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學典禮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依定例體覆。
外據學正、學錄、教谕等職,今後須憑鄉曲善士公同舉保文行兼備、【下浙東道儒學提舉司。
】 正官教官訓誨人材議貢舉撥學田 至元三十一年四月十四日,皇帝登寶位诏赦内一款:學校之設,所以作成人材,仰各處正官、教官欽依先皇帝已降聖旨,主領敦勸,嚴加訓誨,務要成材,以備擢用。
仍仰中書省議行貢舉之法。
其無學田去處,量撥荒閑田土,給贍生徒,所在官司,常與存恤。
崇奉孔祀教養儒生 所尊敬者,月支米糧,優恤養贍,廟宇損壞,随即修完。
作養後進,嚴加訓誨,講習道藝,務要成材。
若德行文學超出時輩者,有司舉保,肅政廉訪司體覆相同,以備選用。
本路總管府、提舉儒學、肅政廉訪司宣明教化,勉勵學校。
凡廟學公事,諸人毋得沮擾,據合行儒人事理,照依已降聖旨施行。
彼或恃此非理妄行,國有常憲,甯不知懼?欽此。
?至元三十一年七月日,皇帝聖旨谕中外百司官吏人等:孔子之道,垂憲萬世,有國家者,所當崇奉。
曲阜林廟,上都、大都、諸路府、州、縣邑應設廟學、書院,照依世祖皇帝聖旨,禁約諸官員、使臣、軍馬,毋得于内安下,或聚集理問詞訟,亵渎飲宴,工役造作,收貯官物。
其贍學地土産業,及貢士莊,諸人毋得侵奪,所出錢糧,以供春秋二丁、朔望祭祀,及師生?膳,貧寒老病之士、為 還複濂溪書院神像 行禦史台,至元三十一年八月日劄付該:據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司申:準全、永、道州分司牒,道州濂溪書院收藏亡宋禦史「道州濂溪書院」六字,及樓閣内有金篆牌匾該寫「宸奎閣」三字,又有收頓禦書小閣子一個,并亡宋省劄一道。
看詳宋自亡國之後,江南歸附近二十年,上項文字即系亡宋禦書,上有故寶印文,學舍相沿收掌,往來士庶人等遞相傳翫。
詳此,合行拘收焚毀,今藏之學舍,實為未便。
又見書院正廳塑像七位,問得系是亡宋封贈濂溪先生周元公等。
為此,會驗江南諸處書院供依宣聖廟,例塑孔子神像,其濂溪書院既是學舍,又有萬壽牌,合塑宣聖神像,諸儒朔望谒奠,于禮為當。
其濂溪先生等?系亡宋道學之士,其教出于孔子,縱有明道輔世之功,終是人臣,不當據素王之位,合議改正。
當司除前項亡宋禦書并省劄,追收到官就取訖,本院學士湯鼎不合不行具申本管上司區處,依前收留在學,招伏。
契勘江南諸處學校,并亡宋故官之家,恐有似此收藏亡宋禦書故寶文字,若不一體拘刷,誠恐滋長奸僞,愚民易惑,妄生事端。
當司除書院合改塑宣聖一節,省會道州路改塑外,今将追到前項亡宋禦書、省劄,牒請收管施行,準此。
卑司照得:道州乃濂溪先生本鄉,後人思慕為之立祠,至亡宋理宗始賜書名額,本州島島已有文廟塑立孔子神像,書院遂因其舊址立濂溪先生像貌,以弟子二程先生等列位其次,今已年遠。
看詳濂溪書院改塑孔子神像,及拘收亡宋禦書等事節,系集賢院、翰林院講究事理。
為此,移牒道州、全、永分【司】【[一二]據行文體例補。
】聽候外,将拘收到亡宋禦書、省劄繳連申訖。
【乞】【[一三]據行文體例補。
】明降事。
得此,送察院議拟。
去後,回呈:議得濂溪先生學續千載,道傳二程,維持綱常,發明仁義,實大惠于學者,乃有功于聖門,學被斯民,禮宜通祀,豈止鄉土一祠而已。
但國家混一之初,未有定例,?《禮》雲: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蓋禮樂者,自天子出也,有司不敢擅自定奪。
其廉訪司官所至之處,勉勵學校,宣明教化,申理?獄,建白利病,顧此不為,乃擅自改易廟像,甚非所宜。
亡宋禦書、牌匾,即系前代事理,?腹裡并江南僧、道寺、觀皆有異代牌匾、碑石,豈獨濂溪書院。
江南四省書院非一,恐複有不知典故之人私意更改,深為未便。
宜咨禦史台,具呈中書省,送禮部、集賢院、翰林院講究區處。
呈【訖】【乞】【[一四]據行文體例改。
】擾人事理,難議施行,理合欽依聖旨事意,條理學校,歲時緻祭聖帝、明王、忠臣、烈士。
移準上都禦史台咨:合準所拟相應,咨請照驗。
準此。
憲台:合下仰照驗施行。
?照驗事。
得此,照得至元十三年二月内欽奉聖旨宣谕條畫内一款:名山大川寺、觀、廟宇,并前代名臣遺迹,不許拆毀。
欽此。
劄付本道欽依聖旨事意施行,及移咨禦史台照詳、去後,今準回咨:本台看詳:諸處寺、觀收頓古今書畫、墨迹、碑銘、牌面,處處有之,中間别無禁制。
此系動【劄浙東廉訪司。
】 山長充教授廉訪司體覆 中書省,元貞元年三月日咨該:來咨,景星書院山長盛應春,勾當過四十個月,系都省咨發人員,請定奪。
準此,送吏部照拟,回據呈該:施行間,準翰林國史院關,盛應春元系本院試中、都省準拟人員,難同創保入仕,如充江南各路教授相應。
本部照得:各處行省咨到考滿學正、山長,俱令廉訪司體覆,及錄連所業文字,移集賢院考校中式,于教授内定奪。
盛應春雖經翰林院考試,都省咨發委充山長,合升教授,終是未經體覆,合咨行省依上施行。
都省:咨請依上施行。
【咨江西行省。
】 教官任滿給由 行禦史台,元貞元年四月日劄付該:據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司申:準監治常、沣分司簽事趙奉訓牒,照得欽奉聖旨條畫内一款節該:提刑按察司所至去處,勉勵學校,宣明教化。
欽此。
又至元二十九年,禦史台奏過事内一件節該:江南屬孔夫子廟底田地裡出來底錢糧,皇帝可憐見,依前體例裡,分付與各處孔夫子廟秀才每為主。
每年那田地裡出來底錢糧呵,修理孔夫子廟,春秋祭丁,朔望祭祀,教養人材者。
這般行呵,是底一般。
奉聖旨:那般者。
欽此。
憲台:合下仰照驗欽奉聖旨事意,常加監臨體察,毋緻中間冒濫作弊違錯。
又欽奉诏書内一款節該:學校之設,所以作成人材,仰各處正官欽依先皇帝已降聖旨,主領敦勸,嚴加訓誨,務要成材,以備擢用,仰中書省議行貢舉之法。
又欽奉诏旨節該:孔子之道,垂憲萬世,有國家者,所當崇奉。
其贍學地土産業,及貢士莊,諸人毋得侵奪,所出錢糧,以供春秋二丁,朔望祭祀,及師生?給,廟宇損壞,随即修完,作成後進,嚴加訓誨,務要成材,有司保舉,肅政廉訪司體覆相同,以備選用。
欽此。
照得常、沣直學各狀呈首教授人等侵使學糧不公等事另行外,竊謂學校乃風
外據學正、學錄、教谕等職,今後須憑鄉曲善士公同舉保文行兼備、【下浙東道儒學提舉司。
】 正官教官訓誨人材議貢舉撥學田 至元三十一年四月十四日,皇帝登寶位诏赦内一款:學校之設,所以作成人材,仰各處正官、教官欽依先皇帝已降聖旨,主領敦勸,嚴加訓誨,務要成材,以備擢用。
仍仰中書省議行貢舉之法。
其無學田去處,量撥荒閑田土,給贍生徒,所在官司,常與存恤。
崇奉孔祀教養儒生 所尊敬者,月支米糧,優恤養贍,廟宇損壞,随即修完。
作養後進,嚴加訓誨,講習道藝,務要成材。
若德行文學超出時輩者,有司舉保,肅政廉訪司體覆相同,以備選用。
本路總管府、提舉儒學、肅政廉訪司宣明教化,勉勵學校。
凡廟學公事,諸人毋得沮擾,據合行儒人事理,照依已降聖旨施行。
彼或恃此非理妄行,國有常憲,甯不知懼?欽此。
?至元三十一年七月日,皇帝聖旨谕中外百司官吏人等:孔子之道,垂憲萬世,有國家者,所當崇奉。
曲阜林廟,上都、大都、諸路府、州、縣邑應設廟學、書院,照依世祖皇帝聖旨,禁約諸官員、使臣、軍馬,毋得于内安下,或聚集理問詞訟,亵渎飲宴,工役造作,收貯官物。
其贍學地土産業,及貢士莊,諸人毋得侵奪,所出錢糧,以供春秋二丁、朔望祭祀,及師生?膳,貧寒老病之士、為 還複濂溪書院神像 行禦史台,至元三十一年八月日劄付該:據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司申:準全、永、道州分司牒,道州濂溪書院收藏亡宋禦史「道州濂溪書院」六字,及樓閣内有金篆牌匾該寫「宸奎閣」三字,又有收頓禦書小閣子一個,并亡宋省劄一道。
看詳宋自亡國之後,江南歸附近二十年,上項文字即系亡宋禦書,上有故寶印文,學舍相沿收掌,往來士庶人等遞相傳翫。
詳此,合行拘收焚毀,今藏之學舍,實為未便。
又見書院正廳塑像七位,問得系是亡宋封贈濂溪先生周元公等。
為此,會驗江南諸處書院供依宣聖廟,例塑孔子神像,其濂溪書院既是學舍,又有萬壽牌,合塑宣聖神像,諸儒朔望谒奠,于禮為當。
其濂溪先生等?系亡宋道學之士,其教出于孔子,縱有明道輔世之功,終是人臣,不當據素王之位,合議改正。
當司除前項亡宋禦書并省劄,追收到官就取訖,本院學士湯鼎不合不行具申本管上司區處,依前收留在學,招伏。
契勘江南諸處學校,并亡宋故官之家,恐有似此收藏亡宋禦書故寶文字,若不一體拘刷,誠恐滋長奸僞,愚民易惑,妄生事端。
當司除書院合改塑宣聖一節,省會道州路改塑外,今将追到前項亡宋禦書、省劄,牒請收管施行,準此。
卑司照得:道州乃濂溪先生本鄉,後人思慕為之立祠,至亡宋理宗始賜書名額,本州島島已有文廟塑立孔子神像,書院遂因其舊址立濂溪先生像貌,以弟子二程先生等列位其次,今已年遠。
看詳濂溪書院改塑孔子神像,及拘收亡宋禦書等事節,系集賢院、翰林院講究事理。
為此,移牒道州、全、永分【司】【[一二]據行文體例補。
】聽候外,将拘收到亡宋禦書、省劄繳連申訖。
【乞】【[一三]據行文體例補。
】明降事。
得此,送察院議拟。
去後,回呈:議得濂溪先生學續千載,道傳二程,維持綱常,發明仁義,實大惠于學者,乃有功于聖門,學被斯民,禮宜通祀,豈止鄉土一祠而已。
但國家混一之初,未有定例,?《禮》雲: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蓋禮樂者,自天子出也,有司不敢擅自定奪。
其廉訪司官所至之處,勉勵學校,宣明教化,申理?獄,建白利病,顧此不為,乃擅自改易廟像,甚非所宜。
亡宋禦書、牌匾,即系前代事理,?腹裡并江南僧、道寺、觀皆有異代牌匾、碑石,豈獨濂溪書院。
江南四省書院非一,恐複有不知典故之人私意更改,深為未便。
宜咨禦史台,具呈中書省,送禮部、集賢院、翰林院講究區處。
呈【訖】【乞】【[一四]據行文體例改。
】擾人事理,難議施行,理合欽依聖旨事意,條理學校,歲時緻祭聖帝、明王、忠臣、烈士。
移準上都禦史台咨:合準所拟相應,咨請照驗。
準此。
憲台:合下仰照驗施行。
?照驗事。
得此,照得至元十三年二月内欽奉聖旨宣谕條畫内一款:名山大川寺、觀、廟宇,并前代名臣遺迹,不許拆毀。
欽此。
劄付本道欽依聖旨事意施行,及移咨禦史台照詳、去後,今準回咨:本台看詳:諸處寺、觀收頓古今書畫、墨迹、碑銘、牌面,處處有之,中間别無禁制。
此系動【劄浙東廉訪司。
】 山長充教授廉訪司體覆 中書省,元貞元年三月日咨該:來咨,景星書院山長盛應春,勾當過四十個月,系都省咨發人員,請定奪。
準此,送吏部照拟,回據呈該:施行間,準翰林國史院關,盛應春元系本院試中、都省準拟人員,難同創保入仕,如充江南各路教授相應。
本部照得:各處行省咨到考滿學正、山長,俱令廉訪司體覆,及錄連所業文字,移集賢院考校中式,于教授内定奪。
盛應春雖經翰林院考試,都省咨發委充山長,合升教授,終是未經體覆,合咨行省依上施行。
都省:咨請依上施行。
【咨江西行省。
】 教官任滿給由 行禦史台,元貞元年四月日劄付該:據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司申:準監治常、沣分司簽事趙奉訓牒,照得欽奉聖旨條畫内一款節該:提刑按察司所至去處,勉勵學校,宣明教化。
欽此。
又至元二十九年,禦史台奏過事内一件節該:江南屬孔夫子廟底田地裡出來底錢糧,皇帝可憐見,依前體例裡,分付與各處孔夫子廟秀才每為主。
每年那田地裡出來底錢糧呵,修理孔夫子廟,春秋祭丁,朔望祭祀,教養人材者。
這般行呵,是底一般。
奉聖旨:那般者。
欽此。
憲台:合下仰照驗欽奉聖旨事意,常加監臨體察,毋緻中間冒濫作弊違錯。
又欽奉诏書内一款節該:學校之設,所以作成人材,仰各處正官欽依先皇帝已降聖旨,主領敦勸,嚴加訓誨,務要成材,以備擢用,仰中書省議行貢舉之法。
又欽奉诏旨節該:孔子之道,垂憲萬世,有國家者,所當崇奉。
其贍學地土産業,及貢士莊,諸人毋得侵奪,所出錢糧,以供春秋二丁,朔望祭祀,及師生?給,廟宇損壞,随即修完,作成後進,嚴加訓誨,務要成材,有司保舉,肅政廉訪司體覆相同,以備選用。
欽此。
照得常、沣直學各狀呈首教授人等侵使學糧不公等事另行外,竊謂學校乃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