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假借藥石。
榮衛四大者。
以四大幻物。
元其家具耳。
讀法言。
霜雪凜凜松柏姿也。
但雪解而松柏振色。
此不假陽春而發越乎。
但願座下陽春滿屋。
則使草木皆春矣。
是大有望座下為法門重者。
故敢忉忉如此。
又。
别來忽忽四年矣。
誠萬裡寸心。
千秋一日也。
所幸發日白。
而心日赤。
形日化而念日消。
昔聞大火所燒時。
我此土安隐。
今見老胡。
真不吾欺也。
自入瘴鄉。
不數日。
即念楞伽為寝食。
烈焰毒霧中。
有此家具。
真水清珠。
令此身心。
如火浣布爾。
每坐菩提樹下。
深念老胡。
攜此一枝種子。
航海而來。
幸得賣柴漢。
栽培灌溉。
令其扶疏。
蔭庇人天。
今二千年來。
無複為之料理者。
罪夫荷戈之暇。
即營其下。
侵晨理荒穢。
帶月荷鋤歸。
漸覺油然生意而發茂矣。
曹溪源頭扼塞。
乃複為疏。
浚其志。
有若幹言。
寄法眼照之。
足見罪夫此中不敢忘家業。
負至恩耳。
昔被遣之日。
紫柏老人在匡廬。
對三寶立願。
願誦法華百部。
以求加被。
今還着于本人。
因率諸弟子了願于穹廬。
誦持之餘。
為衆敷演。
标其大旨。
名曰擊節。
并持請正。
以見天涯火宅。
紅盔下生計耳。
一笑。
與交光法師 朽夫罪累。
為法門辱。
自知慚愧。
無地忏悔。
所幸諸知識力加被之緻。
得久活瘴鄉。
每思貌座。
萬指圍繞。
震海潮音。
作師子吼。
普警群迷。
聲光所及。
靡不蒙益。
況在法親有緣者乎。
頃大義回家山。
聞公尚駐錫中條。
必得瞻禮光相。
小刻數種。
奉塵慧目。
略見萬裡懷人之意。
傥蒙解脫。
尚期把臂于孤峰月下。
一笑長空。
洗此半生塵困耳。
與隐庵上人 吾佛以生死。
喻海喻河。
是則我居海濱。
公居河畔。
然海水無涯。
河流迅駛。
我已觀海十年于此。
未知公觀河幾時也。
每念令師逝而不返。
令人悲怆不已。
心喪三年。
又不知還念令師如區區否。
欲公念令師。
非欲公效俗情也。
乃欲公念生死如河耳。
仲尼有言。
逝者如斯。
不舍晝夜。
公将何憑截流而過。
其為我言之。
以慰懸懸也。
茲因便緻名香三種。
願以此熏足下信根耳。
此香一熏。
足下即汗流沾背。
是足以供十方諸佛矣。
海印以此望足下。
足下何以報我耶。
與靜修上人 承惠乃祖翁笠子。
精妙絕倫。
鄙人時時戴之如天。
雖居丈室。
亦常目在之也。
公戴乃祖物如鄙人乎。
吾曹去佛三千年。
即今日心存目注。
如觌面金容。
若存想不真。
依教不笃。
則非佛弟子。
公能三十年。
存想乃祖。
若我輩所以想世尊乎。
鄙人見佛易。
見公等難。
不是我身不能到人世。
即是公心不肯如海。
印以身心相離。
故難之耳。
人生浮脆。
流光迅速。
公能揮戈駐白日。
可許不懼無常虛死也。
悠悠笑談。
作何究竟。
惟深省之。
寄松谷師 聖人不出世。
萬古如長夜。
此語流布雖久。
證驗者希。
往不肖養疴窮谷。
每見毫光東照。
莫不皆從吾師眉間而發。
故使十方尋光而至者。
皆有所歸依。
即散花供養者。
盡成佛事。
然法門有此瑞相。
十方諸佛。
豈不共生歡喜贊歎。
今春不肖坐惡劫中。
衆苦音聲。
痛徹心府。
又聞吾師疲于津梁。
掉臂而去。
此之痛處着錐也。
私謂吾佛居舍衛國。
而城東老母不願見之。
後之具正令者。
謂此婆子有大人相。
今觀五濁惡世。
諸苦土中。
着一明眼人不得。
不肖亦謂此土衆生。
亦皆有大人相也。
言及至此。
吾師以為何如。
不肖業緣深重。
比又牽之。
入此鬧藍。
無奈狹劣之習不忘。
大菩提心未發。
然目前不見吾師。
而他方貧子。
堆集于長者之門。
無恃怙者。
正如衆星中無明月耳。
故十方暗冥。
豈獨佛祖無光。
實使覺場冷澹如此。
大地凝寒。
豈不凍殺法身耶。
令人悲酸不已。
豈直長夜之歎而已哉。
此心無地可寄。
但于吾師水月光中。
合掌作一贊歎耳。
遙觀明月山前。
光明石上。
對主山神衆說自證法門。
使聞之者聾。
見之者盲。
此吾師自性法樂。
定以此消磨日月。
破孤内耳。
與靜堂師 十年剛一見複交一臂而失之。
然此心月凄凄。
甯不挂于階前長松之下。
憶吾師每率諸弟子。
逍遙食息乎其間。
豈不為音詠之資。
禅定之病耶。
大師無縫塔想呈樣矣。
行實當誰為之。
成時幸以見寄。
别後有作。
惟願書紙百尺。
頓令入我海印之光。
作幻人之伴也。
與萬安上人 惟公為法門樞機。
荷負甚重。
乃乘夙願力。
實非淺鮮。
一自清涼别後。
朽夫雖妄生于人世。
亦未常忘情于公。
所憂非在公身。
而在公身所系耳。
非虛語也。
昨以大事因緣。
入舍衛一見公。
喜不自勝。
此心釋然冰解。
始知龍象遊行。
固不可以蹊徑量。
浣慰何言。
周旋月餘。
察公眉睫間煙霞之氣。
栩栩然有塵垢秕糠濁世之意。
語默炳炳乎三昧。
此乃公宿植靈根。
般若内熏之所發。
所欠外緣。
助顯向上第一義耳。
良可悲悼。
蓋吾人所賦。
獨靈于萬物者。
豈止口體安飽而已哉。
真大有富貴。
于富貴求之在我。
而不假于人者存焉。
即所喻如摩尼寶珠者。
是以吾佛世尊。
蚤見于此。
故不戀安富貴尊榮爾。
乃甘心寒岩。
以六年苦行。
博廣大之受用。
所以一睹明星。
即如在掌握。
吾人固有而不見。
故甘心馳逐。
以一息之危生。
博無量之苦惱。
所以才遇愛緣。
即棄如涕唾。
至若較其輕重。
不啻以隋侯之珠。
彈千仞之雀者比也。
公自視何如哉。
願公自重而保持之。
萬勿自輕自棄。
沉酣酖湎。
為親友所惜也。
朽夫自顧。
樗朽不材。
無敢旁景人世。
念與公見面之難。
且感高誼。
留意于朽夫者。
獨厚且重。
故敢以言為報耳。
流光難系。
日月欺人。
但願努力寸陰。
自重自愛。
與梅翁本師 弟子某。
自省罪原。
不通忏悔。
以自受身于父母。
受恩于 君。
受教于師。
受知于朋友。
受法于知識。
受食于檀越。
惟此恩德。
殒身以報。
未足以酬萬一。
拔毛以數其罪。
不能計其少分也。
即今投荒萬裡。
猶在蓋載之間。
而四事安居。
上賴 聖主。
下資檀越。
不緻饑窘流離者。
皆仗如來白毫光中。
一分功德也。
名雖罪鄉。
均沾造育。
此人間華報。
猶尚可逃。
恐地獄真因。
又何以免。
此某日夜所腐心者也。
别師以來。
忽忽四年。
雖坐戈戟場中。
未常一念忘其本事。
向于楞伽一卷。
句不能讀。
幸藉此地。
足可究心。
初至戍所。
坐屍陀林。
即安心觀照。
随以所得。
筆而記之。
不覺終軸。
今夏為衆敷宣一周。
其聞者亦無多舛。
自信頗不妄談。
即不敢以着書見志。
聊足為忏悔之資。
且見某于造次颠沛。
亦不敢忘佛事。
敬持一部。
上供師前。
以酬訓誨之恩。
願藏之房中。
以為子孫之寶。
且為異日之話柄也。
囑弟子語 子行矣。
善自寬。
毋以小害大。
毋以人廢言。
其言曉曉。
将以其信。
求其信果若我信。
子其勉之。
無順氣。
無恃志。
順氣傷。
恃志狂。
小不忍則亂大謀。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小事當懲。
細行當勤。
天命可畏。
聖言可尊。
定志凝神。
無以為易。
其心戰戰兢兢。
守口如瓶。
防意如城。
惟學日積。
惟德日新。
流俗已深。
上求友于古人。
君子防未然。
不處嫌疑間。
如鳥擇木。
似虎靠山。
世路最崎岖。
舉步宜艱難。
是以聖人。
生于憂患。
死于放逸。
切問近思。
博學笃志。
逢人若愚。
處世如寄。
無恃口。
無饬服恬澹寂寞。
身如虛舟。
心若空谷。
是信我信。
子其勉之。
與曉塵上人 足下踞天目之師子。
還記落掌懸崖。
撫松立雪之事乎。
想孤峰絕頂。
覓得古人行履處也。
傥持片雲。
不妨散我炎荒。
作甘露清熱惱耳。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十三
榮衛四大者。
以四大幻物。
元其家具耳。
讀法言。
霜雪凜凜松柏姿也。
但雪解而松柏振色。
此不假陽春而發越乎。
但願座下陽春滿屋。
則使草木皆春矣。
是大有望座下為法門重者。
故敢忉忉如此。
又。
别來忽忽四年矣。
誠萬裡寸心。
千秋一日也。
所幸發日白。
而心日赤。
形日化而念日消。
昔聞大火所燒時。
我此土安隐。
今見老胡。
真不吾欺也。
自入瘴鄉。
不數日。
即念楞伽為寝食。
烈焰毒霧中。
有此家具。
真水清珠。
令此身心。
如火浣布爾。
每坐菩提樹下。
深念老胡。
攜此一枝種子。
航海而來。
幸得賣柴漢。
栽培灌溉。
令其扶疏。
蔭庇人天。
今二千年來。
無複為之料理者。
罪夫荷戈之暇。
即營其下。
侵晨理荒穢。
帶月荷鋤歸。
漸覺油然生意而發茂矣。
曹溪源頭扼塞。
乃複為疏。
浚其志。
有若幹言。
寄法眼照之。
足見罪夫此中不敢忘家業。
負至恩耳。
昔被遣之日。
紫柏老人在匡廬。
對三寶立願。
願誦法華百部。
以求加被。
今還着于本人。
因率諸弟子了願于穹廬。
誦持之餘。
為衆敷演。
标其大旨。
名曰擊節。
并持請正。
以見天涯火宅。
紅盔下生計耳。
一笑。
與交光法師 朽夫罪累。
為法門辱。
自知慚愧。
無地忏悔。
所幸諸知識力加被之緻。
得久活瘴鄉。
每思貌座。
萬指圍繞。
震海潮音。
作師子吼。
普警群迷。
聲光所及。
靡不蒙益。
況在法親有緣者乎。
頃大義回家山。
聞公尚駐錫中條。
必得瞻禮光相。
小刻數種。
奉塵慧目。
略見萬裡懷人之意。
傥蒙解脫。
尚期把臂于孤峰月下。
一笑長空。
洗此半生塵困耳。
與隐庵上人 吾佛以生死。
喻海喻河。
是則我居海濱。
公居河畔。
然海水無涯。
河流迅駛。
我已觀海十年于此。
未知公觀河幾時也。
每念令師逝而不返。
令人悲怆不已。
心喪三年。
又不知還念令師如區區否。
欲公念令師。
非欲公效俗情也。
乃欲公念生死如河耳。
仲尼有言。
逝者如斯。
不舍晝夜。
公将何憑截流而過。
其為我言之。
以慰懸懸也。
茲因便緻名香三種。
願以此熏足下信根耳。
此香一熏。
足下即汗流沾背。
是足以供十方諸佛矣。
海印以此望足下。
足下何以報我耶。
與靜修上人 承惠乃祖翁笠子。
精妙絕倫。
鄙人時時戴之如天。
雖居丈室。
亦常目在之也。
公戴乃祖物如鄙人乎。
吾曹去佛三千年。
即今日心存目注。
如觌面金容。
若存想不真。
依教不笃。
則非佛弟子。
公能三十年。
存想乃祖。
若我輩所以想世尊乎。
鄙人見佛易。
見公等難。
不是我身不能到人世。
即是公心不肯如海。
印以身心相離。
故難之耳。
人生浮脆。
流光迅速。
公能揮戈駐白日。
可許不懼無常虛死也。
悠悠笑談。
作何究竟。
惟深省之。
寄松谷師 聖人不出世。
萬古如長夜。
此語流布雖久。
證驗者希。
往不肖養疴窮谷。
每見毫光東照。
莫不皆從吾師眉間而發。
故使十方尋光而至者。
皆有所歸依。
即散花供養者。
盡成佛事。
然法門有此瑞相。
十方諸佛。
豈不共生歡喜贊歎。
今春不肖坐惡劫中。
衆苦音聲。
痛徹心府。
又聞吾師疲于津梁。
掉臂而去。
此之痛處着錐也。
私謂吾佛居舍衛國。
而城東老母不願見之。
後之具正令者。
謂此婆子有大人相。
今觀五濁惡世。
諸苦土中。
着一明眼人不得。
不肖亦謂此土衆生。
亦皆有大人相也。
言及至此。
吾師以為何如。
不肖業緣深重。
比又牽之。
入此鬧藍。
無奈狹劣之習不忘。
大菩提心未發。
然目前不見吾師。
而他方貧子。
堆集于長者之門。
無恃怙者。
正如衆星中無明月耳。
故十方暗冥。
豈獨佛祖無光。
實使覺場冷澹如此。
大地凝寒。
豈不凍殺法身耶。
令人悲酸不已。
豈直長夜之歎而已哉。
此心無地可寄。
但于吾師水月光中。
合掌作一贊歎耳。
遙觀明月山前。
光明石上。
對主山神衆說自證法門。
使聞之者聾。
見之者盲。
此吾師自性法樂。
定以此消磨日月。
破孤内耳。
與靜堂師 十年剛一見複交一臂而失之。
然此心月凄凄。
甯不挂于階前長松之下。
憶吾師每率諸弟子。
逍遙食息乎其間。
豈不為音詠之資。
禅定之病耶。
大師無縫塔想呈樣矣。
行實當誰為之。
成時幸以見寄。
别後有作。
惟願書紙百尺。
頓令入我海印之光。
作幻人之伴也。
與萬安上人 惟公為法門樞機。
荷負甚重。
乃乘夙願力。
實非淺鮮。
一自清涼别後。
朽夫雖妄生于人世。
亦未常忘情于公。
所憂非在公身。
而在公身所系耳。
非虛語也。
昨以大事因緣。
入舍衛一見公。
喜不自勝。
此心釋然冰解。
始知龍象遊行。
固不可以蹊徑量。
浣慰何言。
周旋月餘。
察公眉睫間煙霞之氣。
栩栩然有塵垢秕糠濁世之意。
語默炳炳乎三昧。
此乃公宿植靈根。
般若内熏之所發。
所欠外緣。
助顯向上第一義耳。
良可悲悼。
蓋吾人所賦。
獨靈于萬物者。
豈止口體安飽而已哉。
真大有富貴。
于富貴求之在我。
而不假于人者存焉。
即所喻如摩尼寶珠者。
是以吾佛世尊。
蚤見于此。
故不戀安富貴尊榮爾。
乃甘心寒岩。
以六年苦行。
博廣大之受用。
所以一睹明星。
即如在掌握。
吾人固有而不見。
故甘心馳逐。
以一息之危生。
博無量之苦惱。
所以才遇愛緣。
即棄如涕唾。
至若較其輕重。
不啻以隋侯之珠。
彈千仞之雀者比也。
公自視何如哉。
願公自重而保持之。
萬勿自輕自棄。
沉酣酖湎。
為親友所惜也。
朽夫自顧。
樗朽不材。
無敢旁景人世。
念與公見面之難。
且感高誼。
留意于朽夫者。
獨厚且重。
故敢以言為報耳。
流光難系。
日月欺人。
但願努力寸陰。
自重自愛。
與梅翁本師 弟子某。
自省罪原。
不通忏悔。
以自受身于父母。
受恩于 君。
受教于師。
受知于朋友。
受法于知識。
受食于檀越。
惟此恩德。
殒身以報。
未足以酬萬一。
拔毛以數其罪。
不能計其少分也。
即今投荒萬裡。
猶在蓋載之間。
而四事安居。
上賴 聖主。
下資檀越。
不緻饑窘流離者。
皆仗如來白毫光中。
一分功德也。
名雖罪鄉。
均沾造育。
此人間華報。
猶尚可逃。
恐地獄真因。
又何以免。
此某日夜所腐心者也。
别師以來。
忽忽四年。
雖坐戈戟場中。
未常一念忘其本事。
向于楞伽一卷。
句不能讀。
幸藉此地。
足可究心。
初至戍所。
坐屍陀林。
即安心觀照。
随以所得。
筆而記之。
不覺終軸。
今夏為衆敷宣一周。
其聞者亦無多舛。
自信頗不妄談。
即不敢以着書見志。
聊足為忏悔之資。
且見某于造次颠沛。
亦不敢忘佛事。
敬持一部。
上供師前。
以酬訓誨之恩。
願藏之房中。
以為子孫之寶。
且為異日之話柄也。
囑弟子語 子行矣。
善自寬。
毋以小害大。
毋以人廢言。
其言曉曉。
将以其信。
求其信果若我信。
子其勉之。
無順氣。
無恃志。
順氣傷。
恃志狂。
小不忍則亂大謀。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小事當懲。
細行當勤。
天命可畏。
聖言可尊。
定志凝神。
無以為易。
其心戰戰兢兢。
守口如瓶。
防意如城。
惟學日積。
惟德日新。
流俗已深。
上求友于古人。
君子防未然。
不處嫌疑間。
如鳥擇木。
似虎靠山。
世路最崎岖。
舉步宜艱難。
是以聖人。
生于憂患。
死于放逸。
切問近思。
博學笃志。
逢人若愚。
處世如寄。
無恃口。
無饬服恬澹寂寞。
身如虛舟。
心若空谷。
是信我信。
子其勉之。
與曉塵上人 足下踞天目之師子。
還記落掌懸崖。
撫松立雪之事乎。
想孤峰絕頂。
覓得古人行履處也。
傥持片雲。
不妨散我炎荒。
作甘露清熱惱耳。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