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 序二十首

關燈
;騰虹奔電,潨射萬壑,此宇宙之奇詭也。

    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窺焉。

    羨君此行,撫鶴長嘯。

    恨丹液未就,白龍來遲,使秦人著鞭,先往桃花之水。

    孤負夙願,慚歸名山,終期後來,攜手五嶽。

    情以送遠,詩甯阙乎? 送黃鐘之鄱陽谒張使君序 東南之美者,有江夏黃公焉。

    白切飲風流,嘗接談笑。

    亦有抗節玉立,光輝炯然,氣高時英,辯折天口。

    道可濟物,志栖無垠。

    鄱陽張公,朝野榮望,愛客接士,即原、嘗原作常、春、陵之亞焉。

    每欽其辭華,懸榻見往。

    而黃公因訪古迹,便從貴遊,乃僑裝撰行,去國遐陟。

    諸子銜酒惜别,脫巾贈分。

    沉醉煙夕,惆怅涼月。

    天南回以變夏,火西飛而獻秋。

    汀葭飒然,海草微落。

    夫子行邁,我心若何!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

    湖水悠沔,勖哉是待。

    共賦《武昌釣台篇》,以慰别情耳。

     早春于江夏送蔡十還家雲夢序 吾觀察侯,奇人也。

    爾其才高氣遠,有四方之志。

    不然,何周流宇宙太多耶?白遐窮冥搜,亦以早矣。

    海草三綠,不歸國門。

    又更逢春,再結鄉思。

    一見夫子,冥心道存。

    窮朝晚以作宴,驅煙霞以輔賞。

    朗笑明月,時眠落花。

    斯遊無何,尋告睽索。

    來暫觀我,去還愁人乃浮漢陽,入雲夢,鄉枻雲叩,歸魂亦飛。

    且青山綠楓,累道相接,遇勝因賞,利君因賞,利君前行。

    既非遠離,曷足多歎?秋七月,結遊鏡湖,無愆我期,先子而往,敬慎好去,終當早來,無使耶川白雲不得複弄爾。

    鄉中廖公及諸才子為詩略謝之。

     秋日于太原南栅餞陽曲王贊公賈少公石艾尹少公應舉赴上都序 天王三京,北都居一。

    其風俗遠,蓋陶唐氏之人欤?襟四塞之要沖,控五原之都邑。

    雄藩劇鎮,非賢莫居。

    則陽曲丞王公,神仙之胄也。

    爾其學鏡千古,知周萬殊。

    又若少府賈公,以述作之雄也。

    鳌弄筆海,虎攫辭場。

    又若石艾尹少公,廓宙之器,口折黃馬,手揮青萍。

    鹹道貫于人倫,名飛于日下。

    實難沉屈,永情青霄。

    劍有隐而氣沖七星,珠雖潛而光照萬壑。

    今年春,皇帝有事千畝,湛恩八埏,大搜群才,以緝邦政。

    而王公以令宰見舉,賈公以王霸升聞。

    海激伫乎三千,天飛期于六月。

    必有以也,豈徒然哉!有從兄太原主簿舒,才華動時,規謀匠物。

    乃黕翠幕,筵虹梁,玉羞霞開,羽觞雷舉。

    然後抗目遠覽,憑軒高吟。

    汾河鏡開,漲藍都之氣色;晉山屏列,橫朔塞之郊原。

    屏俗事于煩襟,結浮歡于落景。

    俄而皓月生海,來窺醉容;黃雲出關,半起秋色。

    數君乃辍酌慷慨,搖心促裝。

    望丹阙而非遠,揮玉鞭而且去。

    白也不敏,先鳴翰林。

    幸叨玳瑁之筵,敢竭麒麟之筆。

    請各探韻,賦詩寵行。

     江夏送倩公歸漢東序 昔謝安四十,卧白雲于東山;桓公素征,為蒼生而一起。

    常與支公遊賞,貴而不移。

    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爾。

    仆與倩公一面,不忝古人。

    言歸漢東,使我心痗。

    夫漢東之國,聖人所出,神農之後,季良為大賢。

    爾來寂寂,無一物可紀。

    有唐中興,始生紫陽先生。

    先生六十而隐化,若繼迹而起者,惟倩公焉。

    蓄壯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

    且能傾産重諾,好賢士文。

    即惠休上人與江鮑往複,各一時也。

    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

    思親遂行,流涕惜别。

    今聖朝已舍季布,當征賈生。

    開顔洗目,一見白日。

    冀相視而筆于新松之山耶?作小詩絕句,以寫别意: 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

    甯知喪亂後,更有一珠歸。

     餞李副使藏用移軍廣陵序 大功未足以蓋世,威不可以震主。

    必挾此者,持之安歸?所以彭越醢于前,韓信誅于後。

    況權位不及于此者,虛生危疑,而潛苞禍心,小拒王命。

    是以謀臣将啖以節钺,誘而烹之。

    亦由借鴻濤于奔鲸,脍生人于哮虎。

    呼吸江海,橫流百川。

    左萦右拂,十有馀郡。

    國計未及,誰當其鋒?我副使李公,勇冠三軍,衆無一旅。

    橫倚天之劍,揮駐日之戈。

    吟嘯四顧,熊罴雨集。

    蒙輪扛鼎之士,杖幹将而星羅。

    上可以決天雲,下可以絕地維。

    翕振虎旅,赫張王師。

    退如山立,進若電逝。

    轉戰百勝,僵屍盈川。

    水膏于滄溟,陸血于原野。

    一掃瓦解,洗清全吳。

    可謂萬裡長城,橫斷楚塞。

    不然,五嶺之北,盡餌于修蛇,勢盤地蹙,不可圖也。

    而功大用小,天高路遐。

    社稷雖定于劉章,封侯未施于李廣。

    使慷慨之士,長籲青雲。

    且移軍廣陵,恭揖後命。

    組練照雪,樓船乘風。

    箫鼓沸而三山動,旌旗揚而九天轉。

    良牧出祖,烈将登筵。

    歌酣易水之風,氣振武安之瓦。

    海日夜色,雲河中流。

    席闌賦詩,以壯三軍之事。

    白也筆已老矣,月何能為? 澤畔吟序 《澤畔吟》者,逐臣崔公之所作也。

    公代業文宗,早茂才秀。

    起家校書蓬山,再尉關原作開,誤輔,中佐于憲車,因貶湘陰。

    從宦二十有八載,而官未登于郎署,何遇時而不偶耶?所謂大名難居,碩果不食。

    流離乎沅、湘,摧頹于草莽。

    同時得罪者數十人,或才長命夭,覆巢蕩室。

    崔公忠憤義烈,形于清辭。

    恸器澤畔,哀形翰墨。

    猶《風》、《雅》之什,聞之者無罪,睹之者作鏡。

    書所感遇,總二十章,名之曰《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