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論主體的第二類客體以及充足根據律在其中起支配作用的形式
關燈
小
中
大
逝的印象所決定。
然而,這種行為的品行絕沒有因此而被決定:它可能是善的,也可能是惡的,與行為本身無關。
詳盡的說明在我的《康德哲學批判》①,以及《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②中可以看到。
最後,從純粹理性中衍生出來的概念無論是直觀的還是反思的,其來源都在我們認識能力的形式部分;因此,這些概念無須經驗的幫助,即可先天地進入我們的意識。
它們必然以擁有先驗的或超邏輯的真理的原則為基礎。
-------- ①《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版,第一卷第576頁及以下各頁;第三版第610頁及以下各頁。
②《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第152頁,第2版第149頁及以下各頁。
另一方面,有人主張理性本來就可從自身的資源中提供物質認識并且可以超越于可能經驗的領域傳遞确定性的信息;須知理性要做到這一點,必然要包含有内在觀念,而這種理性不過是純粹的虛構,是由我們的職業哲學家們發明出來的,是由于懼怕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而編造出來的。
我現在要知道,這些先生們是否知道有一個洛克,是否讀過他的著作?也許他們在很久以前粗略膚淺地看過他的著作,而看的時候自以為屈尊纡貴,看不起這個偉大的思想家,也可能這與拙劣的德文翻譯有關;因為在我看來,現代語言知識的增加與古代語言知識令人可歎的減少是不相稱的。
另外,現在除了幾位長者之外,已幾乎沒人正确徹底地認識康德哲學,誰還顧得上去理會洛克這種唠叨老頭?現在已經成熟的一代人,他們的青春當然必須花費在研究&ldquo黑格爾的龐大精神&rdquo、&ldquo卓越的施萊馬赫&rdquo、&ldquo敏銳的荷伯特&rdquo上。
哎呀!哎呀!這種學院英雄崇拜以及掌權的高貴同事和有希望的後繼者對大學著名人士的頌揚所帶來的嚴重危害,确切地說,就是把一些平庸的理智&mdash&mdash完全是自然的産物&mdash&mdash作為大師、人類的曠世奇才和榮耀介紹給判斷力尚不成熟、既輕信又誠實的青年人。
學生們即刻集中精力投入到這種庸才粗制濫造、枯燥無味、貧乏而又無休止的作品之研究中,因而把用來接受高等教育之短暫而又寶貴的時間浪費了,沒有利用這段時間從極端稀少但名副其實、确實罕見的思想家的作品中獲得健全的知識,這些作品的作者在曆史進程中要經過相當的一段時間才能出現一個,因為自然在每一類中隻創造一件,然後就&ldquo把模型毀壞&rdquo。
這一代人中本來也會出現幾個這樣的奇才,可惜這些年青人遭受了極其有害的、智力平庸的吹捧者、庸才們的龐大同盟以及兄弟會成員的欺騙。
今日如同昨日,這種同流合污的現象還是方興未艾,他們仍高舉旗幟,堅持與使其承受羞辱的那些真正名副其實的哲學家對抗。
正是由于他們,才使我們的時代如此衰弱不振,以緻我們的父輩這麼多年來曾潛心研究、努力理解和認真應用的康德哲學,對當今這一代人來說,又成為陌生的東西,在康德哲學面前他們好像是&ldquo七弦琴前的蠢驢&rdquo,有時會愚蠢粗野地加以攻擊&mdash&mdash就像野蠻人對某些陌生的希臘神像投擲石塊一樣。
既然如此,我就有義務建議所有那些主張理性可以直接知覺、領會和認識的人&mdash&mdash簡言之,主張理性從自身的資源中提供物質認識的人&mdash&mdash重新去讀這150年來在全世界備受贊美的洛克著作的第一卷,特别是第三章第21~26節中的内容,這些内容是直接用來反對任何内在觀念說的。
因為,雖然洛克否定一切内在真理并不十分恰當,他甚至把這種否定擴展到我們的形式認識中&mdash&mdash這一點已被康德的卓識所糾正&mdash&mdash但是,他對整個物質認識的正确看法則是不可否認的,即一切認識都是對于實體的。
我已在我的《倫理學》中說過的這裡還必須重複一下,因為這就像西班牙諺語所說的&ldquo蒙耳不聽者最聾&rdquo,即假如理性是一種特别為形而上學設定的能力,一種提供認識材料并能顯示它超越于一切可能的經驗的能力,那麼,如同數學問題的一緻性那樣,人們在形而上學和宗教問題(因為它們是一緻的)之間就能取得完全的和諧,而觀點與他人不一的人隻能被看作為精神不正常。
現在出現了完全相反的情況,正是在這些問題上分歧最大。
自從人們第一次開始思考,哲學體系之間無一不相互對抗并争吵不休;事實上,它們之間經常是截然相反的。
自從人們第一次開始信仰(這個曆史就更為久遠了),宗教之間就一直用火和劍、開除教籍和大炮進行戰鬥。
而當信仰達到最癫狂的程度時,等待異教徒的不是精神病院,而是宗教法庭及其一切附屬設施。
因此,這裡又一次絕對斷然地駁斥了認為理性是一種直接領悟形而上學的能力,或者說得更明白一些,是一種來自于上蒼的靈感的能力這樣一種錯誤主張。
現在到了給理性一個嚴格斷語的時候了,因為說來可怕,這樣一個經不起推敲、顯而易見的謬誤競在半個世紀後仍然在德國到處散播,年複一年地從教授們的坐椅上遊蕩到學生們的座位上,又從學生的座位上蕩回到教授席上,甚至在法國也确實找到了一些願意相信的傻瓜,使之在那裡得以傳播。
不過,在這個問題上法國人的常識将很快把先險的理論打發掉。
但這種謬誤最初孕育在何處呢?這種虛構最先是如何來到這個世界的呢?我得承認,它最早起源于康德包括&ldquo絕對律令&rdquo在内的實踐理性。
因為實踐理性一旦被承認,同至上的理論理性一樣,進一步需要的,不過是增加一個類似的理性作為其對應物或孿生姐妹,用來宣布來自青銅三角祭壇的(extripode)形而上學真理。
在《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①中,我已描述了這一創造所取得的卓有成效的功績,請讀者參考。
現在我雖然承認康德第一個提出了這一錯誤的構想,但我要補充說明,跳舞的人要找到一個流浪藝人是不必費很多時間的。
因為就像對于人類的詛咒一樣,由于一切腐敗和邪惡的東西之間有着天然的親合關系,這就使人們選擇和欽佩卓越思想家著作中那些雖說不是完全錯誤、也是次等的部分,而對其中真正值得稱頌的部分隻是作為附屬品才加以默認。
在我們的時代,幾乎沒有什麼人能認識到康德哲學所特有的深度和真實的崇高表現在何處;因為他們不再研究他的著作,所以他的著作必然不被理解。
事實上,他們現在隻是出于曆史方面的目的,才去粗略地讀康德的作品,他們錯誤地認為哲學已經前進,而不說始于康德。
因此,我們很快就察覺到,盡管他們還在讨論康德哲學,但他們除了康德哲學之無價值的外表部分之外一無所知,他們也許在某處偶然地攫取到一個零星的句子或弄到一個粗略的梗概,但卻從來沒有探究過它深邃的意義和精神。
在康德哲學中,這種人總是首先把主要精力用于二律背反,原因是因為其怪癖,而更多的卻是包括&ldquo絕對律令&rdquo在内的&ldquo實踐理性&rdquo,甚至是在其之上的&ldquo道德理論&rdquo,雖然康德對于&ldquo道德理論&rdquo從來都不是那麼認真的;因為隻具有實踐有效性的理論信條很像我們允許孩子們玩的木槍,不擔心會出危險,确切地說,它與&ldquo把我的皮膚洗一下,但不要把它弄濕&rdquo同屬一個範疇。
至于&ldquo絕對律令&rdquo,康德從未說它是一個事實,相反,而是多次反對這種說法;他隻是把它看作是各種思想之極端奇特結合的結果,因為他要為道德提供一個最後的靠山。
然而,我們的哲學教授們從未把這個問題追究到底,以緻在我之前似乎還沒人徹底研究過這個問題。
不但不去研究,他們反而急匆匆地把&ldquo絕對律令&rdquo作為已經牢固确立的事實加以信賴,并在他們的正統用語中把它稱為&ldquo道德律&rdquo&mdash&mdash順便一說,這總使我想起比格爾的&ldquoMam&primeZelleLaregle”确實,他們從中制造了如同摩西訓戒一樣宏偉的東西并完全取而代之。
在《論道德的基礎》這篇論文中,我剖析了這同一個包含&ldquo絕對律令&rdquo在内的&ldquo實踐理性&rdquo,所得出的清楚的結論是,它們絕對沒有任何生命力和真理性,因此,我倒希望有人能有理有據地駁倒我,以此幫助&ldquo絕對律令&rdquo再次找到真正的根據。
同時,我們的哲學教授們也不願意就這樣丢了面子。
就跟他們離不開自由意志一樣,他們也絲毫離不開&ldquo實踐理性的道德律&rdquo,因為這一道德律可以作為一個方便的顯示器,倫理學便以此為基礎:這兩者都是他們的老年婦女哲學的基點。
不管我是否清除了這兩個基點,對他們來說,這兩個基點仍然存在,就像亡故的君主,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偶爾還允許他在死後繼續統治幾天。
這些知名人士仍然采取傳統的戰術來對付我對這兩個已過時的虛構所作的毀滅性打擊:沉默,沉默;因此他們無聲無息地從邊上滑過去,佯裝無知,使公衆相信我以及我這類人不值得取信。
無疑,他們的哲學感召來自于神職界,而我的隻能來自于自然。
說真的,我們最終也許會發現,這些英雄們的行為準則就如同不切實際的鴕鳥的做法,以為隻要閉上眼睛就能躲開獵人。
好吧!我們等待時機;到我去世後,他們可以随心所欲地裁剪我的作品之時,難道公衆還是隻相信那些無聊的廢話、乏味得令人難以忍受的陳詞濫調、&ldquo絕對&rdquo的任意構想以及這些先生們在幼兒院裡用的道德說教?那我們就來看看吧! -------- ①叔本華:《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第148頁及以下各頁(第二版第146頁及以下各頁)。
&ldquo即使在今天 邪惡依然暢行無阻, 那也不必擔心, 正義在明天,将受人擁戴。
&rdquo① -------- ①歌德:《東西詩集》第97頁。
但這些先生們是否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了?一個被預言了很長久的時代已經開始;教會正在開始動搖,而且已經動搖到這樣的程度,就連能否恢複它的重心尚是一個問題,因為信仰已喪失。
啟示之光也如同其他的光一樣,需要一定量的黑暗作為它不可缺少的條件。
具有一定程度和廣度的知識者已大有人在,信仰已不适于他們。
日益明顯地露出桀骜不馴面目的淺薄的理性主義之得以傳播就是明證。
它暗中量布似地去衡量人們思索了若幹個世紀的基督教奧理,提出質疑,并認為自身十足地聰明。
然而,正是基督教的精髓,有關&ldquo原罪&rdquo的信條,特别為這些頭腦簡單的理性主義者選出來作為笑柄;因為在他們看來,似乎任何東西都不及我們每個人自出生之日起開始存在更為确定,因此我們帶着罪孽來到人世是最為不可能的事情。
多麼銳敏!恰恰就在貧困肆虐、警惕放松時,狼便開始在村莊出現;以緻過去曾潛伏着的唯物主義在這種情況下與它的夥伴、被有些人稱為人道主義的獸行主義,擡起頭來并手挽手地沖到了前排。
我們對知識的渴望由于我們不再信仰宗教而變得愈加迫切。
整個理智的發展已達到沸點,一切信仰、一切啟示和一切權威随之蒸發散失,人們主張有權作出自己的判斷;這一權力不僅是教導出來的,而且是讓人信服的。
他已離開了他的嬰幼時期,要求獨立行走。
然而對形而上學的渴望跟肉體的需求一樣不能熄滅。
這樣,對哲學的想往變得日益迫切,人們乞求于那些已經脫穎而出的所有名副其實的思想家的靈魂。
空話和已被Yan割了的理智之軟弱無能的努力就再也不能滿足人類的要求;因此覺得需要有嚴肅哲學,由于這種哲學所考慮的并非薪金酬勞,因此它幾乎一點都不關心是否能讓内閣大臣或議員稱心如意,是否合乎這類或那類宗教團體的意圖;相反,這種哲學清楚地表明它的天職完全不是為精神貧乏的庸才謀得生計。
還是回到我的主題上來。
通過略具冒險性的擴張,理論神谕就被添加到了實踐神谕上,康德錯誤地把後者賦予理性。
這一發明的榮譽無疑應歸功于雅可比,職業哲學家們歡樂雀躍地感謝這一前輩留下的這一珍貴禮物,因為這一禮物可以作為一種手段幫助他們擺脫
然而,這種行為的品行絕沒有因此而被決定:它可能是善的,也可能是惡的,與行為本身無關。
詳盡的說明在我的《康德哲學批判》①,以及《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②中可以看到。
最後,從純粹理性中衍生出來的概念無論是直觀的還是反思的,其來源都在我們認識能力的形式部分;因此,這些概念無須經驗的幫助,即可先天地進入我們的意識。
它們必然以擁有先驗的或超邏輯的真理的原則為基礎。
-------- ①《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版,第一卷第576頁及以下各頁;第三版第610頁及以下各頁。
②《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第152頁,第2版第149頁及以下各頁。
另一方面,有人主張理性本來就可從自身的資源中提供物質認識并且可以超越于可能經驗的領域傳遞确定性的信息;須知理性要做到這一點,必然要包含有内在觀念,而這種理性不過是純粹的虛構,是由我們的職業哲學家們發明出來的,是由于懼怕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而編造出來的。
我現在要知道,這些先生們是否知道有一個洛克,是否讀過他的著作?也許他們在很久以前粗略膚淺地看過他的著作,而看的時候自以為屈尊纡貴,看不起這個偉大的思想家,也可能這與拙劣的德文翻譯有關;因為在我看來,現代語言知識的增加與古代語言知識令人可歎的減少是不相稱的。
另外,現在除了幾位長者之外,已幾乎沒人正确徹底地認識康德哲學,誰還顧得上去理會洛克這種唠叨老頭?現在已經成熟的一代人,他們的青春當然必須花費在研究&ldquo黑格爾的龐大精神&rdquo、&ldquo卓越的施萊馬赫&rdquo、&ldquo敏銳的荷伯特&rdquo上。
哎呀!哎呀!這種學院英雄崇拜以及掌權的高貴同事和有希望的後繼者對大學著名人士的頌揚所帶來的嚴重危害,确切地說,就是把一些平庸的理智&mdash&mdash完全是自然的産物&mdash&mdash作為大師、人類的曠世奇才和榮耀介紹給判斷力尚不成熟、既輕信又誠實的青年人。
學生們即刻集中精力投入到這種庸才粗制濫造、枯燥無味、貧乏而又無休止的作品之研究中,因而把用來接受高等教育之短暫而又寶貴的時間浪費了,沒有利用這段時間從極端稀少但名副其實、确實罕見的思想家的作品中獲得健全的知識,這些作品的作者在曆史進程中要經過相當的一段時間才能出現一個,因為自然在每一類中隻創造一件,然後就&ldquo把模型毀壞&rdquo。
這一代人中本來也會出現幾個這樣的奇才,可惜這些年青人遭受了極其有害的、智力平庸的吹捧者、庸才們的龐大同盟以及兄弟會成員的欺騙。
今日如同昨日,這種同流合污的現象還是方興未艾,他們仍高舉旗幟,堅持與使其承受羞辱的那些真正名副其實的哲學家對抗。
正是由于他們,才使我們的時代如此衰弱不振,以緻我們的父輩這麼多年來曾潛心研究、努力理解和認真應用的康德哲學,對當今這一代人來說,又成為陌生的東西,在康德哲學面前他們好像是&ldquo七弦琴前的蠢驢&rdquo,有時會愚蠢粗野地加以攻擊&mdash&mdash就像野蠻人對某些陌生的希臘神像投擲石塊一樣。
既然如此,我就有義務建議所有那些主張理性可以直接知覺、領會和認識的人&mdash&mdash簡言之,主張理性從自身的資源中提供物質認識的人&mdash&mdash重新去讀這150年來在全世界備受贊美的洛克著作的第一卷,特别是第三章第21~26節中的内容,這些内容是直接用來反對任何内在觀念說的。
因為,雖然洛克否定一切内在真理并不十分恰當,他甚至把這種否定擴展到我們的形式認識中&mdash&mdash這一點已被康德的卓識所糾正&mdash&mdash但是,他對整個物質認識的正确看法則是不可否認的,即一切認識都是對于實體的。
我已在我的《倫理學》中說過的這裡還必須重複一下,因為這就像西班牙諺語所說的&ldquo蒙耳不聽者最聾&rdquo,即假如理性是一種特别為形而上學設定的能力,一種提供認識材料并能顯示它超越于一切可能的經驗的能力,那麼,如同數學問題的一緻性那樣,人們在形而上學和宗教問題(因為它們是一緻的)之間就能取得完全的和諧,而觀點與他人不一的人隻能被看作為精神不正常。
現在出現了完全相反的情況,正是在這些問題上分歧最大。
自從人們第一次開始思考,哲學體系之間無一不相互對抗并争吵不休;事實上,它們之間經常是截然相反的。
自從人們第一次開始信仰(這個曆史就更為久遠了),宗教之間就一直用火和劍、開除教籍和大炮進行戰鬥。
而當信仰達到最癫狂的程度時,等待異教徒的不是精神病院,而是宗教法庭及其一切附屬設施。
因此,這裡又一次絕對斷然地駁斥了認為理性是一種直接領悟形而上學的能力,或者說得更明白一些,是一種來自于上蒼的靈感的能力這樣一種錯誤主張。
現在到了給理性一個嚴格斷語的時候了,因為說來可怕,這樣一個經不起推敲、顯而易見的謬誤競在半個世紀後仍然在德國到處散播,年複一年地從教授們的坐椅上遊蕩到學生們的座位上,又從學生的座位上蕩回到教授席上,甚至在法國也确實找到了一些願意相信的傻瓜,使之在那裡得以傳播。
不過,在這個問題上法國人的常識将很快把先險的理論打發掉。
但這種謬誤最初孕育在何處呢?這種虛構最先是如何來到這個世界的呢?我得承認,它最早起源于康德包括&ldquo絕對律令&rdquo在内的實踐理性。
因為實踐理性一旦被承認,同至上的理論理性一樣,進一步需要的,不過是增加一個類似的理性作為其對應物或孿生姐妹,用來宣布來自青銅三角祭壇的(extripode)形而上學真理。
在《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①中,我已描述了這一創造所取得的卓有成效的功績,請讀者參考。
現在我雖然承認康德第一個提出了這一錯誤的構想,但我要補充說明,跳舞的人要找到一個流浪藝人是不必費很多時間的。
因為就像對于人類的詛咒一樣,由于一切腐敗和邪惡的東西之間有着天然的親合關系,這就使人們選擇和欽佩卓越思想家著作中那些雖說不是完全錯誤、也是次等的部分,而對其中真正值得稱頌的部分隻是作為附屬品才加以默認。
在我們的時代,幾乎沒有什麼人能認識到康德哲學所特有的深度和真實的崇高表現在何處;因為他們不再研究他的著作,所以他的著作必然不被理解。
事實上,他們現在隻是出于曆史方面的目的,才去粗略地讀康德的作品,他們錯誤地認為哲學已經前進,而不說始于康德。
因此,我們很快就察覺到,盡管他們還在讨論康德哲學,但他們除了康德哲學之無價值的外表部分之外一無所知,他們也許在某處偶然地攫取到一個零星的句子或弄到一個粗略的梗概,但卻從來沒有探究過它深邃的意義和精神。
在康德哲學中,這種人總是首先把主要精力用于二律背反,原因是因為其怪癖,而更多的卻是包括&ldquo絕對律令&rdquo在内的&ldquo實踐理性&rdquo,甚至是在其之上的&ldquo道德理論&rdquo,雖然康德對于&ldquo道德理論&rdquo從來都不是那麼認真的;因為隻具有實踐有效性的理論信條很像我們允許孩子們玩的木槍,不擔心會出危險,确切地說,它與&ldquo把我的皮膚洗一下,但不要把它弄濕&rdquo同屬一個範疇。
至于&ldquo絕對律令&rdquo,康德從未說它是一個事實,相反,而是多次反對這種說法;他隻是把它看作是各種思想之極端奇特結合的結果,因為他要為道德提供一個最後的靠山。
然而,我們的哲學教授們從未把這個問題追究到底,以緻在我之前似乎還沒人徹底研究過這個問題。
不但不去研究,他們反而急匆匆地把&ldquo絕對律令&rdquo作為已經牢固确立的事實加以信賴,并在他們的正統用語中把它稱為&ldquo道德律&rdquo&mdash&mdash順便一說,這總使我想起比格爾的&ldquoMam&primeZelleLaregle”确實,他們從中制造了如同摩西訓戒一樣宏偉的東西并完全取而代之。
在《論道德的基礎》這篇論文中,我剖析了這同一個包含&ldquo絕對律令&rdquo在内的&ldquo實踐理性&rdquo,所得出的清楚的結論是,它們絕對沒有任何生命力和真理性,因此,我倒希望有人能有理有據地駁倒我,以此幫助&ldquo絕對律令&rdquo再次找到真正的根據。
同時,我們的哲學教授們也不願意就這樣丢了面子。
就跟他們離不開自由意志一樣,他們也絲毫離不開&ldquo實踐理性的道德律&rdquo,因為這一道德律可以作為一個方便的顯示器,倫理學便以此為基礎:這兩者都是他們的老年婦女哲學的基點。
不管我是否清除了這兩個基點,對他們來說,這兩個基點仍然存在,就像亡故的君主,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偶爾還允許他在死後繼續統治幾天。
這些知名人士仍然采取傳統的戰術來對付我對這兩個已過時的虛構所作的毀滅性打擊:沉默,沉默;因此他們無聲無息地從邊上滑過去,佯裝無知,使公衆相信我以及我這類人不值得取信。
無疑,他們的哲學感召來自于神職界,而我的隻能來自于自然。
說真的,我們最終也許會發現,這些英雄們的行為準則就如同不切實際的鴕鳥的做法,以為隻要閉上眼睛就能躲開獵人。
好吧!我們等待時機;到我去世後,他們可以随心所欲地裁剪我的作品之時,難道公衆還是隻相信那些無聊的廢話、乏味得令人難以忍受的陳詞濫調、&ldquo絕對&rdquo的任意構想以及這些先生們在幼兒院裡用的道德說教?那我們就來看看吧! -------- ①叔本華:《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第148頁及以下各頁(第二版第146頁及以下各頁)。
&ldquo即使在今天 邪惡依然暢行無阻, 那也不必擔心, 正義在明天,将受人擁戴。
&rdquo① -------- ①歌德:《東西詩集》第97頁。
但這些先生們是否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了?一個被預言了很長久的時代已經開始;教會正在開始動搖,而且已經動搖到這樣的程度,就連能否恢複它的重心尚是一個問題,因為信仰已喪失。
啟示之光也如同其他的光一樣,需要一定量的黑暗作為它不可缺少的條件。
具有一定程度和廣度的知識者已大有人在,信仰已不适于他們。
日益明顯地露出桀骜不馴面目的淺薄的理性主義之得以傳播就是明證。
它暗中量布似地去衡量人們思索了若幹個世紀的基督教奧理,提出質疑,并認為自身十足地聰明。
然而,正是基督教的精髓,有關&ldquo原罪&rdquo的信條,特别為這些頭腦簡單的理性主義者選出來作為笑柄;因為在他們看來,似乎任何東西都不及我們每個人自出生之日起開始存在更為确定,因此我們帶着罪孽來到人世是最為不可能的事情。
多麼銳敏!恰恰就在貧困肆虐、警惕放松時,狼便開始在村莊出現;以緻過去曾潛伏着的唯物主義在這種情況下與它的夥伴、被有些人稱為人道主義的獸行主義,擡起頭來并手挽手地沖到了前排。
我們對知識的渴望由于我們不再信仰宗教而變得愈加迫切。
整個理智的發展已達到沸點,一切信仰、一切啟示和一切權威随之蒸發散失,人們主張有權作出自己的判斷;這一權力不僅是教導出來的,而且是讓人信服的。
他已離開了他的嬰幼時期,要求獨立行走。
然而對形而上學的渴望跟肉體的需求一樣不能熄滅。
這樣,對哲學的想往變得日益迫切,人們乞求于那些已經脫穎而出的所有名副其實的思想家的靈魂。
空話和已被Yan割了的理智之軟弱無能的努力就再也不能滿足人類的要求;因此覺得需要有嚴肅哲學,由于這種哲學所考慮的并非薪金酬勞,因此它幾乎一點都不關心是否能讓内閣大臣或議員稱心如意,是否合乎這類或那類宗教團體的意圖;相反,這種哲學清楚地表明它的天職完全不是為精神貧乏的庸才謀得生計。
還是回到我的主題上來。
通過略具冒險性的擴張,理論神谕就被添加到了實踐神谕上,康德錯誤地把後者賦予理性。
這一發明的榮譽無疑應歸功于雅可比,職業哲學家們歡樂雀躍地感謝這一前輩留下的這一珍貴禮物,因為這一禮物可以作為一種手段幫助他們擺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