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十八卷 楊八老越國奇逢
關燈
小
中
大
不住,隻得聽從。
八老收拾貨物,打點起身。
也有放下人頭帳目,與随童分頭并日催讨。
八老為讨欠帳,行至州前。
隻見挂下榜文,上寫道“近奉上司明文:倭寇生發,沿海搶劫,各州縣地方,須用心巡警,以防沖犯。
一應出入,俱要盤诘。
城門晚開早閉”等語。
八老讀罷,吃了一驚,想道:“我方欲動身,不想有此寇警。
倘或倭寇早晚來時,閉了城門,知道何日平靜?不如趁早走路為上。
”也不去讨帳,徑回身轉來。
隻說拖欠帳目,急切難取,待再來催讨未遲。
聞得路上賊寇生發,貨物且不帶去,隻收拾些細軟行裝,來日便要起程。
檗氏不忍割舍,抱着三歲的孩兒,對丈夫說道:“我母親隻為終身無靠,将奴家嫁你,幸喜有這點骨血。
你不看奴家面上,須牽挂着小孩子,千萬早去早回,勿使我母子懸望。
”言訖,不覺雙眼流淚。
楊八老也命好道:“娘子不須挂懷,三載夫妻,恩情不淺,此去也是萬不得已,一年半載,便得相逢也。
”當晚檗媽媽治杯送行。
次日清晨,楊八老起身梳洗,别了嶽母和渾家,帶了随童上路。
未及兩日,在路吃了一驚。
但見:舟車擠壓,男女奔忙。
人人膽喪,盡愁海寇恁猖狂;個個心驚,隻恨官兵無備禦。
扶幼攜老,難禁兩腳奔波;棄子抛妻,單為一身逃命。
不辨貧窮富貴,急難中總則一般;那管城市山林,藏身處隻求片地。
正是: 甯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
楊八老看見鄉村百姓,紛紛攘攘,都來城中逃難,傳說倭寇一路放火殺人,官軍不能禁禦,聲息至近,唬得八老魂不附體。
進退兩難,思量無計,隻得随衆奔走,且到汀州城裡,再作區處。
又走了兩個時辰,約離城三裡之地,忽聽得喊聲震地,後面百姓們都号哭起來,卻是倭寇殺來了。
衆人先唬得腳軟,奔跑不動。
楊八老望見傍邊一座林子,向刺料裡便走,也有許多人随他去林叢中躲避。
誰知倭寇有智,慣是四散埋伏。
林子内先是一個倭子跳将出來,衆人欺他單身,正待一齊奮勇敵他。
隻見那倭子,把海叵羅吹了一聲,吹得嗚嗚的響,四圍許多倭賊,一個個舞着長刀,跳躍而來,正不知那裡來的。
有幾個粗莽漢子,平昔間有些手腳的,拚着性命,将手中器械,上前迎敵。
猶如火中投雪,風裡揚塵,被倭賊一刀一個,分明砍瓜切菜一般。
唬得衆人一齊下跪,口中隻叫饒命。
原來倭寇逢着中國之人,也不盡數殺戮。
擄得婦女,恣意奸滢,弄得不耐煩了,活活的放了他去。
也有有情的倭子,一般私有所贈。
隻是這婦女雖得了性命,一世被人笑話了。
其男子但是老弱,便加殺害;若是強壯的,就把來剃了頭發,抹上油漆,假充倭子。
每遇厮殺,便推他去當頭陣。
官軍隻要殺得一顆首級,便好領賞,平昔百姓中秃發瘌痢,尚然被他割頭請功,況且見在戰陣上拿住,那管真假,定然不饒的。
這些剃頭的假倭子,自知左右是死,索性靠着倭勢,還有捱過幾日之理,所以一般行兇出力。
那些真倭子,隻等假倭擋過頭陣,自己都尾其後而出,所以官軍屢堕其計,不能取勝。
昔人有詩單道着倭寇行兵之法,詩雲: 倭陣不喧嘩,紛紛正帶斜。
螺聲飛蛱蝶,魚貫走長蛇。
扇散全無影,刀來一片花。
更兼真僞混,駕禍擾中華。
楊八老和一群百姓們,都被倭奴擒了,好似甕中之鼈,釜中之魚,沒處躲閃,隻得随順,以圖苟活。
随童已不見了,正不知他生死如何。
到此地位,自身管不得,何暇顧他人?莫說八老心中愁悶,且說衆倭奴在鄉村劫掠得許多金寶,心滿意足。
聞得元朝大軍将到,搶了許多船隻,驅了所擄人口下船,一齊開洋,歡歡喜喜,徑回日本國去了。
原來倭奴入寇,國王多有不知者,乃是各島窮民,合夥泛海,如中國賊盜之類,彼處隻如做買賣一般。
其出掠亦各分部統,自稱大王之号。
到回去,仍複隐諱了。
劫掠得金帛,均分受用,亦有将十分中一二分,獻與本鳥頭目,互相容隐。
如被中國人殺了,隻作做買賣折本一般。
所擄得壯健男子,留作奴仆使喚,剃了頭,赤了兩腳,與本國一般模樣,給與刀仗,教他跳戰之法。
中國人懼怕,不敢不從。
過了一年半載,水土習服,學起倭話來,竟與真倭無異了。
光陰似箭,這楊八老在日本國,不覺住了一十九年。
每夜私自對天拜禱:“願神明護佑我楊複再轉家鄉,重會妻
八老收拾貨物,打點起身。
也有放下人頭帳目,與随童分頭并日催讨。
八老為讨欠帳,行至州前。
隻見挂下榜文,上寫道“近奉上司明文:倭寇生發,沿海搶劫,各州縣地方,須用心巡警,以防沖犯。
一應出入,俱要盤诘。
城門晚開早閉”等語。
八老讀罷,吃了一驚,想道:“我方欲動身,不想有此寇警。
倘或倭寇早晚來時,閉了城門,知道何日平靜?不如趁早走路為上。
”也不去讨帳,徑回身轉來。
隻說拖欠帳目,急切難取,待再來催讨未遲。
聞得路上賊寇生發,貨物且不帶去,隻收拾些細軟行裝,來日便要起程。
檗氏不忍割舍,抱着三歲的孩兒,對丈夫說道:“我母親隻為終身無靠,将奴家嫁你,幸喜有這點骨血。
你不看奴家面上,須牽挂着小孩子,千萬早去早回,勿使我母子懸望。
”言訖,不覺雙眼流淚。
楊八老也命好道:“娘子不須挂懷,三載夫妻,恩情不淺,此去也是萬不得已,一年半載,便得相逢也。
”當晚檗媽媽治杯送行。
次日清晨,楊八老起身梳洗,别了嶽母和渾家,帶了随童上路。
未及兩日,在路吃了一驚。
但見:舟車擠壓,男女奔忙。
人人膽喪,盡愁海寇恁猖狂;個個心驚,隻恨官兵無備禦。
扶幼攜老,難禁兩腳奔波;棄子抛妻,單為一身逃命。
不辨貧窮富貴,急難中總則一般;那管城市山林,藏身處隻求片地。
正是: 甯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
楊八老看見鄉村百姓,紛紛攘攘,都來城中逃難,傳說倭寇一路放火殺人,官軍不能禁禦,聲息至近,唬得八老魂不附體。
進退兩難,思量無計,隻得随衆奔走,且到汀州城裡,再作區處。
又走了兩個時辰,約離城三裡之地,忽聽得喊聲震地,後面百姓們都号哭起來,卻是倭寇殺來了。
衆人先唬得腳軟,奔跑不動。
楊八老望見傍邊一座林子,向刺料裡便走,也有許多人随他去林叢中躲避。
誰知倭寇有智,慣是四散埋伏。
林子内先是一個倭子跳将出來,衆人欺他單身,正待一齊奮勇敵他。
隻見那倭子,把海叵羅吹了一聲,吹得嗚嗚的響,四圍許多倭賊,一個個舞着長刀,跳躍而來,正不知那裡來的。
有幾個粗莽漢子,平昔間有些手腳的,拚着性命,将手中器械,上前迎敵。
猶如火中投雪,風裡揚塵,被倭賊一刀一個,分明砍瓜切菜一般。
唬得衆人一齊下跪,口中隻叫饒命。
原來倭寇逢着中國之人,也不盡數殺戮。
擄得婦女,恣意奸滢,弄得不耐煩了,活活的放了他去。
也有有情的倭子,一般私有所贈。
隻是這婦女雖得了性命,一世被人笑話了。
其男子但是老弱,便加殺害;若是強壯的,就把來剃了頭發,抹上油漆,假充倭子。
每遇厮殺,便推他去當頭陣。
官軍隻要殺得一顆首級,便好領賞,平昔百姓中秃發瘌痢,尚然被他割頭請功,況且見在戰陣上拿住,那管真假,定然不饒的。
這些剃頭的假倭子,自知左右是死,索性靠着倭勢,還有捱過幾日之理,所以一般行兇出力。
那些真倭子,隻等假倭擋過頭陣,自己都尾其後而出,所以官軍屢堕其計,不能取勝。
昔人有詩單道着倭寇行兵之法,詩雲: 倭陣不喧嘩,紛紛正帶斜。
螺聲飛蛱蝶,魚貫走長蛇。
扇散全無影,刀來一片花。
更兼真僞混,駕禍擾中華。
楊八老和一群百姓們,都被倭奴擒了,好似甕中之鼈,釜中之魚,沒處躲閃,隻得随順,以圖苟活。
随童已不見了,正不知他生死如何。
到此地位,自身管不得,何暇顧他人?莫說八老心中愁悶,且說衆倭奴在鄉村劫掠得許多金寶,心滿意足。
聞得元朝大軍将到,搶了許多船隻,驅了所擄人口下船,一齊開洋,歡歡喜喜,徑回日本國去了。
原來倭奴入寇,國王多有不知者,乃是各島窮民,合夥泛海,如中國賊盜之類,彼處隻如做買賣一般。
其出掠亦各分部統,自稱大王之号。
到回去,仍複隐諱了。
劫掠得金帛,均分受用,亦有将十分中一二分,獻與本鳥頭目,互相容隐。
如被中國人殺了,隻作做買賣折本一般。
所擄得壯健男子,留作奴仆使喚,剃了頭,赤了兩腳,與本國一般模樣,給與刀仗,教他跳戰之法。
中國人懼怕,不敢不從。
過了一年半載,水土習服,學起倭話來,竟與真倭無異了。
光陰似箭,這楊八老在日本國,不覺住了一十九年。
每夜私自對天拜禱:“願神明護佑我楊複再轉家鄉,重會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