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六回 殉國難珍妃落井 改民服太後蒙塵

關燈
話說京城裡吵嚷着,硬說山東的白一團一來了,其實那裡有的呢。

    原來日本和印度的兵,已攻進西城來了。

    當京城裡義和一團一正在愈鬧愈兇之際,各國軍艦,都紛紛開到大沽口,齊向炮台進擊。

    直隸提督聶士成,川軍李秉衡,陝軍馬玉昆,一時那裡抵擋得住,都望後退敗至于那些義和一團一衆,更消得一聞槍炮,早已各自如鳥獸散了。

    聶士成領着兵馬,奮勇沖鋒誰知炮彈飛來,打得腦袋漿迸裂而死。

    李秉衡見全軍覆沒,便自刎而亡。

    那馬玉昆便單騎敗走了。

    大沽炮台失守。

    英、美、德、法、日、俄、意、奧等八國聯軍,進了天津。

    由德國艦隊司令瓦德西,為聯軍統帥,向北京進迫。

    驚耗傳來,風聲很緊。

    直隸總督裕祿,便服毒自盡。

    各國聯軍已由運河進占通州,神機營派兵出朝一陽一門迎敵。

    京城人民,萬分惶恐,紛紛向外城逃避。

    那莊王瀾公等所率領的義和一團一,雖聲言去打窦家堡城教堂,其實也是乘勢逃走了。

    七月十九日京師各城門,一律關閉,八旗兵丁,都上城防守。

    二十日上午日本軍已到,攻打朝一陽一東直二門,印度兵攻打東便門。

    槍炮彈如雨點紛飛,董福祥的甘軍便出城逃走,武衛中軍,也不知去向。

    二十日夜,日本兵由朝一陽一門水關攻進,印度兵由東便門攻入。

    那八旗兵丁,尚與洋兵巷戰。

    二十一日早,東半城大街小巷内槍炮不絕。

    天到午刻,東華門地安門一帶,又有旗兵與各國聯軍混戰。

    日本兵在西單大街上架起炮,往南打宣武門的城樓,印度兵也在街上放哨。

    這且不表。

    且說西太後在聯軍攻打東直朝一陽一兩門的時候,端王、李蓮英等又商議,要想善後之法榮祿這時可真急了,忙進宮來,奏知太後。

    在那當兒,太監們又時來說道:“老佛爺,大事不好了,外國兵已到了城外,正要架炮攻城啦!” 太後大驚失色,不覺急得手足無措起來榮祿奏道:“事已急迫,終不能聽外人進來蹂一躏,奴才的愚見,還是禦駕出京的好。

    ” 太後垂淚道:“匆促的時候,叫我望那裡去呢。

    ” 于是大家會議起來,這時又有慶親王匆匆忙忙地走進宮來,形色倉皇,也來不及行禮。

    便對太後奏道:“朝一陽一門已然失守,日本兵攻進來了。

    ” 榮祿一聽,忽然觸一動靈機道:“請太後出西直門去,較為穩妥。

    ” 太後也失了主張,又聽得槍炮之一聲,愈來愈近,太後忙叫人備車。

    李蓮英奏道:“黃車不便行路,别的車輛,恐趕辦不及,現有載勳的車輛。

    ” 老佛爺一面又派人到瀛台,通知了光緒帝,并将宮中嫔妃,一齊召集。

    不多一刻。

    隻見光緒帝皇帝朝服齊整地走進來,太後道:“傻孩子,你還是這樣的打扮嗎?” 光緒帝不慌不忙地奏道:“子臣請太後額一娘一以祖宗社稷為重,願留守京師,維持大局,子臣即刻到各國公使館去。

    ” 太後驚道:“你此時前去,不是送羊入虎口嗎?” 光緒帝坦然奏道:“他們是文明國的人,對于鄰邦君主,決不至于加害的。

    而且子臣一到公使館之後,便提起議和,也容易入手了。

    ” 太後忙攔阻道:“你就要去,也不在這個時候,試問你這時到公使館去,算是認罪呢?還是去議和呢?真是毫無理由,何必去冒險啊!” 皇帝聽了,仍是要去。

    這時珍妃也來到了,站在一旁,見皇帝這樣一愛一國一愛一民,心中自然感動,也忙跪下來奏道:“老佛爺自然是讓皇帝去的好。

    ” 太後道:“已然到什麼時候了,外面這般的危險,還不快快走呢!我們可不能被洋人捕去待質。

    ” 光緒皇帝還是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