝功德而言我勝菩薩淨戒。
無有是處。
何以故?滿慈子。
菩薩淨戒無邊際故。
時滿慈子便問具壽舍利子言:何緣故說菩薩淨戒無邊際耶。
舍利子言:菩薩淨戒普能解脫無量有情犯戒惡故。
普能安立無量有情清淨戒故。
時滿慈子。
複問具壽舍利子言:尊者所說犯戒惡者是何增語。
舍利子言:我我所執及馀煩惱名犯戒惡。
謂任持想若我想。
若有情想若命者想。
若生者想若養者想。
若士夫想若補特伽羅想。
若有想若無想。
如是諸想及馀煩惱。
是犯戒惡增語。
所顯菩薩淨戒。
普能解脫無量有情。
如是所說犯戒惡故量無邊際。
又諸菩薩所有淨戒。
普能安立無量有情令住淨戒。
是故菩薩安住大乘所得淨戒量無邊際。
聲聞獨覺所不能及。
普勝聲聞獨覺淨戒。
又滿慈子。
諸菩薩名普勝一切聲聞獨覺。
謂修淨戒波羅蜜多回向趣求一切智智。
爾時滿慈子問舍利子言:雲何菩薩有漏淨戒。
能勝二乘無漏淨戒。
舍利子言:聲聞獨覺無漏淨戒。
唯求自利回向涅槃。
菩薩淨戒普為度脫無量有情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是故菩薩所有淨戒。
能勝二乘無漏淨戒。
又滿慈子。
若諸菩薩心作分限饒益有情引發淨戒。
是諸菩薩所起淨戒。
不勝二乘無漏淨戒。
不名淨戒波羅蜜多。
然諸菩薩心無分限。
普為度脫無量有情。
求大菩提引發淨戒。
是故菩薩所起淨戒。
能勝二乘無漏淨戒。
名為淨戒波羅蜜多。
又滿慈子。
如日輪出放大光明。
螢火等光悉皆隐沒。
如是菩薩修行淨戒波羅蜜多。
回向趣求一切智智。
普勝一切聲聞獨覺回向涅槃所有淨戒。
又滿慈子。
如月輪出放大光明。
一切星光皆被映奪。
如是菩薩修行淨戒波羅蜜多。
回向趣求一切智智。
普勝一切聲聞獨覺回向涅槃所有淨戒。
又滿慈子。
若時菩薩随念如來。
回向趣求一切智智。
由起殊勝相應心力。
引得淨戒波羅蜜多。
爾時名為行自行處。
普勝一切聲聞獨覺。
時滿慈子。
便問具壽舍利子言:若時菩薩不現發起一切智心。
爾時菩薩為名何等。
舍利子言:若時菩薩不現發起一切智心。
爾時菩薩名無記心相續而祝是時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