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八十六

關燈
應知猶名具戒菩薩。

    於菩薩戒未名毀犯。

    不名棄舍菩薩淨戒。

    若時菩薩不現發起一切智心。

    爾時菩薩回向聲聞或獨覺地。

    是時菩薩舍菩薩地失自行處。

    若諸菩薩随爾所時回向聲聞或獨覺地。

    是諸菩薩即爾所時。

    於無上乘應知名死。

    雖非實死而得死名。

    如工幻師或彼弟子。

    執小兒手引上高梯。

    幻解身支分分堕落。

    時彼眷屬鹹謂命終。

    傷歎悲号生大苦惱。

    如何此子倏忽滅亡我等親族無由重見。

    菩薩亦爾。

    舍大菩提退住聲聞或獨覺地失一切智應知如死。

    如彼小兒雖不失命而彼親屬起於死想。

     又滿慈子。

    於意雲何。

    菩薩淨戒與諸異生聲聞獨覺所有淨戒有何差别。

    滿慈子言:如是諸戒真如法性實無差别。

    舍利子言:如是諸戒真如法性雖無差别。

    而亦可說有差别相。

    此差别相應說雲何。

    滿慈子言:如諸菩薩求證無上正等菩提。

    異生聲聞獨覺不爾。

    如是菩薩所有淨戒。

    與彼諸戒說有差别。

    舍利子言:由此菩薩所有淨戒。

    勝諸異生聲聞獨覺所有淨戒。

    謂菩薩戒回向趣求一切智智。

    名為淨戒波羅蜜多。

    馀戒不爾是謂差别。

    何以故?滿慈子。

    菩薩淨戒普勝三千大千世界及馀無量無邊有情。

    除佛世尊所有淨戒。

    於馀淨戒最勝第一。

    所以者何。

    菩薩淨戒能引無量無邊有情。

    解脫生死及諸惡趣。

    由此因緣菩薩淨戒。

    於諸異生聲聞獨覺所有淨戒。

    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

    又滿慈子。

    如雪山王具山王德馀山不具。

    若具德者得山王名。

    若不具德不立王号。

    如是菩薩所有淨戒。

    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不離趣求一切智智故。

    名淨戒波羅蜜多。

    獨覺聲聞異生淨戒不欲回向無上菩提。

    遠離所求一切智智。

    不名淨戒波羅蜜多。

    又滿慈子。

    諸菩薩衆所有淨戒。

    普勝異生聲聞獨覺所有淨戒。

    時滿慈子。

    便問具壽舍利子言:何緣菩薩摩诃薩衆所有淨戒。

    普勝異生聲聞獨覺所有淨戒。

    舍利子言:菩薩淨戒普為利樂一切有情。

    回向趣求一切智智。

    異生聲聞獨覺不爾。

    是故菩薩所有淨戒。

    普勝異生聲聞獨覺所有淨戒。

    時滿慈子。

    便贊具壽舍利子言:善哉善哉!如是如是誠如所說,如是贊說菩薩淨戒。

    令菩薩衆轉複精勤。

    受持菩薩所有淨戒。

    尊者定應承佛神力說。

    諸菩薩所有淨戒。

    普勝異生聲聞獨覺所有淨戒爾時佛告阿難陀言:汝應受持諸菩薩衆所有淨戒波羅蜜多相應法教。

    如舍利子與滿慈子共所演說。

    如是演說定不虛妄。

    假使有取妙高山王上昇梵世投之於下。

    彼適投已發誠谛言:若菩薩戒普勝異生聲聞獨覺諸淨戒者,令此山王虛空中祝言已便住必不堕落。

    何以故?阿難陀。

    諸菩薩戒除如來戒。

    於馀淨戒若有漏若無漏。

    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

    時舍利子佛神力故。

    便見東方有一佛土。

    去此佛土過百千界。

    其中如來現為無量人天等衆宣說正法。

    爾時佛告舍利子言:汝見東方過百千界有一佛土現有如來為無量衆說正法不。

    舍利子言:唯然已見。

    未知彼界彼佛何名。

    爾時世尊告舍利子,彼佛世界名曰明燈。

    其中如來應正等覺現說法者,号為月光。

    彼佛有一聲聞弟子名為有頂神通第一。

    以神通力往馀世界。

    右手拔取妙高山王。

    上昇梵世投之於下。

    彼適投已發誠谛言:若菩薩戒除如來戒。

    於馀淨戒若有漏若無漏。

    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

    如是所說不虛妄者,令此山王虛空中祝言已便住更不複下。

    爾時世尊告舍利子,汝複見彼妙高山王住虛空中更不下不。

    時舍利子白言:已見世尊,複告舍利子言:今彼山王住虛空者,由依菩薩所有淨戒。

    除如來戒。

    發誠谛言普勝異生聲聞等戒。

    是故我說決定不虛。

    彼佛衆中聲聞弟子。

    以神通力往馀世界。

    右手拔取妙高山王。

    上昇梵世投之於下。

    投已複發誠谛之言:言已山王住虛空者,為證我說定不虛妄。

    時彼如來聲聞弟子。

    依菩薩戒發誠谛言:令彼山王還住本處。

    時舍利子見已贊言:甚奇世尊,所言誠谛。

    諸菩薩戒威力難思。

    一切世間無能及者,時舍利子便白佛言:若有欲勝菩薩戒者,當知彼欲勝如來戒。

    所以者何。

    除如來戒定無能勝菩薩戒者,若修菩薩淨戒圓滿。

    即名如來應正等覺。

    是故菩薩戒不可勝。

    時滿慈子便問具壽舍利子言:有退菩薩所有淨戒豈難勝耶。

    舍利子言:定無菩薩住菩薩心有退轉者,若有退轉便非菩薩。

    如善射師箭不中的。

    應知彼類非善射師。

    菩薩亦爾。

    若不能發一切智智相應之心。

    雖複勤修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而不回向一切智智。

    當知彼非具戒菩薩。

    又滿慈子。

    若有菩薩修諸功德。

    不解雲何菩薩回向一切智智。

    而緣聲聞或獨覺地所有功德。

    謂是所求一切智智。

    當知彼類猶得名為具戒菩薩。

    何以故?滿慈子。

    彼無菩薩方便善巧不解回求一切智智。

    緣二乘地所有功德。

    謂是所求一切智智意樂不壞故。

    亦名為具戒菩薩。

    持菩薩戒由有回向一切智心故。

    得名為持菩薩戒。

    攝受淨戒波羅蜜多。

    彼於後時若遇善友。

    能緣真實一切智智。

    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定當證得一切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