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二 釋氏
關燈
小
中
大
明 見 取 疑 嫉 悭
十身
自身 衆生身 國王身 業報身 聲聞身 圓
一覺身 菩薩身 智身 法身 虛空身
十種喻身【浄名經】
聚沬【喻不可撮摩】泡【喻不得乆立】炎【喻從濁愛】芭蕉【喻中無有堅】幻【喻從顚倒起】夢【喻為虛妄見】影【喻從業緣現】響【喻屬諸因緣】浮雲【喻須臾變滅】電【喻念了不住】
十地十天【大藏一覽集】
一歡喜地【證聖位故】名忉利天 二離垢地【身心清浄】名夜摩天 三發光地【智已生明】名兜率陀天 四焰慧地【妙解廓然】名化樂天 五現前地【通達眞俗】名大梵天 六難勝地【功行超越】名他化自在天 七逺行地【随方應化】名光音天八不動地【忍智自如】名遍淨天 九善慧地【通力自在】名廣果天 十法雲地【大智圓明】名自在天
三千大千世界【以其三次言千故曰三千大千】
小千 中千 大千
十世界
銀色世界 妙色世界 蓮花色世界 薝葡色世界 優鉢羅花色世界 金色世界 寳色世界金剛色世界 頗黎色世界 平等色世界
十法界
慈心 悲心 息心 浄心 善心【五樂以善心為根本】貪心嗔心 癡心 悭心 殺心【五苦以殺心為根本】
十定【華嚴經】
普光明三昧【身土重重相入周遍廣大無盡限故】妙光明三昧【明自佗境界身心無礙】次第徧往佛土神通三昧【以如幻智應物動寂依根本智恒無往來複此延住】清浄心行三昧【過阿僧隻世界諸佛所花香供養勤求妙法】知過去荘嚴藏三昧【知過去諸佛出現刦利度生夀命次第】智光明藏三昧【未來刦中諸佛已未設法皆悉能知】了知一切世界佛荘嚴三昧【能徧入十方世界見一切佛敎化荘嚴】一切衆生差别身三昧【人身入夜乂身出乃至刹那入三世起等】法界自在三昧【自身毛孔入此三昧而作佛事得法界自在】無礙輪三昧【住無礙三業佛土成衆生智轉浄法輪紹諸佛種】
十忍【同上】
戒忍 定忍 慧忍 解脫忍 解脫知見忍 空忍 無相忍 無願忍 無常忍 無生忍
十通【同上】
他心通 天眼通 ?命通 未來通 天耳通無作通 言音通 色身通 真俗通 滅盡通
十行
歡喜【始入法界不為邪動】饒益【常化衆生使得法利】無違逆【常修善法謙下恭敬】無屈撓【行大精進令一切至究竟涅槃】無癡亂【不為無明之所失亂】善現生生【常在佛國中生】無着于我【我所一切皆空】難得成就【難得善根】善法【説法授人成佛?則】真實【二谛非如亦無非非相】
十信
信心【信常住理】念心【憶念無忘】精進【真精進?】慧心【心精智慧】定心【周徧湛寂】不退【定光無退】回向【囘向佛地】防法【保持不失】戒心【安住無失】願心【十方随願】
十住
發心【于諸劫中行十信心不作邪見廣求智慧】治地【常随空心行諸法門】修行【長養衆善】生貴【身在佛家種性清浄】具足方便【多習無量善根】正心【成就第六般若法門】不退【入于無生畢競空界】童眞【不生邪倒破菩提心】法王子【從佛王教而生于解當紹佛位】灌頂【觀空無相得無生心法水灌頂】
十囘向
一救防衆生離衆生相【以無相心常行六道而入果報不受而受】二不壊【觀一切法有受有用念念不住】三等一切諸佛【三世佛法一切時行】四至一切處【以大願力入一切佛土供一切佛】五無盡功徳藏【以常住法授與前人】六入一切平等善根【行無漏善善而不二】七等随順一切衆生【觀善惡無二一相】八眞如相【心得自在等三世佛常照有無】九無防無着解脫【以般若照三世諸法是一合相】十八法界無盡【覺一切法中道無相】
十力【法華經】
一是處非處【知一切因緣果報定相從如是因緣生如是果報不生果報悉知之】二業智【知一切衆生過現未來諸業諸受】三定【知一世諸禅三昧】四根【知它衆生諸根上下】五欲【知它衆生種種欲樂】六性【知世間種種性】七至處【知一切道至處相】八?命【知一世乃至百十世姓名苦樂夀命長短等】九天眼【見衆生生時死時苦道惡道等】十漏盡【自知我生已盡不受後有】
十神力【同上】
出廣長舌 通力放光 攝舌放光 俱共彈指六種震動 普見大防 空中唱聲 發言歸命遙散寳物 世界無礙
十度【華嚴經後四度助前六度】
施 戒 忍 進 定 慧 方便 願 力 智
十智【同上】
無礙智 無着智 無斷智 無癡智 無異智無失智 無量智 無勝智 無解智 無奪智又曰三世智佛法智法界無智智法界無邊智充滿一切世間智普照一切世間智住持一切世間智知一切衆生智知一切法智知無邊諸佛智
十藏【同上】
信藏 戒藏 慚藏 愧藏 聞藏 施藏 慧藏念藏 持藏 辯藏
十持【同上】
佛持 法持 僧持 業持 煩惱持 願持 供養持 行持 劫持 智持
十化【同上】
成等正覺 成熟有緣 授菩提記 随衆生心随衆生解 住于大舍 入諸聚落 攝諸浄信調惡衆生 現諸神通
十禅【妙元雲出家清浄禅】
近善知識清浄禅 阿蘭若處禅 離戲論愦閙禅身心柔軟禅 智慧寂靜禅 一切音聲禅 七
覺八道禅 離味着煩惱禅 通明清浄禅 内智方便遊戲神通禅
十普門【法華經】
一慈悲普 二?誓普 三修行普 四斷惑普五入法門普 六神通普 七方便普 八説法普九成就衆生普 十供養諸佛普
十無礙【浄土指歸】
心境一如【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修性不二【全性成修全修成性】因果理同【心佛衆生三無差别】眞俗雙泯【空則心佛叵得假故心佛宛然】依正互融【依正荘嚴惟心發現】勝劣同體【應機大小法體不動】一多相見【見一佛即見十方佛】廣狹自在【塵同法界刹不離塵】古今無間【觀彼乆遠猶若今日】寂用無礙【不起滅定現諸威儀】
十?談
一乗妙道 不二法門 法華三昧 楞嚴四珠五眼分明 六通自在 契七覺支 ?八解脫九習浸消 十相具足
十縛【垂裕論】
忿恚曰嗔 ?覆自罪曰覆 意識昏迷曰睡 五情暗防曰眠 嬉遊曰戲 三業躁動曰掉 屏處起罪不自羞曰無慚 露處起罪不羞佗曰無媿财法不能施曰悭 佗榮心爇惱曰嫉
十習
淫 貪 慢 嗔 癡 诳 怨 見 枉 訟
十二因緣【釋典此名順觀流轉門若無明滅則一切皆滅名逆觀還滅門】
無明緣行【因眼見色而生愛為無明為愛造業為行】行緣識【至心專念為識】識縁名色【識共色行曰名色】名色緣六入【六處生貪曰入】六入緣觸【因入求愛為觸】觸緣受【貪着心是受】受緣愛【纒綿不舍是愛】愛緣取【求是等法名取】取緣有【如是法生名有】有緣生【次第不斷名生】生緣老病憂悲苦惱【次第防絶故名】
十二?【金剛經缺非有色非無色二?】
卵生【魚鳥龜蛇?】胎生【人仙龍畜?】濕生【含蠢蠕動?】化生【轉蛻飛行?】有色【休咎晴明?】無色【空散銷沈?】有想【神魂精靈?】無想【土木金石?】非有色【如水母之?】非無色【如咒詛厭生之?】非有想【異質相成如蒲蘆之?】非無想【附塊為?如土枭之?】
十六妙觀
初日觀 二水觀 三地觀 四樹觀 五池觀六總觀 七華座 八像觀 九佛身 十觀音十一勢至 十二普觀 十三雜觀 十四上品三十五中品三 十六下品三
十八不共法
身無失【行無不是】口無失【言無不法】意無失【念無不正】無異想【正信調直】無不定心【動而當靜】無不知已舍【善惡諸法】欲無滅【不厭小善】精進無滅【動靜平常】念無滅【善心澄湛】慧無滅【平實明了】解脫無滅【縛脫無二】見知無滅【遍知普見】身業【遂智慧行】口業【遊智慧行】意業【随智慧行】身去無不了【所修所行】未知無不行【所記所報】見在無不在【現受二乗】
二十一空
内空【六根無體】外空【六塵無相】内外空【六識無有】空空【病去藥除】大空【小乗法無】小空【四果相無】勝義空【功用段現】有為空【生滅相無】無爲空【無相亦空】畢竟空【諸相法盡】無除空【不見終始】散空【和合二離】無變異空【如如智力】本性空【法本常無】自相空【不待彼無】共相空【自他相盡】一切法空【皆不可得】不可得空【可亦不可】無性空【假縁即無】自性空【體本虛無】無性自性空【俱無亦無】
三十七品【法華經】
四念處【念以觀法】四正勤【勤以進修】四神足【足以?證】五根【根不能防】五力【力能不屈】七覺支【覺能決了】八正道【正能總攝道品為助乃成佛果】
四大部【共六十四函】
大般若經【四十函】大寳積經【十二函】大涅槃經【四圅】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函】
隋佛經三部【志一千九百五十部六千一百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