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六回 殉國難珍妃落井 改民服太後蒙塵
關燈
小
中
大
起來,西太後命載漪将皇帝扶起,先行上車,載漪扶了皇帝出宮,珍妃奏道:“老佛爺一走,難道說所有各客女就沒人照管了嗎?”
太後冷笑道:“你願意留在宮内?這更好了。
” 李蓮英低聲向太後耳邊,說了兩句話。
太後又對珍妃說道:“依我之見,此刻我們倉皇出奔,你是青春女子,在路上又諸多不便,若留在宮内,更恐怕受外人之辱,我不如賜你一死,以全你的名節吧。
” 珍妃見說,曉得自己不免于難。
便垂淚奏道:“奴才已蒙老佛爺的恩典,不必再說了,但是皇帝乃一國之君,萬不可離京遠去,否則京内無主,大局将不可收拾了。
” 太後道:“國家大事,不是你能知道的,時候不早了,我要走了。
” 說罷,就命崔太監将珍妃用絨布包裹起來,往後宮井旁推去。
珍妃此時,放聲大哭,向北叫道:“皇帝!皇帝!奴才再不能見你了!” 太後道:“你既不願走,為什麼又這樣怕死呢?” 珍妃說道:“我死不足惜,恐怕皇上也難免被你們所害。
” 崔太監不由分說,挾起珍妃就跑,跑到後宮井邊,就将珍妃抛下井去。
瑾妃在太後身旁,眼看着妹一子如此結果,不由得嗚咽起來,太後喝令禁聲,快些同行,便一齊改扮民裝,要逃出宮去,後人有詩,吊珍妃雲:莫問宮廷景寂寥,丹楓亭畔衆芳嬌,花含醉态迎殘照,柳帶啼痕聳碧霄;昔日題詩随水去,隻今枯井黯魂銷,可憐唱到哀蟬曲,環翠空歸未可招。
太後殺了珍妃,便急急忙忙,更換衣服。
這時大公主已拿出一件藍布長衫,遞到太後面前奏道:“奴才昨天晚上,就趕緊預備好啦,這件布衫,凡是貼邊之内皆藏着密排的珍珠請老佛爺快些換吧。
” 太後點頭,忙将布衫換上,頭也趕不及梳,當時将一塊青綢子,包在頭上,一瞧上去,簡直像個逃難的老婆子。
太後打扮好了,皇後及大公主格格們,都是随便改扮,裝做貧民模樣。
太後帶了端王載漪莊王載勳,及大阿哥溥俊等,出了神武門。
皇帝也趕到了,隻見皇帝身穿一件舊灰色布袍子,套着青緞馬褂,腰間系着布戰裙,帶着一口魚皮刀。
莊王載勳的橋車,停在門外。
莊王奏道:“請老佛爺坐奴才的車吧。
” 太後便命皇帝墩底,自己坐在當中,大阿哥跨着車沿,一娘一兒三位坐上車子。
皇後率領大公主、瑾妃二人,坐着一輛破敞車;端王、莊王、李蓮英等騎馬。
其餘各格格們,也有府中派來的車子候着,卻是破舊不堪,一齊上了車。
榮祿趕到太後車前請訓,太後吩咐道:“咱們一走京中的事,都由你暫時維持,至于外兵進城與否,終須到議和的地步,你可拟道谕旨,召李鴻章進京,與奕匡同為議和全權大臣,待和議告成,咱們再回鸾吧!” 榮祿領旨退去。
太後等的車馬,便直奔西門。
出了城門,早有馬玉昆的親兵四五百人,在前接駕。
這是榮祿預先安排好的,令他們保護車駕前行。
徐徐而進,直向南口而來。
走了四五百裡,見一路上盡是荒煙蔓草,茫茫一片,竟不見有一家村店。
又因倉皇出奔,未帶食物,太後與皇帝隻好忍餓而行。
可是那些車夫都不住地喊叫,停着車子,不肯前進。
太後無可奈何,隻得再三安慰他們,使他們勉強前去。
太後到這時,反向執鞭之士,苦苦乞憐。
雖說是天數也是他孽由自作啊!于是又走了二三十裡,才到一所村莊,名叫貫市。
車馬停住,那些太監宮婦們早餓得倒在車上了。
太後見了,不覺恻然。
就命李蓮英到村中求食,說是京中逃難的官眷,因為逃走時太匆忙了,忘記帶食物,求村民們借些食品,将來
” 李蓮英低聲向太後耳邊,說了兩句話。
太後又對珍妃說道:“依我之見,此刻我們倉皇出奔,你是青春女子,在路上又諸多不便,若留在宮内,更恐怕受外人之辱,我不如賜你一死,以全你的名節吧。
” 珍妃見說,曉得自己不免于難。
便垂淚奏道:“奴才已蒙老佛爺的恩典,不必再說了,但是皇帝乃一國之君,萬不可離京遠去,否則京内無主,大局将不可收拾了。
” 太後道:“國家大事,不是你能知道的,時候不早了,我要走了。
” 說罷,就命崔太監将珍妃用絨布包裹起來,往後宮井旁推去。
珍妃此時,放聲大哭,向北叫道:“皇帝!皇帝!奴才再不能見你了!” 太後道:“你既不願走,為什麼又這樣怕死呢?” 珍妃說道:“我死不足惜,恐怕皇上也難免被你們所害。
” 崔太監不由分說,挾起珍妃就跑,跑到後宮井邊,就将珍妃抛下井去。
瑾妃在太後身旁,眼看着妹一子如此結果,不由得嗚咽起來,太後喝令禁聲,快些同行,便一齊改扮民裝,要逃出宮去,後人有詩,吊珍妃雲:莫問宮廷景寂寥,丹楓亭畔衆芳嬌,花含醉态迎殘照,柳帶啼痕聳碧霄;昔日題詩随水去,隻今枯井黯魂銷,可憐唱到哀蟬曲,環翠空歸未可招。
太後殺了珍妃,便急急忙忙,更換衣服。
這時大公主已拿出一件藍布長衫,遞到太後面前奏道:“奴才昨天晚上,就趕緊預備好啦,這件布衫,凡是貼邊之内皆藏着密排的珍珠請老佛爺快些換吧。
” 太後點頭,忙将布衫換上,頭也趕不及梳,當時将一塊青綢子,包在頭上,一瞧上去,簡直像個逃難的老婆子。
太後打扮好了,皇後及大公主格格們,都是随便改扮,裝做貧民模樣。
太後帶了端王載漪莊王載勳,及大阿哥溥俊等,出了神武門。
皇帝也趕到了,隻見皇帝身穿一件舊灰色布袍子,套着青緞馬褂,腰間系着布戰裙,帶着一口魚皮刀。
莊王載勳的橋車,停在門外。
莊王奏道:“請老佛爺坐奴才的車吧。
” 太後便命皇帝墩底,自己坐在當中,大阿哥跨着車沿,一娘一兒三位坐上車子。
皇後率領大公主、瑾妃二人,坐着一輛破敞車;端王、莊王、李蓮英等騎馬。
其餘各格格們,也有府中派來的車子候着,卻是破舊不堪,一齊上了車。
榮祿趕到太後車前請訓,太後吩咐道:“咱們一走京中的事,都由你暫時維持,至于外兵進城與否,終須到議和的地步,你可拟道谕旨,召李鴻章進京,與奕匡同為議和全權大臣,待和議告成,咱們再回鸾吧!” 榮祿領旨退去。
太後等的車馬,便直奔西門。
出了城門,早有馬玉昆的親兵四五百人,在前接駕。
這是榮祿預先安排好的,令他們保護車駕前行。
徐徐而進,直向南口而來。
走了四五百裡,見一路上盡是荒煙蔓草,茫茫一片,竟不見有一家村店。
又因倉皇出奔,未帶食物,太後與皇帝隻好忍餓而行。
可是那些車夫都不住地喊叫,停着車子,不肯前進。
太後無可奈何,隻得再三安慰他們,使他們勉強前去。
太後到這時,反向執鞭之士,苦苦乞憐。
雖說是天數也是他孽由自作啊!于是又走了二三十裡,才到一所村莊,名叫貫市。
車馬停住,那些太監宮婦們早餓得倒在車上了。
太後見了,不覺恻然。
就命李蓮英到村中求食,說是京中逃難的官眷,因為逃走時太匆忙了,忘記帶食物,求村民們借些食品,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