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五

關燈
于心者事達。

    故事愈密。

    心愈疏。

    心愈密。

    事愈達。

    心不洗者。

    無由密。

    是以聖人。

    貴洗心。

    退藏于密。

     一刺在膚。

    側掉而不安。

    衆刺在心。

    何可安耶。

    刺膚膚潰。

    刺心心亡。

     大威可畏。

    觀夫天地肅殺者。

    大威也。

    萬物雖衆。

    靡靡然孰能當之。

    故夫人有威者。

    承天也。

    天威至公。

    人威效公。

    天威愛物。

    人威主生。

     化人無功。

    化己有功。

    己果化。

    而人不化自化矣。

    征夫觀德人之容。

    使人之意也消。

    信夫。

     治逆易。

    治順難。

    逆有對。

    順無知。

    故有知者。

    遇逆如甘露。

    畏順如鸩毒。

    慎之至也。

    以其慎。

    故守不失。

    慎也者。

    成德之人欤。

     心體本明。

    情塵日厚。

    塵厚而心日昏矣。

    是以聖人用智不用情。

    故緻道者。

    以智去情。

    情忘則智泯矣。

    忘情者。

    近道哉。

     智鉅事微。

    善達事者。

    莫若智。

    故智之器。

    挫銳解紛無不利。

    嘗試觀夫片雪點紅爐。

    清霜消烈日。

    以其勝之也。

    故自勝者。

    孰能禦之。

     人以大巧。

    我用至拙。

    人巧以失。

    我拙以得。

    故善事道者。

    棄巧取拙。

    無不獲。

     順我者喜。

    逆我者怒。

    喜怒疊遷。

    好惡競作。

    日益其過。

    推原其由。

    本乎不覺。

    不覺。

    即忘返也。

     恣口體。

    極耳目。

    與物镢铄。

    人謂之樂。

    何樂哉。

    苦莫大焉。

    隳形骸。

    泯心智。

    不與物伍。

    人謂之苦。

    何苦哉。

    樂莫至焉。

    是以樂苦者苦日深。

    苦樂者樂日化。

    故效道之人。

    去彼取此。

     天地不勞而成化。

    聖人以勞而成功。

    衆人因勞而遂事。

    事遂者逸。

    功成者退。

    故曰。

    功成事遂身退。

    天之道。

    多财者驕。

    高位者慢。

    多功者伐。

    大志者狂。

    勝才者傲。

    厚德者下。

    實道者随。

     不了假緣。

    橫生取舍。

    識風鼓扇。

    浩蕩不停。

    如海波澄。

    因風起浪。

    風若不起。

    波浪何生。

    識若不生。

    萬緣何有。

    故緻道者。

    不了即生。

    了即無生也。

    善哉。

     源不遠。

    流不長。

    道不大。

    功不固。

    是以聖人德被群生。

    功流萬世。

    以其道大也。

    有大道者。

    孰能破之。

     目容天地。

    纖塵能失其明。

    心包太虛。

    一念能塞其廣。

    是知一念者。

    生死之根。

    禍患之本也。

    故知幾知微。

    聖人存戒。

     自信者。

    人雖不信。

    亦信之矣。

    不自信者。

    人雖信。

    亦不信之矣。

    故自信敦誠。

    人信易欺。

    誠者曰精。

    欺者曰淪。

    智照識惑。

    惑起千差。

    照存獨立。

    故緻道者。

    以照照惑。

    貴智不貴識。

     觀夫市人莽行。

    失足于窪。

    然必惕然揮臂以自誓者。

    為嫌其污屦也。

    今夫人者。

    處下德而晏然。

    不惕不誓。

    是自短于市人。

    而土苴其道德也。

    悲夫。

     人皆知變之為變。

    而為之變。

    而不知變有不變者存焉。

    苟知其不變。

    則變不能變之矣。

    苟不知其不變。

    雖無變何嘗不變哉。

    請試觀夫聖人。

    身循萬有。

    潛曆四生。

    纭纭并作。

    而無将無迎者。

    是處其不變而變之也。

    何變哉。

    若夫人者。

    形若槁木。

    而心若飏塵。

    物絕迹而猶呻吟。

    是無變也。

    何嘗不變哉。

     寝息坐卧。

    所以逸身也。

    止絕攀緣。

    所以逸心也。

    身逸者志堕。

    心逸者志精。

    故養道者。

    忘形師心道乃貞。

     天地大。

    以能含成其大。

    江海深。

    以善納成其深。

    聖人尊。

    以納污含垢成其尊。

    是以聖人。

    愈容愈大。

    愈下愈尊。

    故道通百劫。

    福隆終古。

    而莫之争。

     視民為吾民。

    善善惡惡。

    或不均。

    視民為吾心。

    慈善悲惡。

    無不真。

    故曰。

    天地同根。

    萬物一體。

    此之謂同仁。

     見色者盲。

    見見者明。

    聞聲者聾。

    聞聞者聰。

    是以全色全見。

    盡聲盡聞。

    無不融。

    聲色俱非。

    見聞無住。

    此之謂大通。

     衆念紛紛不止。

    無以會真。

    若以衆念止衆念。

    則愈止愈不止矣。

    若以一念止衆念。

    則不止而自止矣。

    吾所謂一念者。

    無念也。

    能觀無念。

    不妨念念。

    而竟何念哉。

    雖然。

    實無念者。

    贅也。

    夫曾不知其為橛也。

     心體元虛。

    妄想不有。

    若了妄不有。

    雖有而不有也。

    不了妄不有。

    雖不有猶有之也。

    故妄想如空花。

    其根在眼眚。

    了眚花不無。

    空體常寂滅。

     夫平居内照似有。

    及涉事即無者。

    直以心境未融。

    前塵未了。

    而為留礙也。

    故造道者。

    不了前塵。

    縱心想俱停。

    猶為趣寂。

    故于至道不取。

     體寂用照。

    用不失體。

    即照而寂。

    體不離用。

    即寂而照。

    是以體寂若太虛。

    用照如白日。

    故萬變無虧。

    無幽不鑒。

     前無始。

    後無終。

    萬劫一念。

    六合一虛。

    人物齊軌。

    大小同狀。

    晝夜不變。

    死生不遷。

    此之謂常。

    然體此者。

    似人而天。

    誰為之愆。

     事小理大。

    事有千差。

    理唯一味。

    善理者。

    即事無外。

    隐顯存亡莫之二。

    是以至人。

    愈動愈靜。

    無不寓。

     不可以無心得。

    不可以有心求。

    有心執有。

    無心着無。

    是二俱非。

    則超然獨立。

    所以大人無對者。

    以其無可當情也。

     念有物有。

    心空法空。

    是以念若虛镕。

    逢緣自在。

    心如圓鑒。

    來去常閑。

    善此者。

    不出尋常。

    端居妙域矣。

     大忘不忘無不忘。

    用意忘者。

    愈忘愈着。

    執著者。

    未喻道。

    果喻道。

    何不忘耶。

    故曰魚相忘于水。

    人相忘于道。

     遊魚不知海。

    飛鳥不知空。

    凡民不知道。

    藉若知道。

    豈為凡民哉。

    吾意善體道者。

    身若魚鳥。

    心若海空。

    近之矣。

     一動一靜。

    一語一默。

    揚眉瞬目。

    或飲與啄。

    左之右之無時不察。

    察久念裂。

    劃然自得。

    自得者自知。

    人莫之識。

     天地之功。

    不舍一草。

    滄海之潤。

    不棄一滴。

    圓明之體。

    不離一念。

    是知一念之要。

    重矣夫。

     真心至大。

    此身至微。

    是以明真心者。

    返觀此身。

    猶若片雲浮于太清。

    任往任來。

    翛然無寄。

    由無寄故。

    處世若寄焉。

     為有為。

    無能為。

    為無為。

    能有為。

    是以聖人無為而無不為也。

    吾所謂聖人無為者。

    蓋即為而不有其為。

    非若寒灰枯木。

    而斷然不為也。

     太虛遊于吾心。

    如一漚在海。

    況天地之在太虛乎。

    萬物之在天地乎。

    此身之在萬物乎。

    外物之在此身乎。

    嘻。

    [耳*少]小哉。

    以其小故大。

     天地寂。

    萬物一。

    守寂知一。

    萬事畢。

    處此道者常不忒。

    以其不忒。

    故作做雲為俱不失。

    不失者。

    謂之真人。

     超然絕待大同也。

    夫不同。

    則物我二。

    物我二。

    則形敵生。

    有形敵者。

    侍莫甚焉。

    何絕哉。

    吾意善緻道者。

    貴兩忘。

    兩忘則物我一。

    物我一。

    則形敵忘。

    形敵既忘。

    誰待哉。

    絕待故大。

    大故同。

    大同者。

    謂之聖人。

    故曰。

    會萬物而為己者。

    其唯聖人乎。

     山河大地。

    一味純真。

    心若圓明。

    天地虛寂。

    故達此者。

    外觸目無可當情。

    中返觀了無一物。

    如斯則空。

    空絕迹。

    物物徒雲。

    身寄寰中。

    心超象表矣。

     靜極則心通。

    言忘則體會。

    是以通會之人。

    心若懸鑒。

    口若結舌。

    形若槁木。

    氣若霜雪。

    嘻。

    果何人斯。

    願與之遊也。

     其形似拘拘。

    其中深而虛虛。

    眼若不見。

    耳若不聞。

    昏昏悶悶。

    人望之而似癡。

    若亡人而不知偶誰。

    吾請以為師。

     世閑所有。

    杳若夢存。

    夢中不無。

    覺後何有。

    故不覺何以超有。

    不超有何以離世。

    吾所謂離世者。

    非離世。

    離世在即世而離世也。

    即世而離世者。

    謂之至人。

     知有為始。

    極盡為終。

    策知以智。

    運極以權。

    權也者。

    涉有也。

    涉有處變。

    古有萬變而不失其正者。

    根本存焉。

    今夫不本而誇善變者。

    是由自縛而解人。

    人見而必唾。

    雖孺子大笑之。

     直達謂之頓。

    密造謂之漸。

    直達詣真。

    密造除僞。

    真不詣。

    僞不除。

    僞不除。

    真不極。

    由是觀夫僞也者。

    真之蔽欤。

    道之害欤。

    德之累欤。

     圓融該攝。

    廣大交徹。

    全事全理。

    隐顯莫測。

    一多互含。

    多一互入。

    舉一通收。

    不妨羅列。

    小大不殊。

    凡聖不隔。

    常泯常照。

    常起常寂。

    心不可思。

    言不可議。

    日用尋常。

    曾無欠阙。

    常在其中。

    不勞途涉。

    此之謂至極。

     大言載道。

    小言載名。

    至言忘言。

    載名者近。

    載道者遠。

    忘言者通。

    是故近則易親。

    遠則易毀。

    通則莫測。

    以其至。

    故莫測。

    居莫測者。

    謂之神化。

     孤掌不鳴。

    不虛無響。

    絕待無言。

    由是觀之。

    言者有待而然也。

    雖然。

    言言于無言。

    言即無言矣。

    無言者。

    言之不及也。

    吾意善得無言者。

    在遺言。

    言既遺。

    而無言者得矣。

    何言哉。

     聊城傅光宅曰。

    世之謂子書者。

    則老莊非其至乎。

    老言簡而意玄。

    莊語奇而思遠。

    後之談道者歸焉。

    荀楊而下。

    未足拟也。

    茲緒言将非老莊之倫耶。

    其為文俊偉明潔。

    而其意旨。

    難以名言。

    或老莊猶有所未及耶。

    疑者曰。

    子是過矣。

    老莊何可及也。

    餘曰。

    老莊誠不可及也。

    乃所稱谷神和同。

    與疑始玄珠之類。

    則似有言而未盡。

    又似欲言而難于言者。

    道信無窮極也。

    西方聖人。

    無法可說。

    而有說法。

    言之盡矣。

    故觀老莊。

    而知諸子未盡也。

    觀西方聖人。

    而知老莊未盡也。

    緒言。

    則旨出于西方聖人。

    而文似老莊者也。

    故曰。

    或老莊猶有所未及也。

    然是亦有言也。

    有言則緒也。

    故以緒言名。

    即其言。

    而求其所不言。

    是存乎人矣。

    不然。

    謂憨山今人也。

    緒言何奇哉。

    豈唯不及老莊。

    亦複不及諸子。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