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演義》第五十二回 乘羯亂進攻反失利 弑趙主易位又遭囚
關燈
小
中
大
離,得拔賀城。
三輔豪傑舊稱京兆左馮翊右扶風為三輔。
多殺守令應勳,共得三十餘營,數約五萬人。
趙樂平王石苞,隻好把攻邺計謀,暫且擱起,專務防晉。
當下派遣部将麻秋姚回,引兵拒勳。
趙主石遵,已聞苞有異圖,遂借擊勳為名,使車騎将軍王朗,帶着鐵騎二萬,西趨長安,暗中卻囑使伺苞,俟擊退晉兵,迫苞赴邺。
晉司馬勳聞趙兵大至,卻也自慮兵少,不敢輕進。
那趙将石遇,複奉趙主遵命令,攻陷宛城,擒去晉南一陽一太守郭啟。
勳亟移師往援,殺敗石遇,克複宛城,斬趙新署南一陽一太守袁景,引還梁州。
是時,燕主慕容皝,已經病殁,由世子俊嗣位,平狄将軍慕容霸,也欲乘石氏亂釁,興兵攻趙,因上書白俊道:“石虎窮兇極惡,為天所棄,餘燼僅存,自相魚肉。
今中原塗炭,群望仁施,若我軍一出,勢必投戈,此機不宜坐失哩。
”北平太守孫興,亦表言:“石氏大亂,宜乘時進取中原。
”俊獨以為新遭大喪,謝絕勿許。
霸又馳詣龍城,當面語俊道:“時機難得易失,倘石氏衰後複興,或有英雄憑借遺業,奮然躍起,不但我失此大利,且恐更為後患。
”俊躊躇道:“邺中雖亂,尚有虜将鄧恒,據住樂安,兵一精一糧足,我若伐趙,樂安當我東路,恐難進取,勢不能不繞道盧龍。
盧龍山徑險窄,若被虜乘高據要,夾擊我軍,豈不是首尾受困,何從制勝?”霸又道:“鄧恒雖為石氏拒守,部下将士,已不免聞亂思家,各懷歸志,若大軍一至,當然瓦解。
臣願為殿下前驅,東出徒河,西越令支,出彼不意,兩路并進,彼必惶駭,上不過閉城自守,下不免棄城潰去,還有何心禦我呢?殿下盡可安步前行,毋勞多慮。
”為後來滅魏伏線。
俊尚狐疑未決,轉問五材将軍封弈。
弈答道:“敵強用智,敵弱用勢,這是用兵要訣,所以大吞小如狼食豚,治易亂如日沃雪。
大王自上世以來,積德累仁,兵強士練,石虎窮極兇暴,死未瞑目,子孫争國,上下乘亂,民苦倒懸,日望救拔。
大王若揚兵南下,先取薊城,繼指邺都,宣耀威德,懷撫遺民,哪有不扶老攜幼,恭迎大王?兇一黨一将望旗膽落,逃死不暇,豈尚能為我害麼?”從事中郎黃泓,與折沖将軍慕容恪,亦先後進言。
俊乃勉從衆議,即命慕容恪為輔國将軍,慕容評為輔弼将軍,左長史一陽一骛為輔義将軍,叫做三輔,分統軍事。
再令慕容霸為前鋒都督,建鋒将軍,調集大兵二十餘萬,講武戒嚴,定期攻趙。
趙尚未接燕軍一警信,已是内亂相尋,幾鬧得不可收拾。
原來趙主遵入邺以前,曾許石闵為太子,囑使努力。
及入都篡位,自背前言,竟立燕王子衍為太子,遂緻闵隐生怨望。
闵素骁勇,屢立戰功,為宿将所畏服,又複都督各軍,得總内外兵權,聲威益盛,平時撫循殿中将士,各奏署員外将軍,爵關内侯,并各賜給宮女,隐樹私恩。
遵未悉闵意,但将闵所奏署的将士,注明善惡,使知勸戒。
衆将士未免介意,怨遵日甚,感闵日深。
中書令孟準,左衛将軍王鸾,私下勸遵裁抑闵權,遵因此疏闵,闵益恨遵不置。
可巧樂平王苞,自長安至邺,遵不暇除苞,但欲除闵,當下召苞入宮,并及義一陽一王鑒,汝一陰一王琨,淮南王昭等,一并入議。
鄭太後亦出禦内殿,由遵先曉示道:“闵目無君上,逆迹已萌,今欲設法加誅,是否可行?”鑒等皆随聲道:“闵既謀逆,應該就誅。
”附和同辭,實是一班好亂人物。
獨鄭太後搖首道:“河内旋師,若無棘奴,哪有今日?就使棘奴稍稍驕縱,也當格外寬容,怎得驟然處死哩?”看官聽說,這棘奴就是石闵小字,前回中叙及棘子,乃是佛圖澄的隐語,庸耳俗目,怎能預解?此番禍已臨頭,小子也應該說明了。
回應前回。
遵聞母言,默然不應。
鑒與苞等随即退出,遵送母入室,自往後一庭尋樂,與妃妾等弈棋為歡。
才畢數局,忽聽得一片噪聲,由外傳入,不由的驚懼交并,便出琨華殿探視,正值将軍周成蘇彥,帶着許多甲士,
三輔豪傑舊稱京兆左馮翊右扶風為三輔。
多殺守令應勳,共得三十餘營,數約五萬人。
趙樂平王石苞,隻好把攻邺計謀,暫且擱起,專務防晉。
當下派遣部将麻秋姚回,引兵拒勳。
趙主石遵,已聞苞有異圖,遂借擊勳為名,使車騎将軍王朗,帶着鐵騎二萬,西趨長安,暗中卻囑使伺苞,俟擊退晉兵,迫苞赴邺。
晉司馬勳聞趙兵大至,卻也自慮兵少,不敢輕進。
那趙将石遇,複奉趙主遵命令,攻陷宛城,擒去晉南一陽一太守郭啟。
勳亟移師往援,殺敗石遇,克複宛城,斬趙新署南一陽一太守袁景,引還梁州。
是時,燕主慕容皝,已經病殁,由世子俊嗣位,平狄将軍慕容霸,也欲乘石氏亂釁,興兵攻趙,因上書白俊道:“石虎窮兇極惡,為天所棄,餘燼僅存,自相魚肉。
今中原塗炭,群望仁施,若我軍一出,勢必投戈,此機不宜坐失哩。
”北平太守孫興,亦表言:“石氏大亂,宜乘時進取中原。
”俊獨以為新遭大喪,謝絕勿許。
霸又馳詣龍城,當面語俊道:“時機難得易失,倘石氏衰後複興,或有英雄憑借遺業,奮然躍起,不但我失此大利,且恐更為後患。
”俊躊躇道:“邺中雖亂,尚有虜将鄧恒,據住樂安,兵一精一糧足,我若伐趙,樂安當我東路,恐難進取,勢不能不繞道盧龍。
盧龍山徑險窄,若被虜乘高據要,夾擊我軍,豈不是首尾受困,何從制勝?”霸又道:“鄧恒雖為石氏拒守,部下将士,已不免聞亂思家,各懷歸志,若大軍一至,當然瓦解。
臣願為殿下前驅,東出徒河,西越令支,出彼不意,兩路并進,彼必惶駭,上不過閉城自守,下不免棄城潰去,還有何心禦我呢?殿下盡可安步前行,毋勞多慮。
”為後來滅魏伏線。
俊尚狐疑未決,轉問五材将軍封弈。
弈答道:“敵強用智,敵弱用勢,這是用兵要訣,所以大吞小如狼食豚,治易亂如日沃雪。
大王自上世以來,積德累仁,兵強士練,石虎窮極兇暴,死未瞑目,子孫争國,上下乘亂,民苦倒懸,日望救拔。
大王若揚兵南下,先取薊城,繼指邺都,宣耀威德,懷撫遺民,哪有不扶老攜幼,恭迎大王?兇一黨一将望旗膽落,逃死不暇,豈尚能為我害麼?”從事中郎黃泓,與折沖将軍慕容恪,亦先後進言。
俊乃勉從衆議,即命慕容恪為輔國将軍,慕容評為輔弼将軍,左長史一陽一骛為輔義将軍,叫做三輔,分統軍事。
再令慕容霸為前鋒都督,建鋒将軍,調集大兵二十餘萬,講武戒嚴,定期攻趙。
趙尚未接燕軍一警信,已是内亂相尋,幾鬧得不可收拾。
原來趙主遵入邺以前,曾許石闵為太子,囑使努力。
及入都篡位,自背前言,竟立燕王子衍為太子,遂緻闵隐生怨望。
闵素骁勇,屢立戰功,為宿将所畏服,又複都督各軍,得總内外兵權,聲威益盛,平時撫循殿中将士,各奏署員外将軍,爵關内侯,并各賜給宮女,隐樹私恩。
遵未悉闵意,但将闵所奏署的将士,注明善惡,使知勸戒。
衆将士未免介意,怨遵日甚,感闵日深。
中書令孟準,左衛将軍王鸾,私下勸遵裁抑闵權,遵因此疏闵,闵益恨遵不置。
可巧樂平王苞,自長安至邺,遵不暇除苞,但欲除闵,當下召苞入宮,并及義一陽一王鑒,汝一陰一王琨,淮南王昭等,一并入議。
鄭太後亦出禦内殿,由遵先曉示道:“闵目無君上,逆迹已萌,今欲設法加誅,是否可行?”鑒等皆随聲道:“闵既謀逆,應該就誅。
”附和同辭,實是一班好亂人物。
獨鄭太後搖首道:“河内旋師,若無棘奴,哪有今日?就使棘奴稍稍驕縱,也當格外寬容,怎得驟然處死哩?”看官聽說,這棘奴就是石闵小字,前回中叙及棘子,乃是佛圖澄的隐語,庸耳俗目,怎能預解?此番禍已臨頭,小子也應該說明了。
回應前回。
遵聞母言,默然不應。
鑒與苞等随即退出,遵送母入室,自往後一庭尋樂,與妃妾等弈棋為歡。
才畢數局,忽聽得一片噪聲,由外傳入,不由的驚懼交并,便出琨華殿探視,正值将軍周成蘇彥,帶着許多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