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之六 瑪知古懸鏡矚中州
關燈
小
中
大
心之戒,乞自緘默,免于毀傷。
”遂負慚而出,告知古曰:“老師明通,鏡乃神妙,弟子敢請者,漢營之動靜,能周知乎?”知古曰:“雖邊州千萬裡,心有所向,則鏡見之,況敵營隻在目前,何難細數毫發。
若臨陣而照戈甲,咒三十字,皆為枯朽不任用矣。
如前日納鞘之劍,今可審也。
”噩出劍觀之,色若塵土,擲地即破碎。
從此苗中上下,奉知古若神道矣。
許史兩都督羁别室中,飲食無缺,扃鑰甚嚴,相慰相憐,存亡無策。
夜深有低語床畔者,問之,雲:“常越沙明漢營偵探使,總帥以兩都督罹患。
惟恐憤激自裁,虎牙損望,谕某等來視,囑以忍辱旬時,遣将援出,爾時不欲入告也。
”許史亦低語曰:“為謝總帥,如年之日,不死僅存,願得歸來,以明斧□。
”兩人即已出寨中,至路岐,邬郁探兒亦至。
相與歸帳中複命。
甘君曰:“吾固知賊不敢加害兩都督,兒忠義之女,亦陷彼中可忿也。
”邬郁曰:“某于小比目魚營後,得苗婢一書,雲付偵探使寄大營者,恐即謝娘一紙矣。
”呈視之: 婢子為苗賊執,分宜死。
賊之小妻魔妗,以大義相勸,謂汝不屈于苗,徒死無以報漢。
此婦意亦不惡。
将乘便率之歸命,因以贖其前愆。
惟噩賊近得師傅瑪知古,持一龍鏡,足以昭察神機,銷熔銳氣,非以計擒之,苗禍伊始也。
甘君甚恚。
燭生曰:“昔年至大西洋諸國,知有瑪知古之名,其鏡能走妖邪,會神鬼,縮地數千裡,窺天十二時,時而作慝,則攝魄追魂。
又或降祥,則回風返火。
敵國之事,一瞬鹹知;彼軍之威,崇朝而滅。
因何至此,并為賊師也。
”木蘭曰:“此人未獲鏡時,曾以釜煎海求大珠,為父兄所執,鞭而逐之。
後以福緣得神鏡,靈皆避其光,噩賊雖得斯人,亦未必樂為之用也。
”犷兒曰:“無憂!彼曾尊我師為兄,師函薦之于總帥,或中途易轍,噩實誘之。
師于臨行時曾授一物,囑雲,若瑪知古不來而反,汝即出戰擒之以獻總帥。
前此方待其來,故不言策也。
”樂般曰:“汝師雖雲然,隻守口惟謹。
”犷兒唯唯,複曰:“同年兄矩兒卧疾不能起,總帥何不治之?”甘君入矩兒卧處問病狀,矩兒氣塞,語斷續不能暢。
甘君曰:“兒但書空作字,吾自理會焉。
”矩兒以指畫雲:“腹脹如有物,記阿母言,恐是皿蟲也。
”甘君大驚,問樂般紅苗中之蟲,何者為最毒?般答曰:“蛇蠍金蠶竹木,均不足慮,疾發或需年月,吾為諸生時即能治之。
聞有象蟲者,紅苗養象,竊其乳暴日中,十二日,便咒為鼻;十二日又制為丸;研細糁飲食中,人被餌者,經十二辰而疾作,靡有救活,小将軍得毋是欤?”矩兒亟以指書雲:前飯苗婦家而飽,歸而廢食以遘此疾也。
阿母言惟伏枕求醫,乞于枕間思之矣。
”燭生曰:“夫不有枕中方書乎?此蠱殆若火蜈蚣繞頸之類。
”甘君曰:“斯時殆若夢醒,噩瑪之事,宜展第一圖,兒吉兇,占之于第二圖。
矩兒醫方,則第三圖其要也,可并發之。
”乃與燭生焚香緻禱,首展徹士作稼之文,載雲: 金監駭佥刀,氰始留玉馬,馬為犬絆,氰逢陰不見。
又觀眼藏,為一桃樹橫卧于地。
篆雲:“桃葉連桃根,歸而飲醇。
”又視六子攜持,内一方雲: 南方毒蠱,俱出蠻婦,煉者能解。
惟象蠱為魔母第九子化形所煉,傳其咒者三姓,皆十三歲以上小兒為之。
能中未成童之兒,不出五日,腹裂出象牙死,雖煉者不能解。
須剖鼠胎得三頭,刺其血,畫腹上作入字,腹中如辘轳聲。
下三日水,即無恙。
喜蛇屬人侍疾,忌犬豕屬者來視。
甘君拜謝畢。
以三箧還納枕中。
适有牝鼠伏枕旁,觳觫不敢動。
取而剖之得細鼠恰三頭。
甘君歎曰:“鼠亦應時者哉!”木蘭蛇屬,遂攘臂前曰:“姊自醫阿弟也!”如方所載治之,三日後果愈。
噩青氣遣部将來下戰書,季孫曰:“何物蠢苗,敢辱國家大帥?請裂其□舌之文,屍諸旄頭之下。
”甘君命縛此苗,即大呼曰:“某将歸漢者,假投戰書,實為降計也。
偵探使邬郁,某鄉人,嘗來往苗中,某為居停主,乞命彼與訣而後就刑。
”甘君曰:“汝即循州人小比目魚耶?”叩頭答曰:“某來賓,以夫婦同溺海中不死,遂有比目之号。
先年挈家奔川中,夫婦皆為噩所執。
婦不忍死,乃勸某降。
噩以某統前部,不逾時而婦亡去。
噩别以苗女配某,或傳誘某婦者即噩也。
某始翻然欲歸大朝,以報私忿,前者謝娘之書,即今苗女所傳出以授邬郁者。
”甘君命釋其縛。
問曰:“噩苗求戰,豈識天日耶?”賓答曰:“彼跪拜于瑪知古坐前,數朝夕矣。
将俟總帥列陣,則知古懸鏡以抗天兵,故敢為不遜也。
”甘君曰:“汝且歸報噩雲:‘王師奉天讨,不屑與苗民戰也。
故人被逐而書不答。
’再至,則納汝降。
”來賓去。
甘君集謀曰:“我軍用謀設伏,不出賊師鏡中,是穰苴尉缭之書,均無所用之矣。
而十萬橫磨劍,诳既不受;三千背嵬軍,攻亦無成。
将何恃而不恐也。
”季孫曰:“樂君父子可僞為歸噩者,乘便取其人鏡歸于大營,則萬餘兵将,俱高枕無憂耳。
”化醇曰:“此時若用降苗數百人去,噩信益堅矣。
”甘君兩從之,而謂木蘭曰:“天女神奇變化,而讓犷兒功成,得毋太遜乎?”木蘭曰:“知古之寶,百族毀形,妾宜卻避,隻阿弟可往,弟先有德于噩,料不敢以鏡殃。
”甘君乃命矩兒應犷兒。
矩兒曰:“先問噩青氣蠱我之罪,便救兩都督歸也。
” 季孫遂調降苗二百人谕之曰:“爾等随白苗主去投紅苗主,功成皆受上賞。
”樂般仍返初服,攜犷兒往。
紅苗人有識般者,以告噩,即出帳迎之。
遽攜其手曰:“人傳王已為漢官,何複來此作說客?”般正色曰:“王何言欤!仆不免為降人耳。
烏能稱說客。
”引犷兒拜曰:“是次兒,昔父子為甘鼎所绐,以五萬人歸漢,既而甘之謀士,多有嫉吾者。
雲狼子野心,久必叛去。
昨以微過,鞭次子盈百,二百人同時義憤,相與詣仆,棄甘而來也。
”犷兒亦袒背以示。
二百人泣下稽首。
噩曰:“王請勿戚,孤近得瑪老師,持鏡克敵,早晚即擒甘鼎耳。
”即請知古出見。
般再拜亦願為弟子,知古曰:“聞大王行宋襄之
”遂負慚而出,告知古曰:“老師明通,鏡乃神妙,弟子敢請者,漢營之動靜,能周知乎?”知古曰:“雖邊州千萬裡,心有所向,則鏡見之,況敵營隻在目前,何難細數毫發。
若臨陣而照戈甲,咒三十字,皆為枯朽不任用矣。
如前日納鞘之劍,今可審也。
”噩出劍觀之,色若塵土,擲地即破碎。
從此苗中上下,奉知古若神道矣。
許史兩都督羁别室中,飲食無缺,扃鑰甚嚴,相慰相憐,存亡無策。
夜深有低語床畔者,問之,雲:“常越沙明漢營偵探使,總帥以兩都督罹患。
惟恐憤激自裁,虎牙損望,谕某等來視,囑以忍辱旬時,遣将援出,爾時不欲入告也。
”許史亦低語曰:“為謝總帥,如年之日,不死僅存,願得歸來,以明斧□。
”兩人即已出寨中,至路岐,邬郁探兒亦至。
相與歸帳中複命。
甘君曰:“吾固知賊不敢加害兩都督,兒忠義之女,亦陷彼中可忿也。
”邬郁曰:“某于小比目魚營後,得苗婢一書,雲付偵探使寄大營者,恐即謝娘一紙矣。
”呈視之: 婢子為苗賊執,分宜死。
賊之小妻魔妗,以大義相勸,謂汝不屈于苗,徒死無以報漢。
此婦意亦不惡。
将乘便率之歸命,因以贖其前愆。
惟噩賊近得師傅瑪知古,持一龍鏡,足以昭察神機,銷熔銳氣,非以計擒之,苗禍伊始也。
甘君甚恚。
燭生曰:“昔年至大西洋諸國,知有瑪知古之名,其鏡能走妖邪,會神鬼,縮地數千裡,窺天十二時,時而作慝,則攝魄追魂。
又或降祥,則回風返火。
敵國之事,一瞬鹹知;彼軍之威,崇朝而滅。
因何至此,并為賊師也。
”木蘭曰:“此人未獲鏡時,曾以釜煎海求大珠,為父兄所執,鞭而逐之。
後以福緣得神鏡,靈皆避其光,噩賊雖得斯人,亦未必樂為之用也。
”犷兒曰:“無憂!彼曾尊我師為兄,師函薦之于總帥,或中途易轍,噩實誘之。
師于臨行時曾授一物,囑雲,若瑪知古不來而反,汝即出戰擒之以獻總帥。
前此方待其來,故不言策也。
”樂般曰:“汝師雖雲然,隻守口惟謹。
”犷兒唯唯,複曰:“同年兄矩兒卧疾不能起,總帥何不治之?”甘君入矩兒卧處問病狀,矩兒氣塞,語斷續不能暢。
甘君曰:“兒但書空作字,吾自理會焉。
”矩兒以指畫雲:“腹脹如有物,記阿母言,恐是皿蟲也。
”甘君大驚,問樂般紅苗中之蟲,何者為最毒?般答曰:“蛇蠍金蠶竹木,均不足慮,疾發或需年月,吾為諸生時即能治之。
聞有象蟲者,紅苗養象,竊其乳暴日中,十二日,便咒為鼻;十二日又制為丸;研細糁飲食中,人被餌者,經十二辰而疾作,靡有救活,小将軍得毋是欤?”矩兒亟以指書雲:前飯苗婦家而飽,歸而廢食以遘此疾也。
阿母言惟伏枕求醫,乞于枕間思之矣。
”燭生曰:“夫不有枕中方書乎?此蠱殆若火蜈蚣繞頸之類。
”甘君曰:“斯時殆若夢醒,噩瑪之事,宜展第一圖,兒吉兇,占之于第二圖。
矩兒醫方,則第三圖其要也,可并發之。
”乃與燭生焚香緻禱,首展徹士作稼之文,載雲: 金監駭佥刀,氰始留玉馬,馬為犬絆,氰逢陰不見。
又觀眼藏,為一桃樹橫卧于地。
篆雲:“桃葉連桃根,歸而飲醇。
”又視六子攜持,内一方雲: 南方毒蠱,俱出蠻婦,煉者能解。
惟象蠱為魔母第九子化形所煉,傳其咒者三姓,皆十三歲以上小兒為之。
能中未成童之兒,不出五日,腹裂出象牙死,雖煉者不能解。
須剖鼠胎得三頭,刺其血,畫腹上作入字,腹中如辘轳聲。
下三日水,即無恙。
喜蛇屬人侍疾,忌犬豕屬者來視。
甘君拜謝畢。
以三箧還納枕中。
适有牝鼠伏枕旁,觳觫不敢動。
取而剖之得細鼠恰三頭。
甘君歎曰:“鼠亦應時者哉!”木蘭蛇屬,遂攘臂前曰:“姊自醫阿弟也!”如方所載治之,三日後果愈。
噩青氣遣部将來下戰書,季孫曰:“何物蠢苗,敢辱國家大帥?請裂其□舌之文,屍諸旄頭之下。
”甘君命縛此苗,即大呼曰:“某将歸漢者,假投戰書,實為降計也。
偵探使邬郁,某鄉人,嘗來往苗中,某為居停主,乞命彼與訣而後就刑。
”甘君曰:“汝即循州人小比目魚耶?”叩頭答曰:“某來賓,以夫婦同溺海中不死,遂有比目之号。
先年挈家奔川中,夫婦皆為噩所執。
婦不忍死,乃勸某降。
噩以某統前部,不逾時而婦亡去。
噩别以苗女配某,或傳誘某婦者即噩也。
某始翻然欲歸大朝,以報私忿,前者謝娘之書,即今苗女所傳出以授邬郁者。
”甘君命釋其縛。
問曰:“噩苗求戰,豈識天日耶?”賓答曰:“彼跪拜于瑪知古坐前,數朝夕矣。
将俟總帥列陣,則知古懸鏡以抗天兵,故敢為不遜也。
”甘君曰:“汝且歸報噩雲:‘王師奉天讨,不屑與苗民戰也。
故人被逐而書不答。
’再至,則納汝降。
”來賓去。
甘君集謀曰:“我軍用謀設伏,不出賊師鏡中,是穰苴尉缭之書,均無所用之矣。
而十萬橫磨劍,诳既不受;三千背嵬軍,攻亦無成。
将何恃而不恐也。
”季孫曰:“樂君父子可僞為歸噩者,乘便取其人鏡歸于大營,則萬餘兵将,俱高枕無憂耳。
”化醇曰:“此時若用降苗數百人去,噩信益堅矣。
”甘君兩從之,而謂木蘭曰:“天女神奇變化,而讓犷兒功成,得毋太遜乎?”木蘭曰:“知古之寶,百族毀形,妾宜卻避,隻阿弟可往,弟先有德于噩,料不敢以鏡殃。
”甘君乃命矩兒應犷兒。
矩兒曰:“先問噩青氣蠱我之罪,便救兩都督歸也。
” 季孫遂調降苗二百人谕之曰:“爾等随白苗主去投紅苗主,功成皆受上賞。
”樂般仍返初服,攜犷兒往。
紅苗人有識般者,以告噩,即出帳迎之。
遽攜其手曰:“人傳王已為漢官,何複來此作說客?”般正色曰:“王何言欤!仆不免為降人耳。
烏能稱說客。
”引犷兒拜曰:“是次兒,昔父子為甘鼎所绐,以五萬人歸漢,既而甘之謀士,多有嫉吾者。
雲狼子野心,久必叛去。
昨以微過,鞭次子盈百,二百人同時義憤,相與詣仆,棄甘而來也。
”犷兒亦袒背以示。
二百人泣下稽首。
噩曰:“王請勿戚,孤近得瑪老師,持鏡克敵,早晚即擒甘鼎耳。
”即請知古出見。
般再拜亦願為弟子,知古曰:“聞大王行宋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