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點綴湖山缁流接駕 削平叛亂猛将立功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江鶴亭得了恩賞,忙上禦舟去謝恩。
皇帝當面獎勵了幾句,又吩咐那蕙風,每演完戲,許她進船來伺候。
從此皇帝專聲有蕙風,色有雪如,心中十分快樂。
江鶴亭得了賞賜回去,故意穿了二品的頂戴,去拜見汪如龍。
那汪紳士見他也得了好處,不免有些嫉妒看他那副嬌傲的神氣,更加氣憤。
從此以後江汪兩家,無形中結下冤仇。
那汪紳士日夜想法,總要壓倒那姓江的,這是後話。
如今再說皇帝從蘇州到了杭州,便把那水戲台搬在西湖中央,賞衆官員們看戲。
又見西湖景色優勝,便會着輕暖小轎,奉着太後遊玩去。
在皇帝未到杭州的時候,省城裡那班官紳,早已忙亂着籌備接駕的事體。
起初大家開會讨論,也想挑選一班絕色的船一娘一,在西湖裡采蓮蕩槳,以悅聖心。
後來打聽得揚州有一個雪如,國色天香,被她拔了頭籌,如今杭州再用這條老法子,未免落人窠臼,給揚州人恥笑,又辱沒省城大地方的場面。
倘然蓋造園林,匆促之間,決不能成偉大的工程。
況且西湖有天然的圖畫,這人造的園林,也決不能勝過這天然風景。
大家正想不了法子的時候,忽然座中一個韓紳士,起來說道:“如今我有了一個妙法了俺西湖上淨慈寺、海湖寺、昭慶寺、廣化寺、鳳林寺、清漣寺,上至靈隐天竺,盡多名山古刹,高僧大佛,當今皇上天生聰慧,自幼喜經典禅機。
那五台山清涼寺,從前聖祖時時去巡幸,寺中設有寶座,聖祖賞命衆僧高坐參禅。
寺中方丈,法名慧安,原是世祖剃度時伺候過的,後經聖祖封為智慧正覺佛,朝廷優禮缁流。
于此可見,如今俺們正可趁事,另築講台,請各高僧登台說法。
皇上見了,一定歡喜,又可以見得我們省中官紳的清高。
” 當時浙江巡撫聽了,便問他:“老兄如何知道皇上必定歡喜?” 那姓韓的說道:“皇上從揚州蘇州一路行來,享受的盡是聲色繁華。
忽然見這清淨佛地,好似服了一劑清涼散,皇上又是有佛根的,如何不喜。
” 一席話,說得在座諸人,各各稱妙。
便四處延請高僧。
誰知找來找去,總找不出一個高僧來。
看看接駕的日期,一天近似一天。
在這短促時間,到什麼地方去找請名僧來主持講壇。
後來也是那韓紳士想出一個救急的法子。
說杭州人文荟萃之區,深通内典的讀書人,一定不少。
我們何妨把他們請來,暫時剃度,分主講壇。
韓紳士這個主意一出,那一班寒士略通内典者,都來應募。
韓紳士自己也懂些大乘小乘的法門,便一個個當面試過。
揀了幾個文理通順,聰明有口才的,給他們剃度了。
分住鎊山寺院,和他的約定,倘能奏對稱旨便永做和尚。
送他二萬兩銀錢。
沒有接過駕的,待皇上回銮以後,任聽回俗。
另送他四千兩銀錢酬勞。
内中一個姓程的改名法罄,住持昭慶寺;一個姓方的,改名惠林,住持淨慈寺;一個姓餘的,改名拾得,住持天竺寺;一個姓顧的,改名寶相,住持靈隐寺。
四人之中,要算法罄最機警。
便在昭慶寺前,建設大法場,在平地上搭蓋白丈彩棚,四面挂滿了幢幡寶蓋莊嚴佛像。
那法罄大師,日日登壇說法,真是聲如洪鐘,舌餐蓮花,說得個個點頭,人人皈依。
到第十四日上,聖駕已到,接駕的官紳,把各寺住持的名單進呈禦覽。
皇帝見設廣大道場,心中第一個歡喜。
那皇太後也是信佛的,說起當初聖祖在日,如何與佛有緣。
這杭州西湖,又是一個佛地,是宜優禮僧人廣闡佛法。
皇帝便奉着太後,親臨道場,吩咐在場的都是佛門弟子,一律平等。
許人民瞻仰聖顔,不用回避。
那法罄和尚,高坐講台,見禦駕降臨,他也若無其事,自在說法。
那皇帝和太後,帶了全城官員,在壇下恭聽,直待講完了,那法罄才下台來,恭接禦駕。
皇帝拉住法罄,談了半天。
那法罄應對如流,滔一滔一不一絕。
莊諧雜出,妙論神奇。
引得皇帝哈哈大笑,吩咐法罄坐轎,跟着到淨慈寺去。
那淨慈寺住持惠林,早在寺門口接駕。
皇帝進寺去,瞻禮佛像以後,便帶着兩個和尚,上吳山去站在最高一峰上,海天四望,胸襟豁然。
第二天,皇帝又帶着法罄惠林到天竺寺去。
這天竺地方,原是三面環山的,層巒疊嶂随處有茂林清泉。
皇帝一時舍不得離開。
那住持拾得,天天陪着皇帝覓勝尋幽,參禅悟道皇帝亦一愛一山林之樂,便把那雪如蕙風聲色脂粉,都丢一了腦後了。
在天竺山玩了幾天,又下山到靈隐寺去。
一進山門,便是危峰撲人,高樹障日。
皇帝贊歎着道:“好一個清奇的所在。
” 住持寶相,陪着禦駕,進大雄寶殿去,瞻禮佛像,又到羅漢堂去遊玩,見塑着五百尊羅漢個個現着金身。
皇帝歎道:“這才是金剛不壞身呢。
” 這句話被随扈的太監們聽了
皇帝當面獎勵了幾句,又吩咐那蕙風,每演完戲,許她進船來伺候。
從此皇帝專聲有蕙風,色有雪如,心中十分快樂。
江鶴亭得了賞賜回去,故意穿了二品的頂戴,去拜見汪如龍。
那汪紳士見他也得了好處,不免有些嫉妒看他那副嬌傲的神氣,更加氣憤。
從此以後江汪兩家,無形中結下冤仇。
那汪紳士日夜想法,總要壓倒那姓江的,這是後話。
如今再說皇帝從蘇州到了杭州,便把那水戲台搬在西湖中央,賞衆官員們看戲。
又見西湖景色優勝,便會着輕暖小轎,奉着太後遊玩去。
在皇帝未到杭州的時候,省城裡那班官紳,早已忙亂着籌備接駕的事體。
起初大家開會讨論,也想挑選一班絕色的船一娘一,在西湖裡采蓮蕩槳,以悅聖心。
後來打聽得揚州有一個雪如,國色天香,被她拔了頭籌,如今杭州再用這條老法子,未免落人窠臼,給揚州人恥笑,又辱沒省城大地方的場面。
倘然蓋造園林,匆促之間,決不能成偉大的工程。
況且西湖有天然的圖畫,這人造的園林,也決不能勝過這天然風景。
大家正想不了法子的時候,忽然座中一個韓紳士,起來說道:“如今我有了一個妙法了俺西湖上淨慈寺、海湖寺、昭慶寺、廣化寺、鳳林寺、清漣寺,上至靈隐天竺,盡多名山古刹,高僧大佛,當今皇上天生聰慧,自幼喜經典禅機。
那五台山清涼寺,從前聖祖時時去巡幸,寺中設有寶座,聖祖賞命衆僧高坐參禅。
寺中方丈,法名慧安,原是世祖剃度時伺候過的,後經聖祖封為智慧正覺佛,朝廷優禮缁流。
于此可見,如今俺們正可趁事,另築講台,請各高僧登台說法。
皇上見了,一定歡喜,又可以見得我們省中官紳的清高。
” 當時浙江巡撫聽了,便問他:“老兄如何知道皇上必定歡喜?” 那姓韓的說道:“皇上從揚州蘇州一路行來,享受的盡是聲色繁華。
忽然見這清淨佛地,好似服了一劑清涼散,皇上又是有佛根的,如何不喜。
” 一席話,說得在座諸人,各各稱妙。
便四處延請高僧。
誰知找來找去,總找不出一個高僧來。
看看接駕的日期,一天近似一天。
在這短促時間,到什麼地方去找請名僧來主持講壇。
後來也是那韓紳士想出一個救急的法子。
說杭州人文荟萃之區,深通内典的讀書人,一定不少。
我們何妨把他們請來,暫時剃度,分主講壇。
韓紳士這個主意一出,那一班寒士略通内典者,都來應募。
韓紳士自己也懂些大乘小乘的法門,便一個個當面試過。
揀了幾個文理通順,聰明有口才的,給他們剃度了。
分住鎊山寺院,和他的約定,倘能奏對稱旨便永做和尚。
送他二萬兩銀錢。
沒有接過駕的,待皇上回銮以後,任聽回俗。
另送他四千兩銀錢酬勞。
内中一個姓程的改名法罄,住持昭慶寺;一個姓方的,改名惠林,住持淨慈寺;一個姓餘的,改名拾得,住持天竺寺;一個姓顧的,改名寶相,住持靈隐寺。
四人之中,要算法罄最機警。
便在昭慶寺前,建設大法場,在平地上搭蓋白丈彩棚,四面挂滿了幢幡寶蓋莊嚴佛像。
那法罄大師,日日登壇說法,真是聲如洪鐘,舌餐蓮花,說得個個點頭,人人皈依。
到第十四日上,聖駕已到,接駕的官紳,把各寺住持的名單進呈禦覽。
皇帝見設廣大道場,心中第一個歡喜。
那皇太後也是信佛的,說起當初聖祖在日,如何與佛有緣。
這杭州西湖,又是一個佛地,是宜優禮僧人廣闡佛法。
皇帝便奉着太後,親臨道場,吩咐在場的都是佛門弟子,一律平等。
許人民瞻仰聖顔,不用回避。
那法罄和尚,高坐講台,見禦駕降臨,他也若無其事,自在說法。
那皇帝和太後,帶了全城官員,在壇下恭聽,直待講完了,那法罄才下台來,恭接禦駕。
皇帝拉住法罄,談了半天。
那法罄應對如流,滔一滔一不一絕。
莊諧雜出,妙論神奇。
引得皇帝哈哈大笑,吩咐法罄坐轎,跟着到淨慈寺去。
那淨慈寺住持惠林,早在寺門口接駕。
皇帝進寺去,瞻禮佛像以後,便帶着兩個和尚,上吳山去站在最高一峰上,海天四望,胸襟豁然。
第二天,皇帝又帶着法罄惠林到天竺寺去。
這天竺地方,原是三面環山的,層巒疊嶂随處有茂林清泉。
皇帝一時舍不得離開。
那住持拾得,天天陪着皇帝覓勝尋幽,參禅悟道皇帝亦一愛一山林之樂,便把那雪如蕙風聲色脂粉,都丢一了腦後了。
在天竺山玩了幾天,又下山到靈隐寺去。
一進山門,便是危峰撲人,高樹障日。
皇帝贊歎着道:“好一個清奇的所在。
” 住持寶相,陪着禦駕,進大雄寶殿去,瞻禮佛像,又到羅漢堂去遊玩,見塑着五百尊羅漢個個現着金身。
皇帝歎道:“這才是金剛不壞身呢。
” 這句話被随扈的太監們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