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元
關燈
小
中
大
草。
老蒲住在那裡,名分上是看茔地,實在墳墓多已沒了,也沒有很多樹木可以看守。
幾間泥牆草頂的屋子,周圍用棘針插成的垣牆,破木闆片的外門,門裡邊有一囤糧食,所有的燒草因為院子小都堆在門外邊。
他與一家人每當夏秋的晚間便坐在院子中大青石上說說閑話,聽見老柏樹與白楊刷刷擦擦的響聲也很快活。
不過鎮上的人都說這座古茔裡有鬼,也有人勸他搬家,老蒲卻因為舍不得這片不花錢的土地,又知道屋子是搬不走的,所以永沒有搬。
至于什麼鬼怪,不但老蒲不信,就是他家的小孩子也在黑夜裡到過墳頂上去,向來是不懂得什麼叫害怕。
這一天的晚飯老蒲沒吃得下,可是也不說話。
他的大兒子向來知道這位老人的性格,看他從鎮上開會回來,眉頭蹙着,時時歎氣的樣子,便猜個大概。
不用問,須靜等老人的開口,這一定是又有為難的事。
第二個兒子吃過兩碗小米飯後卻忍不住了。
“爹,什麼事?你說吧,到底又有什麼事?我知道單找莊稼人的别扭!” 老蒲把黑煙管敲着小木凳,搖搖頭。
“怪,咱這樣人家還有什麼?現在又沒過兵。
” “小住,”老蒲在淡淡的月光下看看光着肩背的兒子們,重複歎一口氣,“你還年輕,你哥知道的就多了,還有你老是毛頭毛腦,現在不行啦,到處容易惹是非。
……你知道麼,我同爺爺給人家當了一輩子,……兩輩子了……差事,還站得住,全仗着耐住性子伺候人。
不想想若是有點差錯,這地方咱還住得了?……” 老蒲的尋思愈引愈遠,現在他倒不急着說在鎮上開會要槍的話,卻借這個機會對第二個兒子開始教訓。
“怎麼啦?爹!我毛頭毛腦,我可是老實種地,拾草,沒惹人家呀。
”小住才二十多歲,高身個,有的是氣力,向來好打不平,不像他的大哥那樣有他爹的服從性。
“不要以為好好的種地拾草便沒有亂子,現在的世道,沒法,沒法!我已經這把年紀了,這一輩子敢保的住,誰知道日後的事。
你,……小住,我就是對你放不下這條心!……” 小住同他哥哥聽見老人的話十分凄涼,這向來是少有的事,在他們的質樸的心中也覺得忐忑不安。
小住的大哥大名叫蒲貴,他雖然四十歲以外了,除了種地的活計什麼事都不很懂得,輕易連鎮上也不去。
老蒲在鎮上著名人家裡當老聽差,就把農田的事務交付他這賦有老子遺傳的大兒子。
小住十多歲時在小學堂畢過業,知識自然高得多。
家裡沒有許多餘錢能供給他繼續上學,又等着人用,所以到十六歲也就随着大哥在田地中過着莊稼日子。
不過他向來就有點剛氣,又知道些國家、公民的粗淺道理,雖然他仍然是老實着做農民,卻不像他爹爹和大哥那麼小心了。
因此,老蒲平日就對這個年輕的孩子發愁,懊悔不該教他念那四年“洋書”。
過度的憂慮便使得這位過慣了當差生活的老人對小住加緊管束,凡與外人辦事都不準他出頭。
他的嘴好說,這是容易惹亂子的根源。
老蒲伺候過兩輩子做官的東家,明白是非多從口出的大道理。
尤其在這幾年的鄉下不是從前了,動不動就抓夫、剿匪,沾一點點光,便使你家破人亡。
鎮上的老爺們比起撚子時候當團總的威風還大,鄉村裡凡是扛槍杆的年輕人更不好惹。
小住既然莽撞,嘴又碎,在這個時代平日已經給老誠的爹爹添上不少的心事。
今天引起了他未來的許多思慮,所以對這年輕人說了幾句。
小住在淡月的樹影下面坐着,一條腿蹬着凸起的樹根。
“不放心,就是不放心!我,我說,大前年我要去下關東,你又不教去,……” “小住,”他大哥很怕老人家生氣,想用話阻住兄弟的議論;隻叫出名字來卻沒的繼續下去。
“哥,看你多好。
爹不用說,鄰舍家也都誇獎你老實。
……我呢,一不做賊,二不去和土匪綁票,可是都不放心。
說話不中聽,什麼話才中聽?到處裡給人家低聲下氣,不就是滿口老爺、少爺地叫,我沒長着那樣嘴。
幹不了,難道這就是有了罪?” 小住的口音愈說愈高,真的觸動了他那容易發怒的脾氣。
在平常日,老蒲一定要拍着膝蓋數說這年輕人一頓,然而這時并沒嚴厲地教訓他,隻是用力抽着煙,一閃一滅的火星在暗中搖動。
堂屋門口裡坐着一群女人,小住的嫂子,還不到二十歲的妹妹,小侄女,這是老蒲的全家人。
小住還有一個三歲的侄子早在火炕上睡了。
“你二叔,”小住的嫂子是個伶俐的鄉下女人,也是這一家的主婦,因為婆婆已死去幾年了。
這時她調停地說:“爹替你打算還不為好?像你哥那樣不中用,爹連說還不說哩。
你二叔,又知書識字,将來咱們這一家人還不是靠着你。
爹操一輩子心,人到底是老了,你還年輕。
老練老練有什麼不好,本來現在真不容易,爹經曆多,他是好意。
” “澄他娘,你明白,我常說我就是這麼一個明白媳婦。
對呀,小住。
你覺得我說說你是多管閑事?……如今什麼都反複了。
我看不透,你就以為我看不透,罷呀,我……我究竟比你多吃了幾十年煎餅,我知道像你看不起我這老不中用的!……下關東,你想想我這把年紀,還得到鎮上當差,家裡你哥、嫂子,咱輩輩子種地吃飯,你去關東,三年兩年就背了金子回來?好容易!别把事情看得那麼輕。
工夫多貴,忙起來叫短工也得塊把錢一天,你走了怎麼辦?我又沒處去掙錢!咳,……由着你的性子,幹,……幹?咳!……” 老蒲向青石邊上扣着煙鬥,小住鼓着嘴向雲彩裡看月亮,不說話,他大哥更沒有什麼言語。
一陣風從枯柏樹上吹過,在野外覺得十分涼爽。
“我不是找事呀,小住,你要明白!愁的我晚上飯都吃不下。
年輕人,你們這年輕人沒等我說上兩句,先有那麼些話堵住我的嘴,正話沒說,先來上一陣鬥口,我發急中什麼用?” 媳婦從鍋裡盛了一瓦罐涼米湯,端着三個粗碗放到院子裡,先給老蒲盛了一大碗。
“爹,正經事,你别同二弟一般見識,說說你在鎮上聽見的什麼事。
”
老蒲住在那裡,名分上是看茔地,實在墳墓多已沒了,也沒有很多樹木可以看守。
幾間泥牆草頂的屋子,周圍用棘針插成的垣牆,破木闆片的外門,門裡邊有一囤糧食,所有的燒草因為院子小都堆在門外邊。
他與一家人每當夏秋的晚間便坐在院子中大青石上說說閑話,聽見老柏樹與白楊刷刷擦擦的響聲也很快活。
不過鎮上的人都說這座古茔裡有鬼,也有人勸他搬家,老蒲卻因為舍不得這片不花錢的土地,又知道屋子是搬不走的,所以永沒有搬。
至于什麼鬼怪,不但老蒲不信,就是他家的小孩子也在黑夜裡到過墳頂上去,向來是不懂得什麼叫害怕。
這一天的晚飯老蒲沒吃得下,可是也不說話。
他的大兒子向來知道這位老人的性格,看他從鎮上開會回來,眉頭蹙着,時時歎氣的樣子,便猜個大概。
不用問,須靜等老人的開口,這一定是又有為難的事。
第二個兒子吃過兩碗小米飯後卻忍不住了。
“爹,什麼事?你說吧,到底又有什麼事?我知道單找莊稼人的别扭!” 老蒲把黑煙管敲着小木凳,搖搖頭。
“怪,咱這樣人家還有什麼?現在又沒過兵。
” “小住,”老蒲在淡淡的月光下看看光着肩背的兒子們,重複歎一口氣,“你還年輕,你哥知道的就多了,還有你老是毛頭毛腦,現在不行啦,到處容易惹是非。
……你知道麼,我同爺爺給人家當了一輩子,……兩輩子了……差事,還站得住,全仗着耐住性子伺候人。
不想想若是有點差錯,這地方咱還住得了?……” 老蒲的尋思愈引愈遠,現在他倒不急着說在鎮上開會要槍的話,卻借這個機會對第二個兒子開始教訓。
“怎麼啦?爹!我毛頭毛腦,我可是老實種地,拾草,沒惹人家呀。
”小住才二十多歲,高身個,有的是氣力,向來好打不平,不像他的大哥那樣有他爹的服從性。
“不要以為好好的種地拾草便沒有亂子,現在的世道,沒法,沒法!我已經這把年紀了,這一輩子敢保的住,誰知道日後的事。
你,……小住,我就是對你放不下這條心!……” 小住同他哥哥聽見老人的話十分凄涼,這向來是少有的事,在他們的質樸的心中也覺得忐忑不安。
小住的大哥大名叫蒲貴,他雖然四十歲以外了,除了種地的活計什麼事都不很懂得,輕易連鎮上也不去。
老蒲在鎮上著名人家裡當老聽差,就把農田的事務交付他這賦有老子遺傳的大兒子。
小住十多歲時在小學堂畢過業,知識自然高得多。
家裡沒有許多餘錢能供給他繼續上學,又等着人用,所以到十六歲也就随着大哥在田地中過着莊稼日子。
不過他向來就有點剛氣,又知道些國家、公民的粗淺道理,雖然他仍然是老實着做農民,卻不像他爹爹和大哥那麼小心了。
因此,老蒲平日就對這個年輕的孩子發愁,懊悔不該教他念那四年“洋書”。
過度的憂慮便使得這位過慣了當差生活的老人對小住加緊管束,凡與外人辦事都不準他出頭。
他的嘴好說,這是容易惹亂子的根源。
老蒲伺候過兩輩子做官的東家,明白是非多從口出的大道理。
尤其在這幾年的鄉下不是從前了,動不動就抓夫、剿匪,沾一點點光,便使你家破人亡。
鎮上的老爺們比起撚子時候當團總的威風還大,鄉村裡凡是扛槍杆的年輕人更不好惹。
小住既然莽撞,嘴又碎,在這個時代平日已經給老誠的爹爹添上不少的心事。
今天引起了他未來的許多思慮,所以對這年輕人說了幾句。
小住在淡月的樹影下面坐着,一條腿蹬着凸起的樹根。
“不放心,就是不放心!我,我說,大前年我要去下關東,你又不教去,……” “小住,”他大哥很怕老人家生氣,想用話阻住兄弟的議論;隻叫出名字來卻沒的繼續下去。
“哥,看你多好。
爹不用說,鄰舍家也都誇獎你老實。
……我呢,一不做賊,二不去和土匪綁票,可是都不放心。
說話不中聽,什麼話才中聽?到處裡給人家低聲下氣,不就是滿口老爺、少爺地叫,我沒長着那樣嘴。
幹不了,難道這就是有了罪?” 小住的口音愈說愈高,真的觸動了他那容易發怒的脾氣。
在平常日,老蒲一定要拍着膝蓋數說這年輕人一頓,然而這時并沒嚴厲地教訓他,隻是用力抽着煙,一閃一滅的火星在暗中搖動。
堂屋門口裡坐着一群女人,小住的嫂子,還不到二十歲的妹妹,小侄女,這是老蒲的全家人。
小住還有一個三歲的侄子早在火炕上睡了。
“你二叔,”小住的嫂子是個伶俐的鄉下女人,也是這一家的主婦,因為婆婆已死去幾年了。
這時她調停地說:“爹替你打算還不為好?像你哥那樣不中用,爹連說還不說哩。
你二叔,又知書識字,将來咱們這一家人還不是靠着你。
爹操一輩子心,人到底是老了,你還年輕。
老練老練有什麼不好,本來現在真不容易,爹經曆多,他是好意。
” “澄他娘,你明白,我常說我就是這麼一個明白媳婦。
對呀,小住。
你覺得我說說你是多管閑事?……如今什麼都反複了。
我看不透,你就以為我看不透,罷呀,我……我究竟比你多吃了幾十年煎餅,我知道像你看不起我這老不中用的!……下關東,你想想我這把年紀,還得到鎮上當差,家裡你哥、嫂子,咱輩輩子種地吃飯,你去關東,三年兩年就背了金子回來?好容易!别把事情看得那麼輕。
工夫多貴,忙起來叫短工也得塊把錢一天,你走了怎麼辦?我又沒處去掙錢!咳,……由着你的性子,幹,……幹?咳!……” 老蒲向青石邊上扣着煙鬥,小住鼓着嘴向雲彩裡看月亮,不說話,他大哥更沒有什麼言語。
一陣風從枯柏樹上吹過,在野外覺得十分涼爽。
“我不是找事呀,小住,你要明白!愁的我晚上飯都吃不下。
年輕人,你們這年輕人沒等我說上兩句,先有那麼些話堵住我的嘴,正話沒說,先來上一陣鬥口,我發急中什麼用?” 媳婦從鍋裡盛了一瓦罐涼米湯,端着三個粗碗放到院子裡,先給老蒲盛了一大碗。
“爹,正經事,你别同二弟一般見識,說說你在鎮上聽見的什麼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