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
關燈
小
中
大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四十
侍 者 福 善 日錄
門 人 通 炯 編輯
嶺南弟子 劉起相 重較
疏
五台山造沉香文殊菩薩像疏
伏以清涼勝境。
為萬聖之道場。
大智文殊。
乃七佛之師表。
迹垂震旦。
道化娑婆。
作衆生之福田。
開人天之眼目。
歸依者福等恒沙。
禮贊者德超塵劫。
況複镂形範像布施莊嚴者哉。
山僧某濫叨形服。
幸托靈山。
居中台之極嶺。
開十方之梵刹。
感大士之威光。
裂多生之業網。
由是發心。
願造沉香菩薩一軀。
請置本山供養。
前來南粵。
時曆三秋。
吊影南遊。
途經萬裡。
愧福輕而緣薄。
且事重而人微。
荏苒因循。
向無寸效。
今日幸逢南華之勝會。
仗六祖之慈光。
攝四衆之高人。
結十方之善果。
伏願貴官長者。
達士名流。
頓開智眼。
剖破悭囊。
舍心香一寸而價重三千。
嚴法身一毛而福延萬劫。
傥三十二相而多人共成。
則百千億身而一時頓現。
如是則人人盡歸金色界。
個個同熏般若香。
功德難思。
福緣無量。
謹疏。
廣城西小福園募齋糧疏 切以出塵離俗。
不妨迹系人閑。
借假修真。
自信心超世表。
但以五行現在。
四事應須。
無能感動天人。
必欲仰資檀越。
山僧某挂錫五羊城外。
藏修小福園中。
六時禮誦。
刻白社之蓮華。
三業精勤。
揭青林之貝葉。
惟以杜緣日久。
時值歲兇。
貴賤同災。
賢愚一劫。
閉門連日。
獨看瓦釜生塵。
兀坐經旬。
誰問香廚絕粒。
既難分衛。
未免循方。
是以不惜千裡辛勤。
普化十方長者。
幸生歡喜。
大破悭貪。
即一粒而至百千萬粒。
共積須彌。
以一人而引百千萬人。
徑歸寶所。
即搏食而為法食。
功德難量。
變熱惱而作清涼。
福田無盡。
金剛種子。
普布人天。
般若舟航。
齊登彼岸。
逆來順受。
虛往實回。
若能滿載而歸。
不負望風而至。
勝緣傥遇。
嘉會不常。
願随發心。
諒無虛棄。
謹疏。
造旃檀香佛疏 伏以法身非相。
托有相以明心。
妙行無為。
在即為而見谛。
苟非藉假修真。
何以轉凡成聖。
惟我如來應世。
道化無方。
舍己從人。
随緣利物。
建言靈鹫。
開優缽之名華。
遺範閻浮。
刻旃檀之瑞緣。
遂使見聞瞻仰。
同出迷途。
禮念歸依。
共登寶所。
爰自金光東曜。
白馬西來。
睹像教以興心。
用莊嚴而表法。
所以琳宮遍支那之境。
绀像滿祇樹之園。
尊崇者。
自天子以至庶人。
悟道者。
若王公及乎群彙。
靡不布金殷重。
割愛投誠。
修行八萬四千門。
作福第一。
南朝四百八十寺。
靈隐居先。
山從西竺飛來。
猿向洞門呼出。
境同兜率。
勝出人寰。
山僧某蚤離塵俗。
托迹名山。
樂蘭若之清修。
志頭陀之苦行。
但以根機下劣。
未副上乘。
仰蓮社之高風。
效優填之故事。
敬刻旃檀香像。
安供菩提道場。
借以熏修。
依為淨業。
像高尺六。
表丈六之法身。
普化十方。
植三祇之佛種。
然雖人人即佛。
須見佛而發心。
縱使個個有緣。
必遇緣而成就。
山僧不辭萬裡。
遠至五羊。
跋涉艱難。
辛勤勞頓。
顧茲南粵。
嶺表名區。
奇珍畢集。
乃商賈之稠林。
山水郁盤。
實文章之淵薮。
況此殊勝功德。
計所費不多。
豈無英靈豪傑。
脫體承當。
定遇勇猛丈夫。
全身擔荷。
由一人而勸十人百人。
衆擎易舉。
從一分而至百分千分。
聚少成多。
雖因一佛以化多人。
多人各成一佛。
伏願貴官長者。
達士高流。
共生歡喜。
各發誠心。
直須打破悭囊。
勿使當面錯過。
舍身外之浮雲。
作自心之真佛。
但能一念肯回光返照。
便見四八妙相端嚴。
優昙華再現三千。
菩提果頓超曠劫。
功非虛設。
福不唐捐。
惟決信不疑。
徑登寶所。
修南華寺祖塔疏 佛土莊嚴。
雖是人天善果。
淨土布施。
即為般若根基。
若非推果尋因。
須要求田下種。
但看目前世事。
豈有我作他收。
何勞分外馳求。
定是自修己得。
千年田地。
曾言八百主人。
三寸氣消。
始恨一生空過。
何如六祖真身。
直至而今未壞。
十方常住。
應知曆劫不磨。
香煙塞漢。
顯自性之光明。
寶塔淩空。
現唯心之淨土。
但以煙雲幻化。
誰保精色窮年。
風雨摧殘。
頓見柱根破敗。
若不乘時急救。
誠恐異日難支。
苟能革故鼎新。
便見轉凡成聖。
切念功非一力。
假衆力以合成。
事屬多人。
種各人之福果。
一磚片瓦。
皆為最上良因。
粒米文錢。
盡是菩提種子。
隻願随心。
原無定法。
傥有勇猛丈夫。
亦任一肩擔荷。
将小就大。
接短補長。
同成一味醍醐。
圓滿十方海會。
便見七層妙塔。
湧現在于空中。
多寶全身。
入禅定于座上。
人天歡喜。
鬼神欽崇。
祝 聖壽以無疆。
鎮 皇圖于億載。
頓使西來祖意。
重拈出于天南。
東粵宗風。
再闡揚于嶺表。
優昙華現于三千。
金剛種培于百億。
功勳莫算。
福利何窮。
願智者早發誠心。
冀功果速完當下。
敬持短疏。
普告十方。
傥遇有緣。
請題芳姓。
重修曹溪祖庭殿堂疏 伏以如來出世。
從兜率而降王宮。
法運開基。
自竺幹而來華夏。
菩提樹下。
為成道之場。
祇陀林中。
乃說法之所。
黃金布地。
開檀度之門。
白馬馱經。
辟昏衢之路。
開三寶之良谟。
設一乘之軌範。
雖雲極則。
猶在半途。
既乎跋提示滅。
化緣将終。
乃偃建立之旗。
翻系塗毒之鼓。
蓦爾拈華。
發揮要道。
直指當人之觌體。
頓見自心。
播揚向上之家風。
發明本性。
禅道由此興焉。
佛法因茲備矣。
西天四七。
般若之道大通。
東土二三。
達摩之宗始着。
自嵩少以浚源。
至嶺南而衍派。
從此道被寰區。
化沾海宇者。
皆我曹溪六祖大鑒禅師之力也。
恭惟禅師德秉生知。
道光前聖。
遠自跋陀懸谶。
菩提樹植于宋朝。
智藥尋流。
寶林山開于梁代。
曹叔良效布金之遺事。
梵刹聿興。
陳亞仙舍坐具之福田。
叢林大振。
由是天王降紫泥之诏。
光昱林泉。
名儒施彩筆之文。
翰垂竹帛。
華夷瞻睹史之天。
龍象蹴經行之路。
偉哉勝事。
駕曠劫之津梁。
壯矣雄模。
立萬年之香火。
真天下之奇觀。
實寰中之勝概也。
自爾慧燈高照。
破永夜之重昏。
法鼓長鳴。
醒群生之大夢。
從來歸依如市。
崇祀若神。
曆代相沿。
千秋一日。
奈何盛衰有數。
興廢由人。
法化寝微。
道緣漸墜。
僧徒遭魔障以壞清修。
殿宇被風雨而隳壯麗。
柱根腐敗。
梁棟摧斜。
慨将傾之大廈。
殊非一木所能支。
嗟未合之良緣。
必假多人而可就。
寺僧某等生叨盛世。
早入空門。
托迹名山。
忝承未裔。
朝參夕禮。
奉真像于當年。
暮鼓晨鐘。
繼香火于晚歲。
真睹生龍白象。
風氣宛然。
悲此破瓦敗椽。
殿堂頹毀。
使大士飲煙岚之瘴疠。
如來披霧露之衣裳。
山色霭清淨之身。
鳥語說無窮之偈。
青藓遍長廊。
豈是莊嚴佛土。
蒼鼠竄古瓦。
難雲極樂道場。
境雖觸事而真。
人乃即真而俗。
若不亟其
為萬聖之道場。
大智文殊。
乃七佛之師表。
迹垂震旦。
道化娑婆。
作衆生之福田。
開人天之眼目。
歸依者福等恒沙。
禮贊者德超塵劫。
況複镂形範像布施莊嚴者哉。
山僧某濫叨形服。
幸托靈山。
居中台之極嶺。
開十方之梵刹。
感大士之威光。
裂多生之業網。
由是發心。
願造沉香菩薩一軀。
請置本山供養。
前來南粵。
時曆三秋。
吊影南遊。
途經萬裡。
愧福輕而緣薄。
且事重而人微。
荏苒因循。
向無寸效。
今日幸逢南華之勝會。
仗六祖之慈光。
攝四衆之高人。
結十方之善果。
伏願貴官長者。
達士名流。
頓開智眼。
剖破悭囊。
舍心香一寸而價重三千。
嚴法身一毛而福延萬劫。
傥三十二相而多人共成。
則百千億身而一時頓現。
如是則人人盡歸金色界。
個個同熏般若香。
功德難思。
福緣無量。
謹疏。
廣城西小福園募齋糧疏 切以出塵離俗。
不妨迹系人閑。
借假修真。
自信心超世表。
但以五行現在。
四事應須。
無能感動天人。
必欲仰資檀越。
山僧某挂錫五羊城外。
藏修小福園中。
六時禮誦。
刻白社之蓮華。
三業精勤。
揭青林之貝葉。
惟以杜緣日久。
時值歲兇。
貴賤同災。
賢愚一劫。
閉門連日。
獨看瓦釜生塵。
兀坐經旬。
誰問香廚絕粒。
既難分衛。
未免循方。
是以不惜千裡辛勤。
普化十方長者。
幸生歡喜。
大破悭貪。
即一粒而至百千萬粒。
共積須彌。
以一人而引百千萬人。
徑歸寶所。
即搏食而為法食。
功德難量。
變熱惱而作清涼。
福田無盡。
金剛種子。
普布人天。
般若舟航。
齊登彼岸。
逆來順受。
虛往實回。
若能滿載而歸。
不負望風而至。
勝緣傥遇。
嘉會不常。
願随發心。
諒無虛棄。
謹疏。
造旃檀香佛疏 伏以法身非相。
托有相以明心。
妙行無為。
在即為而見谛。
苟非藉假修真。
何以轉凡成聖。
惟我如來應世。
道化無方。
舍己從人。
随緣利物。
建言靈鹫。
開優缽之名華。
遺範閻浮。
刻旃檀之瑞緣。
遂使見聞瞻仰。
同出迷途。
禮念歸依。
共登寶所。
爰自金光東曜。
白馬西來。
睹像教以興心。
用莊嚴而表法。
所以琳宮遍支那之境。
绀像滿祇樹之園。
尊崇者。
自天子以至庶人。
悟道者。
若王公及乎群彙。
靡不布金殷重。
割愛投誠。
修行八萬四千門。
作福第一。
南朝四百八十寺。
靈隐居先。
山從西竺飛來。
猿向洞門呼出。
境同兜率。
勝出人寰。
山僧某蚤離塵俗。
托迹名山。
樂蘭若之清修。
志頭陀之苦行。
但以根機下劣。
未副上乘。
仰蓮社之高風。
效優填之故事。
敬刻旃檀香像。
安供菩提道場。
借以熏修。
依為淨業。
像高尺六。
表丈六之法身。
普化十方。
植三祇之佛種。
然雖人人即佛。
須見佛而發心。
縱使個個有緣。
必遇緣而成就。
山僧不辭萬裡。
遠至五羊。
跋涉艱難。
辛勤勞頓。
顧茲南粵。
嶺表名區。
奇珍畢集。
乃商賈之稠林。
山水郁盤。
實文章之淵薮。
況此殊勝功德。
計所費不多。
豈無英靈豪傑。
脫體承當。
定遇勇猛丈夫。
全身擔荷。
由一人而勸十人百人。
衆擎易舉。
從一分而至百分千分。
聚少成多。
雖因一佛以化多人。
多人各成一佛。
伏願貴官長者。
達士高流。
共生歡喜。
各發誠心。
直須打破悭囊。
勿使當面錯過。
舍身外之浮雲。
作自心之真佛。
但能一念肯回光返照。
便見四八妙相端嚴。
優昙華再現三千。
菩提果頓超曠劫。
功非虛設。
福不唐捐。
惟決信不疑。
徑登寶所。
修南華寺祖塔疏 佛土莊嚴。
雖是人天善果。
淨土布施。
即為般若根基。
若非推果尋因。
須要求田下種。
但看目前世事。
豈有我作他收。
何勞分外馳求。
定是自修己得。
千年田地。
曾言八百主人。
三寸氣消。
始恨一生空過。
何如六祖真身。
直至而今未壞。
十方常住。
應知曆劫不磨。
香煙塞漢。
顯自性之光明。
寶塔淩空。
現唯心之淨土。
但以煙雲幻化。
誰保精色窮年。
風雨摧殘。
頓見柱根破敗。
若不乘時急救。
誠恐異日難支。
苟能革故鼎新。
便見轉凡成聖。
切念功非一力。
假衆力以合成。
事屬多人。
種各人之福果。
一磚片瓦。
皆為最上良因。
粒米文錢。
盡是菩提種子。
隻願随心。
原無定法。
傥有勇猛丈夫。
亦任一肩擔荷。
将小就大。
接短補長。
同成一味醍醐。
圓滿十方海會。
便見七層妙塔。
湧現在于空中。
多寶全身。
入禅定于座上。
人天歡喜。
鬼神欽崇。
祝 聖壽以無疆。
鎮 皇圖于億載。
頓使西來祖意。
重拈出于天南。
東粵宗風。
再闡揚于嶺表。
優昙華現于三千。
金剛種培于百億。
功勳莫算。
福利何窮。
願智者早發誠心。
冀功果速完當下。
敬持短疏。
普告十方。
傥遇有緣。
請題芳姓。
重修曹溪祖庭殿堂疏 伏以如來出世。
從兜率而降王宮。
法運開基。
自竺幹而來華夏。
菩提樹下。
為成道之場。
祇陀林中。
乃說法之所。
黃金布地。
開檀度之門。
白馬馱經。
辟昏衢之路。
開三寶之良谟。
設一乘之軌範。
雖雲極則。
猶在半途。
既乎跋提示滅。
化緣将終。
乃偃建立之旗。
翻系塗毒之鼓。
蓦爾拈華。
發揮要道。
直指當人之觌體。
頓見自心。
播揚向上之家風。
發明本性。
禅道由此興焉。
佛法因茲備矣。
西天四七。
般若之道大通。
東土二三。
達摩之宗始着。
自嵩少以浚源。
至嶺南而衍派。
從此道被寰區。
化沾海宇者。
皆我曹溪六祖大鑒禅師之力也。
恭惟禅師德秉生知。
道光前聖。
遠自跋陀懸谶。
菩提樹植于宋朝。
智藥尋流。
寶林山開于梁代。
曹叔良效布金之遺事。
梵刹聿興。
陳亞仙舍坐具之福田。
叢林大振。
由是天王降紫泥之诏。
光昱林泉。
名儒施彩筆之文。
翰垂竹帛。
華夷瞻睹史之天。
龍象蹴經行之路。
偉哉勝事。
駕曠劫之津梁。
壯矣雄模。
立萬年之香火。
真天下之奇觀。
實寰中之勝概也。
自爾慧燈高照。
破永夜之重昏。
法鼓長鳴。
醒群生之大夢。
從來歸依如市。
崇祀若神。
曆代相沿。
千秋一日。
奈何盛衰有數。
興廢由人。
法化寝微。
道緣漸墜。
僧徒遭魔障以壞清修。
殿宇被風雨而隳壯麗。
柱根腐敗。
梁棟摧斜。
慨将傾之大廈。
殊非一木所能支。
嗟未合之良緣。
必假多人而可就。
寺僧某等生叨盛世。
早入空門。
托迹名山。
忝承未裔。
朝參夕禮。
奉真像于當年。
暮鼓晨鐘。
繼香火于晚歲。
真睹生龍白象。
風氣宛然。
悲此破瓦敗椽。
殿堂頹毀。
使大士飲煙岚之瘴疠。
如來披霧露之衣裳。
山色霭清淨之身。
鳥語說無窮之偈。
青藓遍長廊。
豈是莊嚴佛土。
蒼鼠竄古瓦。
難雲極樂道場。
境雖觸事而真。
人乃即真而俗。
若不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