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演義》第五十回 選将得人涼州破敵 築宮漁色石氏宣淫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晉廷議加封桓溫,将給豫章大郡。
有一人出來梗議道:“溫若複平河洛,試問将賞他何地?”朝臣相率注視,乃是尚書左丞荀蕤,一時瞠目結舌,不知所對。
于是改封溫為臨賀郡公,兼征西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加谯王無忌為前将軍,袁喬為龍骧将軍,封湘西伯。
自從溫平蜀後,威名大盛,震動朝廷。
會稽王昱,也不禁畏忌起來,乃引殷浩為心膂,一陰一欲抗溫。
浩方因父憂去職,揚州刺史一缺,由領司徒蔡谟攝任。
至浩已服阕,複起為揚州刺史,兼建武将軍,參預政權。
秘書丞荀羨,即尚書左丞蕤弟,少有令名,浩特薦為征北将軍,兼義興太守。
未幾,又遷任吳國内史。
所有桓溫奏請,浩與羨嘗互相抗議,酌量駁斥。
看官試想!這時候的桓元子,溫字元子,見前回。
威勢方隆,怎肯受制浩羨?不過因國無他釁,勉強容忍,心下實已是銜恨了。
暗伏下文。
故丞相王導從子羲之,識見曠達,素有清名,表字叫作逸少,與導子王悅、湛子王承,皆以年少見稱,時号為王氏三少。
太尉郗鑒,嘗使門生至王導府中,選擇女夫,導令往就東廂,遍覽子弟。
門生覽畢自歸,向鑒複報道:“王氏諸少并佳,但聽到擇婿二字,各自矜持,反至拘謹,獨一人在東一床一坦腹,飲食自如,恍若不聞,此子應算是王氏翹楚了。
”鑒驚喜道:“佳婿佳婿,我當訪明确實,即與聯姻。
”後來探知坦腹王郎,便是羲之,當即将女許嫁。
羲之生平,最工書法,尤長隸書,相傳羲之筆勢,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先是魏太傅锺繇,以善書聞,繇曾孫女琰,頗得祖傳,能文工書,嗣嫁與晉司徒王渾為妻,禮儀法度,為中表則,又與渾弟湛妻郝氏,和好無間。
琰為世家,未嘗挾貴陵郝。
郝出卑族,未嘗因賤谄琰,當時稱為锺有禮、郝有法。
古人最重婦德,所以锺夫人的文字,反擱起不提。
锺女往适衛家,為故太子洗馬衛玠母。
玠祖衛瓘,善草書,父衛恒,善草隸書,因此衛氏子女,俱工書法。
恒有從妹名铄,曾适太守李矩,筆法高妙,冠絕一時,時号為衛夫人。
羲之家世琅琊,與王渾系出晉一陽一,雖是同姓不宗,但因伯叔通籍,當然與王衛二家,互相往來。
羲之少時,素慕锺繇書法,後得衛夫人筆迹,仿佛锺繇,才知她輾轉傳授,學有淵源,因即師事衛夫人,親承指示,遂臻絕技。
插一入此段,叙明魏晉字學真傳,且将锺郝禮法,及衛夫人墨技,亦就此補叙,借古以諷今也。
初出為秘書郎,旋為征西長史,累遷甯遠将軍。
殷浩雅重羲之,複引為護軍将軍。
羲之固辭不允,複求外調,乃命為右軍将軍,會稽内史。
羲之既至會稽,聞浩與桓溫不協,贻書勸浩,略稱内外和衷,然後國家可安。
浩私心未化,怎肯遽納嘉言?因此内外嫌隙,越積越深。
惟溫素輕浩,雖然挾嫌,卻瞧浩不起,以為容易捽去,倒不如再行圖功;等到河洛平定,那時威震四海,就是皇帝老子,也在掌中,還怕甚麼殷浩呢? 是時,涼州牧張駿病殁,由世子重華嗣位。
駿本誓守臣節,不願稱王,惟境内都以涼王相呼。
到了晚年,分境地為二十三郡,始自稱大都督大将軍,假攝涼王,置百官,建旌旗,私拟王制,越年即殁。
永和元年。
重華自稱涼州牧,假涼王,尊嫡母嚴氏為太一王太後,生母馬氏為王太後,輕賦斂,除關稅,省園囿,赈貧窮,居然有寬仁氣象。
惟因趙主石虎,比晉為強,恐不免乘喪入犯,所以遣使報喪,先趙後晉。
偏石虎不講道理,一味蠻橫,既聞張駿去世,嗣子重華,年未及冠,便道是機不可失,樂得興兵圖涼,略定河西。
當下令将軍王擢,引兵襲武街,擒去守将曹權胡宣,再遣将軍麻秋,為涼州刺史,進攻金城,脅降太守張沖,涼州大震。
重華亟使征南将軍裴恒,統率境内全軍,出禦趙兵。
恒行次廣武,逗留不進。
涼州司馬張耽,進白重華道:“臣聞國以兵為強,兵以将為主,将有優劣,關系存亡,所以燕任樂毅,幾下全齊,及騎劫代将,立失七十餘城,可見是将難輕任呢。
今朝士舉将,多推宿舊,臣獨謂未盡合宜。
試想,漢舉韓信,齊用穰苴,吳用呂蒙,何嘗是任用舊将?但教才足專阃,便可委任。
今強寇在郊,諸将不進,人情一騷一動,國勢岌岌,若再不另擢良将,主持軍務,如何能卻敵安民?臣見主簿謝艾,文武兼長,曉明兵略,若授彼斧钺,使彼專征,必能折沖禦侮,殲除醜類,請殿下勿疑。
”張耽不愧薦賢。
重華聽了,即召艾入詢方略。
艾答道:“漢耿弇不欲以賊遺君父,蜀黃權願以萬人當寇,今殿下委心用臣,臣願假兵七千人,自足掃賊。
王擢麻秋,怕他甚麼?”重華大喜,即授艾為中堅将軍,使統步騎五千人,出擊麻秋。
艾拜命即行,道出振武,正值天暮,乃擇地安營。
到了夜半,有二枭飛止營帳,鳴聲聒噪。
艾聞聲遽起道:“六博得枭,便是勝兆。
今枭鳴帳上,勝敵無疑。
”這是借枭鳴以作士氣,并非真寓勝兆。
說着,即令部衆齊起,埋鍋造飯,飽餐一頓。
不待天明,便拔寨前進,銜枚疾走,直一逼一趙營。
趙将麻秋,因連日不得一戰,懈怠元備,尚是高枕卧着,哪知營外鼓角亂鳴,一彪軍奮
有一人出來梗議道:“溫若複平河洛,試問将賞他何地?”朝臣相率注視,乃是
于是改封溫為臨賀郡公,兼征西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加谯王無忌為前将軍,袁喬為龍骧将軍,封湘西伯。
自從溫平蜀後,威名大盛,震動朝廷。
會稽王昱,也不禁畏忌起來,乃引殷浩為心膂,一陰一欲抗溫。
浩方因父憂去職,揚州刺史一缺,由領司徒蔡谟攝任。
至浩已服阕,複起為揚州刺史,兼建武将軍,參預政權。
秘書丞荀羨,即尚書左丞蕤弟,少有令名,浩特薦為征北将軍,兼義興太守。
未幾,又遷任吳國内史。
所有桓溫奏請,浩與羨嘗互相抗議,酌量駁斥。
看官試想!這時候的桓元子,溫字元子,見前回。
威勢方隆,怎肯受制浩羨?不過因國無他釁,勉強容忍,心下實已是銜恨了。
暗伏下文。
故丞相王導從子羲之,識見曠達,素有清名,表字叫作逸少,與導子王悅、湛子王承,皆以年少見稱,時号為王氏三少。
太尉郗鑒,嘗使門生至王導府中,選擇女夫,導令往就東廂,遍覽子弟。
門生覽畢自歸,向鑒複報道:“王氏諸少并佳,但聽到擇婿二字,各自矜持,反至拘謹,獨一人在東一床一坦腹,飲食自如,恍若不聞,此子應算是王氏翹楚了。
”鑒驚喜道:“佳婿佳婿,我當訪明确實,即與聯姻。
”後來探知坦腹王郎,便是羲之,當即将女許嫁。
羲之生平,最工書法,尤長隸書,相傳羲之筆勢,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先是魏太傅锺繇,以善書聞,繇曾孫女琰,頗得祖傳,能文工書,嗣嫁與晉司徒王渾為妻,禮儀法度,為中表則,又與渾弟湛妻郝氏,和好無間。
琰為世家,未嘗挾貴陵郝。
郝出卑族,未嘗因賤谄琰,當時稱為锺有禮、郝有法。
古人最重婦德,所以锺夫人的文字,反擱起不提。
锺女往适衛家,為故太子洗馬衛玠母。
玠祖衛瓘,善草書,父衛恒,善草隸書,因此衛氏子女,俱工書法。
恒有從妹名铄,曾适太守李矩,筆法高妙,冠絕一時,時号為衛夫人。
羲之家世琅琊,與王渾系出晉一陽一,雖是同姓不宗,但因伯叔通籍,當然與王衛二家,互相往來。
羲之少時,素慕锺繇書法,後得衛夫人筆迹,仿佛锺繇,才知她輾轉傳授,學有淵源,因即師事衛夫人,親承指示,遂臻絕技。
插一入此段,叙明魏晉字學真傳,且将锺郝禮法,及衛夫人墨技,亦就此補叙,借古以諷今也。
初出為秘書郎,旋為征西長史,累遷甯遠将軍。
殷浩雅重羲之,複引為護軍将軍。
羲之固辭不允,複求外調,乃命為右軍将軍,會稽内史。
羲之既至會稽,聞浩與桓溫不協,贻書勸浩,略稱内外和衷,然後國家可安。
浩私心未化,怎肯遽納嘉言?因此内外嫌隙,越積越深。
惟溫素輕浩,雖然挾嫌,卻瞧浩不起,以為容易捽去,倒不如再行圖功;等到河洛平定,那時威震四海,就是皇帝老子,也在掌中,還怕甚麼殷浩呢? 是時,涼州牧張駿病殁,由世子重華嗣位。
駿本誓守臣節,不願稱王,惟境内都以涼王相呼。
到了晚年,分境地為二十三郡,始自稱大都督大将軍,假攝涼王,置百官,建旌旗,私拟王制,越年即殁。
永和元年。
重華自稱涼州牧,假涼王,尊嫡母嚴氏為太一王太後,生母馬氏為王太後,輕賦斂,除關稅,省園囿,赈貧窮,居然有寬仁氣象。
惟因趙主石虎,比晉為強,恐不免乘喪入犯,所以遣使報喪,先趙後晉。
偏石虎不講道理,一味蠻橫,既聞張駿去世,嗣子重華,年未及冠,便道是機不可失,樂得興兵圖涼,略定河西。
當下令将軍王擢,引兵襲武街,擒去守将曹權胡宣,再遣将軍麻秋,為涼州刺史,進攻金城,脅降太守張沖,涼州大震。
重華亟使征南将軍裴恒,統率境内全軍,出禦趙兵。
恒行次廣武,逗留不進。
涼州司馬張耽,進白重華道:“臣聞國以兵為強,兵以将為主,将有優劣,關系存亡,所以燕任樂毅,幾下全齊,及騎劫代将,立失七十餘城,可見是将難輕任呢。
今朝士舉将,多推宿舊,臣獨謂未盡合宜。
試想,漢舉韓信,齊用穰苴,吳用呂蒙,何嘗是任用舊将?但教才足專阃,便可委任。
今強寇在郊,諸将不進,人情一騷一動,國勢岌岌,若再不另擢良将,主持軍務,如何能卻敵安民?臣見主簿謝艾,文武兼長,曉明兵略,若授彼斧钺,使彼專征,必能折沖禦侮,殲除醜類,請殿下勿疑。
”張耽不愧薦賢。
重華聽了,即召艾入詢方略。
艾答道:“漢耿弇不欲以賊遺君父,蜀黃權願以萬人當寇,今殿下委心用臣,臣願假兵七千人,自足掃賊。
王擢麻秋,怕他甚麼?”重華大喜,即授艾為中堅将軍,使統步騎五千人,出擊麻秋。
艾拜命即行,道出振武,正值天暮,乃擇地安營。
到了夜半,有二枭飛止營帳,鳴聲聒噪。
艾聞聲遽起道:“六博得枭,便是勝兆。
今枭鳴帳上,勝敵無疑。
”這是借枭鳴以作士氣,并非真寓勝兆。
說着,即令部衆齊起,埋鍋造飯,飽餐一頓。
不待天明,便拔寨前進,銜枚疾走,直一逼一趙營。
趙将麻秋,因連日不得一戰,懈怠元備,尚是高枕卧着,哪知營外鼓角亂鳴,一彪軍奮