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四

關燈
妙音聲。

    此菩薩摩诃薩。

    知見如來音聲無處不至。

    如來種種微妙音聲。

    令一切衆生皆大歡喜。

    演說無量諸佛正法。

    随應化者悉得解了。

    教化衆生未曾失時。

    令身清涼心定不亂。

    觀察平等無生無滅。

    譬如呼響無主。

    知見出生長養諸善根故。

    知見甚深無邊底故。

    知見正直究竟度法界故。

    知見無斷攝法界故。

    知見不可壞究竟法界故。

    菩薩摩诃薩。

    知如來音聲非量非無量。

    非主非無主。

    非智非無智。

    何以故?譬如世界将欲壞時。

    法如是故。

    自然演出四種音聲。

    何等為四。

    一曰汝等當知。

    初禅安樂離欲瞋恚。

    遠離欲界。

    衆生聞已,自然皆得成就初禅。

    舍欲界身生梵天處。

    二曰汝等當知。

    二禅安樂離於覺觀。

    無覺無觀遠離梵身。

    衆生聞已,自然皆得成就二禅。

    舍梵世身生光音天。

    三曰汝等當知。

    三禅安樂離於喜愛。

    衆生聞已,自然皆得成就三禅。

    舍光音身生遍淨天。

    四曰汝等當知。

    四禅安樂遠離衆苦。

    衆苦生聞已,自然皆得成就四禅。

    舍遍淨身生果實天。

    佛子。

    是為世界将欲壞時。

    法如是故。

    自然出生四種音聲。

    彼聲無主亦無作者,如來妙音亦複如是,亦無有主無有作者,自然出生四種妙音。

    随順佛法。

    何等為四。

    一曰汝等當知。

    一切行苦。

    地獄畜生餓鬼中苦。

    閻羅王苦。

    惡行者苦。

    無功德苦。

    著我我所苦。

    欲生人天。

    當種善根修諸功德。

    遠離八難得無難處。

    衆生聞已,舍離颠倒修習善根。

    遠離八難生人天中。

    二曰汝等當知。

    一切行苦皆悉熾然如燒鐵丸。

    一切衆行悉磨滅法。

    寂滅涅槃遠離熾然清涼安樂。

    衆生聞已皆修善根。

    修善根已得音聲忍。

    得音聲忍已學聲聞乘。

    三曰汝等當知。

    學聲聞乘者,為學小智。

    因他覺悟。

    更有勝道名緣覺乘。

    悟不由師。

    汝等應學。

    若有衆生樂勝道者,聞此音聲學緣覺乘。

    四曰汝等當知。

    過聲聞緣覺。

    更有勝道。

    名曰大乘。

    修菩薩行。

    究竟六波羅蜜。

    具菩薩行得不退轉。

    不舍菩薩心。

    永離生死。

    向無上菩提。

    若有衆生諸根猛利。

    過去修習無量善根。

    又複承佛威神力故。

    得聞此音發菩提心。

    諸佛如來微妙音聲。

    不從身出不從心出。

    而能饒益無量衆生。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初勝妙行知見如來微妙音聲。

    複次佛子。

    譬如呼響因山聲起。

    無有積聚不可睹見。

    随種種聲悉能應對。

    實無所應。

    如來妙音亦複如是,無有方處。

    但随所應而出音聲。

    音聲非實。

    不可覺知不可言說。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第二勝行知見如來微妙音聲。

    複次佛子。

    譬如天妙音聲。

    於虛空中自然而出。

    悉能覺悟放逸天子。

    而告之言:汝等當知。

    五欲無常。

    虛妄颠倒須臾變異。

    如逆風執火。

    愚夫所習。

    汝莫放逸。

    若放逸者,身壞命終堕三惡道。

    放逸諸天聞此音聲。

    生恐怖心厭離五欲。

    各舍宮殿詣正法堂。

    修習善法愛樂正道。

    佛子。

    天妙音聲。

    亦無有主亦無作者,不起不滅。

    而能利益放逸諸天。

    如來妙音亦複如是,普為放逸諸衆生故。

    出生無量正法音聲。

    而覺悟之。

    謂無著聲。

    不放逸聲。

    無常苦空非我之聲。

    寂滅涅槃聲。

    皆悉充滿一切法界。

    随其所應悉令歡喜。

    各随所樂修學諸乘。

    出生無量大智音聲。

    不退轉聲。

    具足菩薩。

    諸行音聲。

    如來一切智慧地聲。

    衆生聞此諸音聲已,無量無數阿僧祇衆生。

    修習善法。

    或學聲聞辟支佛乘。

    或學無上摩诃衍乘。

    如來妙音超絕衆相。

    言語道斷。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第三勝行知見如來微妙音聲。

    複次佛子。

    譬如自在天王有天寶女。

    名曰善口。

    於一語中。

    演出百千娛樂音聲。

    於彼一一娛樂音中。

    複出百千娛樂音聲。

    佛子當知。

    一善口聲。

    出生無量微妙音聲。

    如來音聲亦複如是,於一音中出無量聲。

    随其所應悉令開解。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第四勝行知見如來微妙音聲。

    複次佛子。

    譬如大梵天王,於梵衆中出梵音聲。

    一切大衆無不聞者,彼梵音聲不出衆外。

    時梵身諸天。

    各作是念。

    大梵天王唯與我語不對馀天。

    如來應供等正覺。

    亦複如是出生無量無上妙音。

    應受化者皆悉得聞。

    不出衆外。

    何以故?彼諸衆生根未熟故。

    聞佛音者各作是念。

    今日如來唯為我說。

    不為馀人。

    如來所出音聲亦無所出。

    聞佛音者亦無所聞。

    能為衆生施作佛事。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第五勝行知見如來微妙音聲。

    複次佛子。

    譬如水性皆同一味。

    随器異故味有差别。

    水無是念我作衆味。

    如來妙音亦複如是,皆悉一味。

    謂解脫味。

    随諸衆生受化器異。

    應有差别。

    如來音聲。

    不作是知不作是念。

    我作種種别異音聲。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第六勝行知見如來微妙音聲。

     複次佛子。

    譬如阿耨達龍王。

    興大重雲。

    滿閻浮提普降大雨。

    百穀草木皆悉滋長江河池泉一切盈滿。

    此大雨水。

    不從龍王身心中出。

    而能饒益無量衆生。

    如來應供等正覺。

    亦複如是興大悲雲遍滿世間。

    普雨無上甘露正法。

    令一切衆生皆大歡喜。

    出生善根。

    長養正法。

    具足諸乘。

    如來音聲不從外來亦不内出。

    而能饒益一切衆生。

    佛子。

    是為菩薩摩诃薩第七勝行知見如來微妙音聲。

    複次佛子。

    譬如摩那斯龍王。

    将欲降雨。

    先興重雲彌覆虛空。

    凝停七日而未降雨。

    先令衆生究竟諸業。

    何以故?彼大龍王。

    慈悲心故。

    過七日已,漸降微雨普潤大地。

    如來應供等正覺。

    亦複如是,将雨法雨。

    先興法雲普覆衆生。

    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