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流布也。
适接法意。
不覺歡喜絕倒。
瞻金剛塔。
如對法身。
讀諸祖贊。
如聽梵響。
啜陽羨春茶。
如灌醍醐。
念此瘴鄉。
何緣得此。
普令見聞随喜獲益。
大義重來。
此亦僧中程嬰也。
此子信根原深。
第習氣不淺。
今幸撇來。
亦大損減。
又荷師法力攝持。
即此可望上進。
覺音此來。
大為抖擻胸中。
頗有樂地。
惜乎志有餘而力不足。
亦不負此生。
可作金剛種子。
再出頭來。
必不負善知識因地也。
渠聞師在匡廬。
函欲一見。
遂遣先歸以報。
計大義入夏可至。
至時又當委悉。
又。
前大義來接法音。
歡喜無量。
知動定如宜。
甚慰遠懷。
比來為曹溪因緣。
想聞之必大撫掌。
先心尚欲令義郎自燕而晉。
及臨行。
念其二十年來。
跉跰他方。
今其師物故。
已二載餘。
甯忍不拈瓣香撮培土乎。
因是遂立促還家山。
由楚而歸。
不及布體座下。
今夏幻軀幸無大病。
第為荔枝魔發。
遍體疥瘍。
又為假曹溪粥飯僧魔。
妄作鬼祟。
是故養病蘧廬。
此時正欲入山。
且幸某公發大道心。
願作檀越。
第其人清澹如水。
志大力微。
師能以無作妙力。
遙伸右手。
過百一十城。
豎此金剛幢乎。
不知上方佛土。
寶威德如來。
何日為衆生說法。
令我遙聞謦咳彈指之聲也。
新歲三得中甫問。
慰安情至。
深感道義同體。
知應微車。
計秋中可抵薊門。
侍座下耳。
粵孝廉馮生昌曆。
乃此中弟子上首。
近書來雲。
已入丈室。
何幸如之。
第不知此子去就何如。
傥在都門。
願時時拔濟。
知二護法。
大着勇猛力。
必緻感應。
但聽時節因緣耳。
又。
堪忍土中事。
種種幻化。
正宜法眼視之耳。
若入鹙子之目。
亦未免作淨穢見也。
昨永順持法音來。
知杖錫有靈嶽之行。
回書徑往報之矣。
旃檀如來因緣。
已悉前問。
蓋佛神力不假于他也。
持去楞伽筆記。
奉入慧目。
以作法供養。
某下劣。
深知此一段大事因緣。
皆如來所遣。
聖恩所賜。
即此可為報恩地。
但願此法普遍微塵刹土。
一切見聞。
同入自心現量。
即不慧委填溝壑。
則此生千足萬足。
夫複何憾。
第不審就中有少分相應否。
願大施金篦。
披刮翳膜。
其幸不在區區耳。
又。
春三月。
促覺音負病歸。
是時尚想紫柏。
與五老争雄。
遣八行往訊。
忽順禅人持秃筆字來。
則知已拖泥帶水。
向萬裡無寸草處去也。
笑老癡為底事。
如此忙碌碌耶。
昨有人說長安路上。
有個沒料理漢。
竊官家一壞土。
捏作丈六金身。
令無量人生颠倒想。
複将丈六金身。
撇向十字路上。
令往來驢馬踐蹋。
若紫柏老癡過此。
又作麼生耶。
嘗憶老趙州。
将一莖草。
作丈六金身。
老雷陽。
則将丈六金身。
作一莖草。
此個公案。
是同是别。
知在萬仞峰頭。
必發一笑。
老紅盔。
近來毒氣熏得。
耳聾眼花。
鼻塞咽悶。
不知何時。
向白銀界裡翻身。
一吐此惡習也。
又。
紅盔去紫柏萬裡。
時聞說法音聲。
在鼓鼙刁鬥間。
如塗毒入耳。
轉令瘴煙毒霧。
化作甘露。
日夜飽餐。
故當死不死。
更見缽沿蚊蚋。
貪涎流溢大千。
何時三災火起。
燒為煨燼。
毗藍飏去。
光音霪雨。
一洗劫灰。
淨盡無餘也。
曹溪舊稱西天寶林。
比為魔宮鬼堀。
可笑紫柏老人。
神力不大。
暫求一宿不能安。
今天遣紅盔。
特來灑埽。
八年之内。
極盡神力。
一洗殆盡。
魔黨盡驅。
今将化穢邦而成淨土。
變業海以作蓮池。
老盧埋沒千年。
今日始得轉身吐氣将來。
絕後再蘇。
頓見光明赫奕。
但閣門堅閉。
不能頓現無量莊嚴佛土。
隻待文殊遙伸右手。
過一百一十餘城。
聊藉彈指之功。
便見重重無盡境界。
假使十方世界。
一一善财。
如佛刹微塵數衆生參禮時。
可使一一頓入毗盧法界也。
此蓋老紅盔槍頭上佛事。
旗竽下工夫。
較老紫柏。
端居淨土。
坐蓮花中。
吐廣長舌。
為諸化身大士。
說利生法門時。
同别何如。
某禅人遠來相問。
不減契順走惠陽。
老紅盔且無覺範别胡強仲氣習也。
某舌端時時現出紫老法身。
居然在目。
敬持梵香一盂。
用伸供養。
唯慈照之。
與妙峰禅師 某切自念。
鈍根下劣。
結習濃厚。
乘夙善緣。
天幸吾師。
辱以真慈拯拔。
曲盡心力。
善巧方便。
面命耳提。
日夕無閑者數年。
居常切睹我師默造之心。
恨不能通身躍入我心。
頓令眼目動定。
若有靈聖者。
但土木坯胎。
終難變化。
雖然禱之既久。
入之既深。
不無感通冥應。
某情雖鹵莽。
而于潛滋密化。
未嘗不由吾師幻網三昧。
加被之力也。
雲聚清涼。
月明空界。
自爾形分影散隐顯同時。
雖于妙音謦欬。
勢阻關山。
然其實相真身。
俨含心水。
别經五稔。
猶同一日。
道越三千。
不隔寸絲。
是則深居寂寞之濱。
益入圓通之境。
可謂迹逾疏而心逾密。
聲日銷而實日彰。
某之形神。
未嘗去吾師一念也。
然某自知形器穢濁。
謂斯朽骨。
惡氣沖天。
非寥廓大谷。
不足以藏之。
塵勞塞漢。
非汪洋巨浸。
不足以洗之。
故甘心拌命。
擲此山海窮鄉。
而置盡絕之地。
且将無複人世矣。
不意默承護法菩薩。
運通寶藏。
頓使一光東照。
大破暗冥。
可稱萬世希有功德。
原其所自。
與者受者。
又皆盡從吾師圓妙清淨真心流出也。
客冬某持法旨至。
接讀十數通。
深見師心。
不覺涕泣交頤。
即所雲。
喜心翻倒劇。
嗚咽淚沾襟耳。
然所悲者。
非屬于情。
而在出于常情者。
舉目寥寥。
豈容多見。
是不容不感悲且痛也。
嗟乎。
某此生已矣。
竟同草木。
枯槁無疑。
至若報侍左右之心。
有懷未即。
惟願我師真慈不棄。
心心圓照而攝受之。
令癡子不入颠倒狂途。
而安步歸圓覺路也。
時幸托此一枝。
頗稱幽勝。
傥識海波澄。
意吾師心月。
能自忍留光。
而不落影于此中乎。
又。
不慧平生。
每自克念。
于此長夜。
得值吾師。
可謂再逢親友矣。
故自緣會三十年前。
即知有向上事。
二十年中。
常勤除糞。
此一念苦切之心。
未嘗去于眉睫。
但恨積習深厚。
不能頓淨現業流識。
有負師友法恩。
大為慚愧。
爰自離析以來。
忽十五年。
實已卧薪嘗膽。
痛自策勵。
未敢少惰。
第以幻翳未消。
猶沈幻網。
心知被縛。
力不自由。
良以慧劍不利。
不能頓裂。
此知痛處。
敢欺吾師。
及幸以法為緣。
知報佛恩。
即以幻網為佛事。
其荷負之心。
實持九鼎。
而法執之病。
益增七重。
将謂不負所生。
敢追先哲。
此實狂愚。
非謂慧也。
幸亦心知非正。
如夢渡河。
念蒙 聖主隆恩。
惠以金剛焰爍破重昏。
使曆劫情根。
一揮頓裂。
回視昔遊。
皆同夢事。
是故不慧。
以此慶快平生。
心知吾師必為我賀。
今雖遠投瘴海。
如坐道場。
飽飲炎蒸。
如餐甘露。
荷戈之暇。
惟對楞伽。
究佛祖心印。
始知從前。
皆堕光影門頭。
非真知見力。
是知諸佛神力。
調伏有緣衆生。
非止一種方便。
若逆若順。
無非令入清涼大解脫門。
火聚刀山。
無非究竟寂滅道場地。
而今而後。
或可謂不負己靈。
亦可謂不負師友矣。
于會心處。
随筆記之。
今将卒業。
此雖非正順解脫。
聊以法自娛。
适足以見光陰不虛度耳。
意吾師聞此。
必發一笑也。
大義萬裡遠來。
以得法音為喜。
第念此子。
持吾師一言付囑于不慧者。
已十五年。
心如一日。
辛苦萬狀。
然于禅道佛法。
竟未啟齒。
此真出世丈夫。
法門奇事。
今複依依萬裡至此。
豈不慧所堪。
況彼師親皆老。
何獨我為。
是以促歸。
且以不慧行藏。
奉慰知己慈念也。
第緣有聚散。
法無起滅。
在正眼視之。
了無朕迹。
刹海不隔。
劫念圓收。
又何有去來彼此之相。
吾師處此久如。
諒不以天涯罪夫。
勞靜慮也。
傥天假以年。
猶當白首同歸。
以酬初願。
惟禅悅滋神。
适接法意。
不覺歡喜絕倒。
瞻金剛塔。
如對法身。
讀諸祖贊。
如聽梵響。
啜陽羨春茶。
如灌醍醐。
念此瘴鄉。
何緣得此。
普令見聞随喜獲益。
大義重來。
此亦僧中程嬰也。
此子信根原深。
第習氣不淺。
今幸撇來。
亦大損減。
又荷師法力攝持。
即此可望上進。
覺音此來。
大為抖擻胸中。
頗有樂地。
惜乎志有餘而力不足。
亦不負此生。
可作金剛種子。
再出頭來。
必不負善知識因地也。
渠聞師在匡廬。
函欲一見。
遂遣先歸以報。
計大義入夏可至。
至時又當委悉。
又。
前大義來接法音。
歡喜無量。
知動定如宜。
甚慰遠懷。
比來為曹溪因緣。
想聞之必大撫掌。
先心尚欲令義郎自燕而晉。
及臨行。
念其二十年來。
跉跰他方。
今其師物故。
已二載餘。
甯忍不拈瓣香撮培土乎。
因是遂立促還家山。
由楚而歸。
不及布體座下。
今夏幻軀幸無大病。
第為荔枝魔發。
遍體疥瘍。
又為假曹溪粥飯僧魔。
妄作鬼祟。
是故養病蘧廬。
此時正欲入山。
且幸某公發大道心。
願作檀越。
第其人清澹如水。
志大力微。
師能以無作妙力。
遙伸右手。
過百一十城。
豎此金剛幢乎。
不知上方佛土。
寶威德如來。
何日為衆生說法。
令我遙聞謦咳彈指之聲也。
新歲三得中甫問。
慰安情至。
深感道義同體。
知應微車。
計秋中可抵薊門。
侍座下耳。
粵孝廉馮生昌曆。
乃此中弟子上首。
近書來雲。
已入丈室。
何幸如之。
第不知此子去就何如。
傥在都門。
願時時拔濟。
知二護法。
大着勇猛力。
必緻感應。
但聽時節因緣耳。
又。
堪忍土中事。
種種幻化。
正宜法眼視之耳。
若入鹙子之目。
亦未免作淨穢見也。
昨永順持法音來。
知杖錫有靈嶽之行。
回書徑往報之矣。
旃檀如來因緣。
已悉前問。
蓋佛神力不假于他也。
持去楞伽筆記。
奉入慧目。
以作法供養。
某下劣。
深知此一段大事因緣。
皆如來所遣。
聖恩所賜。
即此可為報恩地。
但願此法普遍微塵刹土。
一切見聞。
同入自心現量。
即不慧委填溝壑。
則此生千足萬足。
夫複何憾。
第不審就中有少分相應否。
願大施金篦。
披刮翳膜。
其幸不在區區耳。
又。
春三月。
促覺音負病歸。
是時尚想紫柏。
與五老争雄。
遣八行往訊。
忽順禅人持秃筆字來。
則知已拖泥帶水。
向萬裡無寸草處去也。
笑老癡為底事。
如此忙碌碌耶。
昨有人說長安路上。
有個沒料理漢。
竊官家一壞土。
捏作丈六金身。
令無量人生颠倒想。
複将丈六金身。
撇向十字路上。
令往來驢馬踐蹋。
若紫柏老癡過此。
又作麼生耶。
嘗憶老趙州。
将一莖草。
作丈六金身。
老雷陽。
則将丈六金身。
作一莖草。
此個公案。
是同是别。
知在萬仞峰頭。
必發一笑。
老紅盔。
近來毒氣熏得。
耳聾眼花。
鼻塞咽悶。
不知何時。
向白銀界裡翻身。
一吐此惡習也。
又。
紅盔去紫柏萬裡。
時聞說法音聲。
在鼓鼙刁鬥間。
如塗毒入耳。
轉令瘴煙毒霧。
化作甘露。
日夜飽餐。
故當死不死。
更見缽沿蚊蚋。
貪涎流溢大千。
何時三災火起。
燒為煨燼。
毗藍飏去。
光音霪雨。
一洗劫灰。
淨盡無餘也。
曹溪舊稱西天寶林。
比為魔宮鬼堀。
可笑紫柏老人。
神力不大。
暫求一宿不能安。
今天遣紅盔。
特來灑埽。
八年之内。
極盡神力。
一洗殆盡。
魔黨盡驅。
今将化穢邦而成淨土。
變業海以作蓮池。
老盧埋沒千年。
今日始得轉身吐氣将來。
絕後再蘇。
頓見光明赫奕。
但閣門堅閉。
不能頓現無量莊嚴佛土。
隻待文殊遙伸右手。
過一百一十餘城。
聊藉彈指之功。
便見重重無盡境界。
假使十方世界。
一一善财。
如佛刹微塵數衆生參禮時。
可使一一頓入毗盧法界也。
此蓋老紅盔槍頭上佛事。
旗竽下工夫。
較老紫柏。
端居淨土。
坐蓮花中。
吐廣長舌。
為諸化身大士。
說利生法門時。
同别何如。
某禅人遠來相問。
不減契順走惠陽。
老紅盔且無覺範别胡強仲氣習也。
某舌端時時現出紫老法身。
居然在目。
敬持梵香一盂。
用伸供養。
唯慈照之。
與妙峰禅師 某切自念。
鈍根下劣。
結習濃厚。
乘夙善緣。
天幸吾師。
辱以真慈拯拔。
曲盡心力。
善巧方便。
面命耳提。
日夕無閑者數年。
居常切睹我師默造之心。
恨不能通身躍入我心。
頓令眼目動定。
若有靈聖者。
但土木坯胎。
終難變化。
雖然禱之既久。
入之既深。
不無感通冥應。
某情雖鹵莽。
而于潛滋密化。
未嘗不由吾師幻網三昧。
加被之力也。
雲聚清涼。
月明空界。
自爾形分影散隐顯同時。
雖于妙音謦欬。
勢阻關山。
然其實相真身。
俨含心水。
别經五稔。
猶同一日。
道越三千。
不隔寸絲。
是則深居寂寞之濱。
益入圓通之境。
可謂迹逾疏而心逾密。
聲日銷而實日彰。
某之形神。
未嘗去吾師一念也。
然某自知形器穢濁。
謂斯朽骨。
惡氣沖天。
非寥廓大谷。
不足以藏之。
塵勞塞漢。
非汪洋巨浸。
不足以洗之。
故甘心拌命。
擲此山海窮鄉。
而置盡絕之地。
且将無複人世矣。
不意默承護法菩薩。
運通寶藏。
頓使一光東照。
大破暗冥。
可稱萬世希有功德。
原其所自。
與者受者。
又皆盡從吾師圓妙清淨真心流出也。
客冬某持法旨至。
接讀十數通。
深見師心。
不覺涕泣交頤。
即所雲。
喜心翻倒劇。
嗚咽淚沾襟耳。
然所悲者。
非屬于情。
而在出于常情者。
舉目寥寥。
豈容多見。
是不容不感悲且痛也。
嗟乎。
某此生已矣。
竟同草木。
枯槁無疑。
至若報侍左右之心。
有懷未即。
惟願我師真慈不棄。
心心圓照而攝受之。
令癡子不入颠倒狂途。
而安步歸圓覺路也。
時幸托此一枝。
頗稱幽勝。
傥識海波澄。
意吾師心月。
能自忍留光。
而不落影于此中乎。
又。
不慧平生。
每自克念。
于此長夜。
得值吾師。
可謂再逢親友矣。
故自緣會三十年前。
即知有向上事。
二十年中。
常勤除糞。
此一念苦切之心。
未嘗去于眉睫。
但恨積習深厚。
不能頓淨現業流識。
有負師友法恩。
大為慚愧。
爰自離析以來。
忽十五年。
實已卧薪嘗膽。
痛自策勵。
未敢少惰。
第以幻翳未消。
猶沈幻網。
心知被縛。
力不自由。
良以慧劍不利。
不能頓裂。
此知痛處。
敢欺吾師。
及幸以法為緣。
知報佛恩。
即以幻網為佛事。
其荷負之心。
實持九鼎。
而法執之病。
益增七重。
将謂不負所生。
敢追先哲。
此實狂愚。
非謂慧也。
幸亦心知非正。
如夢渡河。
念蒙 聖主隆恩。
惠以金剛焰爍破重昏。
使曆劫情根。
一揮頓裂。
回視昔遊。
皆同夢事。
是故不慧。
以此慶快平生。
心知吾師必為我賀。
今雖遠投瘴海。
如坐道場。
飽飲炎蒸。
如餐甘露。
荷戈之暇。
惟對楞伽。
究佛祖心印。
始知從前。
皆堕光影門頭。
非真知見力。
是知諸佛神力。
調伏有緣衆生。
非止一種方便。
若逆若順。
無非令入清涼大解脫門。
火聚刀山。
無非究竟寂滅道場地。
而今而後。
或可謂不負己靈。
亦可謂不負師友矣。
于會心處。
随筆記之。
今将卒業。
此雖非正順解脫。
聊以法自娛。
适足以見光陰不虛度耳。
意吾師聞此。
必發一笑也。
大義萬裡遠來。
以得法音為喜。
第念此子。
持吾師一言付囑于不慧者。
已十五年。
心如一日。
辛苦萬狀。
然于禅道佛法。
竟未啟齒。
此真出世丈夫。
法門奇事。
今複依依萬裡至此。
豈不慧所堪。
況彼師親皆老。
何獨我為。
是以促歸。
且以不慧行藏。
奉慰知己慈念也。
第緣有聚散。
法無起滅。
在正眼視之。
了無朕迹。
刹海不隔。
劫念圓收。
又何有去來彼此之相。
吾師處此久如。
諒不以天涯罪夫。
勞靜慮也。
傥天假以年。
猶當白首同歸。
以酬初願。
惟禅悅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