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演義》第四十九回 擢桓溫移督荊梁 降李勢蕩平巴蜀
關燈
小
中
大
,亦曾助晃。
桓彜殉難,見前文。
溫年方十五,枕戈泣血,誓複父仇。
播已反正,随時戒備,無隙可乘。
越三年,播病死發喪,溫佯為吊客,挾刃踵門,突入喪次,斫死播子彪等三人,随即自首。
朝廷嘉溫孝義,不複論罪,溫以此得名。
及溫年逾冠,姿貌甚偉,面有七星。
劉惔嘗語人道:“溫眼如紫石棱,須作猬一毛一磔,是孫仲謀司馬宣王的流亞呢。
”語有分寸,與對會稽王昱語相符。
既而溫得尚公主,見前。
累任至荊梁都督,他本是個豪爽不羁、睥睨一切的人物。
既得蟠踞上遊,手握重兵,當然想做些事業,顯些威風。
到了永和二年,何充又複病殁,晉廷予谥文穆,特進前國子祭酒顧和為尚書令,前司徒長史殷浩為揚州刺史。
這兩人為褚裒所薦。
和以孝著名,正直有餘,幹濟不足。
浩父名羨,嘗為豫章太守,就是不肯寄書、擲諸流水的殷洪喬,羨字洪喬。
浩素尚風一流,談吐不俗,前為庾亮參軍,得亮信任。
亮殁後,屏居墓側,屢征不起。
時人目為管葛,王濛謝尚,且相偕勸駕,不得邀允,歸途互語道:“深源不起,如蒼生何?”深源即浩小字。
浩越不肯出,越負令名。
獨庾翼謂:“喪亂時代,此輩隻應束諸高閣,俟天下太平,再議任使。
”嗣翼為江荊都督,拟辟潔為司馬,緻書與浩,有“毋為王夷甫,即王衍,見前。
當出圖濟世”等語,浩當然不就。
桓溫亦嘗輕浩,謂少時嘗與浩遊戲,共騎竹馬,我将竹馬棄去,浩辄取遍,可見浩出我下。
至是命浩為揚州刺史,浩尚固辭。
會稽王昱,贻書勸勉,至有“足下去就,關系興廢”二語,于是浩乃授命就職。
何必擺這般架子?桓溫隐加鄙薄,每歎朝廷用人失宜,惟因情急建功,尚無暇顧及内事,但與僚佐等議伐胡蜀,準備出師。
江夏相袁喬白溫道:“胡蜀二寇,俱為我患,但蜀雖險固,比胡為弱,再加李勢無道,臣民不附,若用一精一卒萬人,輕赍疾進,直趨蜀境,待彼警覺,我已得入據險要,就使李氏君臣,出來抵禦,也可一戰成擒了。
”溫大喜道:“誠如卿言。
”将佐等尚多異議,謂:“我軍入蜀,趙必乘虛襲我,不可不防。
”袁喬又申駁道:“羯趙久據河朔,内讧不已,勢亦濅衰。
且聞我萬裡出征,總道我有内備,未敢輕舉,就使逾河南來,沿江諸軍,亦足自守,可無他憂。
惟蜀土富實,号稱天府,從前諸葛武侯恃蜀為固,抗衡中夏,今即不能為害,究竟他據住上遊,易為寇盜,我若乘機襲取,得蜀财,撫蜀衆,豈非國家的大利麼?”溫奮起道:“我志決了,卿可為我先驅,我為卿後應,滅蜀就在此舉了。
”喬應聲道:“願效微勞。
”溫遂令喬率水軍二千人,充作前鋒,自與益州刺史周撫,南郡太守谯王無忌等,領軍繼進,即日拜表入都,不待複報,便即啟行。
晉廷接到溫表,慮溫兵少無繼,驟入險地,恐難成功。
獨丹一陽一尹劉惔,料溫必克,或問惔如何先知?惔笑道:“溫素好博,今日伐蜀,與博相似,若自知不勝,如何肯行?但恐溫既勝蜀,未免專恣,倒是朝廷的隐憂了。
”始終是看透溫志。
這且不必絮叙。
且說蜀已稱漢,漢主李勢,就是李壽的太子。
見四十六回。
壽篡位後,嘗欲與趙連橫圖晉,經龔壯再三谏阻,方才中止。
壯勸壽向晉稱藩,壽終不從,因此壯辭疾歸裡,終身不複入成都。
壽初尚寬儉,旋由使臣往返邺中,屢述石虎威強,宮殿美麗,刑禁苛嚴,壽不禁生慕,乃改從侈汰,也居然大修宮室,廣鑿陂池,募工興役,多多益善。
臣下偶有谏議,即指為诽謗,置諸極刑。
左仆射蔡興,入宮極谏,竟被叱出處斬。
右仆射李嶷,也因直言忤旨,誣以他罪,下獄論死。
并把李雄諸子,一律骈戮。
好容易過了五年,忽得了一種重病,鎮日裡狂言谵語,鬧個不休,不是說李嶷索命,就是說蔡興伸冤,喧噪了好幾天,終落得一命嗎呼,伏惟尚飨。
太子勢嗣稱漢帝,改元太和,尊嫡母閻氏為皇太後,生母李氏為太後。
閻氏無子,勢為壽妾李氏所出。
李父名鳳,前為李骧所殺,鳳女沒入掖庭,身長貌美,姿态動人,壽遂納為妾媵,生子名勢。
殺人父而納其女,怪不得生亡國兒。
勢亦腦滿腸肥,腰帶十四圍,猶善附仰,蜀人稱為奇姿。
所娶妻室,也是姓李,父作子述。
即位後,冊為皇後。
李後也連生數女,不得一男。
勢弟漢王廣,求為太弟,勢不肯允。
舊臣馬當解思明,相偕入谏道:“陛下兄弟不多,若複加廢黜,恐益孤危,不如從漢王議,可固國基。
”勢默然不答。
兩人又複力請,惹動勢怒,将他們叱出。
嗣複疑馬當等與廣有謀,竟使相國董皎,收誅馬當解思明,夷及三族。
思明素有智謀,抗直敢谏,臨刑長歎道:“國家不亡,賴有我等數人,今我等無罪遭誅,國亡不遠了。
”說着,伸首就刑,毫無懼态。
馬當亦素得民心,及兩人死後,士卒無不動哀。
勢且令太保李奕,襲執漢王廣,貶廣為臨邛侯。
廣服毒自盡,奕得受命為鎮東大将軍,鎮守晉壽。
越年,奕竟謀反,攻陷巴東,蜀人相率從奕,聚至數萬,遂進迫成都。
勢登城拒戰,奕單騎突門,守兵觑奕不防,暗放冷箭,得中奕腦,倒斃馬下,叛衆駭散。
勢引兵屠抄奕家,獨見奕女有色,貸她死罪,帶回宮中。
是夕即令她侍寝,一一夜歡娛,
桓彜殉難,見前文。
溫年方十五,枕戈泣血,誓複父仇。
播已反正,随時戒備,無隙可乘。
越三年,播病死發喪,溫佯為吊客,挾刃踵門,突入喪次,斫死播子彪等三人,随即自首。
朝廷嘉溫孝義,不複論罪,溫以此得名。
及溫年逾冠,姿貌甚偉,面有七星。
劉惔嘗語人道:“溫眼如紫石棱,須作猬一毛一磔,是孫仲謀司馬宣王的流亞呢。
”語有分寸,與對會稽王昱語相符。
既而溫得尚公主,見前。
累任至荊梁都督,他本是個豪爽不羁、睥睨一切的人物。
既得蟠踞上遊,手握重兵,當然想做些事業,顯些威風。
到了永和二年,何充又複病殁,晉廷予谥文穆,特進前國子祭酒顧和為尚書令,前司徒長史殷浩為揚州刺史。
這兩人為褚裒所薦。
和以孝著名,正直有餘,幹濟不足。
浩父名羨,嘗為豫章太守,就是不肯寄書、擲諸流水的殷洪喬,羨字洪喬。
浩素尚風一流,談吐不俗,前為庾亮參軍,得亮信任。
亮殁後,屏居墓側,屢征不起。
時人目為管葛,王濛謝尚,且相偕勸駕,不得邀允,歸途互語道:“深源不起,如蒼生何?”深源即浩小字。
浩越不肯出,越負令名。
獨庾翼謂:“喪亂時代,此輩隻應束諸高閣,俟天下太平,再議任使。
”嗣翼為江荊都督,拟辟潔為司馬,緻書與浩,有“毋為王夷甫,即王衍,見前。
當出圖濟世”等語,浩當然不就。
桓溫亦嘗輕浩,謂少時嘗與浩遊戲,共騎竹馬,我将竹馬棄去,浩辄取遍,可見浩出我下。
至是命浩為揚州刺史,浩尚固辭。
會稽王昱,贻書勸勉,至有“足下去就,關系興廢”二語,于是浩乃授命就職。
何必擺這般架子?桓溫隐加鄙薄,每歎朝廷用人失宜,惟因情急建功,尚無暇顧及内事,但與僚佐等議伐胡蜀,準備出師。
江夏相袁喬白溫道:“胡蜀二寇,俱為我患,但蜀雖險固,比胡為弱,再加李勢無道,臣民不附,若用一精一卒萬人,輕赍疾進,直趨蜀境,待彼警覺,我已得入據險要,就使李氏君臣,出來抵禦,也可一戰成擒了。
”溫大喜道:“誠如卿言。
”将佐等尚多異議,謂:“我軍入蜀,趙必乘虛襲我,不可不防。
”袁喬又申駁道:“羯趙久據河朔,内讧不已,勢亦濅衰。
且聞我萬裡出征,總道我有内備,未敢輕舉,就使逾河南來,沿江諸軍,亦足自守,可無他憂。
惟蜀土富實,号稱天府,從前諸葛武侯恃蜀為固,抗衡中夏,今即不能為害,究竟他據住上遊,易為寇盜,我若乘機襲取,得蜀财,撫蜀衆,豈非國家的大利麼?”溫奮起道:“我志決了,卿可為我先驅,我為卿後應,滅蜀就在此舉了。
”喬應聲道:“願效微勞。
”溫遂令喬率水軍二千人,充作前鋒,自與益州刺史周撫,南郡太守谯王無忌等,領軍繼進,即日拜表入都,不待複報,便即啟行。
晉廷接到溫表,慮溫兵少無繼,驟入險地,恐難成功。
獨丹一陽一尹劉惔,料溫必克,或問惔如何先知?惔笑道:“溫素好博,今日伐蜀,與博相似,若自知不勝,如何肯行?但恐溫既勝蜀,未免專恣,倒是朝廷的隐憂了。
”始終是看透溫志。
這且不必絮叙。
且說蜀已稱漢,漢主李勢,就是李壽的太子。
見四十六回。
壽篡位後,嘗欲與趙連橫圖晉,經龔壯再三谏阻,方才中止。
壯勸壽向晉稱藩,壽終不從,因此壯辭疾歸裡,終身不複入成都。
壽初尚寬儉,旋由使臣往返邺中,屢述石虎威強,宮殿美麗,刑禁苛嚴,壽不禁生慕,乃改從侈汰,也居然大修宮室,廣鑿陂池,募工興役,多多益善。
臣下偶有谏議,即指為诽謗,置諸極刑。
左仆射蔡興,入宮極谏,竟被叱出處斬。
右仆射李嶷,也因直言忤旨,誣以他罪,下獄論死。
并把李雄諸子,一律骈戮。
好容易過了五年,忽得了一種重病,鎮日裡狂言谵語,鬧個不休,不是說李嶷索命,就是說蔡興伸冤,喧噪了好幾天,終落得一命嗎呼,伏惟尚飨。
太子勢嗣稱漢帝,改元太和,尊嫡母閻氏為皇太後,生母李氏為太後。
閻氏無子,勢為壽妾李氏所出。
李父名鳳,前為李骧所殺,鳳女沒入掖庭,身長貌美,姿态動人,壽遂納為妾媵,生子名勢。
殺人父而納其女,怪不得生亡國兒。
勢亦腦滿腸肥,腰帶十四圍,猶善附仰,蜀人稱為奇姿。
所娶妻室,也是姓李,父作子述。
即位後,冊為皇後。
李後也連生數女,不得一男。
勢弟漢王廣,求為太弟,勢不肯允。
舊臣馬當解思明,相偕入谏道:“陛下兄弟不多,若複加廢黜,恐益孤危,不如從漢王議,可固國基。
”勢默然不答。
兩人又複力請,惹動勢怒,将他們叱出。
嗣複疑馬當等與廣有謀,竟使相國董皎,收誅馬當解思明,夷及三族。
思明素有智謀,抗直敢谏,臨刑長歎道:“國家不亡,賴有我等數人,今我等無罪遭誅,國亡不遠了。
”說着,伸首就刑,毫無懼态。
馬當亦素得民心,及兩人死後,士卒無不動哀。
勢且令太保李奕,襲執漢王廣,貶廣為臨邛侯。
廣服毒自盡,奕得受命為鎮東大将軍,鎮守晉壽。
越年,奕竟謀反,攻陷巴東,蜀人相率從奕,聚至數萬,遂進迫成都。
勢登城拒戰,奕單騎突門,守兵觑奕不防,暗放冷箭,得中奕腦,倒斃馬下,叛衆駭散。
勢引兵屠抄奕家,獨見奕女有色,貸她死罪,帶回宮中。
是夕即令她侍寝,一一夜歡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