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第二十一卷 臨安裡錢婆留發迹

關燈
稱越帝。

    征兵杭州,欲攻湖州。

    錢-道:“越兵正銳,不可當也,不如迎之。

    待其兵頓湖州,遂乘其弊,無不勝矣。

    ”于是先遣鐘明卑詞犒師,續後親領五千軍馬,願為前部自效。

    董昌大喜。

    行了數日,錢-僞稱有疾,暫留途中養玻董昌更不疑惑,催兵先進。

    有詩為證: 勾踐當年欲豢吳,卑辭厚禮破姑蘇。

     董昌不識錢-意,猶恃兵威下太湖。

     卻說錢-打聽越州兵去遠,乃引兵而歸,挑選精兵千人,假做越州軍旗号,遣顧全武為先鋒,來襲越州。

    又分付鐘明、鐘亮各引精兵五百,潛屯餘杭之境。

    分付不可妄動,直待董昌還救越州時節,兵從此過,然後自後掩襲。

    他無心戀戰,必獲全勝。

    分撥已定,乃對賓客鐘起道:“守城之事,專以相委。

     越州乃董賊巢袕,吾當親往觀變,若巢袕既破,董昌必然授首無疑矣。

    ”乃自引精兵二千,接應顧全武軍馬。

     卻說顧全武打了越州兵旗号,一路并無阻礙,直到越州城下。

    隻說催趱攻城火器,賺開城門,顧全武大喝道:“董昌僭号,背叛朝廷,錢節使奉诏來讨,大軍十萬已在城外矣。

    ” 越州城中軍将,都被董昌帶去,留的都是老弱,誰敢拒敵?顧全武徑入府中,将僞世子董榮及一門老幼三百餘人,拘于一室,分兵守之。

    恰好杭州大軍已到,聞知顧全武得了城池,整軍而入,秋毫無犯。

    顧全武迎錢-入府,出榜安民已定,寫書一封,遣人往董昌軍中投遞。

    書曰:-聞天無二日,土無二王。

    今唐運雖衰,天命未改。

    而足下妄自矜大,僭号稱兵,凡為唐臣,誰不憤疾?-迫于公義,辄遣副将顧全武率兵讨逆。

     兵聲所至,越人倒戈。

    足下全家,盡已就縛。

    若能見機伏罪,尚可全活。

    乞早自裁,以救一家之命。

     卻說董昌攻打湖州不下,正在帳中納悶,又聽得“靈鳥”叫聲:“皇帝董,皇帝董!”董昌揭起錦罩看時,一個眼花,不見“靈鳥”,隻見一個血淋淋的人頭,在金絲籠内挂着。

     認得是劉漢宏的面龐,吓得魂不附體,大叫一聲,蓦然倒地。

     衆将急來救醒,定睛半晌,再看籠子内,都是點點血迹,果然沒了“靈鳥”。

     董昌心中大惡,急召羅軍師商議,告知其事。

    問道:“主何吉兇?”羅平心知不祥之兆,不敢直言,乃說道:“大越帝業,因斬劉漢宏而起,今漢宏頭現,此乃克敵之征也。

    ”說猶未了,報道杭州差人下書。

    董昌拆開看時,知道越州已破,這一驚非校羅平道:“兵家虛虛實實,未可盡信。

    錢-托病回兵,必有異謀,故造言以煽惑軍心,明公休得自失主張。

    ”董昌道:“雖則真僞未定,亦當回軍,還顧根本。

    ”羅平叫将來使斬迄,恐洩漏消息;再教傳令,并力攻城,使城中不疑,夜間好辦走路。

     是日攻打湖州,至晚方歇。

    捱到二更時分,拔寨都起。

    骁将薛明、徐福各引一萬人馬先行,董昌中軍随後進發,卻将睦州帶來的三萬軍馬,與羅平斷後。

    湖州城中見軍馬已退,恐有詭計,不敢追襲。

     且說徐、薛二将引兵晝夜兼行,早到餘杭山下。

    正欲埋鍋造飯,忽聽得山凹裡連珠炮響,鼓角齊鳴,鐘明、鐘亮兩枝人馬,左右殺将出來。

    薛明接住鐘明厮殺,徐福接住鐘亮厮殺。

    徐、薛二将,雖然英勇,争奈軍心惶惑,都無心戀戰,且晝夜奔走,俱已疲倦,怎當虎狼般這兩枝生力軍?自古道:“兵離将敗。

    ”薛明看見軍伍散亂,心中着忙,措手不疊,被鐘明斬于馬下,拍馬來夾攻徐福。

    徐福敵不得二将,亦被鐘亮斬之,衆軍都棄甲投降。

    二鐘商議道:“越兵前部雖敗,董昌大軍随後即至,衆寡不敵。

    不若分兵埋伏,待其兵已過去,從後擊之。

    彼知前部有失,必然心忙思竄,然後可獲全勝矣。

    ” 當下商量已定,将投降軍衆縱去,使報董昌消息。

     卻說董昌大軍正行之際,隻見敗軍紛紛而至,報道:“徐、薛二将,俱已陣亡。

    ”董昌心膽俱裂,隻得抖擻精神,麾兵而進。

    過了餘杭山下,不見敵軍。

    正在疑慮,隻聽後面連珠炮響,兩路伏兵齊起,正不知多少人馬。

    越州兵争先逃命,自相蹂踏,死者不計其數。

    直奔了五十餘裡,方才得脫。

    收拾敗軍,三停又折一停,隻等羅平後軍消息。

     誰知睦州兵雖然跟随董昌,心中不順。

    今日見他回軍,幾個裨将商議,殺了羅平,将首級向二鐘處納降,并力來追董昌。

    董昌聞了此信,不敢走杭州大路,打寬轉打從臨安、桐廬一路而行。

     這裡錢-早已算定,預先取鐘起來守越州,自起兵回杭州,等候董昌。

    卻教顧全武領一千人馬,在臨安山險處埋伏,以防竄逸。

    董昌行到臨安,軍無隊伍,正當爬山過險,卻不提防顧全武一枝軍沖出。

    當先顧全武一騎馬,一把刀,橫行直撞,逢人便殺,大喝:“降者免死!”軍士都拜伏于地,那個不要性命的敢來交鋒。

    董昌見時勢不好,脫去金盔金甲,逃往村農家逃難,被村中綁縛獻出。

    顧全武想道:“越兵雖降,其勢甚衆,怕有不測。

    ”一刀割了董昌首級,以絕越兵之意,重賞村農。

     正欲下寨歇息,忽聽得山凹中鼓角震天,塵頭起處,軍馬無數而來。

    顧全武道:“此必越州軍後隊也。

    ”綽刀上馬,準備迎敵。

    馬頭近處,那邊擁出二員大将,不是别人,正是鐘明、鐘亮,為追趕董昌到此。

    三人下馬相見,各叙功勳。

    是晚同下寨于臨安地方。

    次日,拔寨都起。

    行了二日,正迎着錢-軍馬。

    原來錢-哨探得董昌打從臨安遠轉,怕顧全武不能了事,自起大軍來接應。

    已知兩路人馬都已成功,合兵回杭州城來。

    真個是:喜孜孜鞭敲金镫響,笑吟吟齊唱凱歌回。

     顧全武獻董昌首級,二鐘獻薛明、徐福、羅平首級。

    錢-傳令,向越州監中取董昌家屬三百口,盡行誅戮,寫表報捷。

    此乃唐昭宗皇帝乾甯四年也。

     那時中原多事,吳越地遠,朝廷力不能及,聞錢-讨叛成功,上表申奏,大加歎賞,錫以鐵券诰命,封為上柱國彭城郡王,加中書令。

    未幾,進封越王,又改封吳王,潤、越等十四州得專封拜。

    此時錢-志得意滿,在杭州起造王府宮殿,極其壯麗。

    父親錢公已故,錢母尚存,奉養宮中,錦衣玉食,自不必說。

    鐘氏冊封王妃;鐘起為國相,同理政事;鐘明、鐘亮及顧全武俱為各州觀察使之職。

     其年大水,江潮漲溢,城垣都被沖擊。

    乃大起人夫,築捍海塘,累月不就。

    錢-親往督工,見江濤洶湧,難以施功。

     錢-大怒,喝道:“何物江神,敢逆吾意!”命強弩數百,一齊對潮頭射去,波浪頓然斂息。

    不勻數日,捍海塘築完,命其門曰“候潮門”。

     錢-歎道:“聞古人有雲: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耳。

    ” 乃擇日往臨安,展拜祖父墳茔,用太牢祭享,旌旗鼓吹,振耀山谷。

    改臨安縣為衣錦軍,石鏡山名為衣錦山,用錦繡為被,蒙覆石鏡,設兵看守,不許人私看。

    初時所坐大石,封為衣錦石,大樹封為衣錦将軍,亦用錦繡遮纏。

    風雨毀壞,更換新錦。

    舊時所居之地,号為衣錦裡,建造牌坊。

    販鹽的擔兒,也裁個錦囊韬之,供養在舊居堂屋之内,以示不忘本之意。

    殺牛宰馬,大排筵席,遍召裡中故舊,不拘男婦,都來宴會。

     其時有一鄰妪,年九十餘歲,手提一壺白酒,一盤角黍,迎着錢-,呵呵大笑說道:“錢婆留今日直恁長進,可喜,可喜!”左右正欲麼喝,錢-道:“休得驚動了他。

    ”慌忙拜倒在地,謝道:“當初若非王婆相救,留此一命,怎有今日?”王婆扶起錢-,将白酒滿斟一瓯送到,錢-一飲而盡;又将角黍供去,-亦-之。

    說道:“錢婆留今日有得吃,不勞王婆費心,老人家好去自在。

    ”命縣令撥裡中肥田百畝,為王婆養終之資,王婆稱謝而去。

    隻見裡中男婦畢集,見了錢-蟒衣玉帶,天人般妝束,一齊下跪。

    錢-扶起,都教坐了,親自執觞送酒:八十歲以上者飲金杯,百歲者飲玉杯。

    那時飲玉杯者,也有十餘人。

    錢-送酒畢,自起歌曰: 三節還鄉挂錦衣,吳越一王驷馬歸。

     天明明兮愛日揮,百歲荏兮會時希 父老皆是村民,不解其意,面面相觑,都不做聲。

    錢-覺他意不歡暢,乃改為吳音再歌,歌曰:你輩見侬底歡喜,别是一般滋味子。

     長在我侬心子裡,我侬斷不忘記你。

     歌罷,舉座歡笑,都拍手齊和。

    是日盡歡而罷,明日又會,如此三日,各各有絹帛賞賜。

    開賭場的戚漢老已故,召其家,厚賜之。

    仍歸杭州。

     後唐王禅位于梁,梁王朱全忠改元開平,封錢-為吳越王,尋授天下兵馬都元帥。

    錢-雖受王封,其實與皇帝行動不殊,一般出警入跸,山呼萬歲。

    據歐陽公《五代史叙》說,吳越亦曾稱帝改元,至今杭州各寺院有天寶、寶大、寶正等年号,皆吳越所稱也。

     自錢-王吳越,終身無鄰國侵擾,享年八十有一而終,谥曰武肅。

    傳子元-,元-傳子佐,佐傳弟。

    宋太祖陳橋受禅之後,錢-來朝。

    到宋太宗嗣位,錢-納土歸朝,改封鄧王。

    錢氏獨霸吳越凡九十八年,天目山石碑之谶,應于此矣。

     後人有詩贊雲: 将相本無種,帝王自有真。

     昔年鹽盜輩,今日錦衣人。

     石鑒呈形異,廖生決相神。

     笑他皇帝董,碑谶枉殘身—— 網絡圖書獨家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