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二十一卷 臨安裡錢婆留發迹
關燈
小
中
大
必當親自勞軍,與将軍相見。
”說罷,飛馬入城去了。
錢-分付手下心腹将校,如此如此,各人暗做準備。
且說劉漢宏聽沈苛回話,信以為然。
乃殺牛宰馬,大發刍糧,為犒軍之禮。
旌旗鼓樂前導,直到北門外館驿中坐下,等待錢-入見,指望他行偏裨見主将之禮。
誰知錢-領着心腹二十餘人,昂然而入,對着劉漢宏拱手道:“小将甲胄在身,恕不下拜了。
”氣得劉漢宏面如土色。
沈苛自覺失信,滿臉通紅,上前發怒道:“将軍差矣!常言:‘軍有頭,将有主。
’尊卑上下,古之常禮。
董刺史命将軍來與觀察助力,将軍便是觀察麾下之人。
況董刺史出身觀察門下,尚然不敢與觀察敵體,将軍如此倨傲,豈小觑我越州無軍馬乎?” 說聲未絕,隻見錢-大喝道:“無名小子,敢來饒舌。
”将頭巾望上一-,二十餘人,一齊發作。
說時遲,那時快,-拔出佩劍,沈苛不曾防備,一刀剁下頭來。
劉漢宏望館驿後便跑,手下跟随的,約有百餘人,一齊上前,來拿錢。
怎當錢-神威雄猛,如砍瓜切菜,殺散衆人,徑往館驿後園來尋劉漢宏,并無蹤迹。
隻見土牆上缺了一角,已知爬牆去了。
錢-懊悔不疊,率領二千軍衆,便想攻打越州。
看見城中已有準備,自己後軍無繼,孤掌難鳴,隻得撥轉旗頭,重回舊路。
城中劉漢宏聞知錢-回軍,即忙點精兵五千,差骁将陸萃為先鋒,自引大軍随後追襲。
卻說錢-也料定越州軍馬必來追趕,晝夜兼行,來到白龍山下。
忽聽得一棒鑼聲,山中擁出二百餘人,一字兒撥開。
為頭一個好漢,生得如何,怎生打扮: 頭裹金線唐巾,身穿綠錦衲襖。
腰拴搭膊,腳套皮靴。
挂一副弓箭袋,拿一柄潑風刀。
生得濃眉大眼,紫面拳須。
私商船上有名人,厮殺場中無敵手。
錢-出馬上前觀看,那好漢見了錢-,撇下刀,納頭便拜。
錢-認得是販鹽為盜的顧三郎,名喚顧全武,乃滾鞍下馬,扶起道:“三郎久别,如何卻在此處?”顧全武道:“自蒙大郎活命之恩,無門可補報。
聞得黃巢兵到,欲待倡率義兵,保護地方,就便與大郎相會。
後聞大郎破賊成功,為朝廷命官;又聞得往越州劉觀察處效用。
不才聚起鹽徒二百餘人,正要到彼相尋幫助,何期此地相會。
不知大郎回兵,為何如此之速?” 錢-把劉漢宏事情,備細說了一遍,便道:“今日天幸得遇三郎,正有相煩之外。
小弟算定劉漢宏必來追趕,因此連夜而行。
他自恃先達,不以董刺史為意;又杭州是他舊治,追趕不着,必然直趨杭州,與董家索鬥。
三郎率領二百人,暫住白龍山下,待他兵過,可行詐降之計。
若兵臨杭州,隻看小弟出兵迎敵,三郎從中而起,漢宏可斬也。
若斬了漢宏,便是你進身之階。
小弟在董刺史前一力保薦,前程萬裡,不可有誤。
”顧全武道:“大郎分付,無有不依。
”兩人相别,各自去了。
正是: 太平處處皆生意,衰亂時時盡殺機。
我正算人人算我,戰場能得幾人歸? 卻說劉漢宏引兵追到越州界口,先鋒陸萃探知錢-星夜走回,來禀漢宏回軍。
漢宏大怒道:“錢-小卒,吾為所侮,有何面目回見本州百姓!杭州吾舊時管轄之地,董昌吾所薦拔,吾今親自引兵到彼,務要董昌殺了錢-,輸情服罪,方可恕饒。
不然,誓不為人!”當下喝退陸萃,傳令起程,向杭州進發。
行至富陽白龍山下,忽然一棒鑼聲,湧出二百餘人,一字兒擺開。
為頭一個好漢,手執大刀,甚是兇勇。
漢宏吃了一驚,正欲迎敵,隻見那漢約住刀頭,厲聲問道:“來将可是越州劉察使麼?”漢宏回言:“正是。
”那好漢慌忙撇刀在地,拜伏馬前,道:“小人等候久矣。
”劉漢宏問其來意,那漢道:“小人姓顧,名全武,乃臨安縣人氏。
因販賣私鹽,被州縣訪名擒捉,小人一向在江湖上逃命。
近聞同夥兄弟錢-出頭做官,小人特往投奔,何期他妒賢嫉能,貴而忘賤,不相容納,隻得借白龍山權住落草。
昨日錢-到此經過,小人便欲殺之,争奈手下衆寡不敵,怕不了事。
聞此人得罪于察使,小人願為前部,少效犬馬之勞。
”劉漢宏大喜,便教顧全武代了陸萃之職,分兵一千前行,陸萃改作後哨。
不一日,來到杭州城下。
此時錢-已見過董昌,預作準備。
聞越州兵已到,董昌親到城樓上,叫道:“下官與察使同為朝廷命官,各守一方,下官并不敢得罪,察使不知到此何事?”劉漢宏大罵道:“你這背恩忘義之賊,若早識時務,斬了錢-,獻出首級,免動幹戈。
”董昌道:“察使休怒,錢-自來告罪了。
”隻見城門開處,一軍飛奔出來,來将正是錢-,左有鐘明,右有鐘亮,徑沖入敵陣,要拿劉漢宏。
漢宏着了忙,急叫:“先鋒何在?”旁邊一将應聲道:“先鋒在此!”手起刀落,斬漢宏于馬下。
把刀一招,錢-直殺入陣來,大呼:“降者免死!”五千人不戰而降,陸萃自刎而亡。
斬漢宏者,乃顧全武也。
正是: 有謀無勇堪資畫,有勇無謀易喪生。
必竟有謀兼有勇,伫看百戰百成功。
董昌看見斬了劉漢宏,大開城門收軍。
錢-引顧全武見了董昌,董昌大喜。
即将漢宏罪狀申奏朝廷,并列錢-以下諸将功次。
那時朝廷多事,不暇究問,乃升董昌為越州觀察使,就代劉漢宏之位;錢-為杭州刺史,就代董昌之位;鐘明、鐘亮及顧全武俱有官爵。
鐘起将親女嫁與錢-為夫人。
董昌移鎮越州,将杭州讓與錢。
錢公、錢母都來杭州居住,一門榮貴,自不必說。
卻說臨安縣有個農民,在天目山下鋤田,鋤起一片小小石碑,镌得有字幾行。
農民不識,把與村中學究羅平看之。
羅學究拭土辨認,乃是四句谶語。
道是:天目山垂兩侞長,龍飛鳳舞到錢塘。
海門一點巽峰起,五百年間出帝王。
後面又镌“晉郭璞記”四字。
羅學究以為奇貨,留在家中。
次日懷了石碑,走到杭州府,獻與錢-刺史,密陳天命。
錢-看了大怒道:“匹夫,造言欺我,合當斬首!”羅學究再三苦求方免,喝教亂棒打出,其碑就庭中毀碎。
原來錢-已知此是吉谶,合應在自己身上,隻恐聲揚于外,故意不信,乃見他心機周密處。
再說羅學究被打,深恨刺史無禮,好意反成惡意。
心生一計,不若将此碑獻與越州董觀察,定有好處。
想此碑雖然毀碎,尚可湊看。
乃私賂守門吏卒,在庭中拾将出來。
原來隻破作三塊,将字迹湊合,一毫不損。
羅平心中大喜,依舊包裹石碑,取路到越州去。
行了二日,路上忽逢一簇人,攢擁着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兒。
那孩子手中提着一個竹籠,籠外覆着布幕,内中養着一隻小小翠鳥。
羅平挨身上前,問其緣故。
衆人道:“這小鳥兒,又非鹦哥,又非鸲鹆,卻會說話。
我們要問這孩子買他玩耍,還了他一貫足錢,還不肯。
”話聲未絕,隻見那小鳥兒,将頭颠兩颠,連聲道:“皇帝董!皇帝董!”羅平問道:“這小鳥兒還是天生會話?還是教成的?”孩子道:“我爹在鄉裡砍柴,聽得樹上說話,卻是這畜生。
将栖竿栖得來,是天生會話的。
” 羅平道:“我與你兩貫足錢,賣與我罷。
”孩子得了兩貫錢,歡歡喜喜的去了。
羅平捉了鳥籠,急急趕路。
不一日,來到越州,口稱有機密事要見察使。
董昌喚進,屏開從人,正要問時,那小鳥兒又在籠中叫道:“皇帝董!皇帝董!”董昌大驚,問道:“此何鳥也?”羅平道:“此鳥不知名色,天生會話,宜呼曰‘靈鳥’。
”因于懷中取出石碑,備陳來曆:“自晉初至今,正合五百之數。
方今天子微弱,唐運将終,梁晉二王,互相争殺,天下英雄,皆有割據一方之意。
錢塘原是察使創業之地,靈碑之出,非無因也。
況靈鳥吉祥,明示天命。
察使先破黃巢,再斬漢宏,威名方盛,遠近震悚,若乘此機會,用越杭之衆,兼并兩浙,上可以窺中原,下亦不失為孫仲謀矣。
” 原來董昌見天下紛亂,久有圖霸之意,聽了這一席話,大喜道:“足下遠來,殆天賜我立功也。
事成之日,即以本州觀察相酬。
”于是拜羅平為軍師,招集兵馬,又于民間科斂,以充糧饷。
命巧匠制就金絲籠子,安放“靈鳥”,外用蜀錦為衣罩之。
又寫密書一封,差人送到杭州錢-,教他募兵聽用。
錢-見書,大驚道:“董昌反矣。
”乃密表奏朝廷,朝廷即拜錢-為蘇、杭等州觀察。
于是錢-更造杭城,自秦望山至于範浦,周圍七十裡。
再奉表聞,加鎮海軍節度使,封開國公。
董昌聞知朝廷累加錢-官爵,心中大怒。
罵道:“賊狗奴,敢賣吾得官耶?吾先取杭州,以洩吾恨。
”羅平谏道:“錢-異志未彰,且新膺寵命,讨之無名。
不若詐稱朝命,先正王位,然後以尊臨卑,平定睦州,廣其兵勢,假道于杭,以臨湖州,待錢-不從,乘間圖之,若出兵相助,是明公不戰而得杭州矣,又何求乎?”董昌依其言,乃假裝朝廷诏命,封董昌為越王之職,使專制兩浙諸路軍馬,旗幟上都換了越王字号,又将靈碑及“靈鳥”宣示州中百姓,使知天意。
民間三丁怞一,得兵五萬,号稱十萬,浩浩蕩蕩,殺奔睦州來。
睦州無備,被董昌攻破了。
停兵月餘,改換官吏。
又選得精兵三萬人,軍威甚盛,自謂天下無敵,謀
”說罷,飛馬入城去了。
錢-分付手下心腹将校,如此如此,各人暗做準備。
且說劉漢宏聽沈苛回話,信以為然。
乃殺牛宰馬,大發刍糧,為犒軍之禮。
旌旗鼓樂前導,直到北門外館驿中坐下,等待錢-入見,指望他行偏裨見主将之禮。
誰知錢-領着心腹二十餘人,昂然而入,對着劉漢宏拱手道:“小将甲胄在身,恕不下拜了。
”氣得劉漢宏面如土色。
沈苛自覺失信,滿臉通紅,上前發怒道:“将軍差矣!常言:‘軍有頭,将有主。
’尊卑上下,古之常禮。
董刺史命将軍來與觀察助力,将軍便是觀察麾下之人。
況董刺史出身觀察門下,尚然不敢與觀察敵體,将軍如此倨傲,豈小觑我越州無軍馬乎?” 說聲未絕,隻見錢-大喝道:“無名小子,敢來饒舌。
”将頭巾望上一-,二十餘人,一齊發作。
說時遲,那時快,-拔出佩劍,沈苛不曾防備,一刀剁下頭來。
劉漢宏望館驿後便跑,手下跟随的,約有百餘人,一齊上前,來拿錢。
怎當錢-神威雄猛,如砍瓜切菜,殺散衆人,徑往館驿後園來尋劉漢宏,并無蹤迹。
隻見土牆上缺了一角,已知爬牆去了。
錢-懊悔不疊,率領二千軍衆,便想攻打越州。
看見城中已有準備,自己後軍無繼,孤掌難鳴,隻得撥轉旗頭,重回舊路。
城中劉漢宏聞知錢-回軍,即忙點精兵五千,差骁将陸萃為先鋒,自引大軍随後追襲。
卻說錢-也料定越州軍馬必來追趕,晝夜兼行,來到白龍山下。
忽聽得一棒鑼聲,山中擁出二百餘人,一字兒撥開。
為頭一個好漢,生得如何,怎生打扮: 頭裹金線唐巾,身穿綠錦衲襖。
腰拴搭膊,腳套皮靴。
挂一副弓箭袋,拿一柄潑風刀。
生得濃眉大眼,紫面拳須。
私商船上有名人,厮殺場中無敵手。
錢-出馬上前觀看,那好漢見了錢-,撇下刀,納頭便拜。
錢-認得是販鹽為盜的顧三郎,名喚顧全武,乃滾鞍下馬,扶起道:“三郎久别,如何卻在此處?”顧全武道:“自蒙大郎活命之恩,無門可補報。
聞得黃巢兵到,欲待倡率義兵,保護地方,就便與大郎相會。
後聞大郎破賊成功,為朝廷命官;又聞得往越州劉觀察處效用。
不才聚起鹽徒二百餘人,正要到彼相尋幫助,何期此地相會。
不知大郎回兵,為何如此之速?” 錢-把劉漢宏事情,備細說了一遍,便道:“今日天幸得遇三郎,正有相煩之外。
小弟算定劉漢宏必來追趕,因此連夜而行。
他自恃先達,不以董刺史為意;又杭州是他舊治,追趕不着,必然直趨杭州,與董家索鬥。
三郎率領二百人,暫住白龍山下,待他兵過,可行詐降之計。
若兵臨杭州,隻看小弟出兵迎敵,三郎從中而起,漢宏可斬也。
若斬了漢宏,便是你進身之階。
小弟在董刺史前一力保薦,前程萬裡,不可有誤。
”顧全武道:“大郎分付,無有不依。
”兩人相别,各自去了。
正是: 太平處處皆生意,衰亂時時盡殺機。
我正算人人算我,戰場能得幾人歸? 卻說劉漢宏引兵追到越州界口,先鋒陸萃探知錢-星夜走回,來禀漢宏回軍。
漢宏大怒道:“錢-小卒,吾為所侮,有何面目回見本州百姓!杭州吾舊時管轄之地,董昌吾所薦拔,吾今親自引兵到彼,務要董昌殺了錢-,輸情服罪,方可恕饒。
不然,誓不為人!”當下喝退陸萃,傳令起程,向杭州進發。
行至富陽白龍山下,忽然一棒鑼聲,湧出二百餘人,一字兒擺開。
為頭一個好漢,手執大刀,甚是兇勇。
漢宏吃了一驚,正欲迎敵,隻見那漢約住刀頭,厲聲問道:“來将可是越州劉察使麼?”漢宏回言:“正是。
”那好漢慌忙撇刀在地,拜伏馬前,道:“小人等候久矣。
”劉漢宏問其來意,那漢道:“小人姓顧,名全武,乃臨安縣人氏。
因販賣私鹽,被州縣訪名擒捉,小人一向在江湖上逃命。
近聞同夥兄弟錢-出頭做官,小人特往投奔,何期他妒賢嫉能,貴而忘賤,不相容納,隻得借白龍山權住落草。
昨日錢-到此經過,小人便欲殺之,争奈手下衆寡不敵,怕不了事。
聞此人得罪于察使,小人願為前部,少效犬馬之勞。
”劉漢宏大喜,便教顧全武代了陸萃之職,分兵一千前行,陸萃改作後哨。
不一日,來到杭州城下。
此時錢-已見過董昌,預作準備。
聞越州兵已到,董昌親到城樓上,叫道:“下官與察使同為朝廷命官,各守一方,下官并不敢得罪,察使不知到此何事?”劉漢宏大罵道:“你這背恩忘義之賊,若早識時務,斬了錢-,獻出首級,免動幹戈。
”董昌道:“察使休怒,錢-自來告罪了。
”隻見城門開處,一軍飛奔出來,來将正是錢-,左有鐘明,右有鐘亮,徑沖入敵陣,要拿劉漢宏。
漢宏着了忙,急叫:“先鋒何在?”旁邊一将應聲道:“先鋒在此!”手起刀落,斬漢宏于馬下。
把刀一招,錢-直殺入陣來,大呼:“降者免死!”五千人不戰而降,陸萃自刎而亡。
斬漢宏者,乃顧全武也。
正是: 有謀無勇堪資畫,有勇無謀易喪生。
必竟有謀兼有勇,伫看百戰百成功。
董昌看見斬了劉漢宏,大開城門收軍。
錢-引顧全武見了董昌,董昌大喜。
即将漢宏罪狀申奏朝廷,并列錢-以下諸将功次。
那時朝廷多事,不暇究問,乃升董昌為越州觀察使,就代劉漢宏之位;錢-為杭州刺史,就代董昌之位;鐘明、鐘亮及顧全武俱有官爵。
鐘起将親女嫁與錢-為夫人。
董昌移鎮越州,将杭州讓與錢。
錢公、錢母都來杭州居住,一門榮貴,自不必說。
卻說臨安縣有個農民,在天目山下鋤田,鋤起一片小小石碑,镌得有字幾行。
農民不識,把與村中學究羅平看之。
羅學究拭土辨認,乃是四句谶語。
道是:天目山垂兩侞長,龍飛鳳舞到錢塘。
海門一點巽峰起,五百年間出帝王。
後面又镌“晉郭璞記”四字。
羅學究以為奇貨,留在家中。
次日懷了石碑,走到杭州府,獻與錢-刺史,密陳天命。
錢-看了大怒道:“匹夫,造言欺我,合當斬首!”羅學究再三苦求方免,喝教亂棒打出,其碑就庭中毀碎。
原來錢-已知此是吉谶,合應在自己身上,隻恐聲揚于外,故意不信,乃見他心機周密處。
再說羅學究被打,深恨刺史無禮,好意反成惡意。
心生一計,不若将此碑獻與越州董觀察,定有好處。
想此碑雖然毀碎,尚可湊看。
乃私賂守門吏卒,在庭中拾将出來。
原來隻破作三塊,将字迹湊合,一毫不損。
羅平心中大喜,依舊包裹石碑,取路到越州去。
行了二日,路上忽逢一簇人,攢擁着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兒。
那孩子手中提着一個竹籠,籠外覆着布幕,内中養着一隻小小翠鳥。
羅平挨身上前,問其緣故。
衆人道:“這小鳥兒,又非鹦哥,又非鸲鹆,卻會說話。
我們要問這孩子買他玩耍,還了他一貫足錢,還不肯。
”話聲未絕,隻見那小鳥兒,将頭颠兩颠,連聲道:“皇帝董!皇帝董!”羅平問道:“這小鳥兒還是天生會話?還是教成的?”孩子道:“我爹在鄉裡砍柴,聽得樹上說話,卻是這畜生。
将栖竿栖得來,是天生會話的。
” 羅平道:“我與你兩貫足錢,賣與我罷。
”孩子得了兩貫錢,歡歡喜喜的去了。
羅平捉了鳥籠,急急趕路。
不一日,來到越州,口稱有機密事要見察使。
董昌喚進,屏開從人,正要問時,那小鳥兒又在籠中叫道:“皇帝董!皇帝董!”董昌大驚,問道:“此何鳥也?”羅平道:“此鳥不知名色,天生會話,宜呼曰‘靈鳥’。
”因于懷中取出石碑,備陳來曆:“自晉初至今,正合五百之數。
方今天子微弱,唐運将終,梁晉二王,互相争殺,天下英雄,皆有割據一方之意。
錢塘原是察使創業之地,靈碑之出,非無因也。
況靈鳥吉祥,明示天命。
察使先破黃巢,再斬漢宏,威名方盛,遠近震悚,若乘此機會,用越杭之衆,兼并兩浙,上可以窺中原,下亦不失為孫仲謀矣。
” 原來董昌見天下紛亂,久有圖霸之意,聽了這一席話,大喜道:“足下遠來,殆天賜我立功也。
事成之日,即以本州觀察相酬。
”于是拜羅平為軍師,招集兵馬,又于民間科斂,以充糧饷。
命巧匠制就金絲籠子,安放“靈鳥”,外用蜀錦為衣罩之。
又寫密書一封,差人送到杭州錢-,教他募兵聽用。
錢-見書,大驚道:“董昌反矣。
”乃密表奏朝廷,朝廷即拜錢-為蘇、杭等州觀察。
于是錢-更造杭城,自秦望山至于範浦,周圍七十裡。
再奉表聞,加鎮海軍節度使,封開國公。
董昌聞知朝廷累加錢-官爵,心中大怒。
罵道:“賊狗奴,敢賣吾得官耶?吾先取杭州,以洩吾恨。
”羅平谏道:“錢-異志未彰,且新膺寵命,讨之無名。
不若詐稱朝命,先正王位,然後以尊臨卑,平定睦州,廣其兵勢,假道于杭,以臨湖州,待錢-不從,乘間圖之,若出兵相助,是明公不戰而得杭州矣,又何求乎?”董昌依其言,乃假裝朝廷诏命,封董昌為越王之職,使專制兩浙諸路軍馬,旗幟上都換了越王字号,又将靈碑及“靈鳥”宣示州中百姓,使知天意。
民間三丁怞一,得兵五萬,号稱十萬,浩浩蕩蕩,殺奔睦州來。
睦州無備,被董昌攻破了。
停兵月餘,改換官吏。
又選得精兵三萬人,軍威甚盛,自謂天下無敵,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