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局-3
關燈
小
中
大
和杜多羅夫不明白,就連他們對日瓦戈的種種指責,也并非出于忠于朋友的感情和影響他的願望,而隻不過由于不會自由思想和按照自己的意志駕馭談話罷了。
而談話像一匹撒級的野馬,把他們帶到他們完全不想去的地方。
他們無法掉轉馬頭,最後必定會撞到什麼東西上。
他們用全部說教猛烈地沖撞尤裡·安德烈耶維奇。
他看透了他們興奮的動機、他們靠不住的關切和他們見解的機械。
然而他卻不能對他們說:“親愛的朋友們,嗅,你們和你們所代表的圈子,還有你們所敬愛的姓名和權威的才華和藝術,是多麼不可救藥的平庸啊。
你們身上唯一生動而閃光的東西是你fIJ和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并且認識我。
”怎麼能對朋友們坦率到這種程度呢!為了不讓他們傷心,尤裡·安德烈耶維奇恭順地聽他們說教。
社多羅夫不久前服滿了第一次流放的期限,恢複了他暫時被派奪的權利,并獲準到大學重新執教。
現在,他向朋友們傾吐他在流放期間的内心感受。
他是真誠地、毫不虛假地同他們談的。
他的見解并非出于膽怯或其他考慮才說出來的。
他說,控訴的理由,在監獄裡和出獄後對待他的态度,特别是同偵查員的單獨談話,使他的腦筋清醒,政治上受到再教育,擦亮了他的眼睛,他作為一個人成熟了。
杜多羅夫的議論之所以授合戈爾東的心意,因為正是他聽得爛熟了的那些話。
他同情地向因諾肯季點頭,贊同他的看法。
打動戈爾東的恰恰是杜多羅夫的話中和感受中的公式化的東西。
他把對幹篇一律感覺的模仿當成全人類的共性。
因諾肯季合乎道德的言論符合時代精神。
但正是他們那種虛僞行為的規律性和透明度惹得尤裡·安德烈耶維奇惱火。
不自由的人總美化自己的奴役生活。
這種事發生在中世紀,耶稣會教徒往往利用這一點。
尤裡·安德烈耶維奇所無法忍受的正是蘇維埃知識分子政治上的神秘主義,把它當成最高成就或像當時所說的,當成“時代的精神天花闆”。
尤裡·安德烈耶維奇避免,同朋友們争吵,把這種感覺也隐藏在心裡。
但吸引他的完全是另外的一件事,是杜多羅夫所講的有關博尼法季·奧爾列佐夫的故事。
奧爾列佐夫是因諾肯季的同監難友,一個神甫,吉洪分子。
此人有個名叫赫裡斯京娜的六歲女兒。
父親的被捕以及他以後的命運對她是個打擊。
“宗教人士”、“被視奪公民權的人”這一類名詞對她來說是不光彩的污點。
她也許在自己熾熱的童心裡發誓,一定要洗掉自己慈父名字上的這個污點。
這麼早就立下這樣的目的,并充滿不可動搖的決心,使她現在仍然是她所認為的共産主義當中最不容置疑的一切的孩子般狂熱的追随者。
“我要走了,”尤裡·安德烈耶維奇說,“别怪我,米沙。
屋子裡悶氣,街上熱。
我有點透不過氣來。
” “你瞧,地闆上的通風窗敞開着。
對不起,我們煙抽得太多了。
我們老忘記你在的時候不該抽煙。
房子蓋得這麼糟,我有什麼辦法。
幫我另找一間房子吧。
” “我走啦,戈爾多沙。
咱們聊夠了。
謝謝你們對我的關心,親愛的夥伴們。
這可不是我故意掃你們的興。
這是一種病,心血管硬化症。
心肌壁磨損得太厲害,磨薄了,總有一天會破裂。
可我還不到四十歲呢。
我不是酒鬼,也不是放蕩的人。
” “你做臨終祈禱還早着呢。
别說傻話了。
你還有的活呢。
” “我們這個時代經常出現心髒細微溢血現象。
它們并不都是緻命的。
在有的情況下人們能活過來。
這是一種現代病。
我想它發生的原因在于道德秩序。
要求把我們大多數人納入官方所提倡的違背良心的體系。
日複一日使自己表現得同自己感受的相反,不能不影響健康。
大肆贊揚你所不喜歡的東西,為隻會帶來不幸的東西而感到高興。
我們的神經系統不是空話,并非杜撰。
它是人體的神經纖維所構成的。
我們的靈魂在空間占據一定的位置,它存在于我們身上,猶如牙齒存在于口腔中一樣。
對它不能無休止地施加壓力而不受到懲罰。
因諾肯季,我聽你講到流放的時候你如何成長、如何受到再
而談話像一匹撒級的野馬,把他們帶到他們完全不想去的地方。
他們無法掉轉馬頭,最後必定會撞到什麼東西上。
他們用全部說教猛烈地沖撞尤裡·安德烈耶維奇。
他看透了他們興奮的動機、他們靠不住的關切和他們見解的機械。
然而他卻不能對他們說:“親愛的朋友們,嗅,你們和你們所代表的圈子,還有你們所敬愛的姓名和權威的才華和藝術,是多麼不可救藥的平庸啊。
你們身上唯一生動而閃光的東西是你fIJ和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并且認識我。
”怎麼能對朋友們坦率到這種程度呢!為了不讓他們傷心,尤裡·安德烈耶維奇恭順地聽他們說教。
社多羅夫不久前服滿了第一次流放的期限,恢複了他暫時被派奪的權利,并獲準到大學重新執教。
現在,他向朋友們傾吐他在流放期間的内心感受。
他是真誠地、毫不虛假地同他們談的。
他的見解并非出于膽怯或其他考慮才說出來的。
他說,控訴的理由,在監獄裡和出獄後對待他的态度,特别是同偵查員的單獨談話,使他的腦筋清醒,政治上受到再教育,擦亮了他的眼睛,他作為一個人成熟了。
杜多羅夫的議論之所以授合戈爾東的心意,因為正是他聽得爛熟了的那些話。
他同情地向因諾肯季點頭,贊同他的看法。
打動戈爾東的恰恰是杜多羅夫的話中和感受中的公式化的東西。
他把對幹篇一律感覺的模仿當成全人類的共性。
因諾肯季合乎道德的言論符合時代精神。
但正是他們那種虛僞行為的規律性和透明度惹得尤裡·安德烈耶維奇惱火。
不自由的人總美化自己的奴役生活。
這種事發生在中世紀,耶稣會教徒往往利用這一點。
尤裡·安德烈耶維奇所無法忍受的正是蘇維埃知識分子政治上的神秘主義,把它當成最高成就或像當時所說的,當成“時代的精神天花闆”。
尤裡·安德烈耶維奇避免,同朋友們争吵,把這種感覺也隐藏在心裡。
但吸引他的完全是另外的一件事,是杜多羅夫所講的有關博尼法季·奧爾列佐夫的故事。
奧爾列佐夫是因諾肯季的同監難友,一個神甫,吉洪分子。
此人有個名叫赫裡斯京娜的六歲女兒。
父親的被捕以及他以後的命運對她是個打擊。
“宗教人士”、“被視奪公民權的人”這一類名詞對她來說是不光彩的污點。
她也許在自己熾熱的童心裡發誓,一定要洗掉自己慈父名字上的這個污點。
這麼早就立下這樣的目的,并充滿不可動搖的決心,使她現在仍然是她所認為的共産主義當中最不容置疑的一切的孩子般狂熱的追随者。
“我要走了,”尤裡·安德烈耶維奇說,“别怪我,米沙。
屋子裡悶氣,街上熱。
我有點透不過氣來。
” “你瞧,地闆上的通風窗敞開着。
對不起,我們煙抽得太多了。
我們老忘記你在的時候不該抽煙。
房子蓋得這麼糟,我有什麼辦法。
幫我另找一間房子吧。
” “我走啦,戈爾多沙。
咱們聊夠了。
謝謝你們對我的關心,親愛的夥伴們。
這可不是我故意掃你們的興。
這是一種病,心血管硬化症。
心肌壁磨損得太厲害,磨薄了,總有一天會破裂。
可我還不到四十歲呢。
我不是酒鬼,也不是放蕩的人。
” “你做臨終祈禱還早着呢。
别說傻話了。
你還有的活呢。
” “我們這個時代經常出現心髒細微溢血現象。
它們并不都是緻命的。
在有的情況下人們能活過來。
這是一種現代病。
我想它發生的原因在于道德秩序。
要求把我們大多數人納入官方所提倡的違背良心的體系。
日複一日使自己表現得同自己感受的相反,不能不影響健康。
大肆贊揚你所不喜歡的東西,為隻會帶來不幸的東西而感到高興。
我們的神經系統不是空話,并非杜撰。
它是人體的神經纖維所構成的。
我們的靈魂在空間占據一定的位置,它存在于我們身上,猶如牙齒存在于口腔中一樣。
對它不能無休止地施加壓力而不受到懲罰。
因諾肯季,我聽你講到流放的時候你如何成長、如何受到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