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不發。
字字願效吾佛真語實語。
不妄不绮之戒。
公之所教。
但願以别後日用工夫。
省力費力處。
易過難過處。
互相激揚。
以成一代偉績。
願公先向生死關頭。
作一關吏耳。
此關一透。
則可掉臂遊戲。
戈戟場中。
是非堆裡。
處處頭頭。
放光動地。
現宰官身。
作大佛事。
如是可稱出世雄猛丈夫。
殆非古今世谛豪傑。
可比萬一也。
别離不遠。
生死情長。
怅望各天。
葛藤遍地。
願慧劍一揮。
不留毫發。
惟高明努力圖之。
又。
别後日複一日。
杳無音問。
去人滋遠。
思人滋深。
每見惟吾。
未嘗不驚咤相問。
以何因緣。
而消息頓斷如此。
忽得手書。
雲中冉冉而至。
開函恍見顔色。
且字字皆從真心實際流出。
悲喜交集。
及觀照心時現。
行住坐卧不離。
者個數語。
不覺喜心倒劇。
不謂于今。
忽然得聞希有之法也。
嘗謂此道在人。
本自具足。
根不論利鈍。
悟不拘遲速。
隻在當人自信自肯耳。
所謂一念回光。
便同本有。
豈向他覓。
第開發自有時節因緣。
向所得三吳諸故人書。
企望居士。
頓入此道。
以同體念切。
故有許多擔憂。
似乎居士習氣偏勝。
于此為難。
獨山野觀居士脫體瑩徹。
如駭雞犀枕。
即有所偏。
皆屬客邪所感。
非本然也。
以入道如一镞破三關耳。
但肯心一發。
則真有一夫當關。
萬夫莫當之勢。
又何敢較其遲速。
分其利鈍乎。
是則為居士憂者。
如為郊邯鄲之步者。
憂其不成武耳。
從古自有出格沒量漢。
安可與尋常比耶。
大概此事。
直是貴在勇猛。
一踏到底。
若習氣忽發。
但猛的一拶。
如霸王之力。
拔山舉鼎。
一齊用盡。
又如一聲叱咤。
千人皆廢。
如此又何患習氣不能消磨。
才有一毫不能消磨之念。
便堕怯弱。
就覺不丈夫氣矣。
此事端在關心愛憎。
最難打破處。
着力一椎。
若此處一破。
則百千萬種關棙子。
一時齊破。
若難處不破。
縱将百千萬種佛法。
知見道理。
一口吸盡。
都無半點實用。
世出世閑。
通無利益。
何以故。
以病根未拔。
猶如鼠毒。
遇雷便發。
若病根發。
任作多少功名事。
種種伎倆。
都是病行。
大非雄猛丈夫行也。
既行非丈夫。
又何以稱丈夫。
負超世之量哉。
竊歎居士。
人品才華。
功名事業。
天資學問。
件件過人。
若病根不拔。
但能陵轹一世。
不能陵轹千古。
若肯将生平所負聰明力量。
一齊收束。
聚精會神。
攢簇于此。
一大事因緣上。
一旦打破。
則将從前萬劫千生。
種種恩怨榮辱。
是非得失。
煩惱業障。
一齊化成無上菩提。
光明種子矣。
從此一番出頭來。
凡有所作所為。
纖毫事業。
皆從此段光明種子中發揮。
事事法法。
皆成不朽。
此吾釋迦老子。
棄舍王宮。
割斷恩愛。
雪山六年苦行。
博得底。
在居士一旦席卷而囊裹之。
豈非一大雄猛丈夫哉。
常笑勾踐以會稽之恥。
乃二十餘年卧薪嘗膽。
其志止于吞吳而已。
何其陋哉。
山野每謂煩惱之賊。
曆劫侵吾正信。
不止一吳。
以之隳法淨土。
破涅盤城。
置身苦海。
漂流無涯。
不止會稽之恥。
吾人苟能切齒。
立勾踐之志。
以複曆劫生死之仇。
正不必二十年之功也。
以彼為之在人。
而此為之在我。
既為之在我。
又何憚而不為耶。
又。
承示當此逆境。
大得受用。
極為歡喜。
大段于逆境中。
得大受用。
皆大丈夫之能事。
特家常過活耳。
無甚奇特處。
隻是日用現前。
順境熟習慣便處。
不覺發現。
被他瞞過。
此處為難耳。
且如目前。
無論大小不如意事。
此逆境也。
觸着便怒。
即被他觸動。
動則有苦。
便不受用。
此正是熟處難忘耳。
生死機關。
隻在此一轉處。
此處轉得過。
立地便是聖人。
若轉不過。
依然堕在煩惱窠窟裡。
此急流處。
一撥轉關棙子。
便是撥天關之力量。
非居士大力量人。
金剛心地。
斷難施展。
古人所謂佛法無多子。
正此謂也。
大概煩惱處。
得受用快活。
方為真受用耳。
居士生平煩惱極大。
而快活處亦大。
即今若能将煩惱窠窟。
一椎打得粉碎。
全身跳入快活場中。
回視百劫千生。
習氣影子。
一口唾盡。
此真是天上天下。
第一自在沒量大快活人也。
居士能以此為孟浪否乎。
今日完滿道場。
目前無量快活事。
恨不得與居士共之。
聊以此報平安耳。
又。
貧道此萬裡之行。
仰仗諸佛慈力。
聖主弘恩。
坐此瘴鄉。
得了此一段大事。
真百千萬億劫。
最上因緣也。
惟念居士。
與貧道同此甘苦。
豈不能同此法味乎。
諺雲。
日出事還生。
塵海茫茫。
終無究竟。
得偷閑處且偷閑。
念此丈夫之軀。
撐拄乾坤。
除卻世閑事。
更有出世閑無窮樂地。
豈可以目前幻化。
世閑妄想。
便為究竟乎。
居士别來二載。
想于看破處。
腳跟一步。
必能漸入佳境矣。
居士金剛心中一咳唾耳。
何如。
與湯海若祠部 長幹一别。
眨眼十年。
舍利身光。
居然在目。
即種種幻化之緣。
皆屬空華佛事耳。
山僧坐此瘴鄉。
賴三寶真慈攝受之力。
無諸煩惱。
且以法緣消磨歲月。
刁鬥不異折腳铛耳。
無奈曆生文言習氣。
橫發于無事甲裡。
千日之期。
除奔走行伍供役之暇。
諸著述。
不下數十萬言。
雖無補于至道。
聊見區區一念孤光。
不昧于羅刹鬼國耳。
諒知我者。
不以此為迂也。
與劉存赤 吾人多生積劫。
五欲淤泥。
七情業火。
深而且熾。
豪傑之士。
靡不為其陷溺燒煮。
求一念回心。
了不可得。
況望其生遠離心。
求出苦道。
專念栖心于淨土乎。
此又不獨蓮出淤泥。
而又根從火發也。
何喜如之。
吾人欲出生死者。
要知生死之根。
欲求淨土之本。
殊不知淨土之本。
即生死之根也。
是在此心一念轉變之閑。
不遺餘力耳。
願公谛于日用現前境界。
妻子團圞之際。
朋友交接之閑。
義利交攻之處。
喜怒未發之前。
預先着眼觑定。
真真實實。
谛谛當當。
要見如何是生死根。
即當極力拔之。
然而吾心本淨。
其所以穢濁者。
實此根株之弊垢也。
苟能力拔其根。
則淨土不求至而自至矣。
所謂一根既返原。
六根成解脫者。
正此謂也。
若于根本一念觑透。
則日用頭頭。
無非解脫之場。
盡歸極樂之境。
斯實身雖未到蓮華内。
先送心歸極樂天矣。
與鄭金吾 貧道下劣無似。
第一朽株耳。
昨者雷霆震驚時。
望者如傍劫火。
乃承座下。
橫放身心。
攘臂而援之。
種種方便救濟。
志在必生而後已。
不減長者之于火宅諸子也。
别來兀坐瘴鄉。
每生疲厭。
則興懷座下。
不覺頓增無量勇猛度生之願。
今蒙 聖恩。
所賜餘年。
即其所說之法。
所利之生。
皆出于座下之金剛心地。
行願無窮。
而功德亦無盡矣。
下劣走入瘴鄉。
瞬息千餘日。
愧有漏之因。
不足以酬無相之施。
願以法謝。
謹持近來所作佛事。
法言數種。
奉慰慈念。
以報知己。
更試省覽。
聊見空中鳥迹。
以尋道人行腳事。
不離車塵馬足閑也。
與何金吾 嘗憶古人白頭如新。
傾蓋如故。
與夫不言而道自存者有之。
至若當患難死生之際。
睇盼于缧绁桎梏。
不言
字字願效吾佛真語實語。
不妄不绮之戒。
公之所教。
但願以别後日用工夫。
省力費力處。
易過難過處。
互相激揚。
以成一代偉績。
願公先向生死關頭。
作一關吏耳。
此關一透。
則可掉臂遊戲。
戈戟場中。
是非堆裡。
處處頭頭。
放光動地。
現宰官身。
作大佛事。
如是可稱出世雄猛丈夫。
殆非古今世谛豪傑。
可比萬一也。
别離不遠。
生死情長。
怅望各天。
葛藤遍地。
願慧劍一揮。
不留毫發。
惟高明努力圖之。
又。
别後日複一日。
杳無音問。
去人滋遠。
思人滋深。
每見惟吾。
未嘗不驚咤相問。
以何因緣。
而消息頓斷如此。
忽得手書。
雲中冉冉而至。
開函恍見顔色。
且字字皆從真心實際流出。
悲喜交集。
及觀照心時現。
行住坐卧不離。
者個數語。
不覺喜心倒劇。
不謂于今。
忽然得聞希有之法也。
嘗謂此道在人。
本自具足。
根不論利鈍。
悟不拘遲速。
隻在當人自信自肯耳。
所謂一念回光。
便同本有。
豈向他覓。
第開發自有時節因緣。
向所得三吳諸故人書。
企望居士。
頓入此道。
以同體念切。
故有許多擔憂。
似乎居士習氣偏勝。
于此為難。
獨山野觀居士脫體瑩徹。
如駭雞犀枕。
即有所偏。
皆屬客邪所感。
非本然也。
以入道如一镞破三關耳。
但肯心一發。
則真有一夫當關。
萬夫莫當之勢。
又何敢較其遲速。
分其利鈍乎。
是則為居士憂者。
如為郊邯鄲之步者。
憂其不成武耳。
從古自有出格沒量漢。
安可與尋常比耶。
大概此事。
直是貴在勇猛。
一踏到底。
若習氣忽發。
但猛的一拶。
如霸王之力。
拔山舉鼎。
一齊用盡。
又如一聲叱咤。
千人皆廢。
如此又何患習氣不能消磨。
才有一毫不能消磨之念。
便堕怯弱。
就覺不丈夫氣矣。
此事端在關心愛憎。
最難打破處。
着力一椎。
若此處一破。
則百千萬種關棙子。
一時齊破。
若難處不破。
縱将百千萬種佛法。
知見道理。
一口吸盡。
都無半點實用。
世出世閑。
通無利益。
何以故。
以病根未拔。
猶如鼠毒。
遇雷便發。
若病根發。
任作多少功名事。
種種伎倆。
都是病行。
大非雄猛丈夫行也。
既行非丈夫。
又何以稱丈夫。
負超世之量哉。
竊歎居士。
人品才華。
功名事業。
天資學問。
件件過人。
若病根不拔。
但能陵轹一世。
不能陵轹千古。
若肯将生平所負聰明力量。
一齊收束。
聚精會神。
攢簇于此。
一大事因緣上。
一旦打破。
則将從前萬劫千生。
種種恩怨榮辱。
是非得失。
煩惱業障。
一齊化成無上菩提。
光明種子矣。
從此一番出頭來。
凡有所作所為。
纖毫事業。
皆從此段光明種子中發揮。
事事法法。
皆成不朽。
此吾釋迦老子。
棄舍王宮。
割斷恩愛。
雪山六年苦行。
博得底。
在居士一旦席卷而囊裹之。
豈非一大雄猛丈夫哉。
常笑勾踐以會稽之恥。
乃二十餘年卧薪嘗膽。
其志止于吞吳而已。
何其陋哉。
山野每謂煩惱之賊。
曆劫侵吾正信。
不止一吳。
以之隳法淨土。
破涅盤城。
置身苦海。
漂流無涯。
不止會稽之恥。
吾人苟能切齒。
立勾踐之志。
以複曆劫生死之仇。
正不必二十年之功也。
以彼為之在人。
而此為之在我。
既為之在我。
又何憚而不為耶。
又。
承示當此逆境。
大得受用。
極為歡喜。
大段于逆境中。
得大受用。
皆大丈夫之能事。
特家常過活耳。
無甚奇特處。
隻是日用現前。
順境熟習慣便處。
不覺發現。
被他瞞過。
此處為難耳。
且如目前。
無論大小不如意事。
此逆境也。
觸着便怒。
即被他觸動。
動則有苦。
便不受用。
此正是熟處難忘耳。
生死機關。
隻在此一轉處。
此處轉得過。
立地便是聖人。
若轉不過。
依然堕在煩惱窠窟裡。
此急流處。
一撥轉關棙子。
便是撥天關之力量。
非居士大力量人。
金剛心地。
斷難施展。
古人所謂佛法無多子。
正此謂也。
大概煩惱處。
得受用快活。
方為真受用耳。
居士生平煩惱極大。
而快活處亦大。
即今若能将煩惱窠窟。
一椎打得粉碎。
全身跳入快活場中。
回視百劫千生。
習氣影子。
一口唾盡。
此真是天上天下。
第一自在沒量大快活人也。
居士能以此為孟浪否乎。
今日完滿道場。
目前無量快活事。
恨不得與居士共之。
聊以此報平安耳。
又。
貧道此萬裡之行。
仰仗諸佛慈力。
聖主弘恩。
坐此瘴鄉。
得了此一段大事。
真百千萬億劫。
最上因緣也。
惟念居士。
與貧道同此甘苦。
豈不能同此法味乎。
諺雲。
日出事還生。
塵海茫茫。
終無究竟。
得偷閑處且偷閑。
念此丈夫之軀。
撐拄乾坤。
除卻世閑事。
更有出世閑無窮樂地。
豈可以目前幻化。
世閑妄想。
便為究竟乎。
居士别來二載。
想于看破處。
腳跟一步。
必能漸入佳境矣。
居士金剛心中一咳唾耳。
何如。
與湯海若祠部 長幹一别。
眨眼十年。
舍利身光。
居然在目。
即種種幻化之緣。
皆屬空華佛事耳。
山僧坐此瘴鄉。
賴三寶真慈攝受之力。
無諸煩惱。
且以法緣消磨歲月。
刁鬥不異折腳铛耳。
無奈曆生文言習氣。
橫發于無事甲裡。
千日之期。
除奔走行伍供役之暇。
諸著述。
不下數十萬言。
雖無補于至道。
聊見區區一念孤光。
不昧于羅刹鬼國耳。
諒知我者。
不以此為迂也。
與劉存赤 吾人多生積劫。
五欲淤泥。
七情業火。
深而且熾。
豪傑之士。
靡不為其陷溺燒煮。
求一念回心。
了不可得。
況望其生遠離心。
求出苦道。
專念栖心于淨土乎。
此又不獨蓮出淤泥。
而又根從火發也。
何喜如之。
吾人欲出生死者。
要知生死之根。
欲求淨土之本。
殊不知淨土之本。
即生死之根也。
是在此心一念轉變之閑。
不遺餘力耳。
願公谛于日用現前境界。
妻子團圞之際。
朋友交接之閑。
義利交攻之處。
喜怒未發之前。
預先着眼觑定。
真真實實。
谛谛當當。
要見如何是生死根。
即當極力拔之。
然而吾心本淨。
其所以穢濁者。
實此根株之弊垢也。
苟能力拔其根。
則淨土不求至而自至矣。
所謂一根既返原。
六根成解脫者。
正此謂也。
若于根本一念觑透。
則日用頭頭。
無非解脫之場。
盡歸極樂之境。
斯實身雖未到蓮華内。
先送心歸極樂天矣。
與鄭金吾 貧道下劣無似。
第一朽株耳。
昨者雷霆震驚時。
望者如傍劫火。
乃承座下。
橫放身心。
攘臂而援之。
種種方便救濟。
志在必生而後已。
不減長者之于火宅諸子也。
别來兀坐瘴鄉。
每生疲厭。
則興懷座下。
不覺頓增無量勇猛度生之願。
今蒙 聖恩。
所賜餘年。
即其所說之法。
所利之生。
皆出于座下之金剛心地。
行願無窮。
而功德亦無盡矣。
下劣走入瘴鄉。
瞬息千餘日。
愧有漏之因。
不足以酬無相之施。
願以法謝。
謹持近來所作佛事。
法言數種。
奉慰慈念。
以報知己。
更試省覽。
聊見空中鳥迹。
以尋道人行腳事。
不離車塵馬足閑也。
與何金吾 嘗憶古人白頭如新。
傾蓋如故。
與夫不言而道自存者有之。
至若當患難死生之際。
睇盼于缧绁桎梏。
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