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我們的黃金時代嗎?
關燈
小
中
大
主動權為一方面、以社會組織和紀律為另一方面的問題。
這個問題已是現代社會緊張局勢的主要根源,很可能在将來導緻更緊張的局勢。
二、二十世紀的希望 全球的責任人類今天的危險狀況反映在對當代問題的上述分析之中,其實,當代問題的數量還可以大大地予以增加。
不過,對這些問題中的每一個來說,也都存在着一個希望——一個如果得到承認和鼓勵便有可能給未來留下印記的希望。
例如,湯因比曾說道:"人們将記住我們這個時代,這主要不是因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惡,也不是因為它的令人驚訝的發明,而是因為它是自大約五、六千年以前文明起始以來的第一個時代,在這個時代中,人們敢于認為讓文明的益處為整個人類所利用是行得通的。
" 這種由全球意識和全球責任組成的觀念的确存在,應該同諸如種族沖突和引起分裂的民族主義之類的趨勢一起得到承認。
這種觀念是從人們承認對本國較不幸的公民的福利負有責任開始的。
遲至1839年,英國議會還隻為全國的學校撥款15萬美元,而為照料維多利亞女王的馬匹撥款35萬美元。
贊成大衆教育制度的改革者們被指責為危及社會基礎的幻想家。
但今天,這同一個英國卻已成為一個福利國家,它承擔了照顧其公民"畢生"福利的責任。
近幾十年中,社會責任這一概念已被擴大到不僅包括本國公民,而且包括全人類。
這種全球責任已時常得到重申和履行,因此,現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它的新奇和意義也被忽視了。
但在本世紀初,幾乎沒有人能預見發達國家會每年對外援助幾十億美元。
即便這種援助決不是完全利他主義的,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利他主義的。
《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就是證明,它要求人身的自一由權和安全權、遷移和居住的自一由權、财産所有權、思想和宗教的自一由權、教育權、工作權和适當的生活标準。
貧困的終止今天,不僅存在着日益增長的全球責任感,而且同樣重要的是,還存在着履行這種責任的方法。
如前所述,當今世界的主要問題是富國和窮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不過,這個問題也有一個希望:消除這一差距的方法的确存在,正有待于利用。
由于科學的進步和第二次工業革命,這一目标首次有可能在不損害先進國家的生活水平的情況下得到實現。
現在,美國國民生産總值的年平均增長率大約是4.3%,即400億美元左右。
如此大的年增長率使美國除能進行國内的社會改革外,還有可能撥出大筆大筆的款項支持窮國的發展。
由于其他富國的國民生産總值也具有相似的增長率,今天,改善全球經濟的不平衡有史以來已第一次成為一個可實現的目标。
這并不是否認世界上還有一半的人是文盲,每晚仍餓着肚子睡覺。
但即便如此,也完全不同于14世紀中葉,當時,歐洲總人口中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被黑死病奪去了生命。
這也不同于1846年和1876年;1846年,100萬一愛一爾蘭人死于饑餓,1876年,500萬印度人餓死。
瘟疫和饑荒的這些犧牲品不可能得救,因為人類當時極度缺乏必要的醫學和農業知識。
今天,仍有數目多得使人悲哀的犧牲品,但不是因為無知,而是因為政治和體制方面的種種障礙。
生産能力巨大的、不斷加快的增長正在使人類至少能在可預見的将來擺脫有史以來一直在折磨人類的種種災難。
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成就,可與農業的發展或文明的到來相媲美。
人類的覺醒當前全世界各民族的覺醒同樣重要,因為這種覺醒是有效地利用技術潛力的先決條件。
這種大規模的動蕩有許多曆史的根源,包括兩次世界大戰的沖擊、西方思想意識的傳播、現代運輸工具和大衆傳播媒介的影響以及表明貧窮和苦難不是人類天意注定的命運的富裕社會的影響。
因此,爆發了抱有越來越大的希望的革命,或者更準确地說,爆發了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的革命。
這種革命解釋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63個國家赢得獨立這種驚人的景況。
種種"變革之風"确已在史無前例的範圍内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吹了起來。
現在,它們仍在以幾乎沒有衰減的力量不停地吹,每天有關暴動和革命的重要新聞報道可表明這一點。
一些懷念過去當主人、做老爺的美好時光的人對所有這些一騷一動和動亂深表遺憾,另一些擔心偏執的、易引起分裂的新民族主義在日益擴散的人也對所有這些一騷一動和動亂深表遺憾。
但是,這種覺醒所意味的遠不僅僅是民族主義的極度表現。
它還代表一種新的思維方式、行動方式和觀察生活的方式。
它承認社會變革是合乎需要的、不可避免的。
它認為個人能夠并應該參與和促成這種變革。
它希望得到新的必需品和物質享受,确信苦難不是天災。
最後,它堅信所有公民都應該有機會學習和提高自己,這種機會不是取決于他們的錢财或社會等級,而是取決于他們的能力和努力。
科學的神燈這所以是一個有希望的時代,還因為人類的認識——對人類本身和人類過去的認識,對人類周圍的物質世界的認識——在迅速發展。
在上個世紀中,由于人類學、考古學、生理學和其他許多學科的進步,人們得到了有關人類本身的可靠資料。
同樣,在上個世紀中,人們還收集到了相當多的有關人類過去的資料。
事實上,我們這個時代在所具備的曆史知識的範圍和關心曆史的程度上是獨一無二的。
亞洲、希臘和羅馬的古典文明就它們的觀點而言基本上是非曆史的。
總的來說,它們的作家對過去如同對将來一樣幾乎不感興趣:古代曆史學家中最無偏見的修昔底的在開始叙述伯羅奔尼撒戰争時說道,在他所處的時代之前,沒發生過什麼重大事件。
令人驚訝但又不可否認的是,對希臘人、羅馬人、埃及人、中國人和印度人的早期曆史,我們遠比這些民族自己了解得還多。
比對過去的新認識更引人注目的是對物質世界的新的認識和掌握。
哥白尼的工作和一愛一因斯坦的工作相隔不到400年,即大約6個正常生命期。
然而,在這短短的一段時間内,科學已從少數熱心之士的一種秘密的業餘一愛一好發展成文明的支配力量。
而且,科學和以科學為基礎的技術正在對人文主義研究和人文學科作出重要的貢獻。
碳-14年代測定法大大地幫助了考古學家的工作:X射線熒光光譜法證實了辟爾唐一人的顱骨和颚骨是僞造的;計算機已能解釋瑪雅人的象形文字,而且現在正開始用來翻譯各種外語。
盡避有這些成就,科學仍常常被看作是帶來威脅的、無法控制的潘多拉盒子。
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科學已把人類引入以上所述的可怕的開端。
但是,又存在着希望:這些開端除了因它們所引起的新危險而使人畏怯外,還因它們所展示的新前景而令人敬畏。
原子能可摧毀人類,但又能改變全球的生活環境。
火箭可用于洲際戰争,但也能用來載人繞地球飛行和飛往其他星球。
遺傳特一性一的控制提出了一些令人驚恐的問題,但又産生了種種令人興奮的可能一性一。
更準确地說,科學家現在期望在以後幾十年中使以下所述的成為事實: 自動導向汽車和原子能火車 通過無線電将原動能傳送給飛機 橫貫寒冷的海洋、改變世界氣候的氣候壩 将淺海改變成海上農場 勘探地殼深處的自動采礦機 生産在價格上有競争力的淡水的脫鹽法 産生無限能量的核聚變 在登月後進行廣泛的宇宙空間探索 因此,科學既能成為潘多拉盆子,又能成為神燈。
1984年可以是一個壞年份,也可以是一個好年份。
選擇權掌握在人類手中,因為科學是中立的。
三、我們的黃金時代嗎? 可以斷定,這是一個有着重大問題和重大機會的時代,也是一個有着巨大危險和巨大潛力的時代。
這不是一種使人安甯和舒适的形勢,而是一種令人不安和不舒适的形勢。
但是,這是過去所有偉大時代的特征。
事實上,我們這個時代與現在所贊頌和懷戀的過去那些"黃金"時代極為相似。
每個黃金時代都有緊張、危險和恐懼這類成分。
伯裡克利時代的雅典、文藝複興時代的意大利和伊麗莎白時代的英國的情況就是如此。
例如,伊麗莎白時代的英國曾面臨與我們今天所面對的十分相似的許多危險。
首先,當時存在着接連不斷的戰争威脅或戰争現實。
英國人不得不勇敢地對付歐洲頭号軍事強國——對英國構成威脅的西班牙,不得不為保護他們的特權而進行冷戰和熱戰。
這也是一個經濟和社會混亂的時代,這種混亂是由從傳統的自然農業向大規模的畜牧業和羊一毛一生産的轉變引起的。
由此産生的圈地迫使成千成萬的自耕農流落大路旁,在那裡,他們被當作遊民抓起來。
這些"乞丐"的苦境可從下面這首兒歌中看出來: 聽!聽!聽!狽兒叫;乞丐們進城了。
有人給他們白面包,有人給他們黑面包, 有人用馬鞭使勁拍,把他們趕出城外了。
伊麗莎白黃金時代也有可與今天相比的"宇宙空間探索"。
哥倫布和達·伽馬開辟了新大一陸和新海洋,哥白尼和伽利略使地球離開了宇宙的中心。
這種視界的開闊要求對傳統的定論和假設進行通常是令人不安的修正。
約翰·多恩象現代詩人一樣表達了他的憂慮,他寫道: 一切都破碎了,一切都失調了; 到處都在提一供機會,一切都互相關聯。
最後,伊麗莎白時代的人們還生活在經常破壞倫敦和其他城市的鼠疫的一陰一影廠。
詩人和說教者者在翻來覆去地說死亡已迫在眉睫,它會立刻把"你漂亮的面孔、美麗的鼻子、明亮的眼睛、雪白的手、優美的身材"變成"泥土、灰末、塵埃和蠕蟲的食物。
"當今世界的确在擔心會發生一場熱核大屠一殺。
這個問題已是現代社會緊張局勢的主要根源,很可能在将來導緻更緊張的局勢。
二、二十世紀的希望 全球的責任人類今天的危險狀況反映在對當代問題的上述分析之中,其實,當代問題的數量還可以大大地予以增加。
不過,對這些問題中的每一個來說,也都存在着一個希望——一個如果得到承認和鼓勵便有可能給未來留下印記的希望。
例如,湯因比曾說道:"人們将記住我們這個時代,這主要不是因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惡,也不是因為它的令人驚訝的發明,而是因為它是自大約五、六千年以前文明起始以來的第一個時代,在這個時代中,人們敢于認為讓文明的益處為整個人類所利用是行得通的。
" 這種由全球意識和全球責任組成的觀念的确存在,應該同諸如種族沖突和引起分裂的民族主義之類的趨勢一起得到承認。
這種觀念是從人們承認對本國較不幸的公民的福利負有責任開始的。
遲至1839年,英國議會還隻為全國的學校撥款15萬美元,而為照料維多利亞女王的馬匹撥款35萬美元。
贊成大衆教育制度的改革者們被指責為危及社會基礎的幻想家。
但今天,這同一個英國卻已成為一個福利國家,它承擔了照顧其公民"畢生"福利的責任。
近幾十年中,社會責任這一概念已被擴大到不僅包括本國公民,而且包括全人類。
這種全球責任已時常得到重申和履行,因此,現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它的新奇和意義也被忽視了。
但在本世紀初,幾乎沒有人能預見發達國家會每年對外援助幾十億美元。
即便這種援助決不是完全利他主義的,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利他主義的。
《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就是證明,它要求人身的自一由權和安全權、遷移和居住的自一由權、财産所有權、思想和宗教的自一由權、教育權、工作權和适當的生活标準。
貧困的終止今天,不僅存在着日益增長的全球責任感,而且同樣重要的是,還存在着履行這種責任的方法。
如前所述,當今世界的主要問題是富國和窮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不過,這個問題也有一個希望:消除這一差距的方法的确存在,正有待于利用。
由于科學的進步和第二次工業革命,這一目标首次有可能在不損害先進國家的生活水平的情況下得到實現。
現在,美國國民生産總值的年平均增長率大約是4.3%,即400億美元左右。
如此大的年增長率使美國除能進行國内的社會改革外,還有可能撥出大筆大筆的款項支持窮國的發展。
由于其他富國的國民生産總值也具有相似的增長率,今天,改善全球經濟的不平衡有史以來已第一次成為一個可實現的目标。
這并不是否認世界上還有一半的人是文盲,每晚仍餓着肚子睡覺。
但即便如此,也完全不同于14世紀中葉,當時,歐洲總人口中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被黑死病奪去了生命。
這也不同于1846年和1876年;1846年,100萬一愛一爾蘭人死于饑餓,1876年,500萬印度人餓死。
瘟疫和饑荒的這些犧牲品不可能得救,因為人類當時極度缺乏必要的醫學和農業知識。
今天,仍有數目多得使人悲哀的犧牲品,但不是因為無知,而是因為政治和體制方面的種種障礙。
生産能力巨大的、不斷加快的增長正在使人類至少能在可預見的将來擺脫有史以來一直在折磨人類的種種災難。
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成就,可與農業的發展或文明的到來相媲美。
人類的覺醒當前全世界各民族的覺醒同樣重要,因為這種覺醒是有效地利用技術潛力的先決條件。
這種大規模的動蕩有許多曆史的根源,包括兩次世界大戰的沖擊、西方思想意識的傳播、現代運輸工具和大衆傳播媒介的影響以及表明貧窮和苦難不是人類天意注定的命運的富裕社會的影響。
因此,爆發了抱有越來越大的希望的革命,或者更準确地說,爆發了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的革命。
這種革命解釋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63個國家赢得獨立這種驚人的景況。
種種"變革之風"确已在史無前例的範圍内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吹了起來。
現在,它們仍在以幾乎沒有衰減的力量不停地吹,每天有關暴動和革命的重要新聞報道可表明這一點。
一些懷念過去當主人、做老爺的美好時光的人對所有這些一騷一動和動亂深表遺憾,另一些擔心偏執的、易引起分裂的新民族主義在日益擴散的人也對所有這些一騷一動和動亂深表遺憾。
但是,這種覺醒所意味的遠不僅僅是民族主義的極度表現。
它還代表一種新的思維方式、行動方式和觀察生活的方式。
它承認社會變革是合乎需要的、不可避免的。
它認為個人能夠并應該參與和促成這種變革。
它希望得到新的必需品和物質享受,确信苦難不是天災。
最後,它堅信所有公民都應該有機會學習和提高自己,這種機會不是取決于他們的錢财或社會等級,而是取決于他們的能力和努力。
科學的神燈這所以是一個有希望的時代,還因為人類的認識——對人類本身和人類過去的認識,對人類周圍的物質世界的認識——在迅速發展。
在上個世紀中,由于人類學、考古學、
同樣,在上個世紀中,人們還收集到了相當多的有關人類過去的資料。
事實上,我們這個時代在所具備的曆史知識的範圍和關心曆史的程度上是獨一無二的。
亞洲、希臘和羅馬的古典文明就它們的觀點而言基本上是非曆史的。
總的來說,它們的作家對過去如同對将來一樣幾乎不感興趣:古代曆史學家中最無偏見的修昔底的在開始叙述伯羅奔尼撒戰争時說道,在他所處的時代之前,沒發生過什麼重大事件。
令人驚訝但又不可否認的是,對希臘人、羅馬人、埃及人、中國人和印度人的早期曆史,我們遠比這些民族自己了解得還多。
比對過去的新認識更引人注目的是對物質世界的新的認識和掌握。
哥白尼的工作和一愛一因斯坦的工作相隔不到400年,即大約6個正常生命期。
然而,在這短短的一段時間内,科學已從少數熱心之士的一種秘密的業餘一愛一好發展成文明的支配力量。
而且,科學和以科學為基礎的技術正在對人文主義研究和人文學科作出重要的貢獻。
碳-14年代測定法大大地幫助了考古學家的工作:X射線熒光光譜法證實了辟爾唐一人的顱骨和颚骨是僞造的;計算機已能解釋瑪雅人的象形文字,而且現在正開始用來翻譯各種外語。
盡避有這些成就,科學仍常常被看作是帶來威脅的、無法控制的潘多拉盒子。
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科學已把人類引入以上所述的可怕的開端。
但是,又存在着希望:這些開端除了因它們所引起的新危險而使人畏怯外,還因它們所展示的新前景而令人敬畏。
原子能可摧毀人類,但又能改變全球的生活環境。
火箭可用于洲際戰争,但也能用來載人繞地球飛行和飛往其他星球。
遺傳特一性一的控制提出了一些令人驚恐的問題,但又産生了種種令人興奮的可能一性一。
更準确地說,科學家現在期望在以後幾十年中使以下所述的成為事實: 自動導向汽車和原子能火車 通過無線電将原動能傳送給飛機 橫貫寒冷的海洋、改變世界氣候的氣候壩 将淺海改變成海上農場 勘探地殼深處的自動采礦機 生産在價格上有競争力的淡水的脫鹽法 産生無限能量的核聚變 在登月後進行廣泛的宇宙空間探索 因此,科學既能成為潘多拉盆子,又能成為神燈。
1984年可以是一個壞年份,也可以是一個好年份。
選擇權掌握在人類手中,因為科學是中立的。
三、我們的黃金時代嗎? 可以斷定,這是一個有着重大問題和重大機會的時代,也是一個有着巨大危險和巨大潛力的時代。
這不是一種使人安甯和舒适的形勢,而是一種令人不安和不舒适的形勢。
但是,這是過去所有偉大時代的特征。
事實上,我們這個時代與現在所贊頌和懷戀的過去那些"黃金"時代極為相似。
每個黃金時代都有緊張、危險和恐懼這類成分。
伯裡克利時代的雅典、文藝複興時代的意大利和伊麗莎白時代的英國的情況就是如此。
例如,伊麗莎白時代的英國曾面臨與我們今天所面對的十分相似的許多危險。
首先,當時存在着接連不斷的戰争威脅或戰争現實。
英國人不得不勇敢地對付歐洲頭号軍事強國——對英國構成威脅的西班牙,不得不為保護他們的特權而進行冷戰和熱戰。
這也是一個經濟和社會混亂的時代,這種混亂是由從傳統的自然農業向大規模的畜牧業和羊一毛一生産的轉變引起的。
由此産生的圈地迫使成千成萬的自耕農流落大路旁,在那裡,他們被當作遊民抓起來。
這些"乞丐"的苦境可從下面這首兒歌中看出來: 聽!聽!聽!狽兒叫;乞丐們進城了。
有人給他們白面包,有人給他們黑面包, 有人用馬鞭使勁拍,把他們趕出城外了。
伊麗莎白黃金時代也有可與今天相比的"宇宙空間探索"。
哥倫布和達·伽馬開辟了新大一陸和新海洋,哥白尼和伽利略使地球離開了宇宙的中心。
這種視界的開闊要求對傳統的定論和假設進行通常是令人不安的修正。
約翰·多恩象現代詩人一樣表達了他的憂慮,他寫道: 一切都破碎了,一切都失調了; 到處都在提一供機會,一切都互相關聯。
最後,伊麗莎白時代的人們還生活在經常破壞倫敦和其他城市的鼠疫的一陰一影廠。
詩人和說教者者在翻來覆去地說死亡已迫在眉睫,它會立刻把"你漂亮的面孔、美麗的鼻子、明亮的眼睛、雪白的手、優美的身材"變成"泥土、灰末、塵埃和蠕蟲的食物。
"當今世界的确在擔心會發生一場熱核大屠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