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演義》第四十九回 擢桓溫移督荊梁 降李勢蕩平巴蜀

關燈
曲盡恩一愛一,诘旦即封女為妃,并大赦境内,改元嘉甯。

    自是日益一婬一縱,漁财好色,每令内侍訪求美一婦,不問她有夫無夫,但教面貌韶秀,盡令強取入宮,該夫或稍争執,當即殺死。

    後一庭婦女,多至千百,勢遂日夜宣一婬一,不問國事,坐此衆叛親離,夷獠四起。

    群下谏诤,無一聽從,反且橫起夷戮,冤氣盈衢。

    宮人張氏,妖一婬一善媚,大得勢一寵一。

    一夕,忽化大斑理蛇,長約丈餘,由勢逐出宮門,竄入苑中。

    到了夜半,蛇複入宮,卧勢一床一下,勢益驚俱,呼令武士,将蛇殺死。

    張氏想是蛇妖,故終化為蛇,但婦人心一性一,多半是蛇蠍,幻影何足深怪?還有一個鄭美人,也是勢所一寵一愛一,忽然化為雌虎,噬食宮人。

    宮人一大嘩,各持械驅逐,虎竟自斃。

    此外怪異,不可勝舉。

    勢尚不少改,依然荒一婬一。

     蓦得邊戍急報,晉桓溫引軍入境,前鋒已到青衣江,勢乃出調将士,遣叔父右衛将軍李福,從弟鎮南将軍李權,與前将軍昝堅等,帶領數千人,自山一陽一趨往合水,堵截晉軍。

    諸将謂宜設伏江南,以逸待勞,昝堅不從,引兵渡江,竟向犍為進發。

    那時晉軍已進次彭模,與漢兵相距不遠。

    桓溫拟分作兩軍,異道并進,袁喬道:“今懸軍深入,不遑返顧,事若得濟,大功可成,否則将無遺類。

    為我軍計,惟有同心并力,一戰揚威,若分作兩路,反緻軍心不壹,一或偏敗,大事去了。

    故不如合軍亟進,棄去釜甑,但赍三日幹糧,示無還志,方得将士死力,戰勝可豫決了。

    ”溫依喬議,留參軍孫盛周楚,在彭模守住辎重,自率步兵,徑趨成都。

    蜀将李福,進攻彭模,被孫盛一鼓擊退。

    桓溫進遇李權,三戰三捷,蜀兵盡敗還成都。

    昝堅到了犍為,方知與溫異道,急忙返渡沙頭津,還救成都,行至十裡陌,但見晉車已排好陣勢,旌旗甲仗,甚是一精一嚴,不由的魂馳魄散,相率竄去。

     勢聞各軍俱潰,不得已乃悉衆出戰,到了笮橋,正與溫軍相遇,兩下交戰,蜀兵卻也利害,迎頭痛擊。

    晉參軍龔護陣亡,溫未肯遽卻,尚自麾軍前搏,不防前面突來一箭,險些兒射中腦前,虧得溫眼明手快,縱辔一躍,那箭向馬頭落下,得免受傷。

    溫遭此一吓,也覺膽寒,便勒馬不進。

    大衆俱不敢向前,即欲退還,令鼓吏擊鼓退兵。

    偏鼓吏誤作進鼓,又蓬蓬勃勃的擂将起來,袁喬拔劍當先,督衆力戰。

    于是人人拚死,争突敵陣。

    勢不能抵禦,敗回成都,各軍皆潰。

    溫遂進薄成都城,四面縱火,焚毀城門,守兵大駭,一日數驚。

    漢中書監王嘏,散騎常侍常璩,勸勢出降。

    勢轉問侍中馮孚,孚答道:“東漢時吳漢征蜀,盡誅公孫氏,今晉下書不赦,若諸李出降,恐亦未必能保全呢。

    ”勢乃夜開城門,與昝堅等突圍出走,奔至葭萌城。

    逃亦無益。

    溫得入成都,拟即遣兵追勢,可巧勢遣散騎常侍王幼,來送降書,由溫展開,隻見紙上寫着道: 僞嘉甯二年,略一陽一李勢,叩頭死罪,伏維大将軍節下:先人播流,恃險因釁,竊有雙蜀,勢以闇弱,複統末儲,偷安荏苒,未能改圖。

    猥煩朱軒,踐冒險阻,将士狂愚,幹犯天威,仰慚俯愧,一精一魂飛散,甘受斧鑕,以釁軍鼓。

    伏惟大晉,天網恢宏,澤及四海,恩過一陽一日,一逼一迫倉卒,自投草野。

    即日到白水城,謹遣私署散騎常侍王幼,奉箋以聞,并敕州郡投戈釋仗,窮池之魚,待命漏刻,諸乞矜鑒!溫既得降書,便令王幼還報,準他投誠,不加罪責。

    幼奉令去後,果見李勢面縛輿榇,趨至軍門。

    還有李福李權等十餘人,也随同前來。

    溫開營納降,令勢入見,當即釋縛焚榇,以禮相待。

    随将李勢等送往建康,所有漢司空谯獻之等,仍用為參佐,舉賢旌善,蜀人一大悅。

    惟漢尚書仆射王誓,鎮東将軍鄧定,平南将軍王潤,将軍隗文等,複糾衆拒溫。

    溫與袁喬周撫等,分頭撲滅,陣斬王誓王潤,惟鄧定隗文遁去。

    溫留成都三十日,振旅還江陵,留蓋州刺史周撫,鎮守彭模。

    既而鄧定隗文,複入據成都,迎立故國師範長生子範贲為帝,捏造妖言,煽動蜀境。

    蜀人多半趨附,也猖獗了一兩年。

    嗣經益州刺史周撫,引兵往剿,圍攻多日,方得破入成都,擒斬範贲等人,蜀土複平。

    李勢到了建康,受封為歸義侯。

    總計李氏據蜀,自特為始,至勢被滅,共得六世,凡四十六年。

    勢居建康十二年乃死,小子有詩歎道: 笮橋一敗蜀中休,面縛迎降也足羞。

     試問十年天子貴,何如百世作諸侯? 溫既平蜀,晉廷論功行賞,拟封溫為豫章郡公。

    忽有一人出來谏阻,欲知他姓甚名誰,容待下回再表。

     本回叙桓溫之發迹,以及桓溫之建功,當其時頭角不凡,英才卓荦,固俨然一忠臣子也。

    殺江彪而報父仇,無慚孝義,輕殷浩而加鄙薄,不愧靈明。

    至引兵伐蜀,一鼓蕩平,舉四十六年之蜀土,重還晉室,此固庾冰庾翼之所不能逮,何充司馬昱之所未及料也。

    假令功高不伐,全節終身,即起祖逖陶侃而問之,亦且自歎弗如。

    乃中外方稱為英器,而劉惔獨料其不臣,天未祚晉,惔不幸多言而中。

    蓋古來之一奸一雄初起,如曹一操一司馬懿輩,未有不先自立功,而繼成專恣者,溫亦猶是也,而惔之所見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