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學概念的進一步規定和部門劃分
關燈
小
中
大
則缺”等等。
即在感情方面、生理方面以及心靈方面也有它們的辯證法。
最熟知的例子,如極端的痛苦與極端的快樂,可以互相過渡。
心情充滿快樂,會喜得流出淚來。
最深刻的憂愁常借一種苦笑以顯示出來。
附釋二:懷疑主義不應該被看成一種單純懷疑的學說。
懷疑主義者也有其絕對确信不疑的事情,即确信一切有限事物的虛妄不實。
一個單純懷疑的人仍然抱着希望,希望他的懷疑終有解決之時,并且希望着在他所徘徊不決的兩個特定的觀點之間,總有一個會成為堅定的真實的結論。
反之,真正的懷疑主義,乃是對于知性所堅持為堅固不移的東西,加以完全徹底的懷疑。
由于這樣,徹底懷疑【或絕望】所引起的心境,是一種不可動搖的安定和内在的甯靜。
這是古代的高尚的懷疑主義,有如塞克滔斯.恩披裡庫斯(SextusEmpirAicus)的著作所陳述的那樣。
在晚期的羅馬時代,這種懷疑主義被斯多葛學派和伊壁鸠魯學派加以系統化,成為他們的獨斷體系的補充。
這種古代的高尚的懷疑主義切不可與前面(§39)所提到的近代懷疑主義相混淆。
後者是一方面先于批判哲學,一方面又出自批判哲學的懷疑主義,其目的僅在于否認超感官事物的真理性和确定性,并指出感官的事實和當前感覺所呈現的材料,才是我們所須保持的。
即在今日,懷疑主義還常被認作尋求一切實證知識的一個不可抗拒的仇敵,因此又被認作以考察實證知識為任務的哲學的仇敵。
但必須指出,事實上,隻有抽象理智的有限思維才畏懼懷疑主義,才不能抗拒懷疑主義。
與此相反,哲學把懷疑主義作為一個環節包皮括在它自身内,——這就是哲學的辯證階段。
但哲學不能象懷疑主義那樣,僅僅停留在辯證法的否定結果方面。
懷疑主義沒有認清它自己的真結果,它堅持懷疑的結果是單純抽象的否定。
辯證法既然以否定為其結果,那麼就否定作為結果來說,至少同時也可說是肯定的。
因為肯定中即包皮含有它所自出的否定,并且揚棄其對方【否定】在自身内,沒有對方它就不存在。
但這種揚棄否定、否定中包皮含肯定的基本特性,就具有邏輯真理的第三形式,即思辯的形式或肯定理性的形式。
§82 (c)思辯的階段或肯定理性的階段在對立的規定中認識到它們的統一,或在對立雙方的分解和過渡中,認識到它們所包皮含的肯定。
【說明】(1)辯證法具有肯定的結果,因為它有确定的内容,或因為它的真實結果不是空的、抽象的虛無,而是對于某些規定的否定,而這些被否定的規定也包皮含在結果中,因為這結果确是一結果,而不是直接的虛無。
(2)由此可知,這結果是理性的東西,雖說隻是思想的、抽象的東西,但同時也是具體的東西,因為它并不是簡單的形式的統一,而是有差别的規定的統一。
所以對于單純的抽象概念或形式思想,哲學簡直毫不相幹涉,哲學所從事的隻是具體的思想。
(3)思辯邏輯内即包皮含有單純的知性邏輯,而且從前者即可抽得出後者。
我們隻消把思辯邏輯中辯證法的和理性的成分排除掉,就可以得到知性邏輯。
這樣一來,我們就得着普通的邏輯,這隻是各式各樣的思想形式或規定排比在一起的事實紀錄,卻把它們當作某種無限的東西。
附釋:就其内容來說,理性不僅是哲學所特有的财産,無甯應該說,理性是人人所同具。
無論在什麼階段的文化或精神發展裡,總可在人心中發現理性。
所以自古以來,人就被稱為理性的存在,這的确是很有道理的。
從經驗的普遍方式去認知理性的對象,最初得到的不外是成見和假定;而理性事物的性格,根據前面的讨論(§45)一般是一個無條件的東西,因此是一個包皮含自己的規定性在自身内的東西。
在這個意義下,當人知道上帝,并知道上帝是絕對自己規定自己的存在時,他便先于一切事物已經知道理性的對象了。
同樣,一個公民對于他的祖國和祖國法令的知識,也可以說是對于理性法則的認識,隻要他認為這些法令是無條件的,而且是普遍有效的東西,他自願抑制他的個人意志,去遵循它們。
在同樣意義下,一個兒童的知識和意志也可以說是合乎理性的,隻要他知道他父母的意志,并且以父母之意志為意志。
再則,思辯的真理不是别的,隻是經過思想的理性法則(不用說,這是指肯定理性的法則)。
在日常生活裡,“思辯”一詞常用來表示揣測或懸想的意思,這個用法殊屬空泛,而且同時隻是使用這詞的次要意義。
譬如,當大家說到婚姻的揣測或商業的推測(Han-d
即在感情方面、生理方面以及心靈方面也有它們的辯證法。
最熟知的例子,如極端的痛苦與極端的快樂,可以互相過渡。
心情充滿快樂,會喜得流出淚來。
最深刻的憂愁常借一種苦笑以顯示出來。
附釋二:懷疑主義不應該被看成一種單純懷疑的學說。
懷疑主義者也有其絕對确信不疑的事情,即确信一切有限事物的虛妄不實。
一個單純懷疑的人仍然抱着希望,希望他的懷疑終有解決之時,并且希望着在他所徘徊不決的兩個特定的觀點之間,總有一個會成為堅定的真實的結論。
反之,真正的懷疑主義,乃是對于知性所堅持為堅固不移的東西,加以完全徹底的懷疑。
由于這樣,徹底懷疑【或絕望】所引起的心境,是一種不可動搖的安定和内在的甯靜。
這是古代的高尚的懷疑主義,有如塞克滔斯.恩披裡庫斯(SextusEmpirAicus)的著作所陳述的那樣。
在晚期的羅馬時代,這種懷疑主義被斯多葛學派和伊壁鸠魯學派加以系統化,成為他們的獨斷體系的補充。
這種古代的高尚的懷疑主義切不可與前面(§39)所提到的近代懷疑主義相混淆。
後者是一方面先于批判哲學,一方面又出自批判哲學的懷疑主義,其目的僅在于否認超感官事物的真理性和确定性,并指出感官的事實和當前感覺所呈現的材料,才是我們所須保持的。
即在今日,懷疑主義還常被認作尋求一切實證知識的一個不可抗拒的仇敵,因此又被認作以考察實證知識為任務的哲學的仇敵。
但必須指出,事實上,隻有抽象理智的有限思維才畏懼懷疑主義,才不能抗拒懷疑主義。
與此相反,哲學把懷疑主義作為一個環節包皮括在它自身内,——這就是哲學的辯證階段。
但哲學不能象懷疑主義那樣,僅僅停留在辯證法的否定結果方面。
懷疑主義沒有認清它自己的真結果,它堅持懷疑的結果是單純抽象的否定。
辯證法既然以否定為其結果,那麼就否定作為結果來說,至少同時也可說是肯定的。
因為肯定中即包皮含有它所自出的否定,并且揚棄其對方【否定】在自身内,沒有對方它就不存在。
但這種揚棄否定、否定中包皮含肯定的基本特性,就具有邏輯真理的第三形式,即思辯的形式或肯定理性的形式。
§82 (c)思辯的階段或肯定理性的階段在對立的規定中認識到它們的統一,或在對立雙方的分解和過渡中,認識到它們所包皮含的肯定。
【說明】(1)辯證法具有肯定的結果,因為它有确定的内容,或因為它的真實結果不是空的、抽象的虛無,而是對于某些規定的否定,而這些被否定的規定也包皮含在結果中,因為這結果确是一結果,而不是直接的虛無。
(2)由此可知,這結果是理性的東西,雖說隻是思想的、抽象的東西,但同時也是具體的東西,因為它并不是簡單的形式的統一,而是有差别的規定的統一。
所以對于單純的抽象概念或形式思想,哲學簡直毫不相幹涉,哲學所從事的隻是具體的思想。
(3)思辯邏輯内即包皮含有單純的知性邏輯,而且從前者即可抽得出後者。
我們隻消把思辯邏輯中辯證法的和理性的成分排除掉,就可以得到知性邏輯。
這樣一來,我們就得着普通的邏輯,這隻是各式各樣的思想形式或規定排比在一起的事實紀錄,卻把它們當作某種無限的東西。
附釋:就其内容來說,理性不僅是哲學所特有的财産,無甯應該說,理性是人人所同具。
無論在什麼階段的文化或精神發展裡,總可在人心中發現理性。
所以自古以來,人就被稱為理性的存在,這的确是很有道理的。
從經驗的普遍方式去認知理性的對象,最初得到的不外是成見和假定;而理性事物的性格,根據前面的讨論(§45)一般是一個無條件的東西,因此是一個包皮含自己的規定性在自身内的東西。
在這個意義下,當人知道上帝,并知道上帝是絕對自己規定自己的存在時,他便先于一切事物已經知道理性的對象了。
同樣,一個公民對于他的祖國和祖國法令的知識,也可以說是對于理性法則的認識,隻要他認為這些法令是無條件的,而且是普遍有效的東西,他自願抑制他的個人意志,去遵循它們。
在同樣意義下,一個兒童的知識和意志也可以說是合乎理性的,隻要他知道他父母的意志,并且以父母之意志為意志。
再則,思辯的真理不是别的,隻是經過思想的理性法則(不用說,這是指肯定理性的法則)。
在日常生活裡,“思辯”一詞常用來表示揣測或懸想的意思,這個用法殊屬空泛,而且同時隻是使用這詞的次要意義。
譬如,當大家說到婚姻的揣測或商業的推測(H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