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善知緣起故見法清淨。
見法清淨故見刹清淨。
見刹清淨故見虛空清淨。
見虛空清淨故見法界清淨。
見法界清淨故則見智慧。
是第十智具。
積集一切智故。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智具。
若菩薩摩诃薩。
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一切法中無上無礙清淨大智。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明足。
何等為十。
所謂深知佛法明足。
一切法中除癡闇明足。
遠離邪見明足。
慧光清淨普照諸根明足。
正方便勤修精進明足。
深入菩薩真谛正趣離生明足。
滅煩惱業成就盡智無生智明足。
思惟淨慧清淨天眼明足。
清淨憶念念宿命明足。
具足淨地清淨諸明除滅諸漏漏盡智明足。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明足。
若菩薩摩诃薩。
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一切法中無上大明。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求法。
何等為十。
所謂直心求法。
離於谄曲虛僞心故。
精勤求法。
離懈怠故。
一向求法不惜身命故。
為斷一切衆生煩惱求法。
不求資生具故。
為饒益一切衆生求法。
不自利故。
為深入智慧求法。
不輕彼故。
欲令正法常堅固求法。
不樂世間故。
為愍悼衆生求法。
不舍菩提心故。
為随一切衆生所問能答求法。
悉能除滅諸疑惑故。
為具滿佛法求法。
不樂馀乘故。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求法。
若菩薩摩诃薩。
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法中無上無礙智不由他悟。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明了法。
何等為十。
所謂随順世間明了法。
為欲長養一切世間凡夫善根故。
無礙不壞信明了法。
解法真性信行人故。
安住法界明了法。
解法行人故。
遠離八邪向八正道明了法。
解八人故。
除滅衆結。
斷生死漏。
見真實谛明了法。
解須陀洹故。
觀味是患。
還來受生明了法。
解斯陀含故。
乃至須臾不樂三界。
不著受生。
專求盡漏明了法。
解阿那含故。
六通自在遊八解脫。
随意正受九次第定諸辯。
明了法。
解阿羅漢故。
常樂寂靜。
因外緣解知足少事不由他悟。
成就智慧明了法。
解緣覺故。
成就勝智諸根明利。
心常解脫。
長養無量功德智慧。
滿足諸佛十力四無所畏。
一切佛法明了法。
解菩薩故。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明了法。
若菩薩摩诃薩。
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大智慧明了法。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向法。
何等為十。
所謂随順恭敬善知識向法。
覺悟諸天向法。
於一切佛常懷慚愧向法。
哀念衆生不斷生死向法。
究竟一切事不起虛妄心向法。
遠離馀乘專修菩薩大乘向法。
遠離邪道專求正道向法。
降伏衆魔。
滅除煩惱向法。
安住佛地知一切衆生諸根随應聞法廣為演說向法。
安住無量無邊清淨法界向法。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向法。
若菩薩摩诃薩。
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向法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魔。
何等為十。
所謂五陰魔。
貪著五陰故。
煩惱魔煩惱染故。
業魔。
能障礙故。
心魔。
自憍慢故。
死魔。
離受生故。
天魔。
起憍慢放逸故。
失善根魔。
心不悔故。
三昧魔。
味著故。
善知識魔。
於彼生著心故。
不知菩提正法魔。
不能出生諸大願故。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魔。
應作方便速遠離之。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魔業。
何等為十。
所謂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
是為魔業。
惡心布施瞋持戒者是為魔業。
棄舍惡性懈怠衆生。
輕慢厭惡亂心無智衆生。
是為魔業。
慳惜正法。
诃責法器衆生。
貪求利養為人說法。
為非器人說深妙法。
是為魔業。
不聞波羅蜜。
雖聞不修行。
生懈怠心。
不求深妙無上菩提。
是為魔業。
遠離善知識。
親近惡知識。
樂求二乘。
於受生處。
起離欲寂靜除滅之心。
是為魔業。
於菩薩所起瞋恚心。
說其過惡斷彼利養。
常求罪釁惡眼視之。
是為魔業。
诽謗正法。
不聞契經。
聞不贊歎。
若有法師說法。
不能恭敬下意自謙。
我說是義彼說非義。
是為魔業。
學世間論。
巧於文字。
善於句味。
手筆文誦樂說二乘。
隐覆深法開演雜語。
於非器所說甚深法。
遠離菩提安住邪道。
是為魔業。
已度已安者,親近恭敬而供養之。
未度未安者,永不親近恭敬供養。
亦不教化。
是為魔業。
堕增上慢增長諸慢輕蔑衆生。
不求正法真實智慧。
諸根散亂難可化度。
是為魔業。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魔業。
菩薩摩诃薩。
應速遠離正求佛業。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舍離魔業。
何等為十。
所謂親近善知識舍離魔業。
不自尊舉不自贊歎。
舍離魔業。
信佛深法不生诽謗。
舍離魔業。
未曾忘失一切智心。
舍離魔業。
安住不放逸修習甚深法。
舍離魔業。
安住菩薩藏正求一切法。
舍離魔業。
常欲聽法樂聞深義心無疲倦。
舍離魔業。
歸依十方一切諸佛。
舍離魔業。
信心正念一切諸佛菩提樹。
舍離魔業。
一切菩薩出生善根皆悉不二。
舍離魔業。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舍離魔業。
若菩薩摩诃薩。
安住此業,則離一切諸魔業道。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見佛。
何等為十。
所謂無著佛安住世間成正覺故。
願佛出生故。
業報佛
見法清淨故見刹清淨。
見刹清淨故見虛空清淨。
見虛空清淨故見法界清淨。
見法界清淨故則見智慧。
是第十智具。
積集一切智故。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智具。
若菩薩摩诃薩。
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一切法中無上無礙清淨大智。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明足。
何等為十。
所謂深知佛法明足。
一切法中除癡闇明足。
遠離邪見明足。
慧光清淨普照諸根明足。
正方便勤修精進明足。
深入菩薩真谛正趣離生明足。
滅煩惱業成就盡智無生智明足。
思惟淨慧清淨天眼明足。
清淨憶念念宿命明足。
具足淨地清淨諸明除滅諸漏漏盡智明足。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明足。
若菩薩摩诃薩。
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一切法中無上大明。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求法。
何等為十。
所謂直心求法。
離於谄曲虛僞心故。
精勤求法。
離懈怠故。
一向求法不惜身命故。
為斷一切衆生煩惱求法。
不求資生具故。
為饒益一切衆生求法。
不自利故。
為深入智慧求法。
不輕彼故。
欲令正法常堅固求法。
不樂世間故。
為愍悼衆生求法。
不舍菩提心故。
為随一切衆生所問能答求法。
悉能除滅諸疑惑故。
為具滿佛法求法。
不樂馀乘故。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求法。
若菩薩摩诃薩。
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法中無上無礙智不由他悟。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明了法。
何等為十。
所謂随順世間明了法。
為欲長養一切世間凡夫善根故。
無礙不壞信明了法。
解法真性信行人故。
安住法界明了法。
解法行人故。
遠離八邪向八正道明了法。
解八人故。
除滅衆結。
斷生死漏。
見真實谛明了法。
解須陀洹故。
觀味是患。
還來受生明了法。
解斯陀含故。
乃至須臾不樂三界。
不著受生。
專求盡漏明了法。
解阿那含故。
六通自在遊八解脫。
随意正受九次第定諸辯。
明了法。
解阿羅漢故。
常樂寂靜。
因外緣解知足少事不由他悟。
成就智慧明了法。
解緣覺故。
成就勝智諸根明利。
心常解脫。
長養無量功德智慧。
滿足諸佛十力四無所畏。
一切佛法明了法。
解菩薩故。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明了法。
若菩薩摩诃薩。
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大智慧明了法。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向法。
何等為十。
所謂随順恭敬善知識向法。
覺悟諸天向法。
於一切佛常懷慚愧向法。
哀念衆生不斷生死向法。
究竟一切事不起虛妄心向法。
遠離馀乘專修菩薩大乘向法。
遠離邪道專求正道向法。
降伏衆魔。
滅除煩惱向法。
安住佛地知一切衆生諸根随應聞法廣為演說向法。
安住無量無邊清淨法界向法。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向法。
若菩薩摩诃薩。
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向法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魔。
何等為十。
所謂五陰魔。
貪著五陰故。
煩惱魔煩惱染故。
業魔。
能障礙故。
心魔。
自憍慢故。
死魔。
離受生故。
天魔。
起憍慢放逸故。
失善根魔。
心不悔故。
三昧魔。
味著故。
善知識魔。
於彼生著心故。
不知菩提正法魔。
不能出生諸大願故。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魔。
應作方便速遠離之。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魔業。
何等為十。
所謂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
是為魔業。
惡心布施瞋持戒者是為魔業。
棄舍惡性懈怠衆生。
輕慢厭惡亂心無智衆生。
是為魔業。
慳惜正法。
诃責法器衆生。
貪求利養為人說法。
為非器人說深妙法。
是為魔業。
不聞波羅蜜。
雖聞不修行。
生懈怠心。
不求深妙無上菩提。
是為魔業。
遠離善知識。
親近惡知識。
樂求二乘。
於受生處。
起離欲寂靜除滅之心。
是為魔業。
於菩薩所起瞋恚心。
說其過惡斷彼利養。
常求罪釁惡眼視之。
是為魔業。
诽謗正法。
不聞契經。
聞不贊歎。
若有法師說法。
不能恭敬下意自謙。
我說是義彼說非義。
是為魔業。
學世間論。
巧於文字。
善於句味。
手筆文誦樂說二乘。
隐覆深法開演雜語。
於非器所說甚深法。
遠離菩提安住邪道。
是為魔業。
已度已安者,親近恭敬而供養之。
未度未安者,永不親近恭敬供養。
亦不教化。
是為魔業。
堕增上慢增長諸慢輕蔑衆生。
不求正法真實智慧。
諸根散亂難可化度。
是為魔業。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魔業。
菩薩摩诃薩。
應速遠離正求佛業。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舍離魔業。
何等為十。
所謂親近善知識舍離魔業。
不自尊舉不自贊歎。
舍離魔業。
信佛深法不生诽謗。
舍離魔業。
未曾忘失一切智心。
舍離魔業。
安住不放逸修習甚深法。
舍離魔業。
安住菩薩藏正求一切法。
舍離魔業。
常欲聽法樂聞深義心無疲倦。
舍離魔業。
歸依十方一切諸佛。
舍離魔業。
信心正念一切諸佛菩提樹。
舍離魔業。
一切菩薩出生善根皆悉不二。
舍離魔業。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舍離魔業。
若菩薩摩诃薩。
安住此業,則離一切諸魔業道。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見佛。
何等為十。
所謂無著佛安住世間成正覺故。
願佛出生故。
業報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