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之六 瑪知古懸鏡矚中州
關燈
小
中
大
險宜纡,出險宜捷。
今夕三千人之出戰,仆實不能無憂。
”木蘭曰:“師必不勝,我以将令去;能免多死亡,幸矣。
”遂領軍去,犷兒偕兩都督為前部,距賊營五裡,才初更耳。
犷兒請“駐兵,吾自往探。
”即潛入紅苗帳下。
見諸苗皆跣足披發,跳躍于地中,以米粉搏兩死人,五體施繪帛為衣。
女僧六人誦梵呗,敲銅鼓,雜諸鐵瓦聲。
有間,噩青氣北面坐,令二苗童奠酒漿肉食,及蘆葉所裹槟榔,一老苗高唱祭文雲: 咈咈!幺姑薩妮,黑家甥莽哒,孝順而惠,矯強而忠,随老官夜劫漢營。
時蹇命衰,遽颠于谷中,為甘鼎所支解。
老官若不能取汝小頭顱,歸國供養,是有女而無父也,有甥而無舅也。
老官中必不忍,小魂魄其鑒之。
勿恫勿怨。
咈咈!前跳月之夕,甥吹蘆笙,女唱啰唝,老官見而喜之,今已矣。
痛傷乎哉!薩妮莽哒,來飲來食,罔對冥筵而咽。
唱畢,噩大哭,自擲于地。
諸苗跪請頤節,乃止。
忽粉人口中吐水若殷血,諸苗忿曰:“想見漢人寸斬之慘,魂靈噴血,我等誓必報之。
”噩曰:“毋多言,此亡兒輩以兵兇告我也。
今晚宜速出絙。
”犷兒聞之,急奔還,以告兩都督。
木蘭後隊亦至,命就五裡地駐兵處,發火箭,鳴金鼓,大聲以震,而不逼賊營。
厥明,苗民滿山谷沖至,兩都督色怖,微有悔心。
犷兒曰:“公等朝廷清望,彈壓可矣,毋撄賊鋒,小兒輩自能迎敵。
”爰引百人陷陣,苗衆圍之,呼曰:“是嘗擒我莽哒甥者。
”犷兒曰:“汝苗甥乃吾同年兄所俘,吾當生縛噩青氣耳,豈扪汝蟻子哉!”乎柄兩戚,飛騰斫賊首,死者數十人,苗稍卻。
兩都督亦發矢殪數賊。
犷兒曰:“公等且止,小兒輩自前策應。
”遂進木蘭中軍。
聞軍人來告曰:“兒及矩兒俱不見。
”犷兒欲進救,木蘭不可。
蓋兒迎戰,賊為戟刺者率堕地死,噩之小婦魔妗,亦善使戟,奮勇來試技,兒刺其馬,即已倒地,引戟拟之曰:“吾不欲殺汝,汝自歸。
勿複來鬥。
”魔妗跣足奔走,且愧且感矣。
噩青氣見其小婦窘态,詈曰:“彼狠娘,非執吾兒薩妮者乎?”苗衆曰:“是矣。
”噩接戰,佯敗走。
兒守木蘭戒,不敢辄追。
噩大叱曰:“漢小娘懼大王耶,則速降耳,毋委蛇退也。
”兒忿甚,躍馬追之,誤落陷坎。
噩命苗衆“縛歸,剖心祭吾愛女。
”時矩兒方索噩青氣戰不獲,登山望之,見兒被擒狀,呼而下。
苗衆已擁兒去。
噩自鬥矩兒,各持短兵,酣戰竟日,兩馬竟奔轶,轉走數十裡外。
兩軍之将士,皆不能從焉。
落日,至沙礫國。
噩呼曰:“好漢兒,能較決拾否?”矩兒曰:“對射三矢,死者不怨,吾先讓汝化外人射。
”噩曰:“吾先射,隻一矢便足,兒為殇鬼勿祟我。
”矩兒曰:“我漢将自求死耳,豈死而怨汝化外人哉。
”噩乃彎弓射矩兒,指其腹,毒矢堕地,不能入腹。
噩驚恐。
矩兒曰:“無畏也,吾不射汝要害,亦以一矢相報。
汝不即死,亦當知恥。
即須降吾,以矢拟噩臂。
”噩回身避之,矢已貫左腕。
矩兒叱曰:“汝降否?”噩答曰:“某非将軍敵,戰經日,腹饑矣。
請就村中食。
”矩兒知其無能為,又以食饷,徑前代拔矢,割衣襟裹之曰:“若是其敬吾也,吾不合射汝。
”噩引矩兒入村中,一苗婦迎出曰:“大王到荒村,幸極矣。
此兒童,又提攜何往耶?”噩曰:“乃漢将也,速具盤飧治雞黍。
”苗婦率其子進食。
既飽,矩兒自還,以為噩恭順如此,不言降而意可知也。
噩歸途,夜霧滿岩,忽迷行迹。
下馬坐石磴,遙見廠屋中,挂圓月一規,訝曰:“是處安得有仙人弄明月,其幻士耶。
吾當提劍誅之,以清境内。
”乃上馬尋徑,是山畔竹廬半椽,廊無門戶,吐露光采。
噩系馬仗劍,呼而進曰:“何光耶?識大王之劍芒耶?”一人攜鏡出,徐答曰:“劍雖有芒,遇鏡則亡,吓漢人且敗矣,而逮吾徒。
”以指敲鏡背者三,噩之劍躍出于鞘,不知何神通。
乃棄其鞘而拜,敬求仙迹。
其人亦返鏡于匣,納劍于鞘,扶噩起就地坐。
噩意殊懇至,其人曰:“知古姓瑪,大西洋人,見日本以西,巴陵之野,紫芒纏星次,黃氣塞日輸,将有興王,可無柱國,遂乃研窮秘笈,噓吸元關,遊龍伯之淵,獲真人之鏡,涵彌天之迹象,有影皆融;卷動地之紛綸,無塵不納。
照通中外,時任顯藏,物待人而彰,道以器以載矣。
前在交址,曾識李仙,汲引故人,是維甘鼎。
偶栖窮谷,聞伐鼓之如雷;爰對上真,乞開囊而代月。
不虞撫劍而視,何異刻舟以求也。
未有震驚,得非唐突。
”噩再拜請曰:“鏡為君物,君是鏡仙,漢本多才,雖君不獨貴;苗方重道,有鏡則同流,誠願舉國以從,無為掉頭不住矣。
”語畢,複拜。
知古歎曰:“王既用明,我何懷寶。
惟負李仙之托,恐為樂豎所收,贻譏有道之徒,混迹無家之客,為不免耳。
然遇合如此,趨避實難也。
”遂與噩結,噩以師事,并辔還寨中。
苗衆大喜,謂大王以仙傅歸,以三軍之懼,有三顧之風也。
噩命衆稱瑪大師,自與王子薩刺、愛将摩潢、诃漢呼老師,設宴為賀,薩剌言摩诃兩将,生擒漢将二員,鄉兵五十四名。
請令定奪,噩曰:“誅之亦宜,今老師入坐,正修吹笙鼓瑟之文,敵帥成擒,亦有赦過宥罪之典,其将則羁之,兵則降之可也。
惟前所俘獲之漢婢,曾害吾女,後日須手刃之,以雪冤忿。
”知古曰:“其女亦不當死也,請懸鏡照之。
”噩窺鏡中,則魔妗方與所獲女并坐款語,若舊時女伴。
噩請間入視,魔妗跪緻其詞。
噩曰:“彼害吾幺姑,卿乃結納,如恩仇之義何哉?”魔妗曰:“是謝家姊,力能斬幺姑,而第絷之。
戮幺姑者,乃其總帥,則于國無仇,前者接戰,妾堕馬下,度不可活,姊縱之使歸。
則于妾有恩也,大王何不察耶?”噩良久乃點頭曰:“漢家童子且不以利镞殺吾,此女有德于卿,自宜待以不死。
若能附吾為一家,吾必有加愛也。
”魔妗變色曰:“乃大不可也,姊日夜求死,妾誓之以必不相辱,始忍須臾。
大王更欲逼之,不若殺之之為義也。
”兒亦背面語曰:“我誠不欲苟活。
”掣佩劍欲自刭。
魔妗前奪之,跪而相泣。
噩呼曰:“某無知覺,試不入耳之言,犯大有
今夕三千人之出戰,仆實不能無憂。
”木蘭曰:“師必不勝,我以将令去;能免多死亡,幸矣。
”遂領軍去,犷兒偕兩都督為前部,距賊營五裡,才初更耳。
犷兒請“駐兵,吾自往探。
”即潛入紅苗帳下。
見諸苗皆跣足披發,跳躍于地中,以米粉搏兩死人,五體施繪帛為衣。
女僧六人誦梵呗,敲銅鼓,雜諸鐵瓦聲。
有間,噩青氣北面坐,令二苗童奠酒漿肉食,及蘆葉所裹槟榔,一老苗高唱祭文雲: 咈咈!幺姑薩妮,黑家甥莽哒,孝順而惠,矯強而忠,随老官夜劫漢營。
時蹇命衰,遽颠于谷中,為甘鼎所支解。
老官若不能取汝小頭顱,歸國供養,是有女而無父也,有甥而無舅也。
老官中必不忍,小魂魄其鑒之。
勿恫勿怨。
咈咈!前跳月之夕,甥吹蘆笙,女唱啰唝,老官見而喜之,今已矣。
痛傷乎哉!薩妮莽哒,來飲來食,罔對冥筵而咽。
唱畢,噩大哭,自擲于地。
諸苗跪請頤節,乃止。
忽粉人口中吐水若殷血,諸苗忿曰:“想見漢人寸斬之慘,魂靈噴血,我等誓必報之。
”噩曰:“毋多言,此亡兒輩以兵兇告我也。
今晚宜速出絙。
”犷兒聞之,急奔還,以告兩都督。
木蘭後隊亦至,命就五裡地駐兵處,發火箭,鳴金鼓,大聲以震,而不逼賊營。
厥明,苗民滿山谷沖至,兩都督色怖,微有悔心。
犷兒曰:“公等朝廷清望,彈壓可矣,毋撄賊鋒,小兒輩自能迎敵。
”爰引百人陷陣,苗衆圍之,呼曰:“是嘗擒我莽哒甥者。
”犷兒曰:“汝苗甥乃吾同年兄所俘,吾當生縛噩青氣耳,豈扪汝蟻子哉!”乎柄兩戚,飛騰斫賊首,死者數十人,苗稍卻。
兩都督亦發矢殪數賊。
犷兒曰:“公等且止,小兒輩自前策應。
”遂進木蘭中軍。
聞軍人來告曰:“兒及矩兒俱不見。
”犷兒欲進救,木蘭不可。
蓋兒迎戰,賊為戟刺者率堕地死,噩之小婦魔妗,亦善使戟,奮勇來試技,兒刺其馬,即已倒地,引戟拟之曰:“吾不欲殺汝,汝自歸。
勿複來鬥。
”魔妗跣足奔走,且愧且感矣。
噩青氣見其小婦窘态,詈曰:“彼狠娘,非執吾兒薩妮者乎?”苗衆曰:“是矣。
”噩接戰,佯敗走。
兒守木蘭戒,不敢辄追。
噩大叱曰:“漢小娘懼大王耶,則速降耳,毋委蛇退也。
”兒忿甚,躍馬追之,誤落陷坎。
噩命苗衆“縛歸,剖心祭吾愛女。
”時矩兒方索噩青氣戰不獲,登山望之,見兒被擒狀,呼而下。
苗衆已擁兒去。
噩自鬥矩兒,各持短兵,酣戰竟日,兩馬竟奔轶,轉走數十裡外。
兩軍之将士,皆不能從焉。
落日,至沙礫國。
噩呼曰:“好漢兒,能較決拾否?”矩兒曰:“對射三矢,死者不怨,吾先讓汝化外人射。
”噩曰:“吾先射,隻一矢便足,兒為殇鬼勿祟我。
”矩兒曰:“我漢将自求死耳,豈死而怨汝化外人哉。
”噩乃彎弓射矩兒,指其腹,毒矢堕地,不能入腹。
噩驚恐。
矩兒曰:“無畏也,吾不射汝要害,亦以一矢相報。
汝不即死,亦當知恥。
即須降吾,以矢拟噩臂。
”噩回身避之,矢已貫左腕。
矩兒叱曰:“汝降否?”噩答曰:“某非将軍敵,戰經日,腹饑矣。
請就村中食。
”矩兒知其無能為,又以食饷,徑前代拔矢,割衣襟裹之曰:“若是其敬吾也,吾不合射汝。
”噩引矩兒入村中,一苗婦迎出曰:“大王到荒村,幸極矣。
此兒童,又提攜何往耶?”噩曰:“乃漢将也,速具盤飧治雞黍。
”苗婦率其子進食。
既飽,矩兒自還,以為噩恭順如此,不言降而意可知也。
噩歸途,夜霧滿岩,忽迷行迹。
下馬坐石磴,遙見廠屋中,挂圓月一規,訝曰:“是處安得有仙人弄明月,其幻士耶。
吾當提劍誅之,以清境内。
”乃上馬尋徑,是山畔竹廬半椽,廊無門戶,吐露光采。
噩系馬仗劍,呼而進曰:“何光耶?識大王之劍芒耶?”一人攜鏡出,徐答曰:“劍雖有芒,遇鏡則亡,吓漢人且敗矣,而逮吾徒。
”以指敲鏡背者三,噩之劍躍出于鞘,不知何神通。
乃棄其鞘而拜,敬求仙迹。
其人亦返鏡于匣,納劍于鞘,扶噩起就地坐。
噩意殊懇至,其人曰:“知古姓瑪,大西洋人,見日本以西,巴陵之野,紫芒纏星次,黃氣塞日輸,将有興王,可無柱國,遂乃研窮秘笈,噓吸元關,遊龍伯之淵,獲真人之鏡,涵彌天之迹象,有影皆融;卷動地之紛綸,無塵不納。
照通中外,時任顯藏,物待人而彰,道以器以載矣。
前在交址,曾識李仙,汲引故人,是維甘鼎。
偶栖窮谷,聞伐鼓之如雷;爰對上真,乞開囊而代月。
不虞撫劍而視,何異刻舟以求也。
未有震驚,得非唐突。
”噩再拜請曰:“鏡為君物,君是鏡仙,漢本多才,雖君不獨貴;苗方重道,有鏡則同流,誠願舉國以從,無為掉頭不住矣。
”語畢,複拜。
知古歎曰:“王既用明,我何懷寶。
惟負李仙之托,恐為樂豎所收,贻譏有道之徒,混迹無家之客,為不免耳。
然遇合如此,趨避實難也。
”遂與噩結,噩以師事,并辔還寨中。
苗衆大喜,謂大王以仙傅歸,以三軍之懼,有三顧之風也。
噩命衆稱瑪大師,自與王子薩刺、愛将摩潢、诃漢呼老師,設宴為賀,薩剌言摩诃兩将,生擒漢将二員,鄉兵五十四名。
請令定奪,噩曰:“誅之亦宜,今老師入坐,正修吹笙鼓瑟之文,敵帥成擒,亦有赦過宥罪之典,其将則羁之,兵則降之可也。
惟前所俘獲之漢婢,曾害吾女,後日須手刃之,以雪冤忿。
”知古曰:“其女亦不當死也,請懸鏡照之。
”噩窺鏡中,則魔妗方與所獲女并坐款語,若舊時女伴。
噩請間入視,魔妗跪緻其詞。
噩曰:“彼害吾幺姑,卿乃結納,如恩仇之義何哉?”魔妗曰:“是謝家姊,力能斬幺姑,而第絷之。
戮幺姑者,乃其總帥,則于國無仇,前者接戰,妾堕馬下,度不可活,姊縱之使歸。
則于妾有恩也,大王何不察耶?”噩良久乃點頭曰:“漢家童子且不以利镞殺吾,此女有德于卿,自宜待以不死。
若能附吾為一家,吾必有加愛也。
”魔妗變色曰:“乃大不可也,姊日夜求死,妾誓之以必不相辱,始忍須臾。
大王更欲逼之,不若殺之之為義也。
”兒亦背面語曰:“我誠不欲苟活。
”掣佩劍欲自刭。
魔妗前奪之,跪而相泣。
噩呼曰:“某無知覺,試不入耳之言,犯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