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六

關燈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十六 侍 者  福 善 日錄 門 人  通 炯 編輯 嶺南弟子 劉起相 重校 書問 與周海門觀察 頭陀蒙以甘露見灑。

    清涼心骨。

    頓啟沉疴。

    此段因緣。

    實非淺淺。

    别後之懷。

    大似空生晏坐石室時。

    見法身不離心目間也。

    嘗謂個中事。

    須是個中人。

    嶺南法道久湮。

    幸得大悲手眼。

    一發揚之。

    使闡提之輩。

    頓發無上善根。

    比雖入室者希。

    而知有者衆。

    歸依者日益漸隹。

    如菩提樹下。

    與曹溪諸僧。

    最難調伏。

    近來回心信向者。

    蓋已十之二三矣。

    惟此一段真風。

    皆從大光明藏中流出。

    足證居士此番宦遊。

    實是龍天推出。

    乘大願輪而行也。

    曹溪志今始刻完。

    幸垂一語。

    置之篇首。

    發揮六祖光明。

    點開人天眼目。

    庶不負此嘉會也。

     又。

     柯孝廉于五月省中相見。

    如再生人。

    此君根性猛利。

    能于憂愁疾病關頭。

    頓然打破生死窠窟。

    真豪傑士。

    憶居士雲。

    人人皆上根。

    第無大爐鞴耳。

    此君非座下。

    何能一開發如此。

    非上根又何能猛勇如此。

    将來海表。

    正法命脈。

    實賴此君。

    願佛力加持以色力康強。

    不患不如古人。

    山野年來說法。

    如與木人聽。

    方外弟子中。

    近得一二人。

    稍可鉗錘。

    俗谛中一時信向。

    而真履實踐者。

    獨順德馮生昌曆。

    此子少年。

    靈根頗深。

    鄉黨一時歸重。

    無問老少。

    及門者鹹師事之。

    其真誠動物。

    故孚教如此。

    觀此子決志。

    則将來不退。

    可起江門之續。

    斯蓋嶺表法道機緣。

    運轉之會也。

    近聞與陶石篑太史遊。

    此公冰雪心腸。

    非一世清淨戒中來。

    與山僧相會時。

    惜機緣未深耳。

    若得周旋。

    更大快事。

    屠長卿近與德園同志。

    亦當時導引。

    入此向上一路也。

    鄭昆崖中丞公。

    蓋真為生死人。

    近在林下。

    深知惬懷。

    第與山僧會時。

    此向上一竅。

    尚未開發。

    居士能以此事。

    委曲通問相慰。

    足荷慈悲不淺也。

    此中法緣漸開。

    弟子中受化之機。

    前書已具聞之。

    尚有二三未成熟者。

    傥天假之以三年。

    或稍有可成就者。

    足以不負此行。

    諸佛所護。

    如來所使。

    并法門知己所望耳。

     答任養弘觀察 此段工夫。

    隻在急流中。

    石火電光裡。

    手親眼快。

    方是大力量耳。

    承示此中。

    得大清涼安隐。

    便是頓證菩提之第一義也。

    第恐照力不堅。

    被他流轉而不覺知。

    若覺知。

    則雲散雨收。

    光風霁月。

    其樂自不可喻矣。

     與祝惺存觀察(名以豳) 我聞佛說。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憶昔奉教周旋。

    今則恍忽如夢。

    别後曹溪如命。

    種種皆如幻事。

    今則視之如泡。

    然妄想心中。

    但如影耳。

    惟大智觀之。

    豈外此耶。

    曹溪中興。

    一段因緣。

    秋毫皆出慈心三昧。

    即山野無量苦心。

    總皆悲願攝持。

    功雖未竟。

    而大概規模。

    聊為中興祖道一代事業。

    在山野固不足錄。

    惟尊慈一段護法光明。

    終不可泯。

    茲弟子輩。

    手錄一往實事。

    列為十款。

    敢乞法施為文。

    作金剛幢。

    當與六祖法身。

    相與無窮。

    實千載之下。

    中興一大事因緣。

    惟願出廣長舌。

    遍覆大千。

    令見聞者。

    普入大光明藏也。

     與丁右武大參(字覺非) 公與山野。

    此段因緣。

    固自大奇。

    海内識者。

    亦莫不稱奇。

    良由我輩。

    皆堕世出世閑二種知見。

    我慢大障。

    習氣種子。

    覆蔽本有智慧光明。

    公堕此故鍛羽中途。

    不展搏風之翼。

    山野堕此故法幢中折。

    不克振佛祖家聲。

    賴諸佛廣大真慈。

    不思議神力。

    同以迅疾法雷。

    而擊破之。

    彼此人事不同。

    而所遭爐鞴同。

    既而所投苦趣同。

    且竟以性命相依同。

    豈不欲出生死同。

    證菩提同耶。

    故共将一篾束之。

    一齊抛擲東洋大海。

    直欲吾輩。

    頓将曆劫粗浮習氣。

    人我是非。

    恩怨得失。

    種種垢濁。

    一洗殆盡耳。

    不然。

    何其同死同生。

    亦至于此耶。

    嘗謂此則公案。

    古人難調伏者。

    都用此一機。

    如昌黎東坡。

    吾門覺範諸老。

    皆是物也。

    若昌黎之固執。

    非大颠不化。

    東坡之我慢。

    非儋耳不消。

    覺範之見習。

    非瓊崖不泯。

    然此數公。

    陶冶皆同。

    而所遇不同。

    故不稱千古奇事。

    惟公固非昌黎。

    而山野竊不敢望崖颠老。

    山野雖有愧覺範。

    而公不讓東坡。

    即其今日因緣。

    大越前修。

    真千載一時。

    慶幸多矣。

    若公無禅喜見志。

    山僧無楞伽印心。

    仍循故道而歸。

    豈不負此良緣。

    有孤天造耶。

    所以同處經年。

    不敢以此向上一着。

    略露微芒者。

    以公之上根利器。

    自可一超直入。

    正如涅盤會上。

    廣額屠兒。

    放下屠刀。

    便作佛事。

    殊非區區者比。

    蓋入道因緣。

    固自有時節耳。

    不意遽爾言别。

    真念百劫難逢。

    今幸相值。

    豈肯輕易放過。

    故山野不自知固陋。

    而于風波之末。

    若冀承歡喜。

    一決死生。

    無三水之猛省。

    回淇之堅誓。

    山野定不舍跬步。

    必追至曹溪原頭。

    水窮山盡。

    大休大歇而後已也。

    所以然者。

    惟公以菩薩信山野之心。

    以骨肉待山野之身。

    海内知己。

    皆以出世奇公與山野之遇。

    苟山野不以此段大事因緣。

    剜心摘膽以呈公。

    又何以慰知己之望。

    報公非常之愛哉。

    公不以荷擔如來。

    為己躬真切事。

    亦非所以愛山野酬知己也。

    此段工夫。

    萬萬不難。

    惟公真心本體。

    般若光明。

    堂堂獨露。

    所以胸包星象。

    氣蓋乾坤。

    直以粗浮嗔慢習氣。

    時時發現。

    自障妙明。

    故吐盡肝膽。

    而人或不見信。

    費盡慈悲。

    而人或不知感。

    公谛思此外。

    更有何事愧于人哉。

    吾佛有言。

    一念嗔心起。

    百萬障門開。

    此普賢菩薩利生之大忌。

    以嗔與慈悲。

    不兩立耳。

    唯今但願消得一分習氣。

    便露十分光明。

    除得一分嗔慢。

    便立百分功德。

    古人所謂不用求真。

    惟須息見。

    又雲。

    不必别求。

    放下便是。

    又雲。

    看得破。

    佛也做。

    永嘉雲。

    從他謗。

    任地非。

    把火燒天徒自疲。

    我聞恰似飲甘露。

    消融頓入不思議。

    于此足見。

    古人無他長。

    隻是肯将胸中不可人意的事。

    一齊放得下。

    隻是人所不堪忍處。

    自己忍得過。

    始也生忍。

    若忍至無生。

    則頓登佛地。

    又有何微妙伎倆。

    以塗人之耳目哉。

    前曾有聯雲。

    念頭起處即看破。

    事未至時莫妄生。

    此言雖小。

    可以喻大。

    此後願公。

    第一入忍辱法門。

    做省心工夫。

    作放下事業。

    回視從前半生行腳。

    都是夢事。

    一口吐盡。

    不留絲毫。

    赤力力[跳-兆+孛]跳。

    打起精神。

    踢翻窠窟。

    揭出斬新日月。

    别立生涯。

    如此方始是大丈夫。

    蓋天蓋地。

    不負生平之氣象。

    自有天龍拱手。

    魍魉潛蹤。

    此正修天爵。

    則人爵自至。

    以此較之。

    虛浮想相。

    與作真實不朽之功德者。

    蓋霄壤矣。

    如是可名覺非居士。

    孟浪極此。

    高明以為何如。

    傥知己不以為欺。

    則芝蘭不足比其契。

    金石不足方其盟。

    是乃金剛種子。

    曆劫不磨。

    願與公生生世世。

    同為出世津梁。

    共作慈悲眷屬。

    度盡衆生。

    而不相舍離也。

    山野今日之言。

    方畢露肝膽。

    痛絕常情。

    出世之盟。

    訂之于此。

    若果見信。

    乞将從前與公劄子。

    一火燒盡。

    不餘一字。

    則百念成灰。

    請從今以去。

    凡與公書。

    非藥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