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明集卷第八

關燈
通而未免有漏。

    壽遠而不能無終。

    功非餌藥德沿業修。

    于是愚狡方士僞托遂滋。

    張陵米賊述紀升天。

    葛玄野豎着傳仙。

    公愚斯惑矣。

    智可罔欤。

    今祖述李叟。

    則教失如彼憲章神仙則體劣如此。

    上中為妙猶不足算。

    況效陵魯醮事章符。

    設教五鬥。

    欲拯三界。

    以蚊負山庸讵勝乎。

    标名大道而教甚于俗。

    舉号太上而法窮下愚。

    何故知耶。

    貪壽忌夭含識所同。

    故肉芝石華谲以翻騰。

    好色觸情世所莫異。

    故黃書禦女诳稱地仙。

    肌革盈虛群生共愛。

    故寶惜涕唾以灌靈根。

    避災苦病民之恒患。

    故斬縛魑魅以快愚情。

    憑威恃武俗之舊風。

    故吏兵鈎騎以動淺心。

    至于消災淫術厭勝奸方。

    理穢辭辱非可筆傳。

    事合泯庶故。

    比屋歸宗。

    是以張角李弘毒流漢季。

    盧悚孫恩亂盈晉末。

    餘波所被寔蕃有徒。

    爵非通侯而輕立民戶。

    瑞無虎竹而濫求租稅。

    糜費産業蠱惑士女。

    運屯則蠍國。

    世平則蠹民傷政萌亂。

    豈與佛同。

    且夫涅槃大品甯比玄上大清。

    金容妙相何羨鬼室空屋。

    降伏天魔不慕幻邪之詐。

    淨修戒行豈同畢券之醜。

    積弘誓于方寸。

    孰與藏官将于丹田。

    響洪鐘于梵音。

    豈若鳴天鼓于唇齒。

    校以形迹精粗已懸。

    核以至理真僞豈隐。

    若以粗笑精以僞謗真。

    是瞽對離朱曰我明也。

     答道士假稱張融三破論(十九條)(釋僧順) 論雲。

    泥洹是死。

    未見學死而得長生。

    此滅種之化也。

     釋曰。

    夫生生之厚至于無生。

    則張毅單豹之徒是其匹矣。

    是以儒家雲。

    人莫不愛其死而患其生。

    老氏雲。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莊周亦自病痛其一身。

    此三者聖達之流。

    叵以生為患。

    夫欲求無生莫若泥洹。

    泥洹者無為之妙稱。

    談其迹也則有王宮雙樹之文。

    語其實也則有常住常樂之說。

    子方輪回五道。

    何由聞涅槃之要。

    或有三盲摸象。

    得象耳者。

    争雲象如簸箕。

    得象鼻者。

    争雲。

    象如舂杵。

    雖獲象一方。

    終不全象之實。

    子說泥洹是死。

    真摸象之一盲矣。

     論雲。

    太子不廢妻使人斷種。

     釋曰。

    夫聖實湛然。

    迹有表應。

    太子納妃于儲貳者。

    蓋欲示人倫之道已足。

    遂能棄茲大寶。

    忽彼恩愛耳。

    至如諸天夕降白骥飛城。

    十号之理斯在。

    何妻子之可有哉。

    且世之孥孺為累最深。

    饑寒則生于盜賊。

    飽暖則發于驕奢。

    是以疠婦夕産急求火照。

    唯恐似己複更為疠。

    凡夫之種若疠産焉。

    經雲。

    一切衆生皆有佛性。

    仰尋此旨則是佛種舍家從道棄疠。

    就佛為樂為利。

    甯複是加子迷。

    于俗韻滞于重惑。

    夢中之夢何當曉矣。

     論雲。

    太子不剃頭使人落發。

     釋曰。

    在家則有二親之愛。

    出家則有嚴師之重。

    論其愛也。

    發膚為上。

    稱其嚴也剪落為難。

    所以就剃除而欽。

    若辭父母而長往者。

    蓋欲去此煩惱。

    即彼無為發膚之戀。

    尚或可棄。

    外物之徒有何可惜哉。

    不輕發膚。

    何以尊道。

    不辭天屬。

    何用嚴師。

    譬如喪服出紹大宗。

    則降其本生。

    隆其所後。

    将使此子執人宗廟之重。

    割其歸顧之情。

    還本政自一期。

    非恩之薄所後。

    頓申三年實義之厚。

    禮記雲。

    出必降者有受我而厚其例矣。

    經雲。

    諸天奉刀持發。

    上天不剃之談。

    是何言也。

    子但勇于穿鑿怯于尋旨。

    相為慨然。

     論雲。

    子先出家母後作尼。

    則敬其子失禮之甚。

     釋曰。

    出家之人尊師重法棄俗從道。

    甯可一概而求。

    且太子就學父王緻敬。

    漢祖善嘉命之言。

    以太皇為臣。

    魏之高貴敬齊王于私室。

    晉之儲後臣厥父于公庭。

    引此而判則非疑矣。

     論雲。

    剃頭為浮圖。

     釋曰。

    經雲。

    浮圖者。

    聖瑞靈圖浮海而至。

    故雲浮圖也。

    吳中石佛泛海儵來。

    即其事矣。

    今子毀圖像之圖。

    為刑屠之屠。

    則泰伯端委而治故無慚德。

    仲雍剪發文身從俗緻化。

    遭子今日必罹吠聲之尤事。

    有似而非非而似者。

    外書以仲尼為聖人。

    内經雲。

    尼者。

    女也。

    或有謂仲尼為女子。

    子豈信之哉。

    猶如屠圖之相類。

    亦何以殊。

     論雲。

    喪門者。

    死滅之門也。

     釋曰。

    門者本也。

    明理之所出入。

    出入從本而興焉。

    釋氏有不二法門。

    老子有衆妙之門。

    書雲。

    禍福無門。

    皆是會通之林薮。

    機妙之淵宅。

    出家之人得其義矣。

    喪者滅也。

    滅塵之勞通神之解。

    即喪門也。

    桑當為乘字之誤耳。

    乘門。

    者。

    即大乘門也。

    煩想既滅遇物斯乘故。

    先雲滅門。

    末雲乘門焉。

    且八萬四千皆稱法門。

    奚獨喪桑二門哉。

     論雲。

    胡人不信虛無。

    老子入關故作形像之化也。

     釋曰。

    原夫形像始立非為教本之意。

    當由滅度之後。

    系戀罔己栴檀香像。

    亦有明文。

    且仲尼既卒。

    三千之徒永言興慕。

    以有若之貌。

    最似夫子。

    坐之講堂之上。

    令其講演門徒咨仰。

    與往日不殊。

    曾參勃然而言曰。

    子起。

    此非子之座。

    推此而談思仰可知也。

    羅什法師生自外方。

    聰敏淵博。

    善談法相。

    繦負佛經流布關輔。

    诠以真俗二名。

    驗以境照雙寂。

    振無為之高風。

    激玄流于未悟。

    所謂遣之至于無遣也。

    子謂。

    胡人不信虛無。

    誠非笃論。

    君子自強理有優劣。

    不系形像。

    子以形像而語。

    不亦攻乎異端。

     論雲。

    剃頭本不求佛為服兇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