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已殒。
無複人間。
妙師撒手而歸。
光前絕後。
可無遺憾。
即今人天眼目。
惟師獨立光明幢耳。
傥有餘年。
仰仗法力。
得遂一晤之緣。
以畢此生。
實為厚幸。
若機緣不偶。
殆将不久人世。
即為永訣。
是有望于龍華三會耳。
颛愚有志納子。
可惜而有斯疾。
傥可得瘳。
亦座下之白眉也。
近刻三種。
寄請印正。
但老子一書。
古無善解。
苦心十五年。
似可為後學發蒙。
其金剛決疑。
法華品節。
傥有當心。
幸命流通。
亦法施也。
興雪浪恩兄 前歲侍者南來。
手教諄切。
誨弟以法門為重。
弟鈍根下劣。
向耽枯寂。
日沈孤陋。
雖一念生死之心耿耿不昧。
第習染深厚。
不能頓契無生。
上友古人。
中心慚愧。
有負初志。
比見法門寥落。
若吾輩天然兄弟。
尚參商一方。
不能時複促膝究心。
鼓簧斯道。
況悠悠者乎。
弟自奉教以來。
利他之心。
亦漸開發。
惟時自忖。
宗欠明悟。
教未精研。
且末學膚受。
貴耳賤目。
取信不易。
移風易俗之懷。
似難頓伸。
居常深思吾佛立教。
以三學為宗。
弟每見後學。
如兄所雲最難樹立者。
多不揣其本。
即一二根性稍利。
又為狂魔所附。
以至慢法輕師。
至于身心略無檢束。
根本不堅。
又安望其枝葉榮茂乎。
此正吾兄所謂千人之中。
無一二可語者。
惟此未嘗不涕下也。
弟奉吾兄大教。
業二十年。
今春始強勉開堂。
照常為衆講演。
開堂之初。
第一瓣香。
先供養本師守愚大和尚。
弟每念剃染之初。
即濫膺華嚴法席。
猥辱先師法愛。
不減于兄。
但弟之所以報先師者。
萬無一也。
曾憶昔年弟初行腳時。
與兄别于雪浪。
嘗叩吾兄志向所在。
且雲。
待老師百年後。
為立一碑建一塔。
以酬法乳。
足了生平。
此其本願。
其它一切可任緣無礙。
斯言猶在耳。
弟明記于心。
亦時複以此舉似知己者。
但不知吾兄此願業已酬否。
切念與兄年登知命。
幻化如斯。
即未死之年。
亦漸趨衰老。
縱利生之願未艾。
而涉世之念已灰。
此時若置勝緣。
不但泯先師之德。
抑且減法門之光。
使後學無憑。
不知所自。
源遠流長。
古德所重。
家聲不播。
昔賢所恥。
若吾輩兄弟。
并名宇宙。
苟寥寥如此。
況其它乎。
願吾兄及時努力。
謹薄具名香一炷。
石資若幹。
以為先登。
即兄不奈緣。
恐建塔為艱。
若刻一八楞方幢。
更見古雅。
其文不必假手于他。
願吾兄親操。
是所至望。
又。
弟不肖。
罪戾無狀。
取辱法門。
為師友憂。
大負慚愧。
先心拟過家山。
将布五體。
仰藉慈力攝受。
作忏罪羯磨。
辱吾師兄暫出那伽。
移步江上。
憐而教之。
使飽餐甘露。
頓覺五内清涼。
身心俱化。
罪福皆空。
此善财南遊。
所以從大塔廟前為初步也。
别後于新正六日。
抵同江。
鄒南老迎于鐵佛庵中。
首出吾兄手書諸祖機緣卷。
展之光明赫昱。
照耀心目。
跋語縱橫殺活。
俨然據坐揮塵。
鄒君寶此。
即法身常作庵中主也。
鄒君根最猛利。
幸與弟夙緣有在。
一語投機。
盡翻前案。
誓将迎吾兄演化西江。
大為開導。
此蓋渠信心肝膽。
傥有問至。
兄當善調伏。
使其增崇正信。
作成佛真種。
因緣不淺。
經廬陵會王塘老。
所養甚佳。
其信向淨土精專。
觀其立言。
似非本指耳。
二月三日度庾嶺。
六日遊南華禮六祖。
睹其山川形勢絕勝。
無怪其千七百人。
從此流出。
吾徒不可不一瞻依也。
十九日抵廣州。
訪陳夷山。
已作故物。
始聞歐倫老尚在。
及将買舟造其舍。
則報雲化去三月矣。
遐方失二知己。
良可悲悼。
向傳南海生機繁衍。
風氣淳厚。
今則涼薄太甚。
值歲饑異常。
米谷湧貴。
民不聊生。
從去秋七月。
至今不雨。
野無農夫。
戶有盜賊。
而雷陽尤甚。
會城到戍所路經千五百裡。
雷地已兇三年。
民物凋殘。
今複瘴疠大作。
死傷過半。
道路枕藉。
悲慘徹心。
季春炎蒸猶如流火。
弟私謂初心。
不以道緣。
不知朔雪之寒。
今非業力。
安知炎方之熱。
世态二途。
弟已極盡。
然非彼不足以破此也。
弟至即從行伍。
寄身古寺。
宛是頭陀。
荷戟轅門。
居然馬卒。
始知幻技兒。
幻出種種相耳。
且死生患難。
弟心何所不安。
但念與兄多劫親因。
今幸再值。
以未盡宿緣。
第恐沉淪瘴海。
永隔修途。
傥岐路過逢。
安得如今若昔。
諒吾兄智光圓照。
必以平等慈力而攝受之。
定不舍此業幻衆生。
為罪垢耳。
其它複何所雲。
慨斯末法。
念報佛恩。
願兄努力為法。
自重自愛。
又。
自江幹一宿。
蒙以甘露見灑。
即走入瘴鄉。
皆藉以驅炎蒸。
消熱惱耳。
吾兄惠我三昧何深也。
弟生平于大法緣薄。
幼而無聞老無所知。
頃于荷戈之暇。
力究楞伽。
筆之成記。
将以此謝謗法之愆。
弟恃孤陋之見。
既不蹈襲陳言。
又未及請正法眼。
竟為好事災木。
可謂驷不及舌矣。
敬專侍者。
持請印正。
不識就中果有少分相應否。
傥于性海掠一滴之味。
真空通芥孔之光。
差不負此平生。
亦不累及法座。
若一言無當。
即為付之水火。
決不敢以此博虛名。
增業種。
自蔽妙明。
更障後人眼目也。
慨此末法。
正因者希。
弟幸與兄。
同生斯世。
同履一門。
苟于此法。
印可其心。
弟即不敢稱摩耶同胞。
适足以結兜率共座之緣耳。
與少林無言宗師 伏念祖庭秋晚。
舉目寥寥。
可為垂涕者。
非一端也。
幸座下乘願而來。
鼎力荷擔。
正當揮戈駐日之時。
去秋天假良緣。
聚首王城。
一語而别。
及歸卧海上。
以觀世相若此。
諸念皆灰。
無複興起度生事業。
惟兀兀空山。
與諸幻衆。
種田博飯。
以消磨白日。
送餘年耳。
比來風聞法雨普潤。
四衆雲臻。
想雷電之機。
将破重昏而啟群蒙也。
痛念世道交衰。
人多薄信。
一概不以根本為懷。
且心器不淨。
又安可以注甘露。
瘳大病乎。
惟願座下深思顧命之言。
廣闡最初之制。
使初機之士。
追風受勒。
大步随鈎。
然後播真風于性天。
撤迷雲于蘊谷。
特本分尋常輕車熟路耳。
狂愚之言。
高明以為何若。
與愚庵法師 佛說四十裡外。
不聞法者。
堕慢法罪。
鄙人知法座咫尺。
而不親聽聞。
亦堕此罪。
非本心也。
蓋為障障此緣耳。
昨承枉過。
一見甚喜。
既而且悲。
座下過苦如此。
然精進堅确。
固乃弘法者前旄。
而棄本取末。
亦不智之第一也。
蓋身為道本。
重為輕根。
而座下以一食之故。
欲損生。
為衆苦形以博名。
殊不智之甚。
此正不知輕重者耶。
古人有一念純真。
日用鬥金非分外。
座下見解如此。
豈自不安于純真耶。
維摩道。
于食等者。
于法亦等。
此語座下把作不偏衆為等之耶。
若以不偏衆平等。
至若供養我者。
不名福田。
此又何謂也。
永嘉謂幻化空身即法身。
座下今自損法身。
虧慧命。
可稱知法者乎。
不知法而說法。
将何以模範人天。
用規來學乎。
有意不偏者。
謂曹山之不受食耳。
若以座下而觀。
假如曹山之語。
将欲奉行者。
豈将與夷齊同貫。
而後為得耶。
可笑座下。
說法不知法。
為己不為人。
知輕不知重。
計亡不計存。
是皆颠倒見耳。
鄙人此謂。
大似雪上加霜。
今奉世資若幹。
為座下開齋之需。
座下若不食。
當不與之厮面矣。
且不及親往。
特遣如珊代為禮三匝。
勸轉法輪也。
又。
鄙人以苦言慰座下者。
以重法情深故也。
悲此末法寥寥。
舉目無親。
幸賴座下。
懷揮戈駐日之心。
嘉歎不容己。
但此中凄惋處。
非常情可知。
乃鄙人慣曾為旅偏憐客耳。
念座下以二施之力。
一肩荷擔。
日月無常。
色力有限。
第恐精神不足。
則法喜不充。
将何以飽饫人天哉。
身為法本。
此非浪語。
心知座下就裡密意。
正不在言。
至若幻化門頭。
亦借色力勇健。
為增上緣耳。
古人未有不
無複人間。
妙師撒手而歸。
光前絕後。
可無遺憾。
即今人天眼目。
惟師獨立光明幢耳。
傥有餘年。
仰仗法力。
得遂一晤之緣。
以畢此生。
實為厚幸。
若機緣不偶。
殆将不久人世。
即為永訣。
是有望于龍華三會耳。
颛愚有志納子。
可惜而有斯疾。
傥可得瘳。
亦座下之白眉也。
近刻三種。
寄請印正。
但老子一書。
古無善解。
苦心十五年。
似可為後學發蒙。
其金剛決疑。
法華品節。
傥有當心。
幸命流通。
亦法施也。
興雪浪恩兄 前歲侍者南來。
手教諄切。
誨弟以法門為重。
弟鈍根下劣。
向耽枯寂。
日沈孤陋。
雖一念生死之心耿耿不昧。
第習染深厚。
不能頓契無生。
上友古人。
中心慚愧。
有負初志。
比見法門寥落。
若吾輩天然兄弟。
尚參商一方。
不能時複促膝究心。
鼓簧斯道。
況悠悠者乎。
弟自奉教以來。
利他之心。
亦漸開發。
惟時自忖。
宗欠明悟。
教未精研。
且末學膚受。
貴耳賤目。
取信不易。
移風易俗之懷。
似難頓伸。
居常深思吾佛立教。
以三學為宗。
弟每見後學。
如兄所雲最難樹立者。
多不揣其本。
即一二根性稍利。
又為狂魔所附。
以至慢法輕師。
至于身心略無檢束。
根本不堅。
又安望其枝葉榮茂乎。
此正吾兄所謂千人之中。
無一二可語者。
惟此未嘗不涕下也。
弟奉吾兄大教。
業二十年。
今春始強勉開堂。
照常為衆講演。
開堂之初。
第一瓣香。
先供養本師守愚大和尚。
弟每念剃染之初。
即濫膺華嚴法席。
猥辱先師法愛。
不減于兄。
但弟之所以報先師者。
萬無一也。
曾憶昔年弟初行腳時。
與兄别于雪浪。
嘗叩吾兄志向所在。
且雲。
待老師百年後。
為立一碑建一塔。
以酬法乳。
足了生平。
此其本願。
其它一切可任緣無礙。
斯言猶在耳。
弟明記于心。
亦時複以此舉似知己者。
但不知吾兄此願業已酬否。
切念與兄年登知命。
幻化如斯。
即未死之年。
亦漸趨衰老。
縱利生之願未艾。
而涉世之念已灰。
此時若置勝緣。
不但泯先師之德。
抑且減法門之光。
使後學無憑。
不知所自。
源遠流長。
古德所重。
家聲不播。
昔賢所恥。
若吾輩兄弟。
并名宇宙。
苟寥寥如此。
況其它乎。
願吾兄及時努力。
謹薄具名香一炷。
石資若幹。
以為先登。
即兄不奈緣。
恐建塔為艱。
若刻一八楞方幢。
更見古雅。
其文不必假手于他。
願吾兄親操。
是所至望。
又。
弟不肖。
罪戾無狀。
取辱法門。
為師友憂。
大負慚愧。
先心拟過家山。
将布五體。
仰藉慈力攝受。
作忏罪羯磨。
辱吾師兄暫出那伽。
移步江上。
憐而教之。
使飽餐甘露。
頓覺五内清涼。
身心俱化。
罪福皆空。
此善财南遊。
所以從大塔廟前為初步也。
别後于新正六日。
抵同江。
鄒南老迎于鐵佛庵中。
首出吾兄手書諸祖機緣卷。
展之光明赫昱。
照耀心目。
跋語縱橫殺活。
俨然據坐揮塵。
鄒君寶此。
即法身常作庵中主也。
鄒君根最猛利。
幸與弟夙緣有在。
一語投機。
盡翻前案。
誓将迎吾兄演化西江。
大為開導。
此蓋渠信心肝膽。
傥有問至。
兄當善調伏。
使其增崇正信。
作成佛真種。
因緣不淺。
經廬陵會王塘老。
所養甚佳。
其信向淨土精專。
觀其立言。
似非本指耳。
二月三日度庾嶺。
六日遊南華禮六祖。
睹其山川形勢絕勝。
無怪其千七百人。
從此流出。
吾徒不可不一瞻依也。
十九日抵廣州。
訪陳夷山。
已作故物。
始聞歐倫老尚在。
及将買舟造其舍。
則報雲化去三月矣。
遐方失二知己。
良可悲悼。
向傳南海生機繁衍。
風氣淳厚。
今則涼薄太甚。
值歲饑異常。
米谷湧貴。
民不聊生。
從去秋七月。
至今不雨。
野無農夫。
戶有盜賊。
而雷陽尤甚。
會城到戍所路經千五百裡。
雷地已兇三年。
民物凋殘。
今複瘴疠大作。
死傷過半。
道路枕藉。
悲慘徹心。
季春炎蒸猶如流火。
弟私謂初心。
不以道緣。
不知朔雪之寒。
今非業力。
安知炎方之熱。
世态二途。
弟已極盡。
然非彼不足以破此也。
弟至即從行伍。
寄身古寺。
宛是頭陀。
荷戟轅門。
居然馬卒。
始知幻技兒。
幻出種種相耳。
且死生患難。
弟心何所不安。
但念與兄多劫親因。
今幸再值。
以未盡宿緣。
第恐沉淪瘴海。
永隔修途。
傥岐路過逢。
安得如今若昔。
諒吾兄智光圓照。
必以平等慈力而攝受之。
定不舍此業幻衆生。
為罪垢耳。
其它複何所雲。
慨斯末法。
念報佛恩。
願兄努力為法。
自重自愛。
又。
自江幹一宿。
蒙以甘露見灑。
即走入瘴鄉。
皆藉以驅炎蒸。
消熱惱耳。
吾兄惠我三昧何深也。
弟生平于大法緣薄。
幼而無聞老無所知。
頃于荷戈之暇。
力究楞伽。
筆之成記。
将以此謝謗法之愆。
弟恃孤陋之見。
既不蹈襲陳言。
又未及請正法眼。
竟為好事災木。
可謂驷不及舌矣。
敬專侍者。
持請印正。
不識就中果有少分相應否。
傥于性海掠一滴之味。
真空通芥孔之光。
差不負此平生。
亦不累及法座。
若一言無當。
即為付之水火。
決不敢以此博虛名。
增業種。
自蔽妙明。
更障後人眼目也。
慨此末法。
正因者希。
弟幸與兄。
同生斯世。
同履一門。
苟于此法。
印可其心。
弟即不敢稱摩耶同胞。
适足以結兜率共座之緣耳。
與少林無言宗師 伏念祖庭秋晚。
舉目寥寥。
可為垂涕者。
非一端也。
幸座下乘願而來。
鼎力荷擔。
正當揮戈駐日之時。
去秋天假良緣。
聚首王城。
一語而别。
及歸卧海上。
以觀世相若此。
諸念皆灰。
無複興起度生事業。
惟兀兀空山。
與諸幻衆。
種田博飯。
以消磨白日。
送餘年耳。
比來風聞法雨普潤。
四衆雲臻。
想雷電之機。
将破重昏而啟群蒙也。
痛念世道交衰。
人多薄信。
一概不以根本為懷。
且心器不淨。
又安可以注甘露。
瘳大病乎。
惟願座下深思顧命之言。
廣闡最初之制。
使初機之士。
追風受勒。
大步随鈎。
然後播真風于性天。
撤迷雲于蘊谷。
特本分尋常輕車熟路耳。
狂愚之言。
高明以為何若。
與愚庵法師 佛說四十裡外。
不聞法者。
堕慢法罪。
鄙人知法座咫尺。
而不親聽聞。
亦堕此罪。
非本心也。
蓋為障障此緣耳。
昨承枉過。
一見甚喜。
既而且悲。
座下過苦如此。
然精進堅确。
固乃弘法者前旄。
而棄本取末。
亦不智之第一也。
蓋身為道本。
重為輕根。
而座下以一食之故。
欲損生。
為衆苦形以博名。
殊不智之甚。
此正不知輕重者耶。
古人有一念純真。
日用鬥金非分外。
座下見解如此。
豈自不安于純真耶。
維摩道。
于食等者。
于法亦等。
此語座下把作不偏衆為等之耶。
若以不偏衆平等。
至若供養我者。
不名福田。
此又何謂也。
永嘉謂幻化空身即法身。
座下今自損法身。
虧慧命。
可稱知法者乎。
不知法而說法。
将何以模範人天。
用規來學乎。
有意不偏者。
謂曹山之不受食耳。
若以座下而觀。
假如曹山之語。
将欲奉行者。
豈将與夷齊同貫。
而後為得耶。
可笑座下。
說法不知法。
為己不為人。
知輕不知重。
計亡不計存。
是皆颠倒見耳。
鄙人此謂。
大似雪上加霜。
今奉世資若幹。
為座下開齋之需。
座下若不食。
當不與之厮面矣。
且不及親往。
特遣如珊代為禮三匝。
勸轉法輪也。
又。
鄙人以苦言慰座下者。
以重法情深故也。
悲此末法寥寥。
舉目無親。
幸賴座下。
懷揮戈駐日之心。
嘉歎不容己。
但此中凄惋處。
非常情可知。
乃鄙人慣曾為旅偏憐客耳。
念座下以二施之力。
一肩荷擔。
日月無常。
色力有限。
第恐精神不足。
則法喜不充。
将何以飽饫人天哉。
身為法本。
此非浪語。
心知座下就裡密意。
正不在言。
至若幻化門頭。
亦借色力勇健。
為增上緣耳。
古人未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