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關燈
”伊萬·伊萬諾維奇支吾了一聲。

    淡黃色的細馨發和兩絡翹起的胡須使他很像個林肯時代的美國人(他不時地把胡子撚成一縷,用嘴唇去夠它的兩端)。

    “我當然不會表示意見。

    您也知道,對這類事我的看法完全不同。

    對了,順便問一下,能不能告訴我您是怎麼被免去教職的。

    我早就想問問。

    是不是膽怯了?革出教門了嗎?” “您不必把話扯開。

    就是革出教門又怎麼樣?别說啦,已經用不着再詛咒這些了。

    總之,是攤上了幾件晦氣的事,到現在還受影響呢。

    比方說,相當長的時期内不得擔任公職,不允許到京城去。

    不過這些都無所謂。

    還是言歸正傳吧。

    方才我說過,要忠于基督。

    現在就來講講這個道理。

    您還不懂得,一個人可以是無神論者,可以不必了解上帝是否存在和為什麼要存在,不過卻要知道,人不是生活在自然界,而是生存于曆史之中。

    接照當前的理解,曆史是從基督開始的,一部《新約》就是根據。

    那麼曆史又是什麼?曆史就是要确定世世代代關于死亡之謎的解釋以及如何戰勝它的探索。

    為了這個,人類才發現了數學上的無限大和電磁波,寫出了交響樂。

    缺乏一定的熱情是無法朝着這個方向前進的。

    為了有所發現,需要精神準備,它的内容已經包括在福音書裡。

    首先,這就是對親人的愛,也是生命力的最高表現形式,它充滿人心,不斷尋求着出路和消耗。

    其次,就是作為一個現代人必不可少的兩個組成部分:個性自由和視生命為犧牲的觀點。

    請注意,這是迄今為止最新穎的觀點。

    在這個意義上,遠古是沒有曆史的。

    那時,隻有被天花弄成麻臉的羅馬暴君所幹出的卑鄙的血腥勾當,他絲毫也意識不到每個奴役者都是何等的蠢材。

    那時,隻有被青銅紀念碑和大理石圓柱所誇大的僵死的永恒。

    隻是基督降生之後,時代和人類才自由地舒了一口氣。

    隻是在他以後,後代人的身上才開始有了生命,人不再死于路旁溝邊,而是終老于自己的曆史之中,死于為了戰勝死亡而從事的火熱的勞作之中,死在自己為之獻身的這個主要任務之中。

    唉,俗話說得真不錯,講的人大汗淋漓,聽的人一竅不通!” “這是玄學,我的老兄。

    醫生禁止我談玄學,我的胃口也消受不了。

    ” “讓上帝保佑您吧。

    算了,您不愧是個幸運兒!這兒的景色真美,簡直叫人看不夠!身在福中不知福,住在這兒的人反而感覺不到。

    ” 往河面上看去,令人目眩。

    河水在陽光下起伏不停地流着,如同整塊的鐵闆,突然間又皺起一條條波紋。

    一條滿載着馬匹、大車、農夫和農婦的渡船,從這邊向對岸駛去。

     “想不到剛過五點鐘。

    ”伊萬·伊萬諾維奇說道,“您瞧,那是從塞蘭茲開來的快車,總在五點零幾分從這兒經過。

    ” 在平原的遠處,一列明顯的黃藍顔色的火車從右向左開去。

    因為距離很遠,顯得很小。

    突然,他們發現列車停住了。

    機車上方升起一團團白色的蒸氣。

    稍後,就從它那裡傳來了警笛的響屍。

     “奇怪,”沃斯科博伊尼科夫說,“可能出事了。

    它沒理由在那片沼澤地停車。

    準是發生了什麼事。

    咱們回去喝茶吧。

    ” 尼卡既不在花園,也沒在屋子裡。

    尤拉猜對了,他是有意躲避他們,因為覺得和他們在一起枯燥乏味,況且尤拉也算不上是他的夥伴。

    舅舅和伊萬·伊萬諾維奇到涼台上工作去了,于是尤拉有機會一個人漫無目的地在房子附近走走。

     這兒真是個迷人的地方!每時每刻都能聽到黃鶴用三種音調唱出清脆的歌,中間似乎有意停頓,好讓這宛如銀笛吹奏的清潤的聲音,絲絲入扣地傳遍四周的原野。

    薄郁的花香仿佛迷了路,滞留在空中,被褥暑一動不動地凝聚在花壇上!這使人想起意大利北部和法國南部那些避暑的小村鎮!尤拉一會兒向右拐,一會兒又轉到左邊,在悅耳的鳥啼和蜂嗚當中,似乎聽到了媽媽在天上的聲音飄揚在草地上空。

    尤拉周身顫抖,不時産生一種錯覺,仿佛母親正在回答他的呼喊,召喚他到什麼地方去。

     他走近~條溝谷,沿着土坡走下去,從上邊覆蓋着的稀疏、幹淨的林木中間下到長滿谷底的赤楊樹叢。

     這裡潮濕而晦暗,地面上到處是倒下的樹木和吹落的果實。

    花很少,枝節橫生的荊樹權權很像他那本插圖《聖經》裡面的刻着埃及雕飾的權标和拐杖。

     尤拉越來越感到悲傷,情不自禁地想哭。

    他雙膝跪倒在地,放聲痛哭。

     “上帝的天使,我的至聖的守護神,”尤拉作起了禱告,“請指引我的智慧走上真理之路,并且告訴媽媽,我在這兒很好,讓她不要牽挂。

    如果死後有知,主啊,請讓媽媽進入天國,讓她能夠見到光耀如星辰的聖徒們的聖容。

    媽媽是多麼好的一個人啊!她不可能是罪人。

    上帝啊,對她發慈悲吧,不要讓她受苦。

    媽媽!”在心肝欲碎的痛苦中,他向上天呼喚着,仿佛呼喚上帝身邊一個新的聖徒。

    他突然支持不住,昏倒在地上。

     他昏厥的時間木長,蘇醒後聽到舅舅在上邊的什麼地方叫他。

    尤拉回答了一聲,便向上走去。

    這時他忽然想起,還不曾像瑪麗亞·尼古拉耶夫娜教給他的那樣為自己那杳無音信的父親祈禱。

     可是一時的昏迷過後,他覺得心情很好,不願失掉這種輕快的感覺。

    他想,如果下次再替父親祈禱,也不會有什麼不好。

     “他會耐心等着的。

    ”尤拉這麼想着。

    對自己的父親,他幾乎沒有任何印象。

     在火車的一間二等卧車廂裡,坐着從奧倫堡來的中學二年級學生米沙·戈爾東和他的父親戈爾東律師。

    這是個十一歲的男孩子,沉思的面孔上長着一對烏黑的大眼睛。

    父親是到莫斯科供職,孩子随着去莫斯科念中學。

    母親和姐妹們已經先一步到達,正忙于布置新居。

     男孩和父親在火車上已經過了兩天多。

     被太陽照得像石灰一樣白的灼熱的塵霧中,俄羅斯、田野、草原、城市和村莊,飛快地掠過。

    大路上行駛着絡繹不絕的大車,笨重地拐向鐵道路口,從飛馳的列車上看去,車隊仿佛是靜止的,隻見馬匹在原地踏步。

     每到一個大站,乘客們便忙不疊地跑向小賣部,西斜的太陽從車站花園的樹林後邊照到他們匆匆移動的腳步,照亮車廂下的車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