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十八卷 楊八老越國奇逢

關燈
子。

    ” 如此寒暑無問。

    有詩為證: 異國飄零十九年,鄉關魂夢已茫然。

     蘇卿困虜旄俱脫,洪皓留金雪滿颠。

     彼為中朝甘守節,我成俘虜獲何愆? 首丘無計傷心切,夜夜虔誠禱上天。

     話說元泰定年間,日本國年歲荒歉,衆倭糾夥,又來入寇,也帶楊八老同行。

    八老心中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所喜者,乘此機會,到得中國。

    陝西、福建二處,俱有親屬,皇天護佑,萬一有骨肉重逢之日,再得團圓,也未可知。

    所憂者,此身全是倭奴形象,便是自家照着鏡子,也吃一驚,他人如何認得?況且刀槍無情,此去多兇少吉,枉送了性命。

    隻是一說,甯作故鄉之鬼,不願為夷國之人。

    天天可憐,這番飄洋,隻願在陝、閩兩處便好,若在他方也是枉然。

     原來倭寇飄洋,也有個天數,聽憑風勢:若是北風,便犯廣東一路;若是東風,便犯福建一路;若是東北風,便犯溫州一路;若是東南風,便犯淮揚一路。

    此時二月天氣,衆倭登船離岸,正值東北風大盛,一連數日,吹個不住,徑飄向溫州一路而來。

    那時元朝承平日久,沿海備禦俱疏,就有幾隻船,幾百老弱軍士,都不堪拒戰,望風逃走。

    衆倭公然登岸,少不得放火殺人。

    楊八老雖然心中不願,也不免随行逐隊。

    這一番自二月至八月,官軍連敗了數陣,搶了幾個市鎮,轉掠甯紹,又到馀杭,其兇暴不可盡述。

    各府州縣寫了告急表章,申奏朝廷。

    旨下兵部,差平江路普花元帥領兵征剿。

     這普花元帥足智多謀,又手下多有精兵良将,奉命克日興師,大刀闊斧,殺奔浙江路上來。

    前哨打探俊寇占住清水閘為袕,普花元帥約會浙中兵馬,水陸并進。

    那倭寇平素輕視官軍,不以為意。

    誰知普花元帥手下有十個統軍,都有萬夫不當之勇,軍中多帶火器,四面埋伏。

    一等倭賊戰酣之際,埋伏都起,火器一齊發作,殺得他走頭沒路,大敗虧輸,斬首千馀級,活捉二百馀人,其搶船逃命者,又被水路官兵截殺,也多有落水死者。

    普花元帥得勝,賞了三軍。

    猶恐餘倭未盡,遣兵四下搜獲。

    真個是:饒伊兇暴如狼虎,惡貫盈時定受殃。

     話分兩頭。

    卻說清水閘上有順濟廟,其神姓馮名俊,錢塘人氏。

    年十六歲時,夢見玉帝遣天神傳命割開其腹,換去五髒六腑,醒來猶覺腹痛。

    從幼失學,未曾知書,自此忽然開悟,無書不曉,下筆成文,又能預知将來禍福之事。

    忽一日,卧于家中,叫喚不起,良久方醒。

    自言适在東海龍王處赴宴,被他勸酒過醉。

    家人不信,及嘔吐出來都是海錯異味,目所未睹,方知真實。

    到三十六歲,忽對人說:“玉帝命我為江濤之神,三日後,必當赴任。

    ”至期無疾而終。

    是日,江中波濤大作,行舟将覆,忽見朱幡皂蓋,白馬紅纓,簇擁一神,現形雲端間,口中叱咤之聲。

    俄頃,波恬浪息。

    問之土人,其形貌乃馮俊也。

    于是就其所居,立廟祠之,賜名順濟廟。

    紹定年間,累封英烈王之号。

    其神大有靈應。

     倭寇占住清水閘時,楊八老私向廟中祈禱,問答得個大吉之兆,心中暗喜。

    與先年一般向被擄去的,共十三人約會,大兵到時,出首投降,又怕官軍不分真假,拿去請功,狐疑不決。

     到這八月二十八日,倭寇大敗,楊八老與十二個人,俱潛躲在順濟廟中,不敢出頭。

    正在兩難,急聽得廟外喊聲大舉,乃是老王千戶,名喚王國雄,引着官軍入來搜廟。

    一十三人盡被活捉,捆縛做一團兒,吊在廊下。

    衆人口稱冤枉,都說不是真倭,那裡睬他?此時天色已晚,老王千戶權就廟中歇宿,打點明早解官請功。

     事有湊巧,老王千戶帶個貼身伏侍的家人,叫做王興,夜間起來出恭,聞得廊下哀号之聲,其中有一個像關中聲音,好生奇異。

    悄地點個燈去,打一看,看到楊八老面貌,有些疑惑,問道:“你們既說不是真倭,是那裡人氏?如何入了倭賊夥内,又是一般形貌?”楊八老訴道:“衆人都是閩中百姓,隻我是安西府——縣人。

    十九年前在漳浦做客,被倭寇擄去,髡頭跣足,受了萬般辛苦。

    衆人是同時被難的。

    今番來到此地,便想要自行出首。

    其奈形狀怪異,不遇個相識之人,恐不相信,因此狐疑不決。

    幸天兵得勝,倭賊敗亡,我等指望重見天日,不期老将軍不行細審,一概捆吊,明日解到軍門,性命不保。

    ”說罷,衆人都哭起來。

    王興忙搖手道:“不可高聲啼哭,恐驚醒了老将軍,反為不美。

    則你這安西府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