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之六 瑪知古懸鏡矚中州

關燈
敗績,其理彰矣。

    茲敕武臣外,爰告爾鼎,斬馬上方劍,不得已掣之,毋使議其後者有牛牧之歎。

    年月日。

    樞密院奉敕。

     讀敕畢,節鎮六人俱進谒聽令。

    甘君出一兵帖曰:“諸君視之,荊湖節度使李,以千人駐東路;西川節度使郭,以千人駐西路;朗州大都督金,自以本部二千人駐辰州;黔州大都督張,自以本部二千人駐銅仁;均護軍儲。

    永州都督許,獎州都督史,各以官兵二百名,鄉兵二百名,約束降苗,巡察十四營偏裨功罪,其偏裨二十八員,分領各營兵弁。

    ”六人皆奉命惟謹。

    甘君退帳中,與木蘭計曰:“遁甲之道,入多于少,亦可加少為多。

    今鄉兵才二百名,伏蛇穴中,未見居然勁敵也,能演為千人乎?則虛而制實變必勝常矣。

    ”木蘭曰:“主多者為遁之通,主少者為遁之複。

    昔武侯空江置石以疑陸遜,蔣帝茂草化兵而悚符堅,即主多之遁術。

    請結壇谷中,以二百鄉兵聽調度,營中金鼓喧之,一夕,術可成也。

    ”甘君曰:“善。

    ”木蘭自引鄉兵入蛇穴,縛草人八百軀,以引火藥紙為旗,以地雷為械。

    仗劍咒曰: 五魔五鬼結草人,人魔人鬼八百真。

     賊麋至者以火焚,焚賊不死焚人身。

     營中金鼓聲,達曉震其上。

    鄉兵既銳不可當,草人亦神且莫測。

    時常越等往探苗中歸,告甘君曰:“今晚噩青氣,率萬人來劫大營,是小比目魚所告者。

    ”甘君遣帳下将,持兵帖暗谕十四營巡察。

    許史二都督遍示十四營,以茲夕為備。

    兒自去元武第一營,矩兒自去蒼龍第一營矣。

    甘君坐帳中,木蘭居蛇穴以俟夜劫。

    軍中半夜不見群苗至,幾謂常越等為小比目魚所绐矣。

    迨四更,樂般出帳外。

    聞人馬雜沓,若将進大營者,呼曰:“賊至!”甘君以令旗擲下,官兵二百俱退走,噩青氣頗知兵,以為是必有詐,分兩将以五千人截伏兵,徑奔大營,壕溝淺窄。

    且鐵蒺藜亦疏布,遂招呼躍而過。

    進寨門,如入無人境。

    薪火狼籍,後帳洞開,盡馳刁鬥。

    噩笑曰:“甘鼎用兵,浪得名耳!夫空營設伏。

    更鼓夜嚴,力稱能事。

    若是之亂,則竄也,非伏也。

    ”有呻吟卒兩人卧帳外地,執訊之,雲:“病不能執械,故棄此。

    ”問總帥及衆兵所在?即低語曰:“總帥伏谷中以俟,擁精兵數千,戒我等勿洩也。

    ”噩又笑曰:“斯言妄也,有精兵數千,而據谷中何為哉?必懼而走。

    慮吾窮其所往也。

    ”謂二卒曰:“汝能導吾兵搜山谷者,則貸一死,不然且戮汝。

    ”二卒泣曰:“誠疾革。

    ”然畏利刃,且匍匐去,見大兵,即求釋也。

    噩許之。

    行至蛇穴口,火光燭霄,鼓角潛起,二卒自去。

    噩命其徒曰:“是必無重兵,虛吆喝耳。

    ”将進攻,忽火箭亂發,穴外有官兵截出,呼曰:“賊勿蹙吾總帥。

    ”噩揮衆擊之,不戰而敗。

    紛紛奔走,噩曰:“此即伏兵,何足道也。

    ”自引軍入穴。

    鄉兵二百名大呼曰:“賊堕伏中矣。

    ”噩視此兵,皆徒手無戰具。

    問曰:“甘鼎何在?”鄉兵曰:“不在此穴,坐大營中。

    ”噩曰:“嘻!斷無赤手而能拒敵之精兵?”舍二百人而突入,見兵士赤衣甲者,如負牆立。

    噩曰:“此亦疑兵也。

    ”取毒弩射之,惟見赤衣甲士,搖旗舉械,則地雷轟焉。

    噩以後兵先退,中地雷死者不止千人,及噩奔走出穴前,前詐敗之官兵,盡發火箭,其四散走者。

    木蘭立空際,授鄉兵以巨網弋之,網圍二三裡,生擒千餘人。

    噩遁出,逢兩将之截伏兵者,訴曰:“吾等五千人,為漢軍截擊,全師之前後左右,不能相顧。

    即一身之頭目手足,亦不能自存。

    今護大王者不及三百人,奈何?”噩曰:“吾所領兵,亦相随無幾,速歸圖複仇耳。

    ”乃喘急奔去。

    苗人半喪馬徒步焉。

     甘君坐帳中,紅苗願降者二千人。

    甘君給免死帖,分隸李郭二節使軍後。

    正奇十四營,擒斬四千餘人,遁去者千餘苗而已。

    甘君命以被俘之賊,付許史兩都督勘治,脅從者赦使歸,濟惡者予骈斬。

    兒縛一女苗至,年十九,雲是噩青氣之女,有勇好殺人。

    矩兒縛一雛苗至,才十四五歲。

    雲是噩甥,曾戕故統軍者。

    甘君命磔之,懸首最高嶺。

     其明日,許史兩都督來谒曰:“奉勘逆苗,一人自稱噩青氣,實未敢決,茲執之來請明辨。

    ”甘君問曰:“汝叛酋耶?女及甥俱受極刑,知之否?”其賊大恸曰:“明公何不稍緩誅之,及予畢命,而鬼道悠悠,兒女輩竟疾行先長也,痛哉!”甘君問兩都督雲:“其同為戮者,俱何所言?”對曰:“其狀激楚相告,如蜂蟻之有君,是以稍疑,又未敢信。

    ”甘君曰:“此易辨也!”召樂般出,問:“卿識噩賊乎?”曰:“同主苗窟,過從無常。

    今即邪正異趨,何至觌面不相識也。

    ”甘君曰:“階下囚即其人否?”般熟視而笑曰:“青氣雖有反相,此囚安得形模。

    ”甘君怒曰:“彼能得紀信之心,此竟披智高之服,何其詭也。

    ”呼斬之,亦懸其首。

    燭生言曰:“苗人挫,必毒我師,彼中瘴霧之陬,魍魉如骛,宜防其策邪犯正也。

    ”矩兒曰:“若出彼不意,兒與阿姊及犷兒兒幾兒女,以輕兵劫賊營,雖有妖邪,不及逞耳。

    ”季孫曰:“賊知兵,必自為備,可宵中鳴金呐喊以擾之,勿踹其營。

    ”及明而後戰,諸将無能當噩青氣者,慮其毒弩惟矩兒膚革不畏此,可與轉戰勝之,矩兒自願敵噩。

    化醇曰:“昨者兒夢惡,恐不利于行。

    ”甘君謂燭生筮之,得《歸妹》之六五,燭生蹙然曰:“征兇無攸利,卦辭可知。

    ”又《彖辭》曰:“人之終始也!”又《雜卦》傳曰:“女之終也,毋乃不得返乎?”樂般曰:“以其爻詞觀之,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似将為苗酋所獲,而仍以女子還也。

    ”兒誓曰:“婢子以虛空色相,屬之副參,實地精誠,還于造物。

    幸而戰死,所不悔焉;不幸而成擒,莫能污也。

    儒者泥于《易》象,而不知變通,不太迂耶。

    ”甘君壯其言曰:“犯難之行,過于烈士,脫有挫跌。

    吾必汝援,決不使中郎之兒,沒于異國;越石之婢,更事他人矣。

    ”于是各營選徒,以三千人出,許史兩都督亦請行。

    甘君命犷兒前後策應。

    先是邬郁來報:噩青氣悲其女與甥之遭戮,命軍中設位舉哀,殊不設備。

    甘君以兵符授木蘭曰:“隻天女可代仆處分軍務,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