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明集卷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自稱美也。
又道男官女官道父道母神君種民。
此是合氣之後贈物名也。
又米民米姓都功祭酒此是荒時撫化名也。
又貧道三洞法師長安僧袆作此名也。
又先生道民仙公王魅陵縣民王靈期作也。
又道士蟻賊制酒米賊此是世人之所目也。
又法師都講侍經者是陸修靜傍佛依世制此名也。
又天公地公及稱臣妾太平之道五鬥米道大道紫道鬼神師君此作賊時假威名也。
又膠東栾大拜五利将軍。
雖有茅土而無臣節。
漢武之末不複稱之也) 酣進過常遂緻醟逸。
醜聲遐布遠達岷方。
劉璋教曰。
夫靈仙養命。
猶節松霞而厚身。
嗜味奚能尚道。
子魯聞之憤恥。
意深罰其掃路。
世傳道士後會舉标。
以防斯難。
兼制廚命酒限三升。
漢末已來謂為制酒。
至王靈期削除釁目。
先生道民并其赈錫。
雖有五利之貴。
更為妖物之名。
度厄苦生虛妄之極第四。
夫質危秋蔕命薄春冰。
業風吹蕩蓬回化境。
所以景公任于緣命。
孫子記為行屍。
迷徒湫學不識大方。
至有疾病衰禍妄甚。
妖崇之原淵鬼鸲以為災。
渡危厄于遐川。
[火 詹]釣星于懸瘤。
雪丹章于華山。
乃蹙須眉貌謑诟。
冥鬼雲。
三官使者已送先歸逝者。
故然空喪辭貨。
斯實祭酒頑巾糈之利。
蠶食百姓公私并損。
緻使火宅驚于至聖。
歸歌動于人思矣。
夢中作罪頑癡之極第五。
夫天屬化始。
乃識照為原。
棄舍身命草木非數。
然大地丘山莫非我故塵。
滄川[泳-永+皛]漫皆是我淚血。
以此而觀誰非親友。
或夢見先亡。
辄雲變怪。
夫人鬼雖别生滅固同。
恩愛之情時複影響。
群邪無狀不識逆順。
召食鬼吏兵奏章斷之。
割截幽靈單心誰照。
幸願未來勿尚迷言。
使天堂無辍食之思。
冰河靜災念之聲。
輕作寒暑兇佞之極第六。
夫淵默心口者。
萬行之真德。
而塵界衆生率無慈愛。
虓兇邪佞符章競作。
懸門帖戶以诳愚俗。
高賢有識未之安也。
造黃神越章用持殺鬼。
又制赤章用持殺人。
趣悅世情不計殃罪。
陰謀懷嫉經有舊準。
死入鐵鉗大獄。
生出鸱鵙喑啞。
精骸惛朽。
淪離永劫。
誰知斯乎。
老鬼民輩道相不然。
事之宜質。
夫谏刺雖苦。
智者甘聞故略緻言。
幸試三思能拂迹改圖。
即與大化同風矣。
良其不革。
請俟明德。
備照聲曲。
以曉長夜。
豈是今日弱辭所陳哉。
滅惑論(東莞劉記室勰) 或造三破論者。
義證庸近辭體鄙陋。
雖至理定于深識。
而流言惑于淺情。
委巷陋說誠不足辯。
又恐野聽将謂信然。
聊擇其可采。
略标雅緻。
三破論雲。
道家之教妙在精思得一。
而無死入聖。
佛家之化妙在三昧禅通無生可冀。
詺死為泥洹。
未見學死而不得死者也。
滅惑論曰。
二教真僞煥然易辯。
夫佛法練神道教練形。
形器必終礙于一垣之裡。
神識無窮再撫六合之外。
明者資于無窮教以勝慧。
闇者戀其必終诳以飛仙。
仙術極于餌藥。
慧業始于觀禅。
禅練真識故精妙而泥洹可冀。
藥駐僞器故精思而翻騰無期。
若乃棄妙寶藏。
遺智養身。
據理尋之其僞可知。
假使形翻天際神闇鸢飛戾天。
甯免為鳥。
夫泥洹妙果道惟常住。
學死之談豈析理哉。
三破論雲。
若言太子是教主。
主不落發而使人剃頭。
主不棄妻使人斷種。
實可笑哉。
明知佛教是滅惡之術也。
伏聞。
君子之德身體發膚受之父母。
不敢毀傷。
孝之始也。
滅惑論曰。
太子棄妻落發事顯于經。
而反白為黑。
不亦罔乎。
夫佛家之孝所包蓋遠。
理由乎心無系于發。
若愛發棄心何取于孝。
昔泰伯虞仲斷發文身。
夫子兩稱至德。
中權以俗内之賢。
宜修世禮。
斷發讓國聖哲美談。
況般若之教業勝中權。
菩提之果理妙克讓者哉。
理妙克讓故舍發取道。
業勝中權故棄迹求心。
準以兩賢無缺于孝。
鑒以聖境夫何怪乎。
第一破曰。
入國而破國者。
诳言說為興造無費。
苦克百姓使國空民窮。
不助國生人減損。
見人不蠶而衣不田而食。
國滅人絕由此為失。
日用損費無纖毫之益。
五災之害不複過此。
滅惑論曰。
大乘圓極窮理盡妙故。
明二谛以遣有。
辯三空以标無。
四等弘其勝心。
六度振其苦業。
诳言之讪豈傷日月。
夫塔寺之興闡揚靈教。
功立一時而道被千載。
昔禹會諸侯玉帛萬國。
至于戰伐存者七君。
太始政阜民戶殷盛。
赤眉兵亂千裡無煙。
國滅人絕。
甯此之由。
亥嬰之時石谷十萬。
景武之世積粟紅腐。
非秦末多沙門而漢初無佛法也。
驗古準今。
何損于政。
第二破曰。
入家而破家。
使父子殊事兄弟異法。
遺棄二親孝道頓絕。
憂娛各異歌哭不同。
骨血生仇服屬永棄。
悖化犯順。
無昊天之報。
五逆不孝不複過此。
滅惑論曰。
夫孝理至極道俗同貫。
雖内外迹殊而神用一揆。
若命綴俗因本修教。
于儒禮運棄道果。
同弘孝于梵業。
是以咨親出家。
法華明其義。
聽而後學。
維摩标其例。
豈忘本哉。
有由然也。
彼皆照悟神理鑒燭人世。
過驷駕于格言。
逝川傷于上哲。
故知瞑息盡養則無濟幽靈。
學道拔親則冥苦永滅。
審妙感之無差。
辯勝果之可必。
所以輕重相權去彼取此。
又道男官女官道父道母神君種民。
此是合氣之後贈物名也。
又米民米姓都功祭酒此是荒時撫化名也。
又貧道三洞法師長安僧袆作此名也。
又先生道民仙公王魅陵縣民王靈期作也。
又道士蟻賊制酒米賊此是世人之所目也。
又法師都講侍經者是陸修靜傍佛依世制此名也。
又天公地公及稱臣妾太平之道五鬥米道大道紫道鬼神師君此作賊時假威名也。
又膠東栾大拜五利将軍。
雖有茅土而無臣節。
漢武之末不複稱之也) 酣進過常遂緻醟逸。
醜聲遐布遠達岷方。
劉璋教曰。
夫靈仙養命。
猶節松霞而厚身。
嗜味奚能尚道。
子魯聞之憤恥。
意深罰其掃路。
世傳道士後會舉标。
以防斯難。
兼制廚命酒限三升。
漢末已來謂為制酒。
至王靈期削除釁目。
先生道民并其赈錫。
雖有五利之貴。
更為妖物之名。
度厄苦生虛妄之極第四。
夫質危秋蔕命薄春冰。
業風吹蕩蓬回化境。
所以景公任于緣命。
孫子記為行屍。
迷徒湫學不識大方。
至有疾病衰禍妄甚。
妖崇之原淵鬼鸲以為災。
渡危厄于遐川。
[火 詹]釣星于懸瘤。
雪丹章于華山。
乃蹙須眉貌謑诟。
冥鬼雲。
三官使者已送先歸逝者。
故然空喪辭貨。
斯實祭酒頑巾糈之利。
蠶食百姓公私并損。
緻使火宅驚于至聖。
歸歌動于人思矣。
夢中作罪頑癡之極第五。
夫天屬化始。
乃識照為原。
棄舍身命草木非數。
然大地丘山莫非我故塵。
滄川[泳-永+皛]漫皆是我淚血。
以此而觀誰非親友。
或夢見先亡。
辄雲變怪。
夫人鬼雖别生滅固同。
恩愛之情時複影響。
群邪無狀不識逆順。
召食鬼吏兵奏章斷之。
割截幽靈單心誰照。
幸願未來勿尚迷言。
使天堂無辍食之思。
冰河靜災念之聲。
輕作寒暑兇佞之極第六。
夫淵默心口者。
萬行之真德。
而塵界衆生率無慈愛。
虓兇邪佞符章競作。
懸門帖戶以诳愚俗。
高賢有識未之安也。
造黃神越章用持殺鬼。
又制赤章用持殺人。
趣悅世情不計殃罪。
陰謀懷嫉經有舊準。
死入鐵鉗大獄。
生出鸱鵙喑啞。
精骸惛朽。
淪離永劫。
誰知斯乎。
老鬼民輩道相不然。
事之宜質。
夫谏刺雖苦。
智者甘聞故略緻言。
幸試三思能拂迹改圖。
即與大化同風矣。
良其不革。
請俟明德。
備照聲曲。
以曉長夜。
豈是今日弱辭所陳哉。
滅惑論(東莞劉記室勰) 或造三破論者。
義證庸近辭體鄙陋。
雖至理定于深識。
而流言惑于淺情。
委巷陋說誠不足辯。
又恐野聽将謂信然。
聊擇其可采。
略标雅緻。
三破論雲。
道家之教妙在精思得一。
而無死入聖。
佛家之化妙在三昧禅通無生可冀。
詺死為泥洹。
未見學死而不得死者也。
滅惑論曰。
二教真僞煥然易辯。
夫佛法練神道教練形。
形器必終礙于一垣之裡。
神識無窮再撫六合之外。
明者資于無窮教以勝慧。
闇者戀其必終诳以飛仙。
仙術極于餌藥。
慧業始于觀禅。
禅練真識故精妙而泥洹可冀。
藥駐僞器故精思而翻騰無期。
若乃棄妙寶藏。
遺智養身。
據理尋之其僞可知。
假使形翻天際神闇鸢飛戾天。
甯免為鳥。
夫泥洹妙果道惟常住。
學死之談豈析理哉。
三破論雲。
若言太子是教主。
主不落發而使人剃頭。
主不棄妻使人斷種。
實可笑哉。
明知佛教是滅惡之術也。
伏聞。
君子之德身體發膚受之父母。
不敢毀傷。
孝之始也。
滅惑論曰。
太子棄妻落發事顯于經。
而反白為黑。
不亦罔乎。
夫佛家之孝所包蓋遠。
理由乎心無系于發。
若愛發棄心何取于孝。
昔泰伯虞仲斷發文身。
夫子兩稱至德。
中權以俗内之賢。
宜修世禮。
斷發讓國聖哲美談。
況般若之教業勝中權。
菩提之果理妙克讓者哉。
理妙克讓故舍發取道。
業勝中權故棄迹求心。
準以兩賢無缺于孝。
鑒以聖境夫何怪乎。
第一破曰。
入國而破國者。
诳言說為興造無費。
苦克百姓使國空民窮。
不助國生人減損。
見人不蠶而衣不田而食。
國滅人絕由此為失。
日用損費無纖毫之益。
五災之害不複過此。
滅惑論曰。
大乘圓極窮理盡妙故。
明二谛以遣有。
辯三空以标無。
四等弘其勝心。
六度振其苦業。
诳言之讪豈傷日月。
夫塔寺之興闡揚靈教。
功立一時而道被千載。
昔禹會諸侯玉帛萬國。
至于戰伐存者七君。
太始政阜民戶殷盛。
赤眉兵亂千裡無煙。
國滅人絕。
甯此之由。
亥嬰之時石谷十萬。
景武之世積粟紅腐。
非秦末多沙門而漢初無佛法也。
驗古準今。
何損于政。
第二破曰。
入家而破家。
使父子殊事兄弟異法。
遺棄二親孝道頓絕。
憂娛各異歌哭不同。
骨血生仇服屬永棄。
悖化犯順。
無昊天之報。
五逆不孝不複過此。
滅惑論曰。
夫孝理至極道俗同貫。
雖内外迹殊而神用一揆。
若命綴俗因本修教。
于儒禮運棄道果。
同弘孝于梵業。
是以咨親出家。
法華明其義。
聽而後學。
維摩标其例。
豈忘本哉。
有由然也。
彼皆照悟神理鑒燭人世。
過驷駕于格言。
逝川傷于上哲。
故知瞑息盡養則無濟幽靈。
學道拔親則冥苦永滅。
審妙感之無差。
辯勝果之可必。
所以輕重相權去彼取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