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二

關燈
△離世間品第三十三之七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淨喜。

    何等為十。

    所謂發菩提心淨喜。

    舍一切所有淨喜。

    於犯戒人不生惡心教化成就淨喜。

    於一切诤訟衆生悉令和合得無上智淨喜。

    不惜身命守護正法淨喜。

    遠離五欲常樂正法淨喜。

    令一切衆生不著資生之具常樂正法淨喜。

    見一切佛恭敬供養無有厭足而不壞法界淨喜。

    令一切衆生常樂禅定解脫三昧相續淨喜。

    令一切衆生專求寂靜除滅亂想得無上慧遠離邪見滿足諸願究竟菩薩苦行淨喜。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淨喜。

    若菩薩摩诃薩。

    安住此喜,則得一切諸佛無上清淨大喜。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淨舍。

    何等為十。

    所謂一切衆生恭敬供養不生愛著一切衆生輕慢毀辱不生瞋恚淨舍。

    常行世間不為八法之所染污淨舍。

    於器知時於非器不生惡心淨舍。

    不求聲聞緣覺學無學淨舍。

    遠離五欲一切煩惱乃至不生一念惡心淨舍。

    不歎修行二乘及厭生死淨舍。

    遠離世間語非涅槃語非離欲語戲笑語惱他語聲聞緣覺語乃至一切障菩提語淨舍。

    若有衆生待時受化菩薩淨舍。

    若有衆生應受佛化菩薩淨舍。

    菩薩摩诃薩遠離二法無上無下無取無舍無虛無實觀察平等安住真實得忍淨舍。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淨舍。

    若菩薩摩诃薩。

    安住此舍,則得一切諸佛無上清淨大舍。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義。

    何等為十。

    所謂多聞義。

    如說修行故。

    法義。

    善巧方便分别解故。

    空義。

    解第一空故。

    寂滅義。

    令一切衆生離生死故。

    不可說義。

    一切語言無所著故。

    如義。

    一切三世等觀察故。

    入法義。

    悉一味故。

    如來義。

    順如來故。

    實際義。

    覺真實故。

    大般涅槃義。

    滅一切苦不斷菩薩行故。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義。

    若菩薩摩诃薩。

    安住此義,則得一切諸佛無上一切智義。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法。

    何等為十。

    所謂真實法。

    如說修行故。

    無害法。

    遠離瞋恚故。

    無诤法。

    除滅一切諸煩惱故。

    寂滅法。

    離熾然故。

    離欲法。

    永離欲垢諸煩惱故。

    不虛法。

    離虛妄故。

    不生法。

    一切諸法悉虛空故。

    無為法。

    離三相故。

    性淨法。

    自然清淨故。

    報身煩惱滅無馀涅槃法。

    行菩薩行受持不舍故。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法。

    若菩薩摩诃薩。

    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之法。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功德具。

    何等為十。

    所謂勸發衆生起菩提心是功德具。

    不斷三寶故。

    随順十種回向是功德具。

    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故。

    智慧正教是功德具。

    於三界功德最殊勝故。

    心無疲厭是功德具。

    度脫一切衆生到彼岸故。

    悉能舍離内外所有是功德具。

    於一切物悉無著故。

    相好滿足精進不退是功德具。

    止心馳騁故。

    不輕三品善根是功德具。

    善巧方便回向菩提故。

    於邪定犯戒衆生不起輕慢增長大悲是功德具。

    顯現大人法故。

    恭敬供養一切如來。

    於一切菩薩起如來想。

    於一切衆生所作究竟是功德具。

    長養守護正直心故。

    菩薩摩诃薩。

    於阿僧祇劫。

    具足修習一切善根。

    皆悉能舍與一衆生心無憂悔。

    如一衆生。

    一切衆生亦複如是,是為第十虛空界等大功德具。

    具足成就廣大智慧故。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功德具。

    若菩薩摩诃薩。

    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大功德具。

    佛子。

    菩薩摩诃薩。

    有十種智具。

    何等為十。

    所謂親近真實多聞善知識。

    恭敬尊重禮拜供養。

    奉給随順不違其教。

    是第一智具。

    遠離谄曲故。

    離慢下意心無放逸。

    身口及意皆悉柔軟。

    無有輕躁心。

    常歡喜護持淨戒。

    和顔愛語先意問訊。

    遠離邪僞。

    是第二智具。

    自然成就佛法器故。

    安住念慧不舍正覺除滅亂想。

    修習六念行六和敬不求其報。

    是第三智具。

    出生長養十種智故。

    樂法樂義勤修正法。

    學無厭足。

    遠離世論及世間語。

    樂聞離世間語。

    遠離小乘樂求大乘。

    是第四智具。

    修習正念不可思議故。

    正求六波羅蜜受持修習具足成就四種梵祝順諸明法能問智人。

    遠離惡趣專向善趣。

    慈心調伏。

    離诃責譏論。

    防護他心。

    是第五智具。

    如說修行諸佛真實法故。

    常樂出家不樂三界。

    守護自心遠離三覺不生惡心。

    身口及意皆悉柔軟。

    善知心性。

    是第六智具。

    令自他心俱清淨故。

    觀陰如幻界如毒蛇入如空聚。

    觀一切法如化如焰水月鏡像。

    如夢如電。

    如呼聲響。

    如旋火輪。

    如空中字。

    如因陀羅陣。

    如日月光。

    非常非斷。

    無來無去無祝深心信解不起诽謗。

    是無生住滅第七智具。

    具足成就一切法空淨智慧故。

    無我無衆生。

    無福伽羅。

    無思無義。

    無貪恚癡。

    無所有。

    無毀無譽。

    無取無舍。

    無主無行。

    究竟涅槃。

    若菩薩摩诃薩。

    聞此深法。

    能信能解除滅疑惑。

    是第八智具。

    究竟具足深解脫故。

    以正方便思惟止觀。

    調伏諸根。

    一切諸法無所造作。

    無生無為皆悉寂滅。

    衆生計我者,究竟無所有。

    無縛無脫。

    無身口心。

    亦無精進觀察一切衆生一切法一切心一切行。

    無前無後皆悉平等。

    是第九智具。

    遠離一切相。

    究竟到彼岸故。

    菩薩摩诃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