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明集卷第八

關燈
玄光法師辯惑論記室劉勰滅惑論僧順法師析三破論。

     辯惑論(序)(釋玄光) 夫大千遐邈萬化無際。

    塵遊夢境染惑聲華。

    緣想增霭奚識明政。

    由淳風漓薄。

    使衆魔紛競矣。

    若矯詐謀榮必行五逆。

    威強導蒙必施六極。

    蟲氣[雨/狸]滿緻患非一念。

    東吳遭水仙之厄。

    西夷載鬼卒之名。

    閩薮留種民之穢。

    漢葉感思子之歌。

    忠賢撫歎民治淩歇。

    攬地沙草甯數其罪。

    涓流末學莫知宗本。

    世教訛辭詭蔽三寶。

    老鬼民等詠嗟盈路。

    皆是炎山之煨燼。

    河洛之渣糁。

    淪湑險難。

    餘甚悼焉。

    聊诠往迹庶鏡未然。

    照迷童于玄鄉。

    顯妙趣于塵外。

    休風冥被彼我情判。

    豈是言聲所能摅寫。

     禁經上價是一逆。

     夫玄籍雲舒貫空有之美。

    聖賢功績何莫由斯。

    實學者之淵海。

    生民之日月。

    所以波侖菩薩慈悲等照。

    震聲光于冥塗。

    弭塵賊于險澤。

    泛靈舟于信風。

    接浮生于苦水。

    聞道諸經制雜凡意教迹邪險。

    是故不傳怪哉。

    道化空被禁锢。

    觀今學者不顧嚴科。

    但得金帛。

    便與其經。

    貧者造之至死不睹。

    貪利無慈逆莫過此。

    又其方術穢濁不清。

    乃扣齒為天鼓。

    咽唾為醴泉。

    馬屎為靈薪。

    老鼠為芝藥。

    資此求道焉能得乎。

    昔秦皇漢武不獲輕身。

    使徐福公孫遠冥雲波祈候通仙。

    影響無陳。

    夫閑心祛欲則事與道鄰。

    豈假驟涉之勞。

    咽唾嗑齒者乎。

     妄稱真道是二逆。

     夫質懋纁霞者。

    言神丹之功。

    開明淨智者。

    必[卄/碭]花之氣。

    雖保此為真。

    而未能無終。

    況複張陵妄稱天師。

    既侮慢人鬼。

    即身受報。

    漢興平末為蟒蛇所噏。

    子衡奔尋無處。

    畏負清議之報譏。

    乃假設權方。

    以表靈化之迹。

    生縻鹄足置石崔頂。

    謀事辦畢。

    克期發之。

    到建安元年遣使告曰。

    正月七日天師升玄都。

    米民山獠蟻集阈外。

    雲台治民等稽首再拜言。

    伏聞聖駕玄都。

    臣等長辭蔭接屍塵。

    方亨九幽方夜衡入。

    久之乃出詭稱曰。

    吾旋駕辰華。

    爾各還所治。

    淨心持行存師念道。

    衡便密抽遊罥鹄。

    直沖虛空。

    民獠愚憃佥言登仙。

    販死利生欺罔天地。

     合氣釋罪是其三逆。

     夫滅情去欲則道心明真。

    群斯班姓妄造黃書。

    咒癞無端以伏輕诮(咒曰。

    天道畢三五成日月明。

    出窈窈入冥冥。

    氣入真氣通神氣布道氣行奸邪。

    鬼賊皆消亡。

    視我者盲聽我者聾。

    感有謀圖我者反糸其殃。

    我吉而彼兇。

    至甲子诏為醮錄男女娉合尊卑不别。

    吳陸修靜複勤行此) 乃開命門抱真人嬰兒。

    回戲龍虎。

    作如此之勢。

    用消災散禍。

    其可然乎。

    其可然乎。

    漢時儀君行此為道。

    魁魅亂俗被斥炖煌。

    後至孫恩俠蕩滋甚。

    士女溷漫不異禽獸。

    夫色塵易染愛結難消。

    況交氣丹田延命仙穴。

    肆兵過玉門之禁。

    變态窮龍虎之勢。

    生無忠貞之節。

    死有青庭之苦。

    誠願明天撿鏡。

    斯輩物我端清莫負冥诏。

     俠道作亂是其四逆。

     夫真宗難曉聲華易惑。

    緣累重淵嶽德輕風露。

    如黃巾等鸢望漢室。

    反易天明罪悉伏誅。

    次有子魯複稱鬼道。

    神祇不佐為野麋所突。

    末後孫恩複稱紫道。

    不以民賤之輕。

    欲圖帝貴之重。

    作雲響于幽窦。

    發妄想于空玄。

    水仙惑物枉殺老稚。

    破國壞民。

    豈非兇逆。

    是以宋武皇帝惟之慨然。

    乃龍飛千裡虎步三江。

    掩撲群妖不勞浃辰。

    含識懷歡草木春光。

     章書伐德是其五逆。

     夫至化。

    餘塵不可誣蔽。

    诠谥靈魄務依明德。

    道無真體妄逐妖空。

    辄言東行醉酒沒故。

    如此頑贈甯非陋僻。

    又遷達七祖文意淺薄。

    乞免擔沙石長作道鬼。

    夫聖智窮微有念斯照。

    何煩祭酒橫費紙墨。

    若必須辭訴然後判者。

    始知道君無玄鑒之能。

    天曹無天明之照。

    三官疲于謹案。

    伺吏勞于讨捕。

    聞其奏章本拟急疾。

    而戊辰之日上必不達。

    不達太上則生民枉死。

    嗚呼哀哉。

    實為五逆。

     畏鬼帶符非法之極第一。

     夫真心履順者妖忤革其氣。

    是以至聖高賢無情于萬化。

    故能洞遊金石。

    卧宿煙霞。

    此純誠感通。

    豈佩帶使然哉。

    其經辭緻[嫽-(日/小)+(誇-大)]慢鬼弊雲。

    左佩太極章。

    右佩昆吳鐵。

    指日則停晖。

    拟鬼千裡血。

    若受黃書赤章言。

    即是靈仙硠屐入靖不朝太上。

    至于使六甲神而跪拜清廁(如郭景純亦雲仙流登清度厄竟不免災)愚癡颠倒豈識儀節。

    聞其着符。

    昔時軍标張角黃符子魯戴绛盧悚紫标孫恩孤虛。

    并矯惑王師終滅人鬼。

     制民課輸欺巧之極第二。

     夫五鬥米教出自天師。

    後生邪濁複立米民。

    世人厭畏。

    是以子明杜恭俱因魔蟒。

    又塗炭齋者。

    事起張魯。

    氏夷難化故制斯法乃驢輾泥中。

    黃鹵泥面。

    擿頭懸[打-丁+昴]。

    埏埴使熟。

    此法指在邊陲不施華夏。

    至義熙初。

    有王公。

    其次貪寶憚苦。

    竊省打拍。

    吳陸修靜甚知源僻。

    猶埿揬額懸縻而已。

    癡僻之極。

    幸勿言道。

     解廚墓門不仁之極第三。

     夫開闉大施與物通美。

    左道餘氣乃墓門解廚。

    矜身奧食。

    懷吮班之态。

    昔張子魯漢中解福。

    大集祭酒及諸鬼卒(鬼卒鬼民鬼吏鬼道。

    此是子魯輕于氐夷作此名也。

    又天師系師嗣師及三女師。

    此是張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