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飛短流長

關燈
水端平?好奇心驅使劉枚又開腔了:“你……” “我是晚報的,姓仲。

    ” 劉枚腦子裡風車般轉着,晚報的,姓仲。

    這是個不多見的姓。

    那個專門寫社會問題方面的文章的仲秋仲大記者會不會是他?她小聲地說:“你們晚報有一個叫仲秋的寫的社會生活問題方面的文章,我最愛讀了。

    ” “謝謝!我就是。

    ”說着,他從挎包裡摸出名片盒,取了一張名片給劉枚,“請問,你是……” 劉枚也回應了自己的名片。

    仲秋一看,說:“啊,金石公司,劉總,久仰久仰。

    我們早在電話上認識了。

    ” 台上,關敏還在念着講稿:“有的人在一起同居,又心虛,怕别人知道了。

    如果被别人發現了,就倒打一耙,反誣别人侮辱她,強xx她”關敏提高了點聲調,“這種做法很惡劣!所以我主張大學生可以結婚……” 同居和倒打一耙有什麼關系?如果同居可以倒打一耙,那麼,結婚還不是可以。

    她為什麼要這樣講?這是明顯的邏輯錯誤。

    誰給她寫的講稿?仲秋沉思着,但找不到她這樣講的理由。

    對了,是不是她有所指,有弦外之音?劉枚見仲秋突然不說話了,以為他要記下關主任的重要内容,但沒有看見他動筆,隻是木木地咬着筆頭發神。

    她用手肘輕輕地碰了他一下,問:“你和李一凡熟?” “不……”他突然問了一句,“那晚,她是不是在加班嗎?” “對。

    那天,負責搞這個材料的辦公室主任趙平生病了,就臨時抓她的差。

    ”劉枚擡眼看了看在發言的一個四十多歲的滿口專縣口音的女人,說,“本來,我要她就是想讓她在辦公室。

    你想,一個文學碩士,在辦公室搞材料是再好不過的了。

    結果,她不願幹辦公室那些婆婆媽媽的活兒。

    小兩口都是外地人,老公又是個老師,收入也不高。

    她可能是想到業務部門收入要好些,讓小家庭日子好過一點。

    ” “這個人怎麼樣?” “相當不錯。

    工作積極肯幹,不多言不多語,人際關系很好,是公司的女工委員,正在培養她入黨呢。

    ”劉枚歎了一口氣,“這麼好的一個同志,就遭毀了。

    都怪我。

    ” “要怪隻能怪壞人。

    她不撞上,就是另外的女同志撞上。

    隻有打擊壞人,才能還一方平安,才可以路不拾遺!” 正在發言的是理工大學社會科學系的黨總支書記賈玉珠,盡管她盡量用普通話,但這四不像的普通話怎麼也掩蓋不了她的家鄉口音:“大學是改造人的工場,是培養知識分子的地方吔。

    如果可以結婚,那麼,肯定會有很多學生都來要求結婚吔。

    那時,一個校園不曉得會出現好多好多小家庭吔,還會出現好多好多小母親吔。

    那呀!學校就不成為學校,學校成為了一個社區吔!……” 仲秋聽了聽,說:“誇大其辭的理論!” “有點。

    ”劉枚附和道,“即使要結婚,也不是全部,而是個别。

    ” “你聽這些發言,很有意思。

    這些年來,我總結了一個經驗,不管任何問題,部門、系統的專家學者們,當然官員也包括在内,一般來說,他們都是站在部門、系統的立場、角度說話,就是進行研究也是這樣。

    惟有不屬于部門、系統的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的發言或者文章,才是中肯的,對推動或改進工作有利無害。

    ”仲秋擡起下巴指了指賈玉珠,對劉枚說,“你聽,她肯定是教育系統的,盡量維護學校現有秩序,使之一層不變。

    ” “那麼,這種發言,你登不登出來?”劉枚問。

     “報紙要坐到不偏不歪,盡量客觀公正。

    不同的觀點都登出來,讓讀者評判。

    讀者心中有杆秤嘛。

    ” “李一凡的事情,你準備寫一篇長文章?”劉枚轉了回來,問,“我最喜歡看你的文章了。

    ” “謝謝你。

    已經寫了,早就登了,一快豆腐幹……” “啊,我可能忙,沒有看見。

    還寫嗎?” “可能寫不出來了。

    ” “你剛才問這麼詳細。

    我還以為你要寫一篇哩。

    ” “咳、咳!”仲秋清了一下嗓子,說:“劉總,我是一個當事人。

    所以要問清楚。

    ” “什麼當事人?”劉枚大惑不解,睜大雙眼盯着他。

     “那天晚上,是我救了她。

    ”說着,他把那晚的經過複述了一遍。

     劉枚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好像想起了什麼似的說:“怪不得,我聽見一些風言風語,說她半夜三更的和一個什麼情人在樹林裡……是江紅的弟弟去碰上了,以為那男的要欺負她,就去幫忙。

    結果反而被他倆弄到派出所去了。

    ”她說完,看了一眼仲秋,見他臉上毫無變化,就補了一句,“我不相信。

    我太了解李一凡了。

    ” “可是,就有人要把黑的說成白的,亂潑髒水。

    ” 賈玉珠已被另一個女人替換。

    仲秋全然忘了記錄,瞟了發言席一下,側過頭,說:“劉總,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