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三
關燈
小
中
大
院長後來又說,他在今天就要為赫裡斯托弗芳夫和她申請嘉獎。
“你已經有一枚‘紅旗’勳章了,馬上就會有第二枚。
你不但保護了傷員,還親手用自動槍幹掉了三個德國兵!連繳獲來的武器也掌握了,毫不慌張,拿起來就打!” 塔尼雅回答說,她是懂得這種自動槍的性能的。
這種槍不錯,隻是後坐力大一點。
她本來還想補充說,當年她在遊擊隊時,曾跟這種自動槍打過許多次交道,拆啦,裝啦,射擊啦,她都會。
但後來她終于沒有說出這一點,為的是不要顯得她好象不單單是在說槍,而是在誇耀自己的過去。
而且,就是不說,大家現在已經把她誇個沒完啦。
聽到院長說他要給他們申請嘉獎,塔尼雅高興地想:如果真是這樣,身上佩着兩枚“紅旗”勳章,那該是什麼樣子呢?一個女人身上佩着兩枚“紅旗”勳章,她還沒有親眼看到過。
可能女飛行員當中有,但她畢竟沒見到過啊。
手術後。
女醫生指着那塊取出來的彈片對她說,她這次負傷,簡直僥幸極了。
彈片不小,隻要稍微向上一點,就會打穿肺部,向下一點呢,又會打壞腎髒。
這彈片就象特意鑽到既碰不到肺,也碰不到腎的地方似的。
必須說,傷勢不很重,本來很可能…… “用不着我多說,你自己也會明白的,”女大夫說。
她又用鉗子夾着那塊彈片,問道:“要不要留下作個紀念?” “誰要它,扔掉算啦,”培尼雅說。
三天之前給念念不忘自己母親的炮兵大尉動手術的,就是這位女醫生。
大尉當時死在手術台上,塔尼雅也是在場的。
當時女醫生曾為那個大尉掉過眼淚,而現在呢,由于塔尼雅這般僥幸,她又為後者感到慶幸。
當醫生準備給塔尼雅動手術的時候,她還不知道自己有多麼僥幸呢;那時她想起了那個大尉,并且這些天來第一次想起了自己的母親。
醫生給她動了手術,卻沒有給她包紮頭部。
她的頭在車幫上碰了一下,不過在鬓角下面擦掉了一塊皮。
醫生把創口洗幹淨,上好藥,再在上面貼上硬膏。
動完手術稍事休息之後,院方就用一輛救護車把她和其他傷員一起送到後方去了。
下午她同其他傷員一起經過的這條路,她是很熟悉的。
她在羅斯裡亞科夫手下工作時就已熟悉了。
後來她又經常親自在這條路上進行檢查,看傷員是否及時後送。
事實上,從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以後,她在戰争期間所擔任的全部工作,幾乎就在于保證這條路能暢通無阻。
而今天,她作為一個傷員在這條路上經過,感覺到這條路比她當醫生時更為漫長。
到達集團軍第二梯隊的醫院時,天已經快黑了。
同她很熟悉的那位衛生科長,看過她随身帶着的病史後,對她說,根據傷勢來看,雖然不完全符合留在前線的條件,但可以設法把她留下來,不出集團軍的範圍。
“不要,”出乎他的意料,塔尼雅回答說。
“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吧。
” “你考慮一下,再過半小時就要把傷員送到飛班車去,到那時候就已經……”他沒有把話說完,因為不說也是夠清楚的:如果衛生飛班車把她送到方面軍醫院,再從那裡轉送到醫務人員叫作“内地醫療基地”的話,那麼,除非等到完全恢複健康,是不會很快讓她回到這兒來的。
衛生科長知道塔尼雅的丈夫也在這個集團軍裡,因而準備破格對她進行照顧。
當塔尼雅如此堅決地拒絕留下來時,他感到很奇怪。
他不知道,塔尼雅正是因為自己的丈夫也在這個集團軍裡,所以才不願意留下來。
剛負傷的那會兒,塔尼雅想的是别的事。
一方面,她為自己活着感到慶幸,另一方面,她又為死者感到難受。
出事前,她同卡車司機一路上談得十分投機,所以對他的死特别感到難受。
她想的是自己和當時發生的一切。
直到後來,在動過手術已經上路到這裡來的時候,她才不去想B
“你已經有一枚‘紅旗’勳章了,馬上就會有第二枚。
你不但保護了傷員,還親手用自動槍幹掉了三個德國兵!連繳獲來的武器也掌握了,毫不慌張,拿起來就打!” 塔尼雅回答說,她是懂得這種自動槍的性能的。
這種槍不錯,隻是後坐力大一點。
她本來還想補充說,當年她在遊擊隊時,曾跟這種自動槍打過許多次交道,拆啦,裝啦,射擊啦,她都會。
但後來她終于沒有說出這一點,為的是不要顯得她好象不單單是在說槍,而是在誇耀自己的過去。
而且,就是不說,大家現在已經把她誇個沒完啦。
聽到院長說他要給他們申請嘉獎,塔尼雅高興地想:如果真是這樣,身上佩着兩枚“紅旗”勳章,那該是什麼樣子呢?一個女人身上佩着兩枚“紅旗”勳章,她還沒有親眼看到過。
可能女飛行員當中有,但她畢竟沒見到過啊。
手術後。
女醫生指着那塊取出來的彈片對她說,她這次負傷,簡直僥幸極了。
彈片不小,隻要稍微向上一點,就會打穿肺部,向下一點呢,又會打壞腎髒。
這彈片就象特意鑽到既碰不到肺,也碰不到腎的地方似的。
必須說,傷勢不很重,本來很可能…… “用不着我多說,你自己也會明白的,”女大夫說。
她又用鉗子夾着那塊彈片,問道:“要不要留下作個紀念?” “誰要它,扔掉算啦,”培尼雅說。
三天之前給念念不忘自己母親的炮兵大尉動手術的,就是這位女醫生。
大尉當時死在手術台上,塔尼雅也是在場的。
當時女醫生曾為那個大尉掉過眼淚,而現在呢,由于塔尼雅這般僥幸,她又為後者感到慶幸。
當醫生準備給塔尼雅動手術的時候,她還不知道自己有多麼僥幸呢;那時她想起了那個大尉,并且這些天來第一次想起了自己的母親。
醫生給她動了手術,卻沒有給她包紮頭部。
她的頭在車幫上碰了一下,不過在鬓角下面擦掉了一塊皮。
醫生把創口洗幹淨,上好藥,再在上面貼上硬膏。
動完手術稍事休息之後,院方就用一輛救護車把她和其他傷員一起送到後方去了。
下午她同其他傷員一起經過的這條路,她是很熟悉的。
她在羅斯裡亞科夫手下工作時就已熟悉了。
後來她又經常親自在這條路上進行檢查,看傷員是否及時後送。
事實上,從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以後,她在戰争期間所擔任的全部工作,幾乎就在于保證這條路能暢通無阻。
而今天,她作為一個傷員在這條路上經過,感覺到這條路比她當醫生時更為漫長。
到達集團軍第二梯隊的醫院時,天已經快黑了。
同她很熟悉的那位衛生科長,看過她随身帶着的病史後,對她說,根據傷勢來看,雖然不完全符合留在前線的條件,但可以設法把她留下來,不出集團軍的範圍。
“不要,”出乎他的意料,塔尼雅回答說。
“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吧。
” “你考慮一下,再過半小時就要把傷員送到飛班車去,到那時候就已經……”他沒有把話說完,因為不說也是夠清楚的:如果衛生飛班車把她送到方面軍醫院,再從那裡轉送到醫務人員叫作“内地醫療基地”的話,那麼,除非等到完全恢複健康,是不會很快讓她回到這兒來的。
衛生科長知道塔尼雅的丈夫也在這個集團軍裡,因而準備破格對她進行照顧。
當塔尼雅如此堅決地拒絕留下來時,他感到很奇怪。
他不知道,塔尼雅正是因為自己的丈夫也在這個集團軍裡,所以才不願意留下來。
剛負傷的那會兒,塔尼雅想的是别的事。
一方面,她為自己活着感到慶幸,另一方面,她又為死者感到難受。
出事前,她同卡車司機一路上談得十分投機,所以對他的死特别感到難受。
她想的是自己和當時發生的一切。
直到後來,在動過手術已經上路到這裡來的時候,她才不去想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