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演義》第四十九回 擢桓溫移督荊梁 降李勢蕩平巴蜀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康帝寝疾,日甚一日,内外諸臣,免不得有些惶急。
最緊要的第一着,是儲嗣未定,将來康帝不起,應由何人承統?大衆遂開緊急會議,一面且遙問二庾。
庾冰庾翼,仍欲推立長君,拟立會稽王昱為嗣。
見四十七回。
惟何充在内建議,願立康帝長子聃為太子,領司徒蔡谟等亦皆贊成。
此時兩庾在外,鞭長莫及,内事統由何充作主,一經議定,便即冊定東宮。
兩庾亦無可奈何,隻有暗恨何充罷了。
悔不該出外圖功。
未幾,康帝告崩,年僅二十有二,在位隻閱兩年,何充等奉太子聃即位,是為穆帝。
聃甫及二齡,鎮日裡需人保抱,怎能親攬萬幾?當下由何充蔡谟,想出一策,尊康帝後褚氏為皇太後,即請太後臨朝攝政,當下推蔡谟領銜,上奏太後道: 嗣皇誕哲岐嶷,繼承天統,率土宅心,兆庶蒙賴,陛下一體茲坤道,訓隆文母,昔塗山光夏,簡狄熙殷,實由宣哲以隆休祚。
伏惟陛下德侔二妫,淑美關雎,臨朝攝政,以甯天下。
今社稷危急,兆庶懸命,臣等章惶,一日萬幾,事運之期,天祿所锺,非複沖虛高讓之日。
漢和熹順烈,并亦臨朝,近明穆指明帝後庾氏。
故事,以為先制。
臣等不勝悲怖,謹伏地上請,乞陛下上順祖宗,下念臣吏,推公弘道,以協天人,則萬邦協慶,群黎更生,天下幸甚!臣等幸甚! 褚太後覽奏後,亦下了一道诏旨,無非說是“嗣主幼沖,宜賴群公同心夾輔,今既衆謀佥同,懇切上詞,當勉從所請,暫遵先後故事”雲雲。
于是遂臨朝稱制。
何充希太後旨,獨表薦後父褚裒,宜總朝政。
太後乃命裒為侍中,兼衛将軍,錄尚書事。
偏裒以近戚避嫌,固辭内職,堅請外調,乃改授裒都督徐兖青三州,并揚州二郡軍事,兼徐兖二州刺史,仍官衛将軍,出鎮京口,另征江州刺史庾冰入朝。
冰适有疾,不便就征,已而病笃,臨終時,語長史江虨道:“我将死了,報國初心,不能終展,豈非天命?我死以後,殓用常服,毋得妄用官物呢!”言訖而逝。
冰清廉自矢,臨财不苟,殁後無絹為衾,又室無妾媵,家無私積,時人傳為美談。
一節之長,亦必備錄。
訃聞朝廷,追贈侍中司空,予谥忠成。
庾翼得報,留子方之戍襄一陽一,自還夏口,兼轄冰所遺部兵。
有诏令翼仍督江州,并領豫州刺史。
翼表辭豫州,又請移鎮樂鄉,廷議不許。
翼乃繕修軍器,大修積谷,勉圖後舉。
但尚遣益州刺史周撫、西一陽一太守曹據,侵入蜀境,與蜀将李桓接戰,得破蜀兵,奪得辎重牲畜,随即還師。
越年元旦,晉廷改元永和,皇太後禦太極殿,懸設白紗帷,抱帝臨軒,頒诏大赦。
進武陵王晞為鎮軍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鎮軍将軍顧衆,為尚書右仆射,且複召褚裒入輔。
吏部尚書劉遐,及長史王胡之,向裒進言道:“會稽王令德雅望,可作周公,理宜授以大政,公何弗推德讓美,避重就輕呢?”裒乃辭不就征,即表稱會稽王昱,可當大任。
有诏令昱為撫軍大将軍,錄尚書六條事。
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五民号為六條。
昱清虛寡欲,好為玄辭,嘗引劉惔王濛韓伯為談客,郗超為撫軍掾,謝萬為從事中郎,清談遺俗,至此複盛,這也是司馬家的氣運了。
會由江州都督庾翼上表,報稱患病甚劇,特薦次子爰之為荊州刺史,委以後任。
朝旨尚未答複,接連是訃狀上聞,乃追贈翼為車騎将軍,予谥曰肅。
當時廷臣會議,謂:“諸庾世在西藩,人心向附,不如從翼所請,即令爰之繼任。
”獨何充駁斥道:“荊楚為我國西門,戶口百萬,北控強胡,西鄰勁蜀,難道可用一白面少年,當此重任麼?我看現在牧守,隻有徐州刺史桓溫,才略過人,足守西藩,外此恐皆未及呢。
”會稽王昱,亦以為然。
獨丹一陽一尹劉昱,私白昱道:“溫原有大才,可惜心術未純,此人得志,适為國憂。
荊州地控上遊,夙号形勝,怎可令他往鎮,釀成後患?為大王計,不如自請出守。
惔雖不敏,粗具智識,若以軍司馬見委,效勞麾下,諒亦不至偾事呢。
”言人所未言,不為無智。
昱未信惔言,竟遣使傳诏,命溫代翼,都督荊梁諸州軍事。
惔字真長,世居沛國,祖宏,曾為光祿勳,表字終嘏。
宏兄粹,字純嘏,官至侍中。
宏弟潢,字仲嘏,官至吏部尚書。
兄弟并有時名,都人嘗謂洛中雅雅,唯有三嘏。
惔父耽亦嘗為晉陵太守,中年去世,家無遺财。
惔與母任氏,寓居京口,織履為業,人莫能識。
獨王導留意延攬,推為清才。
後來入登仕籍,音望鵲起,得尚明帝女廬陵公主。
會稽王昱,待如上賓,每一列座,語辄驚人,無敢與辯。
就是桓溫,亦服他偉論。
溫嘗問惔道:“近日會稽王談玄,有進境否?”惔答道:“大有進境,不過未列上乘,隻好排在第三流哩。
”溫驚問道:“第一流當屬何人?”惔答道:“當在我輩。
”溫一笑而散。
小子前時叙及桓溫,但雲為宣城内史桓彜子,就中尚有許多故事,尚未詳載,應該撮要申明。
溫生未及期,為故将軍溫峤所見,便謂溫有奇骨,又試溫使啼,聲甚洪壯,峤極歎為英物。
彜因嬰兒為峤所賞,遂取名為溫,表字元子。
峤笑語道:“移姓為名,此後我将易姓呢。
”及彜為蘇峻部将韓晃所害,泾令江播
最緊要的第一着,是儲嗣未定,将來康帝不起,應由何人承統?大衆遂開緊急會議,一面且遙問二庾。
庾冰庾翼,仍欲推立長君,拟立會稽王昱為嗣。
見四十七回。
惟何充在内建議,願立康帝長子聃為太子,領司徒蔡谟等亦皆贊成。
此時兩庾在外,鞭長莫及,内事統由何充作主,一經議定,便即冊定東宮。
兩庾亦無可奈何,隻有暗恨何充罷了。
悔不該出外圖功。
未幾,康帝告崩,年僅二十有二,在位隻閱兩年,何充等奉太子聃即位,是為穆帝。
聃甫及二齡,鎮日裡需人保抱,怎能親攬萬幾?當下由何充蔡谟,想出一策,尊康帝後褚氏為皇太後,即請太後臨朝攝政,當下推蔡谟領銜,上奏太後道: 嗣皇誕哲岐嶷,繼承天統,率土宅心,兆庶蒙賴,陛下一體茲坤道,訓隆文母,昔塗山光夏,簡狄熙殷,實由宣哲以隆休祚。
伏惟陛下德侔二妫,淑美關雎,臨朝攝政,以甯天下。
今社稷危急,兆庶懸命,臣等章惶,一日萬幾,事運之期,天祿所锺,非複沖虛高讓之日。
漢和熹順烈,并亦臨朝,近明穆指明帝後庾氏。
故事,以為先制。
臣等不勝悲怖,謹伏地上請,乞陛下上順祖宗,下念臣吏,推公弘道,以協天人,則萬邦協慶,群黎更生,天下幸甚!臣等幸甚! 褚太後覽奏後,亦下了一道诏旨,無非說是“嗣主幼沖,宜賴群公同心夾輔,今既衆謀佥同,懇切上詞,當勉從所請,暫遵先後故事”雲雲。
于是遂臨朝稱制。
何充希太後旨,獨表薦後父褚裒,宜總朝政。
太後乃命裒為侍中,兼衛将軍,錄
偏裒以近戚避嫌,固辭内職,堅請外調,乃改授裒都督徐兖青三州,并揚州二郡軍事,兼徐兖二州刺史,仍官衛将軍,出鎮京口,另征江州刺史庾冰入朝。
冰适有疾,不便就征,已而病笃,臨終時,語長史江虨道:“我将死了,報國初心,不能終展,豈非天命?我死以後,殓用常服,毋得妄用官物呢!”言訖而逝。
冰清廉自矢,臨财不苟,殁後無絹為衾,又室無妾媵,家無私積,時人傳為美談。
一節之長,亦必備錄。
訃聞朝廷,追贈侍中司空,予谥忠成。
庾翼得報,留子方之戍襄一陽一,自還夏口,兼轄冰所遺部兵。
有诏令翼仍督江州,并領豫州刺史。
翼表辭豫州,又請移鎮樂鄉,廷議不許。
翼乃繕修軍器,大修積谷,勉圖後舉。
但尚遣益州刺史周撫、西一陽一太守曹據,侵入蜀境,與蜀将李桓接戰,得破蜀兵,奪得辎重牲畜,随即還師。
越年元旦,晉廷改元永和,皇太後禦太極殿,懸設白紗帷,抱帝臨軒,頒诏大赦。
進武陵王晞為鎮軍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鎮軍将軍顧衆,為尚書右仆射,且複召褚裒入輔。
吏部尚書劉遐,及長史王胡之,向裒進言道:“會稽王令德雅望,可作周公,理宜授以大政,公何弗推德讓美,避重就輕呢?”裒乃辭不就征,即表稱會稽王昱,可當大任。
有诏令昱為撫軍大将軍,錄尚書六條事。
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五民号為六條。
昱清虛寡欲,好為玄辭,嘗引劉惔王濛韓伯為談客,郗超為撫軍掾,謝萬為從事中郎,清談遺俗,至此複盛,這也是司馬家的氣運了。
會由江州都督庾翼上表,報稱患病甚劇,特薦次子爰之為荊州刺史,委以後任。
朝旨尚未答複,接連是訃狀上聞,乃追贈翼為車騎将軍,予谥曰肅。
當時廷臣會議,謂:“諸庾世在西藩,人心向附,不如從翼所請,即令爰之繼任。
”獨何充駁斥道:“荊楚為我國西門,戶口百萬,北控強胡,西鄰勁蜀,難道可用一白面少年,當此重任麼?我看現在牧守,隻有徐州刺史桓溫,才略過人,足守西藩,外此恐皆未及呢。
”會稽王昱,亦以為然。
獨丹一陽一尹劉昱,私白昱道:“溫原有大才,可惜心術未純,此人得志,适為國憂。
荊州地控上遊,夙号形勝,怎可令他往鎮,釀成後患?為大王計,不如自請出守。
惔雖不敏,粗具智識,若以軍司馬見委,效勞麾下,諒亦不至偾事呢。
”言人所未言,不為無智。
昱未信惔言,竟遣使傳诏,命溫代翼,都督荊梁諸州軍事。
惔字真長,世居沛國,祖宏,曾為光祿勳,表字終嘏。
宏兄粹,字純嘏,官至侍中。
宏弟潢,字仲嘏,官至吏部尚書。
兄弟并有時名,都人嘗謂洛中雅雅,唯有三嘏。
惔父耽亦嘗為晉陵太守,中年去世,家無遺财。
惔與母任氏,寓居京口,織履為業,人莫能識。
獨王導留意延攬,推為清才。
後來入登仕籍,音望鵲起,得尚明帝女廬陵公主。
會稽王昱,待如上賓,每一列座,語辄驚人,無敢與辯。
就是桓溫,亦服他偉論。
溫嘗問惔道:“近日會稽王談玄,有進境否?”惔答道:“大有進境,不過未列上乘,隻好排在第三流哩。
”溫驚問道:“第一流當屬何人?”惔答道:“當在我輩。
”溫一笑而散。
小子前時叙及桓溫,但雲為宣城内史桓彜子,就中尚有許多故事,尚未詳載,應該撮要申明。
溫生未及期,為故将軍溫峤所見,便謂溫有奇骨,又試溫使啼,聲甚洪壯,峤極歎為英物。
彜因嬰兒為峤所賞,遂取名為溫,表字元子。
峤笑語道:“移姓為名,此後我将易姓呢。
”及彜為蘇峻部将韓晃所害,泾令江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